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群风力系数研究

2021-10-20 10:25赵章焰刘立成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21年10期
关键词:风载双机风洞试验

赵章焰,熊 琪,刘立成

(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430063)

1 引言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以下简称岸桥)受风情况一直广受关注,这类特种机械往往是多台沿大车轨道方向并排布置[1]。且为配合被装卸的船舶,两台岸桥的间距也不会太大。岸桥群体的存在,可能会对单台岸桥的受风情况造成某些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CFD和风洞试验,对单台岸桥或是岸桥主要构件的风载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风场中两台岸桥的相互影响研究甚少。基于此,以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开展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群风力系数研究。

此前,文献[2-4]利用风洞试验对单台岸桥风力系数进行了研究,指出CFD模拟与风洞试验结果会因模型简化产生(8~20)%的差别,风力系数受风向、边界条件以及大梁状态的影响;文献[5-6]对则指出CFD与风洞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并指出风洞试验与CFD结果的误差受端部三维绕流效应影响。以上文献针对单机或单根构件开展研究,给出了CFD与风洞试验的误差范围及部分误差原因,但均未涉及多台机工况。基于此,文献[7]计算了三种间距下各台岸桥的整机风载荷合力大小,指出岸桥对周围流场主要影响区长30m;文献[8]对分离箱梁门式起重机的风力系数进行风洞试验与数值仿真,指出双梁存在气动减阻优势,风力系数要比单梁时小;文献[9]表明间隔比对前梁体型系数也有一定影响。上述文献虽涉及多台起重机或多结构,但均未具体给出结构间相互影响。

基于此,先进行单机数值模拟和风洞试验,在此基础上开展双机数值模拟,从风向角和岸桥间距两方面研究风场中岸桥间的相互影响。

2 CFD数值风洞可行性验证

风洞试验采用1:100缩比模型,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进行,采用盒式六分力应变天平测量岸桥模型整体的风载荷,并对结果进行无量纲处理获得迎风方向的阻力系数(即风力系数)、升力系数和弯矩系数。

试验以15°为增量,测得了单台岸桥模型从(0~345)°共24个来流方向的整机风载,来流风速V为20m/s。计算结果中的各项系数均按风轴坐标系方向选取,并进行无量纲处理。

采用ANSYS17.0中的ICEM CFD和FLUENT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对象为上海振华为埃及设计的某65t岸桥,整机总高H=78.5m,总长L=123m。数值模拟和风洞试验均采用1:100缩比模型进行,坐标系如图1所示。图中:O-XYZ-整机坐标系;Ow-Xw-YwZw-风轴坐标系,风按图示方向从0°旋转至360°。

图1 CFD和风洞试验坐标轴示意图Fig.1 Coordinate Axes for CFD and Wind Tunnel Test

2.1 单机风洞试验

无量纲处理参考流体力学中压力系数Cp计算公式进行,各无量纲系数名称及方向,如表1所示。

表1 无量纲系数说明Tab.1 Explanation of Dimensionless Coefficient

式中:S-模型迎风面积;L取计算模型特征长度即1.23m;F-作用于模型上的风载力;M-作用在模型上的风载力矩;m-空气密度。

2.2 单机数值模拟

数值模拟模型与风洞试验尺寸保持一致。流场域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内流场为圆柱形以便旋转网格方向,外流场为长方体,用interface连接内外流场。流场域模型,如图2所示。计算域边界条件如下:入口为velocity inlet,入流速度20m/s,出口为outflow,底面为wall,顶部和侧面均为symmetry模拟自由滑移边界。选择双精度模式和k-ε标准湍流模型,采用压力-速度耦合SIMPLE算法,离散格式均采用一阶。

图2 内外流场域尺寸Fig.2 Internal and External Flow Field Size

2.2.1 网格无关性验证

划分四种内流场网格以验证网格无关性,网格数量越大计算时间越长,四种网格数及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当网格数量达到575万及以上,Xw稳定在1.15,其相对误差在3.5%以下,Mw的相对误差在4.2%以下,故取575万内流场网格进行单机数值模拟,外流场网格数为158万。

