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赤坎区和平路骑楼建筑调查研究

2021-10-21 14:27顾伟晋吴子腾何配欣黄能明赵崇浚
艺术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中西合璧文化价值艺术特征

顾伟晋 吴子腾 何配欣 黄能明 赵崇浚

摘要:湛江的骑楼见证着历史的巨变,经历了这座城市的风风雨雨。与广州骑楼那新粉刷的色彩所体现的商业情调相比,湛江骑楼展现的是朴素、古老和沧桑。走在这残破的骑楼中,人们总能感受到当年的辉煌和赤坎街区独有的古韵气息。笔者对骑楼建筑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记录当前骑楼建筑的样式风貌,并对使用者的空间需求进行调查,以从使用者对骑楼的需求视角探寻如何正确地让骑楼建筑焕发活力,这对保护历史街区、保护历史文化建筑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湛江骑楼;艺术特征:文化价值;中西合璧

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6-00-02

1 赤坎区和平路概况

湛江市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遗址之一是赤坎老街和平路,对其的保存、开发和复兴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讨论主题。湛江赤坎街的古老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在清朝中后期到法国租借期间港口繁荣、华盖云集。直到改革后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商业中心的搬迁,导致老街经济迅速衰退,老街也面临着发展的两难境地。大多数历史古建筑的所有权复杂,缺乏统一的科学定义和合理的评估规定,导致赤坎老街在管理使用和开发利用过程中丢失大量极富时代特征的历史信息,包括社会结构和风土人情在内的社会风貌景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鉴于上述情况,本文试图依据有关理论对旧街道的环境脉搏进行研究,即对现有的旧街道历史建筑形式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进行实地调研。

2 赤坎区和平路骑楼概况

骑楼,是一种上楼下廊式的城镇沿街建筑。在广东湛江的赤坎区就有这么一个“三民”老街,一平方公里内包含了百间风貌各异的商铺楼房,因此这里成了旅游文化保护区。分布在大众路、和平路、幸福路和民主路的连体骑楼屋,中西合璧,厅堂贯通,拱廊直檐,遮阳避雨,下铺上宅,商住兼容,是极具欧陆南洋风情的骑楼街。

湛江赤坎老区是湛江市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不仅如此,它曾经也是湛江商贸发展得最好的地区之一。如今老城区里看到的骑楼建筑群和蜿蜒曲折的小巷,就是广州湾时代灿烂辉煌的商业街。这些风情旧街、民居旧宅极具史料价值,是我们研究赤坎历史、民俗文化、商贸发展等方面的重要史证,也是城市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与林立的大楼对比,骑楼那简单的轮廓更显独特的韵味,它是这繁華中的静谧,是金银中的珍珠,朴实而亮丽。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屋更替,老旧的民居住宅已保存不多,和平路的骑楼古迹文化丰富得让人惊叹,但是骑楼古迹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很多古迹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或者说人们没有培养起保护文化古迹的意识。很多骑楼建筑早已被城市现代化建设替代,或者是断壁残垣,隐于阴暗的小巷中,无人注意,无人保护。

笔者在当地进行走访调查,对赤坎区和平路骑楼建筑现状概括总结出以下五点。

第一,在百来间赤坎区和平路骑楼里还有少部分保存还算完好,但更多的是因年久失修、疏于管理而造成不同程度损毁的楼房,有的甚至出现了坍塌。最下层大多拿来充当商铺,但是那些商铺显得古老沧桑,充满年代感。和平路与民主路平行,原称“龙总督街”,也是赤坎骑楼建筑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段。

第二,赤坎区和平路骑楼极具南洋与法式风情。楼上民居,楼下商铺,骑楼建筑柱廊外侧是人和车辆的往来通道,建筑多采用线行布置方式。

第三,骑楼建筑由柱廊、楼体和顶部山花三部分组成。沿街立面以垂直构图为主,并出现许多中西合璧的装饰手法,其中罗马柱、圆拱形窗、穹雕、山花女儿墙是西方古建筑的特有元素,砖雕、牌坊、花窗等又是传统装饰手法。中西文化在骑楼中和谐共存。

第四,现在仍在这里居住的人,基本都是世世代代、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的,能看见的大多数为老人。中老年人对骑楼建筑的历史来源比较了解,他们大多有着对骑楼历史的热爱和怀念的心。

