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液相下两性α-Ala与Na+配合物旋光异构的理论研究*

2021-10-21 08:10赵宇刘芳柯卓锋刘军高峰马宏源王佐成
关键词:基元氢键水分子

赵宇,刘芳,柯卓锋,刘军,高峰,马宏源,王佐成

1. 白城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吉林白城 137000

2. 白城师范学院物理学院,吉林白城 137000

3. 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275

α-丙氨酸(α-Ala,α-alanine) 是手性氨基酸,是生物体内的重要配体,其金属离子配合物也具有手性。根据旋光性可分为左旋α-丙氨酸(L-α-Ala) 和右旋α-丙氨酸(D-α-Ala),根据构型可分为S型α-丙氨酸(S-α-Ala)和R型α-丙氨酸(R-α-Ala)。L-α-Ala在生命体内是优构体,具有生物活性,是蛋白质的重要成分。D-α-Ala具有清除细胞毒性和阻止体内脂质氧化损伤的功能,可促进细菌孢子代谢,还可用作甜味剂,过量的D-α-Ala会导致疾病及衰老[1-4]。

钠是生命体必需的金属元素,有调节体内水分、维持酸碱平衡和维持血压正常的作用。钠缺乏会导致呕吐、心率过速、休克乃至肾衰竭致死[5]。目前补钠的方法主要是食用无机盐NaCl,但NaCl 进入生命体内会迅速解离成氯离子和钠离子,这会导致血压暂时升高等问题。已有研究表明,氨基酸钙、锌、锰、铜和铁等螯合物作为补充金属元素产品,已在临床、食品及畜牧业中被广泛应用[6-9]。金属离子和氨基酸的配位缓冲了金属离子在生命体内的浓度,螯合物的缓慢解离保证了金属离子质量浓度的恒定,因此利用氨基酸钠盐补充钠具有重要意义。

某种手性分子对生命体有活性,但其对映体则有害,因此氨基酸钠配合物的消旋研究对科学地补钠有实际意义。人们对α-Ala及其金属配合物的旋光异构做了大量的工作,文献[10] 研究表明,纳米孔道对α-Ala 旋光异构有一定的催化作用;文献[11-12] 研究表明,水液相下水分子簇做质子转移媒介可使α-Ala少量地消旋,氢氧根离子与质子的作用会加速其消旋反应;文献[13-20] 研究表明,气相α-Ala 与Cu2+、Ca2+以及Fe2+等配合物,可以很好地保持其固有的手性;文献[21-22] 研究表明,水环境下α-Ala 与Zn2+和Fe2+配合物旋光异构的能垒远远高于温和反应能垒,通常只能微量地消旋。

目前,水环境下钠与α-Ala 配合物的消旋研究未见报道。为说明α-丙氨酸钠补钠是否安全,同时为研究其他复杂的氨基酸钠盐的旋光异构奠定基础,基于文献[15,21-22] 的经验,研究了水液相下两性α-丙氨酸与钠配合物(α-Ala·Na+) 的旋光异构机理。

1 计算方法及反应物模型选取

水液相下的α-丙氨酸分子是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11],水液相下两性α-Ala 的Na+配合物比中性α-Ala 的Na+配合物分子稳定(前者相对后者的能量是-22. 2 kJ·mol-1),并且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异构。因此本工作把两性α-Ala 的Na+配合物作为底物,讨论其在水液相环境下的旋光异构。

