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幸福德育实施体系,培育“五自”幸福少年

2021-10-19 10:40李景怡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奖章共同体育人

李景怡

学校全方位、立体化地构建“幸福德育”实施体系,从“课程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六个渠道,全面推进落实“幸福教育”。

1.建构整体框架,统领方向

学校把育人目标具化為“五自”品格,并建构起“123·五”幸福德育体系整体框架。

“五自”品格培养目标包括:自主——自主学习、自觉参与、自我反思(有愿望),自律——自我管理、遵规守纪、承担责任(有分寸),自信——悦纳自我、欣赏他人、敢于展现(有智慧),自强——克服困难、敢于创新、永不放弃(有勇气),自豪——热爱集体、捍卫荣誉、传承美德(有追求)。“123·五”幸福德育一体化体系中,“1五”即学生“五自”品格所涉及的人文社会、体育健康等5大领域;“2五”即读书节、科技节等10个节日课程和涵盖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10大教育内容;“3五”即设立“五旗”、五“Jing”等15门德育课程。“123·五”幸福德育课程体系的建构,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落细、落小、落实,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2.贯通实施路径,丰富一体化内涵

一是文化育人与课程育人交相辉映,营造教育场。学校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生对课程的真实需求,确立了“丰盈学养、自主选择、博雅幸福”的德育课程理念,实践15门德育课程。实施“五旗”(党旗、国旗、军旗、团旗、队旗)课程,依托烈士纪念日、国庆节等开展系列活动,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增强学生对国家的归属感。学校深挖“行走课程”内涵、拓宽“行走课程”范围,研学课程从“行走五小五校区”到“行走北京”再到“行走省外海外境外”。学生通过行前、行中、行后的逐层深入体验,了解各地、各民族的风土民情,开阔了视野和胸怀。

二是管理育人与协同育人相得益彰,形成共同体联盟。学校把握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原则,合力推进德育的有效实施。完善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深化集团德育共同体队伍建设,形成德育研究共同体、教师合作共同体、小干部成长共同体、生生活动共同体、家校社合作共同体的幸福德育共同体联盟。德育共同体队伍的建立,使管理育人与协同育人相得益彰,确保全员育人得以有效实现。

三是活动育人与实践育人相辅相成,突出体验性。学校通过开展“十节”活动,彰显幸福德育的实践性和体验性。在一年一度的足球节中,举行班级足球联赛,开展班级队旗设计等特色活动,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学校开展劳动节、种植节系列活动,让学生树立热爱劳动和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

3.完善评价机制,提升一体化实效

学校改变原有的单一、分散、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评价方法和奖励机制,与“五自”培养目标进行整合,统一成形式有趣、过程有痕、激励有场的“小海燕奖章”评价体系,形成全员德育、整体育人的多元评价模式。

一是形式有趣,感受幸福。学校通过多种争章、颁章、护章活动,增强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感受成长的幸福。比如,学校在自律章下设礼仪小标兵、五彩作业本、诚信小使者等二级奖章;在自信章下设科学时间表、心情调色板等二级奖章等。此外,还设有种植小能手等特色奖章和“屠呦呦”“冼星海”等学科特色奖章。

二是过程有痕,经历幸福。各年级依据学校评价标准建议制订年级实施标准,各班、各学科制订奖章评价方法,注重过程性记录。依据过程性评价,将月评价结果记录在德育手册中。采用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的方式,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让学生经历成长的幸福。

三是激励有场,传递幸福。颁章的仪式教育对学生成长起到了很强的激励作用,学校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对荣获各类“小海燕奖章”的学生进行表彰;通过校园“十节”等对二级奖章获得者进行表彰;通过开学典礼、结业式和毕业典礼等对一级奖章获得者进行表彰,并利用校园网、微信公众号、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站进行事迹宣传,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和同伴教育功能,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向善、向上,使学校形成正能量的教育场,将成长的幸福传递下去。

猜你喜欢
奖章共同体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漂亮的奖章
黄科院多人次获“河南青年五四奖章”
爱的共同体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奖章引路:《“红领巾奖章”实施办法》工作初探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做好“三融进” 进行红领巾奖章探索实践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