第五,经询问老人,笔者得以窥探赤坎区和平路骑楼以前的风貌。骑楼是给那些在这里做生意的人开店且居住的,每天早上正是这里最热闹的时段,早餐的香气夹着吵闹的吆喝声和搬货的嘈杂声,画面祥和而又美好。

2.1 历史沿革

该地区还有许多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古典殖民设计工程建筑。与广东岭南拱廊建筑相融合的“八德设计式工程建筑”是融会亚欧的“八德”文化艺术,其材质具有较高的历史人文、园林景观观赏分析和经济开发设计使用价值。除了欧式的工程建筑外,老城还有广东岭南曲折的街道和大房子。这里曾经是广州湾时期繁荣的商业步行街,展示了大型港口城市商业服务的传统风格。古韵古街、千年老宅,对赤坎的历史背景、经贸发展趋势、人文、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它们也是大城市宝贵的文化资源。赤坎古城被认为是广东茂名最具历史性的地方,也是湛江市经济贸易较发达的地区。赤坎区原本只是一个有沙滩的古老小商埠,早在宋代就初具雏形。清康熙年间中国政府解除海禁后,海上国际经济贸易又得以发展。闽浙、广潮、琼崖等地的商人由水路进入赤坎经营生意,高雷商人也从陆路进入赤坎,因此赤坎慢慢发展成为繁荣的商埠。许多外省的人定居下来,吸引了其他人到定居点居住。赤坎的居民人数与日俱增,房屋数量也逐渐增多,除了一些简陋的房屋外,大多民居都是典型的明清传统风格建筑。

和平路,顾名思义,名字中蕴含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确实,和平路是广州湾光复后更改的路名,表现了人们在饱受战争灾难后的一种期待。和平路的曾用名有“龙总督街”(第二马路)、“龙光路”,在“文革”初期被称为向阳路。和平路两旁的建筑物颇有特色,整条街基本全是二层的连体骑楼建筑,现在还保留得比较完整,是一条名副其实的老街。和平路南向连接幸福路,北向垂直交汇大众路,中段与大同路垂直形成一个十字路口。

每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文化,文化记录了城市发展的痕迹。骑楼建筑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传统的建筑结构必须尽可能地顺应当下社会、经济和行政制度,才能在现代社会中生存。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房屋不断翻新,老旧的房屋已经所剩无几。目前保存较好的清末民初民居也就只剩一些名门望族的旧宅,有些房屋虽然几经修整,但是韵味依旧,在一些崎岖小道的尽头,仍然有老式的紧闭的门,或是厚重的实木门,或是古老而优雅的拱门。

2.2 骑楼建筑现状

世上只有骑楼与骑楼之间的结合是最为紧密的。一栋骑楼很平常,即使留下足够的“骑楼底”,也构不成一定的气候。数百上千座骑楼建筑结合一起,骑楼底下空间就会形成奇迹般的建筑艺术效果。骑楼建筑相似山花女儿墙的重复、窗洞阳台的重复、柱子的重复,会产生一种轻快且有活力的韵律感。透视骑楼街道,骨骼要素的渐变,可形成视觉的焦点和高潮,可造成起伏感、进深感与空间的运动感[1]。

据笔者现场调查,在现存一百多间的骑楼建筑中,保存完好的不超过十间,能正常居住且还能用来经营的也就三四十间,剩下的六七十间已经年久失修无人居住和使用。骑楼建筑原本使用了许多中西合璧的装饰手法,罗马柱、圆拱形窗、穹雕、山花女儿墙、花窗、砖雕和牌坊这些都是西方古建筑特有的元素和中国传统装饰手法,这些装饰原本给骑楼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但经过岁月的磨砺,剩下的只有破败和斑驳。

2.3 赤坎区和平路骑楼建筑的美学价值

騎楼建筑是岭南传统竹筒屋建筑的一种变体与发展,为了扩大房屋的对外空间,将竹筒屋的屋顶由坡顶演变为平顶[2]。湛江赤坎区和平路骑楼,其建筑手法虽丰富,但并不烦琐,在公共空间结构或平面设计方面,它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恰到好处的融合。与哈尔滨的中央街道(位于北部中部)相比,湛江赤坎区和平路骑楼的外部建筑材料相对较轻。与中央街道的穹顶和雕塑不同的是,湛江赤坎区和平路骑楼具有轻巧的建筑造型。这些建筑物以黄色和白色为主,窗户框特别喜爱用浅色系的,使人们在视觉上更加清晰、明快,符合湛江的地理特点。在形式上和装饰上,湛江赤坎区和平路骑楼具有西方建筑的气息,又有着闽南本土的民俗韵味。