采用杂化泛函M06-2X[23],在6-311+G(d,p)基组下优化单重态势能面上的驻点(自旋多重度的测算表明,体系的单重态最稳定);通过对过渡态[24]进行IRC 计算[25],确认过渡态与相应稳定点的关联性。为计算出可靠的反应过程势能面,采用高角动量基组6-311++G (3df,2pd) 计算各驻点物种的单点能,并经过自由能热校正获得反应过程势能面[吉布斯自由能热校正在298. 15 K及1个标准大气压(101. 325 kPa) 下进行]。水溶剂效应采用处理溶剂效应有很好表现的SMD 模型[26]方法处理。总自由能是自由能热校正与单点能之和。S-α-Ala 与Na+的配合物S-α-Ala·Na+记作S-A·Na,S-A·Na 在a 通道异构的第1 个S-型过渡态记作ST1a,第3 个无手性的中间体记作I3a,b 和c 通道共用的结构X 标记为Xb(c);8个水分子(簇) 与S-I2a作用,其中5 个H2O 与S-I2a的Na+配位,1 个H2O与前面的5 个H2O 中的某几个H2O 氢键作用形成水簇,同时2 个水分子簇与S-I2a氢键作用的体系记作S-I2c←5H2O·H2O·(H2O)2,其他体系标记法相似。计算采用Gaussian16[27]程序。

2 结果与讨论

把文献[15] 气相的两性S-A·Na 构型作为初始猜,优化得到水环境下的S-A·Na 和R-A·Na,见图1。

图1 配合物分子S-A·Na及其手性对映体的几何构型Fig. 1 Geometric configuration of complex molecule S-A·Na and its chiral enantiomer

对于非氢迁移反应,只考虑隐性水溶剂效应;对H 迁移反应,要考虑水分子(簇)做媒介、水分子(簇)与Na+的配位、水分子簇之间以及水分子与其他原子间复杂的氢键作用,即显性水溶剂效应。

为了呈现清晰的水液相下S-A·Na 旋光异构机理,并且尽量节省篇幅,先讨论隐性水溶剂的SA·Na 的旋光异构,后讨论显性水溶剂的S-A·Na的异构反应过程中的质子迁移过程。

2.1 隐性水溶剂效应下S-A·Na的旋光异构

研究发现,S-A·Na 可在3 个通道a、b 和c 实现旋光异构,b和c通道共用第1基元反应。

2.1.1 S-A·Na在a通道的异构S-A·Na在a 通道上的异构历程见图2,势能面见图3的a线。

图2 S-A·Na在a通道旋光异构的历程(键长单位:nm)Fig. 2 Reaction process of optical isomerization of S-A·Na in channel a (Bond length unit:nm)

图3 隐性溶剂效应下S-A·Na旋光异构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势能面Fig. 3 Potential energy surface of Gibbs free energy of S-A·Na optical isomerization reaction under the effect of recessive solvent

第1基元反应:S-A·Na 经过渡态S-T1a,12H 从6N 迁移到10O,质子化氨基去质子化,异构成中性丙氨酸与钠的中间体配合物S-I1a。从S-A·Na 到S-T1a的 过 程, 6N—12H 键 从0. 102 3 nm 伸长到0. 138 7 nm,S-T1a产生的内禀能垒是37. 6 kJ·mol-1。

第2基元反应:S-I1a经10O—9C键内旋转的过渡态S-T2ma或S-T2na,12H 俯视逆时针(或顺时针) 旋转,从羧基外侧转到内侧,羧基10O—9C—11O 与14Na 的螯合环打开,异构成中间体配合物S-I2a。S-I2a的氨基氮6N 的正面已经裸露,负电荷密度增大,有利于α-氢从1C 向氨基N 迁移。从SI1a到S-T2ma, 二 面 角12H—10O—9C—11O 从178. 6° 变 为-75. 2°, 10O—9C 键 内 旋 转76. 6°;二 面 角10O—9C—1C—6N 从9. 7° 变 为57. 4° ,9C—1C 键内旋转55. 9°,这些变化使S-T2ma产生了57. 7 kJ·mol-1的内禀能垒。相似的S-T2na也产生了57. 7 kJ·mol-1的内禀能垒。

第3 基元反应:S-I2a经质子在1C 和6N 间迁移的过渡态T3a,13H 从1C 向6N 迁移,异构成中间体配合物I3a。 从S-I2a到T3a过程, 1C—13H 从0. 109 1 nm 伸长到0. 130 2 nm,二面角6N—1C—4C—9C 从124. 1°变为153. 9°,碳氢键断裂及骨架形变使T3a产生了234. 8 kJ·mol-1的内禀能垒。