表2 四种网格数量计算结果(网格数单位:万)Tab.2 Four Kinds of Grid Number Calculation Results(Grid Number Unit:Ten Thousand)

2.2.2 雷诺无关性验证

雷诺数常用于描述流体的流动状态,表示流体的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10]。进行数值模拟时,常以Re相同来保证数值模拟与风洞试验具有流动相似性。Hyoja-dong Kang的研究曾表明,在Re达到105以上时,空气动压力系数基本上维持在一个常数[2]。现以风向角90°、取入口风速5m/s、10m/s、20m/s、21.57m/s、30m/s和40m/s进行Re无关性验证。其中风速21.57m/s是保证数值模拟与风洞试验Re完全一致的风速,计算结果如图3所示,其中Cp是压力系数。结果显示,达到风洞试验Re也即1.5Í106左右时,三个方向上的系数已保持稳定值,说明入口风速20m/s和21.57m/s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数值模拟值入口速度时可将入流条件设置20m/s。

图3 Re无关性验证结果Fig.3 Re Independence Verification Results

2.2.3 单机数值模拟

单机数值模拟时,风向角从0°到360°以45°间隔变化,共8个工况,计算结果如图4所示。单机的数值模拟获得了与风洞试验一致的数据趋势,尤其是纵向力系数Xw和俯仰力矩系数Mw,Xw的误差在1.4%至18%,Mw的误差在(-0.3)%至11.2%。单机整体计算结果相对误差在19%以内,满足Sang-Joon Lee提出的误差范围[3],这表明所用模拟思路和方法可靠。

图4 (2)单机数值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对比Fig.4 Comparisons Between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of Single Crane and Wind Tunnel Test

图4 (1)单机数值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对比Fig.4 Comparisons Between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of Single Crane and Wind Tunnel Test

3 双机数值模拟

现从不同风向、不同岸桥间距两个影响因素出发,进行双机数值模拟,主要研究风力系数Xw。

3.1 双机CFD模拟

两台岸桥模型并排布置,保证有风吹来时crane1总挡在crane0前面。双机数值模拟时边界条件与单机保持一致。两台模型相同,只考虑风向角45°、90°、135°和0°四个风向。按照设计图,单机在沿大车轨道方向上至少需占据38m以布置夹轨器、缓冲器等附件,故以四根立柱的中心为端点取最小值间隔40m,以10m为增量至120m,共9个间距。双机数值模拟共计算36个工况。

3.2 双机CFD计算结果

由图5可知,随双机间隔增大,crane0和crane1的Xw均逐渐趋向单机计算值;双机计算结果也在45°风向时Xw达到最大值1.459,在0°风时达到最小值0.893,两者相差38.79%。45°和135°风作用时,crane0的Xw在间距40m至70m时很快增大,此后缓慢上升并超过crane1(相差量均在1.1%以下);90°风,双机间隔40m时crane1的Xw为1.09555,而双机间隔达到90m后crane1的Xw上升为1.13281,与单机同等条件下的计算结果1.15475相差1.9%。0°风时,双机的Xw差值均在0.002以下,在图中几乎重合。

图5 双机纵向力系数XwFig.5 Longitudinal Force Coefficient of Dual Machines

可发现,crane0和crane1存在沿风向上的遮挡关系时,双机的Xw都小于单机计算值,随间距增大逐渐上升,这与文献的研究[8]结果一致;crane0和crane1无遮挡也即0°风时,双机的Xw均略大于单机Xw,随间距增大逐渐减小。这表明crane1对后方的crane0有挡风作用,但crane0对crane1也有一定程度的“挡风”或“强风”作用。针对上述Xw的变化趋势,在3.3节展开了分析讨论。

