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老建筑题材绘画创作研究

2021-10-21 14:27张友强
艺术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再利用情感体验绘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给老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对哈尔滨老建筑题材绘画创作的现状、情感体验进行研究,结合哈尔滨老建筑的历史、人文价值、保护和再利用进行分析,了解哈尔滨的城市魅力,探究建筑艺术之美,唤醒城市记忆。

关键词:哈尔滨老建筑;绘画;情感体验;价值;再利用

中图分类号:J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6-00-02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建成,大量的俄侨和其他国家侨民进入哈尔滨,拜占庭式、俄罗斯风格、折中主义、新艺术运动主义、古典主义等风格建筑纷纷拔地而起,形成哈尔滨独特的异域建筑艺术风格。时光荏苒,曾经的新型建筑已经成为老建筑群,众多艺术家的目光也逐渐聚焦于此。本文分析老建筑题材绘画现状,感受画家表达的深层次情感精神和绘画之美。同时探讨哈尔滨老建筑的价值,挖掘其独特的魅力,传播哈尔滨地域文化,唤起对老建筑的保护意识。

1 哈尔滨老建筑题材绘画表现现状

目前,油画、水彩画、版画是哈尔滨老建筑题材绘画作品表现的主要画种,创作者年龄分布跨度比较大,作品表现形式上,写实主义、表现主义、印象主义等风格均有体现,其中以写实主义风格为主。写实是很多艺术家最常用的创造手法,运用写实的手法可以真实、直观地表现画家内心的情感,能够让观者更深地感受画作,与创作者产生共鸣。写实是真实地再现对象,即在比例、透视、空间、光线、色彩、质感等各个方面都要接近表现对象。画面具有艺术性,反映了艺术家各个方面的素养及其创作目的和创作情感,它不能也不可能像摄影一样完全精确地再现现实[1]。

写实主义风格的绘画能够客观地再现场景,能将画家所见再现给观众,哪怕岁月流逝,亦能留下岁月的痕迹,展现当时的情景。哈尔滨的老建筑题材绘画将历经岁月的哈尔滨老建筑通过写实主义形式表现出来,让哈尔滨老建筑以另一种艺术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

例如,武英扬创作于1985年的作品《秋日夕阳》描绘了黑龙江省久负盛名的哈尔滨中央大街的雨后街景。夜幕降临前的中央大街,灰蓝色的天空与夕阳相融合,武英扬运用自己纯熟的写实手法细致地描绘了伫立在中央大街两侧的折中主义风格建筑。建筑的装饰浮雕、柱梁、窗棂等折中主义风格老建筑的特点,都被画家运用写实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秋日的哈尔滨中央大街人来人往,画面笼罩在灰蓝的色调中,表现了20世纪80年代“东方小巴黎”哈尔滨的繁华景象。

王焕堤创作于2007年的水彩作品《午休》描绘了画家生活过的哈尔滨市道外区民居的日常生活场景,作者运用远望的视角进行构图设计,几种简单的颜色概括了整个画面,层层叠叠的布局方式使画面有强烈的构成感,虽然画面描绘的是生活中常见的小景,但经过王焕堤巧妙组织,形成了多层次、多转折的景中景。通过对房屋、烟囱、窗棂、楼梯护栏等景物的写实主义刻画,表现了中华巴洛克建筑内部院落结构和中华巴洛克建筑现状。

索菲亚教堂是哈尔滨近代最重要的西方宗教建筑之一,也是目前保存最好的建筑,很多画家都把它作为艺术的表现对象。其中,刘吉弟创作于2018年的油画作品《圣索菲亚教堂》充分地表现了哈尔滨地标性建筑圣索菲亚教堂建筑之美,这幅作品运用三角形构图体现出了教堂的端庄与稳重,写实主义风格的表现手法表现了俄罗斯的建筑风格,呈现出庄重与肃穆、结构与线条的婉转柔和等特点。

汤岩创作出以道外区中华巴洛克为主题的油画作品,如作品《老道外》运用写实主义手法,画面细腻,对光线的氛围营造也十分出众,其笔下的建筑安静祥和,充满生活气息。其作品对哈尔滨道外区中国巴洛克建筑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作品着重表现了中华巴洛克建筑的中西合璧特色,在细节处对建筑中的中式元素进行了细致的刻画。汤岩的作品中流露出一种真实的呈现,生活与艺术的融合,其运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记录了道外中华巴洛克建筑的宝贵景象。

由興波于2011年创作的油画作品《哈尔滨印象》运用印象主义表现手法,描绘了百年之前的哈尔滨火车站的一幅画面。画面充满了印象主义表现手法的用笔和颜色特征,远处机车库房、进站的火车以及近处的人群,这些都充分说明当时哈尔滨是一座充满朝气的城市。这幅作品中百年前的哈尔滨站属于典型的新艺术运动风格建筑,虽然这幅作品呈现出印象主义风格,注重直接感受和颜色运用,但通过作者深厚的绘画技法,还是将百年前的哈尔滨火车站——这座已经不复存在的哈尔滨经典新艺术运动风格建筑呈现在观众面前,也许作者正是想通过印象主义对时间的印象来诉说哈尔滨与哈尔滨老建筑的过往。