第4 基元反应:I3a经与T3a镜像对称的过渡态T4a,7H 在纸面内侧从6N 迁移到1C,异构成中间体配合物R-I4a,至此S-A·Na实现了旋光异构。从I3a到T4a过程,6N—7H 从0. 102 5 nm 拉伸至0. 123 1 nm,T4a产生了164. 9 kJ·mol-1的内禀能垒。此能垒小于T3a产生的能垒,原因是从I3a到T4a,6N—1C—4C—9C 从180. 0° 变 为-153. 9°, 体 系 释 放能量。

第5 基元反应:R-I4a经与S-T2ma或S-T2na镜像对称的过渡态R-T5ma或R-T5na,12H 从羧基内侧旋转到外侧,异构成中间体配合物R-I5a。从RI4a到R-T5ma(或R-T5na) 过程,10O—9C 俯视逆时针转74. 9°(或顺时针转74. 2°),R-T5ma和RT5na产生的能垒都是38. 9 kJ·mol-1。

第6 基元反应:R-I5a经与S-T1a镜像对称的过渡态R-T6a,12H 从10O 迁移到6N,此时氨基质子化,异构成两性丙氨酸与钠的产物配合物R-A·Naa。至此S-A·Na 在a 通道完成了向其手性对映体转变的旋光异构,得到了最稳定的旋光异构产物。从R-I5a到R-T6a过程,10O—12H 键从0. 099 2 nm拉伸至0. 114 3 nm 断裂,R-T6a产生的内禀能垒是0. 8 kJ·mol-1。该基元反应能垒远小于第1基元的能垒,原因之一是从R-I5a到R-T6a过程,10O—12H键拉伸幅度小;原因之二是从R-I5a到R-T6a过程,12H的迁移逆着体系偶极矩的方向,体系电场力做正功。

S-A·Na 在a 通道的旋光异构历程及势能面显示,体系构象及相对能量均关于I3a 对称,展现了S-A·Na在a通道旋光异构的过程与内在的对称美。

2.1.2 S-A·Na 在b 和c 通道的异构S-A·Na 在b 和c 通道的异构历程见图4,反应的势能面见图3的b线和c线。

图4 S-A·Na在b和c通道旋光异构的历程(键长单位:nm).Fig. 4 Reaction process of optical isomerization of S-A·Na in channel b and c (Bond length unit:nm)

第1基元反应(b、c通道共用),S-A·Na经质子在1C和11O 间迁移的过渡态T1b(c),α-氢13H 从1C 迁移到11O,异构成中间体配合物I1b(c)。从SA·Na 到T1b(c)过程,1C—13H 键长从0. 109 0 nm拉伸至0. 152 4 nm 断裂;二面角4C—6N—1C—9C从122. 7°变为123. 0°, 骨架基本无形变; 二面角6N—1C—9C—11O 从177. 1°变为145. 0°,9C—1C 键右视顺时针内旋转32. 1°。碳氢键的拉伸断裂及碳碳键的内旋转导致T1c(b)产生了267. 9 kJ·mol-1的内禀能垒。该能垒与气相S-A·Na 异构此基元的能垒247. 7 kJ·mol-1[15]相比较略有升高,说明水溶剂有负催化作用, 原因是S-A·Na 的偶极矩(5. 222 9 D) 大于T1b(c)的偶极矩(4. 524 1 D),水溶剂的强极性使S-A·Na变得相对稳定。