3.3 双机计算结果分析

取同工况下crane0与crane1的Xw之比为crane1的折减率,其数值,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90°风向crane1遮挡效果最好,该风向下40m间距时后台的crane0风力系数仅为前台crane1的0.634。40m间距对该岸桥而言已足够小,故该岸桥的最大折减率是63.4%。取同工况下crane0和crane1的Xw与单机Xw之比为群体折减率,其数值如表4所示。间距从40m到120m、四种风下crane0的群体折减率总增量分别是(-0.04)、0.114、0.156和0.121;群体折减率效果明显随距离增大而下降。这表明群体风载折减主要受风向影响,90°时变化量最大。

表3 两台岸桥crane1折减率Tab.3 Crane1 Reduction Rate of Two Quayside Crane

表4 两台岸桥群体折减率Tab.4 Group Reduction Rate of Two Quayside Crane

3.3.1 风向角的影响

在《起重机设计规范》[11]中,风载荷估算的原则是假定风沿起重机最不利的水平方向作用,但未明确具体指向。对于多台岸桥,风向角主要影响两台岸桥的遮挡关系,45°和135°的遮挡关系基本一致。同时这也是岸桥Xw最大时的风向,这在单机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中也得到了证实。常亚琼的研究也指出,门式起重机的最大风力系数出现在45°风[1]。至此得出结论:45°风向是对岸桥最不利的风向。以下分两类风向角展开分析:有遮挡关系和无遮挡关系。

(1)有遮挡关系

如表3所示数据表明,风从沿大车轨道方向(90°风)吹来时,后台机的风力系数是前台的(65~77)%。45°或135°风作用时,即便是最近的间距40m工况,折减率也只有(0.91~0.92),间距达到(60~70)m后则基本无折减,此时折减率已达到0.99以上。

工程中,常考虑的风向有沿大车轨道和垂直大车轨道两种,沿大车轨道方向上整机迎风面积更大也即结构受载情况更危险。但这一风向下,处在下风处的岸桥能获得约(23~35)%的风载折减,这有利于节省抗风夹紧装置的能耗。

在3.2节中曾提及,45°、135°和90°风作用时双机的Xw都要小于单机计算值。经分析,这是由于在沿流线、定常和不可压缩流动条件下,单位质量流体的机械能守恒,也即满足伯努利方程。

式中:p-气体压力;g-重力加速度;z-位置高度;const-常数。再考虑同一高度切面上的流速和压力分布时,重力势能项为一常数。则公式(3)变形为:

公式(4)描述了满足伯努利方程限定条件的气流在增减速时的压力变化关系,当气流速度V减小到0时,所有动能的减少全部转化为压力势能,引起压力的升高[11]。

图6 90°风向压力云图Fig.6 Pressure Nephogram of 90 Degree Wind Direction

在Re高达106的条件下,模型所受的黏性力可忽略不计,其前后的压差力才是模型风载的主要组成。crane0的存在,阻碍了crane1后方流体的流动,使其流速下降压力上升,处于crane1靠前位置的流体流速则与单机时的情况相同、压力相近,这导致crane1前后表面的压力差下降。对于crane0,因crane1的阻挡(沿风向方向)前方的流体流速明显小于单机时流速,导致crane0前方压力大幅下降。处于crane0后方的流体与单机时尾流状况相似,压力相似,这造成crane0前后压差力更小。综上所述,双机存在遮挡关系时,双机的Xw均会小于单机计算值,随间距增大,遮挡效果下降,Xw才逐渐恢复。

(2)无遮挡关系

在0°风作用时,双机没有遮挡关系,但双机的Xw均大于单机计算值,这是流体必须满足连续性造成的。流体流动必须满足连续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连续性方程描述的是质量守恒定律,对于简单的一维流动,任意截面上的密度、速度都是均匀的,这样就得到工程上最为常见的形式(5):

式中:ρ1、ρ2-变截面两侧的流体密度;A1、A2-变截面两侧的流通面积;V1、V2-变截面两侧的流速。研究的流动为不可压缩流动,不可压缩即流体密度不变,故公式(5)又可简化为:

当流体通过岸桥模型附近时,流动受到阻碍,原本可以从模型所处位置流过的流体被挤到从模型侧边通过,相当于流通面积A减小,于是速度V上升。再根据公式(4)可知此处压力会下降。

如图7所示,不论是单机还是双机,在后大梁也即沿风向靠前区域的压力值均为(50~100)Pa,但在门框附近生成了一个局部低压区,此区域外的压力仍为(50~100)Pa。存在双机时低压区缩减,仅四根立柱周围有较小而明显的低压区,在机器房附近处形成了鲜明的高低压分界。于是双机存在时,流线下方压力小于单机时,前后压差力增大从而使双机的Xw大于单机计算值。

图7 0°风向压力云图Fig.7 Pressure Nephogram of 0 Wind Direction

3.3.2 双机间距的影响

双机间距主要影响的是遮挡效果,两机距离越近遮挡效果越好。在《起重机设计规范》[11]中,构件挡风折减系数h是通过构件迎风面充实率和间隔比查表得出的。间隔比是指两个相对面之间的距离与构件迎风面的宽度之比。当研究对象为整机时,间隔比与充实率并不方便确定。文献的研究也表明:挡风折减系数的规定适用于桁架结构,不适用于大型箱体组合结构[12],而岸桥恰为大型箱体组合结构。如表4所示,给出的群体折减率为港口岸桥群的风载折减提供了参考。

双机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双机间距超过70m后Xw已经基本稳定。风向45°双机距离最近时crane0的Xw是crane1的91.5%,在双机间距达到70m时,这个比例上升到99.97%,并在此后稳定在100%左右。将表4中crane0的群体折减率增量作图如图8所示,可看出(40~60)m之内,间距对群体折减率的影响较大,最大变化量是135°风下的0.07%,最小是0°风下的(-0.014)%。

图8 群体折减率增量变化图Fig.8 Incremental Change Map of Group Reduction Rate

如图9所示,40m间距时,双机前侧形成了一个明显的高压区,随间距增大,高压区面积增大但压力下降,最终与单机时趋于一致。可认为,此时间距已不再影响两机的风力系数。结合表4中的数据,可知风向角是影响群体风力系数的主要因素,距离仅在一定范围(70m)内起明显作用。

图9 45°风向压力云图Fig.9 Pressure Nephogram of 45 Degree Wind Direction

4 结论

(1)对起重机最不利风向为45°风向,这可为按照《起重机设计规范》风载荷估算原则选取最不利风向提供参考;

(2)结果表明:有无遮挡会导致岸桥群风力系数变化趋势相反。沿风向有遮挡时,岸桥群的存在能减弱群体内的风力系数;当风沿垂直于大车轨道方向作用,此时无遮挡,岸桥群的存在可增大群体内单机的风力系数;

(3)风向角是影响抗风效果的主要因素,双机存在时最大能产生38.79%的差距,单机存在时最大差距则是40.69%;间距仅在70m之内产生影响,且影响程度在0.1%以下;

(4)风沿大车轨道方向作用时,前台机对后台机的整机风载最大折减率可达63.4%,处在下风处的岸桥能获得约(23~35)%的风载折减,这将有利于减少群体抗风夹紧装置的总能耗;

(5)给出表4所示群体折减率,给出整机的风载折减关系,这可为研究港口岸桥群的风载折减关系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风载双机风洞试验
飞机舱门地面风载响应特性研究
双机、双桨轴系下水前的安装工艺
高速列车通过防风过渡段的运行安全性研究
双机牵引ZDJ9道岔不同步问题的处理
飞翼布局飞机阵风减缓主动控制风洞试验
Loader轴在双机桁架机械手上的应用
滚转机动载荷减缓风洞试验
风屏障导致的风载突变对列车运行安全的影响研究
遮挡条件下超高层建筑风洞试验研究
高速铁路接触线覆冰后气动力特性的风洞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