薛超创作于2018年的油画作品《空》运用表现主义绘画手法和综合材料进行创作,画面尺幅巨大,暖灰色的背景为哈尔滨老街区,能够看到各种不同风格的哈尔滨老建筑,占据画面中心的红褐色似乎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又似火焰吞噬着哈尔滨所剩不多的老建筑。画面中还出现了一段哈尔滨老建筑中常见的铁艺楼梯扶手和纸飞机。作者用表现主义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城市发展导致老建筑被拆迁破坏的思考与批判。

哈尔滨的画家们面对这座有着“东方小巴黎”美誉的城市里的建筑,选用了西画中最具代表性的几种表现形式,通过手中的画笔运用符合哈尔滨老建筑的表现形式,将哈尔滨老建筑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样貌保留了下来。

2 哈尔滨老建筑题材绘画的情感体验

欣赏者面对绘画作品时产生的感性体验是最基本的情感体验。这是绘画作品情感体验的最初体验。如果欣赏者对绘画的欣赏只停留在最初的感性体验上是远远不够的,这只能体会到作者创作这幅作品时的基本感情,这种表层的感性体验无法深入感受绘画作品的深层含义。因此,如果想要理解画家赋予画面的更多情感,需要欣赏者在欣赏绘画作品时深入参与其中[2]。

生活在哈尔滨这座城市的人们的情感活动与哈尔滨老建筑题材绘画蕴含的情感有较高的契合度。哈尔滨的画家们热衷表现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的景色和历史建筑,结合自身的生活感悟与认识,将自己对哈尔滨老建筑的艺术情感传达给观者。武英扬被这座城市深深地吸引住了,哈尔滨的老建筑在时代的变迁中逐渐消失,让他感触颇深。他认为,自己应当承担起一个本土水彩画家的责任,用自己的方式将那些逝去的美好事物留存下来,使人们看见画作的同时,仿佛可以追忆那些承载着记忆的老建筑和以前的时光。这些哈尔滨老建筑题材绘画作品,不仅体现了武英扬在水彩画、油画等方面的艺术造诣,还能让人感受到武英扬对哈尔滨老建筑的深厚情感。通过他的作品,欣赏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哈尔滨老建筑的艺术之美,以及作者对哈尔滨这座有着浓郁异国风情城市的感情。欣赏者能够从这些作品中产生关注和保护哈尔滨老建筑的情感体验,也为国内早期欧式建筑的研究者积累了具有艺术价值的宝贵资料。

水彩画家王焕堤的作品在这个方面表现得更加明显。从其作品中,欣赏者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如水彩晕染一样蕴含的朦胧的美与情感。这种情感中掺杂着不可名状的愁绪。王焕堤生于哈尔滨,成長于哈尔滨,对于老道外建筑有自己的感悟,他徜徉于此,目光聚焦于寻常的小场景,借此作画表达自己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有对过去的留恋和感伤。例如,《春来》这幅作品,王焕堤撷取了老道外的一条寻常小街,在他的精心布局下,整个画面视野开阔,视线随着道路延伸到远方,两侧的街道汇聚于远处,初春时节的阳光照在小路上,冰雪已经开始消融,而这幅画最鲜艳的亮色,也就是左侧的旅馆的招牌,写着“春来旅社”,与画名相同。不禁让人思考,《春来》的寓意是指旅社,还是春天来了,抑或代表画家更深层次的思考。在这种朦胧的意境中,欣赏者能感受到这位本土画家传递的对老道外建筑的回忆与情思。老道外中华巴洛克建筑的中西结合之美、居民生活的情景,都能从这些作品中得到体现。

3 哈尔滨老建筑的价值

3.1 历史价值

哈尔滨老建筑文化的出现,追根溯源是因为中东铁路的修筑,俄侨移民和其他各国移民数量不断增加,资本的注入和贸易的繁荣发展,使哈尔滨城市出现了各种艺术风格的老建筑。

沙俄入侵中国东北,成为俄侨移民哈尔滨的一个契机,在之后的许多年里,随着中东铁路的不断建设,外来移民大量涌入,哈尔滨的商业、金融、交通、文化教育等不断发展壮大,市政管理机构也日趋完整,哈尔滨的城市面貌日渐形成。铁路主导着哈尔滨的发展,打开了哈尔滨的门户,激发了哈尔滨经济快速发展,决定了哈尔滨以商品经济为主、以工业为辅的发展格局。随着哈尔滨在远东地区的经济文化地位不断提升,各国领事馆云集哈尔滨,各国商人纷至沓来,哈尔滨形成了独特的异域建筑文化。如今,哈尔滨的老建筑没有能够发挥出它应有的文化价值,甚至有很多内部损毁但外立面保存完整的哈尔滨老建筑没有被列为保护对象或保护建筑,被新建住宅楼群包围后渐渐被人们遗忘,面临着被拆除的风险,比如道外区的老建筑、城市周边的哈尔滨老建筑。新一轮的城市大规模开发和建设,这些老建筑逐渐被世人和时间遗忘,但其是哈尔滨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见证。