接下来分为b和c两个分通道。

1) b分通道。

I1b(c)经过渡态T2b,13H 在纸面内从11O 迁移到1C,异构成产物配合物R-型丙氨酸钠R-A·Nab,S-A·Na 实现旋光异构。从I1b(c)到T2b过程,11O—13H 键 从0. 096 4 nm 拉伸 至0. 118 6 nm 断裂,T2b的能垒是152. 9 kJ·mol-1。T2b与T1b(c)镜像对称,但T2b的能垒远小于T1c(b)的能垒,原因之一是氧氢键较碳氢键易裂,原因之二是从I1b(c)到T2b过程,α-碳从sp2杂化向sp3杂化过渡释放能量,降低了越过T2b所需的能量。分析表明,R-A·Nab与S-A·Na 镜像对称,S-A·Na 在此通道实现了对映体转变。

从S-A·Na 的反应历程及势能面可以看出,在b 通道上,体系构象及相对能量均关于I1b(c)对称,展现了S-A·Na旋光异构的对称美。

2) c分通道。

第2 基 元 反应,I1b(c)经过渡态T2c,8H 从6N迁移到1C,氨基去质子化,异构成中间体配合物R-I2c,至此,S-A·Na 在c 通道旋光异构。从I1b(c)到T2c过程, 6N—8H 键长从0. 102 6 nm 拉伸至0. 124 0 nm,T2c产生了170. 9 kJ·mol-1的能垒。该能垒远小于T1c(b)产生的内禀能垒,原因是二面角4C—6N—1C—9C 从180. 0°变为-156. 1°,体系释放能量,氮氢键又比碳氢键容易断裂。

接下来R-I2c的异构分为c1和c2两个分路径。

①c1 分路径。第3 基元反应,R-I2c经9C—1C右视逆(或顺) 时针旋转的过渡态R-T3mc1(或RT3nc1),9C—1C 右视逆(或顺) 时针旋转152. 0°(或192°),异构成中间体R-I3c1。从R-I2c到RT3mc1,9C—1C 键旋转49. 2°,R-T3mc1产生的内禀能垒是8. 6 kJ·mol-1。从R-I2c到R-T3nc1,9C—1C键旋转角有所增加,导致R-T3nc1产生的内禀能垒增加到13. 5 kJ·mol-1。结构分析表明,R-I3c1同于R-I5a,接下来R-I3c1的异构同于R-I5a的异构,得到 两性丙氨酸钠产物配合物R-A·Nac1(a), 不再赘述。

②c2 分路径。第3 基元反应,R-I2c经14Na 在羧基内外翻转的过渡态R-T3c2,14Na 从羧基内侧翻到外侧,异构成中间体配合物R-I3c2。从R-I2c到R-T3c2过程,键角14Na—10O—9C 从96. 8°增加到175. 5°,R-T3c2产生的内禀能垒是7. 5 kJ·mol-1。

第4 基元反应,R-I3c2经11O—9C 内旋转的过渡态R-T4mc2(或R-T4nc2),11O—9C 仰视顺(或逆) 时针旋转,13H从羧基外侧转到内侧,羧基从反式结构变为顺式结构,异构成R-型中性丙氨酸与钠的产物配合物R-A*·Nac2。从R-I3c2到R-T4mc2过程, 11O—9C 内旋转93. 9°,R-T4mc2产生了37. 6 kJ·mol-1的内禀能垒。相似的R-T4nc2产生的内禀能垒是36. 7 kJ·mol-1。

由图3 结合正负反应能垒在40. 0 kJ·mol-1以下反应物和产物可以共存[28]可知,反应物以S-A·Na 和S-I1a两种形式共存,只是两性丙氨酸钠的配合物S-A·Na 的分布占大多数。从图3 可看出,SA·Na 在a 通道异构具有优势,决速步骤能垒是234. 8 kJ·mol-1,S-A·Na 在a 通道旋光异构的产物是中性的R-I5a与两性的R-A·Na 共存,后者的分布占大多数。S-A·Na 在b 和c 通道异构处于劣势,共同的决速步能垒是267. 9 kJ·mol-1,S-A·Na 在b和c 通道旋光异构的产物是两性R-A·Na、中性RI3c2和中性R-A*·Nac2,两性R-A·Na 的分布占绝大多数(分别来自b通道和c1分通道)。