湛江赤坎区和平路骑楼的立面造型往往兼顾西方造型手法和中国传统造型艺术,无论是地下室的走廊还是楼层上的薄壁柱,都有各式各样的装饰,从以简洁弧线为主到复杂的花篮花纹表面,各样装饰都十分精巧。在有窗楣组合的建筑物中,引用了伊斯兰教建筑中的三叶卷的纹样,并在线脚设计上融入了闽南特色的红砖拼花,将中国传统寓意的吉祥纹样融入了窗户的装饰中,使联排的窗户韵律感十足,营造出强烈的艺术氛围,能产生极为震撼的视觉效果。湛江赤坎区和平路骑楼的一大设计亮点就是对檐部的处理,无论是保留闽南民居坡屋顶特征的传统样式,还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式檐部设计,都具有非常浓厚的折中主义。第一个建筑造型采用了西方的欧式三段式构图,第二个建筑造型则在女儿墙的设计中突出了巴洛克风格,在檐部矮墙与栏杆上运用了不同的建筑形式,使建筑从局部到整体都具有浓厚的异国风情。湛江赤坎区和平路骑楼极具韵味的中式图样与西式建筑构图相结合,使东西方建筑文化水乳交融、协调统一,展现出独到的美学价值。

3 赤坎区和平骑楼建筑的文化特色及其影响

赤坎老街区最初只是一个古老的沿海商业港口,早在宋代就初具雏形,清康熙时期废除禁海令,因此海上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福建、浙江、广潮和琼崖商人从海路而来到赤坎做生意,高雷地区的商人也来到此处,赤坎老街逐渐形成了一个繁荣的商业港口。因为它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所以这座建筑也深受法国的影响。

城市记忆应该如何延续并发展呢?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独具魅力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记载着这个城市的发展足迹,而文化底蕴也是一股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当下,本土文化建设受到了空前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骑楼建筑的价值。除了历史价值之外,传统建筑的生命力得以延续,与城市整体的发展保持高度契合。骑楼建筑的价值在历史的演进中并没有黯然失色,熙熙攘攘的景象仍然留存在人们的记忆里。虽然年代久远,但骑楼建筑保留下来的精品不少,那些保存完好的名门望族的旧居,那些旧式的拉门、厚重沉稳的实木大门、尊贵典雅的拱门、腐蚀大半的罗马柱仍然在熠熠闪光。透过这些细枝末节品味历史传承的种种细节,还是能体会到骑楼建筑当年的历史韵味,其庄重大方、典雅高贵,蕴含欧陆南洋风情,极具历史价值、欣赏价值和社会价值。

4 结语

骑楼建筑最能体现和平路的市井风情。无论是烈日当空还是风雨交加,骑楼下的行人都是如此之多,那一栋栋不同风格的骑楼建筑,成了行人休闲的好地方。骑楼作为一种城市的历史符号,浓缩了湛江20世纪城市的特性,折射出一个城市的性格。骑楼建筑不仅记载着湛江的点点滴滴,还承载着当地的历史及艺术文化特色,加上现在国家对艺术文化的重视和保护,骑楼建筑的价值将被进一步挖掘。湛江骑楼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结果,体现了历史的传承,其本身的价值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思路,也是后世设计的灵感来源。

参考文献:

[1] 杨宏烈.骑楼建筑空间艺术美学探识(上)[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5(4):15-21.

[2] 彭长歆.现代性·地方性——岭南城市与建筑的近代转型[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12-13.

作者简介:顾伟晋(2000—),男,广东云浮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与民居建筑。

吴子腾(2000—),男,广东汕头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与民居建筑。

何配欣(1998—),女,广东佛山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与民居建筑。

黄能明(1999—),女,广东茂名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与民居建筑。

赵崇浚(2000—),男,广东江门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与民居建筑。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1“攀登计划”湛江科技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项目“湛江赤坎区和平路骑楼建筑调查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JKJXYPDJHA202104

猜你喜欢
中西合璧文化价值艺术特征
中西合璧郎世宁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