3.2 人文价值

哈尔滨的很多老建筑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哈尔滨成为远东地区最主要的商贸城市开始,哈尔滨老建筑的历史就随之开始。我们可以从哈尔滨的老建筑中深刻地感受到真实历史中的人文价值。

历史人文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这一时期哈尔滨建筑式样风格和艺术趣味。这一时期,哈尔滨老建筑在西方文化盛行的社会环境下开始发展。哈尔滨建筑呈现出多元化的风格形态特征,其中历史人文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哈尔滨的老建筑西方化是由俄侨大移民时期开始的,后来外埠商人的大量进入,促使哈尔滨经贸商业繁荣发展,让原本只是一座小渔村的哈尔滨进入了向商贸城市发展的快车道。由俄侨带来的西方文化与快速崛起的远东第一大城市哈尔滨融合,西方文化逐渐成为这一时期的哈尔滨建筑符号。而哈尔滨西式建筑在发展初期,本土商人见识过各种西方建筑风格样式后,开始对西方文化产生认同感。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是根深蒂固的,没有因为西方文化的盛行而受到冲击,西方建筑立体、写实性的结构细部装饰,不能完全满足哈尔滨本土用户的心理和视觉审美需求。

在建筑建造过程中,纯粹西式的建筑装饰风格只在俄侨时期大量出现。哈尔滨本土建筑设计师建造的建筑并没有一味地模仿西方的建筑装饰风格,而是大量融入了中式建筑装饰风格,形成了典型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式样。中华巴洛克建筑在细节装饰题材上倾向于选择石榴、菊花、松鹤、蟠桃等具有中华文化象征意义的传统题材。从整体上看,哈尔滨中华巴洛克老建筑式样从本质上呈现出人们的价值取向、认知观念演变过程,体现出了相对应的以人为中心的历史人文价值。从社会历史价值角度来看,哈尔滨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各个时期建筑风格的相关建筑文化,从社会历史发展、建筑发展史、文化发展角度来看都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人文价值。

4 哈尔滨老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

对老建筑最好的保护就是再利用。作为文物古迹,对哈尔滨的老建筑进行再利用,首要原则应当是遵照法律首要保护其文物古迹价值,在此基础上开发和再利用。哈尔滨老建筑是哈尔滨近代城市发展的不同文化和建筑艺术的载体,具有非常高的价值。现在哈尔滨的大部分老建筑已经丧失了其原有的功能,如同现在的哈尔滨已经失去了曾经的经济活力。将哈尔滨老建筑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通过再利用转化为经济效益成为哈尔滨城市发展的一条新的出路。如何在保留原有价值的基础上,使其获得新的使用价值并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是哈尔滨老建筑保护方面的核心问题。

在对哈尔滨的老建筑进行再利用之前,首先应当确立其定位,即根据哈尔滨老建筑的外部特点、作用性质和珍贵程度,明确其改造的方向与目标,随后制定计划。其次,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建筑风格日新月异,如何维持老建筑与周围新建筑的风格和谐和整体美观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再次,在改造的过程中,侧重点也应该提前明确。在保护的基础上对哈尔滨老建筑进行改造,然后追求其经济效益。在这个方面,可以多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作出具有哈尔滨特色的保护再利用规划。

5 结语

通过对哈尔滨老建筑题材绘画的研究可以发现,哈尔滨老建筑题材绘画从最直观的角度为欣赏者展现了哈尔滨老建筑的建筑美学文化,并传达了画家们对哈尔滨老建筑现状的关切与担忧。哈尔滨老建筑有极高的历史人文价值,它见证了哈尔滨从无到有、从边陲小城到国际商贸都市的变迁。哈尔滨老建筑题材绘画正是哈尔滨画家们通过自己的艺术语言描绘的哈尔滨的历史人文建筑符号。

参考文献:

[1] 冯天.浅谈美术创作的表现形式[J].科技信息,2006(10):186.

[2] 黄庆刚.浅谈绘画欣赏中的情感体验[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2):162.

作者简介:张友强(1974—),男,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美术学、水彩画。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哈尔滨老建筑题材绘画创作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B102;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哈尔滨老建筑题材绘画创作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YSE301

猜你喜欢
再利用情感体验绘画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废旧物”再利用探究
废旧材料在建筑创作中的再利用研究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废旧木质家具的改造和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