2.2 水分子(簇)对S-A·Na 旋光异构过程中质子迁移基元反应的作用

为获得可靠的相关基元反应能垒,充分考虑水分子的作用,既考虑水分子簇作质子迁移媒介,又考虑水簇与钠离子的配位作用。计算表明,2 聚水和3聚水作质子迁移媒介,质子迁移的能垒的改变不明显。1 个水分子作媒介时,质子迁移的能垒较高,并且水溶剂中的水分子多以水簇的形式存在。因此,为使问题简便,做氢迁移媒介的水分子簇只考虑2聚水的情况,与钠离子的配位对水分子和水簇的配位分别给予讨论。

2.2.1 水分子(簇)对a 通道质子迁移基元反应的影响第1 基元反应。从S-A·Na 经S-T1a到S-I1a,12H迁移距离很近,水分子(簇) 作媒介的过渡态共面程度较差,过渡态的氢键也很弱,导致水分子(簇) 作媒介的过渡态产生的能垒比12H 直接迁移的过渡态产生的能垒高。因此,此基元反应主要是单质子迁移,水分子(簇) 作媒介的情形不给予讨论。

第3 基元反应。Na+通常是6 配位,S-I2a是钠离子与羰基氧1 配位,5 个水分子与钠离子配位以及4 个水分子和2 个水分子簇与钠离子配位,2 个水分子簇传递质子从α-C向氨基氮N迁移的历程见图5,反应过程的势能面见图6 的a 线。对前者详细讨论,后者只作一般讨论。

图5 水分子(簇) 作用下S-A·Na在a通道旋光异构决速步骤的反应历程Fig. 5 The reaction process of the rate-determining step of S-A·Na optical isomerization in channel a under the action of water molecules (clusters)

图6 水分子(簇) 作用下S-A·Na旋光异构反应决速步骤的吉布斯自由能势能面Fig. 6 Gibbs free energy surfaces of the rate-determining step of S-A·Na optical isomerism reaction under the action of water molecules (clusters)

对于5 个水分子与14Na 配位的情形,首先SI2a的Na 与5 个水分子配位,形成S-I2a←5H2O。然后2个水分子簇再与氨基氮6N、α-氢13H、28H和21O氢键作用,形成了具有稳定的氢键网络的中间体S-I2a←5H2O·(H2O)2。S-I2a←5H2O·(H2O)2经13H、32H 和34H 协同迁移及骨架形变的过渡态T3a←5H2O·(H2O)2,实现了质子从1C向6N 的净迁移,异构成具有稳定的氢键网络的中间体产物配合物I3a←5H2O·(H2O)2。 IRC计算表明, T3a←7H2O·(H2O)2靠近反应物,是早期过渡态。从S-I2a←5H2O·(H2O)2到T3a←5H2O·(H2O)2过程,1C—13H键从0. 109 3 nm 拉伸至0. 178 5 nm 断裂,30O—32H 键从0. 097 7 nm 拉伸至0. 104 3 nm, 33O—34H 键从0. 098 9 nm 拉伸至0. 100 7 nm;骨架二面角6N—1C—4C—9C 从127. 1°增加到168. 8°;30O和28H 间的氢键断裂, 所以这些变化使T3a←5H2O·(H2O)2产生了155. 9 kJ·mol-1的内禀能垒。该能垒与隐性溶剂效应下T3a的能垒234. 8 kJ·mol-1相比低很多,说明水分子簇起了催化作用。原因是T3a←5H2O·(H2O)2的七元环结构具有3 条较强的氢键, 并且七元环结构共面性较好, 导致T3a←5H2O·(H2O)2的七元环结构比较稳定,降低了T3a←5H2O·(H2O)2的势垒。

