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亲和力之我见

2021-10-18 14:59梁华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亲和力道德与法治初中

梁华

摘 要:新课程改革在延伸课改纵深的同时,将道德与法治融入初中课程,进一步完善了初中课程体系,也补充了初中学生道德观、法治观教育的短板,适应了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强化了法治意识,提升了公民意识,但由于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较为单一,造成了学生与课程的脱节,导致了课程教学效率的低下。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亲和力

在应试导向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过分强调道德知识与法治知识的传授,考什么教师就讲什么。在此模式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往往采取灌输法和填鸭法,导致课程形式单一、僵化。面对此情况,必须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亲和力,让课堂活跃起来,学生活泼起来,进而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所以,笔者针对此问题展开探索。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意义

首先,初中道德与法治有助于学生思想教育实效的提升。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教育的关键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指引人生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层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初中生的思想成长关系未来国家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能够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同时,在初中这个叛逆阶段,道德与法治还能培养是非观念,增强学生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其次,初中道德与法治有助于学生社会意识的提升。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初中生正处于社会意识提高的关键阶段,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要求,对学生的社会意识进行规范性教育。另外,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教师同学家长在这个“小社会”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正确社会意识的培养和法治意识的形成,对学生未来走向社会,承担社会责任有重要的提升作用。

最后,初中道德与法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新课改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始终,初中道德与法治秉承新课程改革理念,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将国内国际一些时政热点融入课程,引导学生维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鼓励学生正确参与政治生活。初中生是新时代的建设者,是民族的未来,必须具备较强的政治素养和国家意识,如此才能以较高的思想素养参与到民族复兴的伟业当中。

二、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存在认识程度不够的现象。就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精神状态不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率自然低下。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及素质教育理念落实不到位导致的,就像前面所论述的,在初中课程体系中,道德与法治不是主要科目,教师和学生更多精力应该集中分数占比较高的考试科目上。这种理念的存在,不仅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理念,更是与素质教育理念相悖。

其次,传统教育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落后。在传统教育理念中,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是最常见的方法。在此理念下,教师完全主宰课堂,学生就是被动听从;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没有思考,没有主动性,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动力。尽管新课程改革一直强调学生是主体,但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这种局面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改变。就当前来看,很多教师仍然采取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影响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率。

最后,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氛围不够活跃。初中道德与法治旨在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增强学生法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但就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教材内容理论性较强,知识体系严谨枯燥,再加上教师教学方法的滞后,无法有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而且,有的理论内容相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这更打击了学生学习动能,加剧了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兴趣的缺失。

三、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亲和力的具体策略

首先,提高教师亲和力。亲和力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重要内容,教师的亲和力不仅体现在教学中,更体现在学生身上和现实生活中。教师具备较强的亲和力,更容易拉近师生之间距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相对严谨的课程,教师也往往较为严肃,这给学生无形中带来一定的压力,也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所以,教师要从自身做出调整,让自己更容易走近学生,更容易与学生亲近。学生在面对具有亲和力的教师时,往往會不自觉地去模仿教师的言行,崇拜教师的道德品质和渊博知识,进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不能高高在上,更不能压迫学生,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课上课下多与学生平等沟通,减轻学生的压迫感,降低学生的警惕性,让学生更轻松地走进学习,更愉快地接受知识,并在实践中践行所学知识。

其次,提升师生互动的亲和力。新课程标准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课堂互动是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知行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要营造亲和氛围,进而提高课堂的亲和力。亲和的课堂氛围,一方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另一方面还能在教师引导下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情绪管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自身的经历为案例,结合教材讲解自己的情绪管理方法。其实,不良情绪的负面作用很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运动、读书来转移情绪,还可以让学生多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此等等。总的来说,引导学生控制不良情绪,减轻不良情绪对学生的影响。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自己一些好的做法分享给学生,与学生讨论管理情绪的方法。另外,教师要做好讨论的引导者和秩序维护者,进而营造更加亲和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再次,提升课堂教学的亲和力。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教材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大胆取舍教材内容,针对学情制定合理方案。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也在与时俱进,教师要充分结合新内容,采取新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注意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将理论性较强的内容直观化,采取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法开展教学。教师要尽量的避免在课堂上讲一些大道理,尽可能用学生能接受的语言进行讲解,比如借助年轻人流行的语言,通过适度幽默、比喻将教材内容更加亲和,加之较为亲和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活跃起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最后,提升教学方法的亲和力。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核心,利用较为亲和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根据新课程理念,采取更加多元的教学方法,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多变的方法中融入课堂教学当中。比如,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积极作用,融入唱歌、表演、朗诵等多种方式,营造积极地课堂氛围。教师还可以在课下利用匿名方式,开展调查,了解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掌握程度,积极吸收学生建议,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提升教学亲和力。又比如在“品味感情中成长”的教学中,教师先借助情感视频营造导入氛围,让学生对情感先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接着谈感悟,让学生讲出自己对情感视频的感悟,不仅让学生有了深入的思考,还能借助视频规范学生行为;然后抛出问题“在车上遇到老人是否应该主动让座”,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发言,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知,还能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以亲和力的教学法,营造亲和力课堂,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增强道德和法治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整节道德与法治课堂不仅“走心”,还能“力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从自身的亲和力培养入手,以身示范,借助亲和教学法、亲和课堂环境和亲和互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能,让学生自主学习道德法律相关知识,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相关知识,进而提升学生道德法治素养,以为在以后的人生中更加出彩。

参考文献: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宋雪菲.现代农村科技.2019(03)

[2]情感教育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融合[J].曹艳瑾.教师.2019(03)

猜你喜欢
亲和力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Just for today
周毅:做个有亲和力的气质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