相似地从S-I2a←5H2O·H2O·(H2O)2经T3a←5H2O·H2O·(H2O)2到I3a←5H2O·H2O·(H2O)2过程,只是多了1 个H2O 与5H2O 氢键作用,键的断裂与生成过程差别不是很明显,T3a←5H2O·H2O·(H2O)2产生的内禀能垒是156. 5 kJ·mol-1。

T3a←5H2O·(H2O)2和T3a←5H2O·H2O·(H2O)2的能垒与水液相下丙氨酸异构此基元能垒(约110. 0 kJ·mol-1[12])相比显著增加,说明Na+对此基元有负催化作用。

第4 基元反应。由于第4 基元反应和第3 基元反应关于I3a对称,第4基元的正反应能垒和第3基元的负反应能垒相同。因此,第4基元的正反应能垒,T4a←5H2O·(H2O)2和T4a←5H2O·H2O·(H2O)2产生的能垒分别为79. 7和67. 9 kJ·mol-1。

结合前面2. 1. 1 节对隐性水溶剂效应下S-A·Na 的旋光异构的讨论可知,显性水溶剂效应下SA·Na旋光异构反应b通道的决速步骤仍是第3基元反应,决速步能垒为155. 9~156. 5 kJ·mol-1。

2.2.2 水分子(簇)对b和c通道质子迁移基元反应的影响b 和c 通道的第1 基元反应。水分子(簇)与底物S-A·Na 的作用有两种,一是水分子(簇)与Na+形成配位键,二是2个水分子簇与S-A·Na的13H 及11O 氢键作用。Na+的配位数一般是6,SA·Na 的Na+与羰基O 已经是2 配位,再考虑Na+与4个水分子配位,以及再有一个水分子与4个水分子中的2个水分子氢键作用,形成水簇的情况。

4个水分子与Na+配位时,形成S-A·Na←4H2O,2 聚水再与它们的13H 和11O 氢键作用,形成反应物复合物,记作S-A·Na←4H2O·(H2O)2。结构分析表明,S-A·Na←4H2O·(H2O)2是具有相对稳定的氢键网络体系(虚线表示氢键作用)。2 聚水传递13H从1C向11O迁移的反应历程见图7,反应的势能面见图6 的b (c) 线。这里详细讨论S-A·Na←4H2O·(H2O)2的异构,对S-A·Na←4H2O·H2O(H2O)2的异构只给出反应能垒。

图7 水分子(簇) 作用下S-A·Na在b和c通道旋光异构反应决速步骤的历程Fig. 7 The rate-determining step process of S-A·Na optical isomerization reaction in channel b and c under the action of water molecules (clusters)

S-A·Na←4H2O·(H2O)2经3 质子协同非同步迁移的过渡态S-T1b(c)←4H2O·(H2O)2,实现了质子从1C 向11O 的净迁 移,异 构成中 间体I1b(c)←4H2O·(H2O)2。从S-T1b(c)←4H2O·(H2O)2的IRC 可看出,S-T1b(c)←4H2O·(H2O)是晚期过渡态。从S-A·Na←4H2O·(H2O)2到T1b(c)←4H2O·(H2O)2过程, 1C—13H 键长从0. 109 0 nm 拉伸至0. 138 2 nm 断裂;27O—29H 键断裂,29H 迁移到30O;30O—32H 键断裂,32H 迁移到11O;骨架二面角6N—1C—4C—9C 从119. 8°变为125. 5°,骨架形变较小;30O—23H 及12H—24O 之间的氢键断裂,这些变化使T1b(c)←4H2O·(H2O)2产生了138. 6 kJ·mol-1的内禀能垒。

相似地从S-A·Na←4H2O·H2O·(H2O)2经T1b(c)←4H2O·H2O·(H2O)2到I1b(c)←4H2O·H2O·(H2O)2过程,T1b(c)←4H2O·H2O·(H2O)2产生的能垒是132. 2 kJ·mol-1。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T1b(c)←4H2O·(H2O)2和T1b(c)←4H2O·H2O·(H2O)2产生的能垒相同,该能垒远小于T1b(c)产生的内禀能垒267. 9 kJ·mol-1,说明水分子(簇)起了催化作用。原因之一是T1b(c)←4H2O·(H2O)2和T1b(c)←4H2O·H2O·(H2O)2八元环结构的3 条氢键较强;原因之二是水分子(簇) 的作用减小了反应物到过渡态的骨架形变。

与2.2.1 节的讨论相似,b 通道的第2 基元反应与第1 基元反应关于I1b(c)镜像对称,T1b(c)与T2b关于I1b(c)镜像对称。 T2b←4H2O·(H2O)2和T2b←4H2O·H2O·(H2O)2产生的能垒是第1 基元负反应的能垒,分别是27. 2 和23. 1 kJ·mol-1。因此,显性水溶剂效应下S-A·Na 旋光异构反应b 通道的决速步骤仍是第1 基元反应,决速步能垒为132. 2~138. 6 kJ·mol-1。

c通道的第2基元与a通道的第4基元相似,反应能垒不会偏离79. 7 和67. 9 kJ·mol-1很远,显性水溶剂效应下S-A·Na 旋光异构反应c 和b 通道具有共同的决速步骤,仍是第1基元反应,决速步能垒为132. 2~138. 6 kJ·mol-1。

从图6 和图4 及前面的讨论可知,水分子(簇)的作用改变了S-A·Na 旋光异构反应通道的优劣顺序,水分子(簇)作用下,在a 通道由优势变为劣势,决速步自由能垒为155. 9~156. 5 kJ·mol-1;在b和c 通道上的旋光异构由劣势变为优势,决速步自由能垒为132. 2~138. 6 kJ·mol-1。155. 9 kJ·mol-1已经接近反应的极限能垒160. 0 kJ·mol-1[28],说明S-A·Na 在a 通道上的旋光异构很难进行;132. 2 kJ·mol-1远高于温和反应能垒80. 0 kJ·mol-1[28],说明S-A·Na 在b 和c 通道上只能极其缓慢地旋光异构。因此水液相下α-丙氨酸的钠盐只能微量消旋,可安全地用于生命体补充Na+和丙氨酸。

3 结 论

在SMD/M06-2X/6-311++G (3df,2pd)//SMD/M06-2X/6-311+G(d,p)双水平,研究了水液相下两性S-α-Ala 与Na+配合物在单重态势能面上的旋光异构,得到如下结论:

1)S-α-Ala·Na+的旋光异构可在H 分别以氨基N为桥迁移,以羰基O为桥迁移,以及α-H迁移到羰基O后,质子再从N迁移到α-碳的3个通道a、b、c 实现。产物有两种,分别是两性R-α-Ala 和中性R-α-Ala与Na+的配合物。

2) 隐性溶剂效应下,a 通道具有优势,决速步能垒是234. 8 kJ·mol-1,来自H 从α-C 向氨基N迁移的过渡态;b 和c 通道处于劣势,决速步能垒是267. 9 kJ·mol-1,来自H 从α-C 向羰基O 迁移的过渡态。

3) 水分子(簇) 的作用改变了反应通道的优劣,b 和c 变为优势通道,决速步能垒为132. 2~138. 6 kJ·mol-1;a 变为劣势通道,决速步能垒为155. 9~156. 5 kJ·mol。

结果表明:水液相下α-Ala·Na+消旋反应进行得极缓慢,在生命体内α-丙氨酸钠盐可安全地用于生命体补充Na+和α-Ala。

猜你喜欢
基元氢键水分子
面向异构履带车辆的统一运动规划方法
盐酸四环素中可交换氢和氢键的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基于多重示范的智能车辆运动基元表征与序列生成
多少水分子才能称“一滴水”
有级转向履带车辆的驾驶员操控行为模型
人体细胞内存在全新DNA结构
两颗心
细说氢键
杂化轨道理论以及按杂化轨道理论推断分子结构的方法
化学教学中的比较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