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国际翻译日主题迭代与译者地位转变的联系

2021-10-21 02:39张密迦傅泽南杨明睿李竹雅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2期
关键词:查明能动性译者

张密迦 傅泽南 杨明睿 李竹雅

一、项目背景

在2021年3月18、19日举行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会上,外交部翻译司的高级翻译张京,以沉稳大气、完整准确的口译表达,充分展现了新时代翻译人的风采。而在此前,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出席记者会并答中外记者问。外交部张璐凭借精准翻译、自信气质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全球化和我国外宣工作重要性日渐凸显的背景下,翻译这一职业,似乎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重。

二、国际翻译日的形成与发展

2000年至今,国家翻译家联盟已公布的国际翻译日主题中就有六个与职业直接相关:“翻译与职业道德”(2001)、“翻译工作者是社会变革的促进者”(2002)、“翻译工作者的权利”(2003)、“多种语言——同一职业”(2006)、“请勿迁怒于信使!”(2007)、及“变化中的翻译职业”(2015)。

针对该种变化,谢天振教授(2015)对翻译界发生的巨变做了符合客观实际的概括:一是,翻译的主流对象发生了变化;二是,翻译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三是,翻译的工具、手段发生了变化;四是,翻译的方向增添了一个新的维度;五是,翻译的内涵和外延获得了极大的丰富和拓展。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与认知科学研究的不断推动下,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登场。因此我们通过国际翻译日作为风向标,通过它透视翻译界的变化,不单单是反映了翻译的内在要求(严玲,2011)而且是具备划时代意义的。

三、译者主体性

2001年以后,国际翻译日主题便体现着译者主体性,且由于时代的发展,体现着当前译者身份地位与职能的转变。该研究是具备必要性的,如果说对于翻译未曾涉猎的人,不明白译者的重要地位,那是情有可有,但是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是深处该行业中心的人,对翻译主体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查明建,田雨,2003),这就需要我們认真思索其背后的原因与解决方案,并且要明晰到底什么是译者主体性。所谓译者主体性,需要与翻译主体性进行区分,许钧教授(2003:11)认为,把译者看作是狭义的翻译主体,而把原作者和读者看作是广义的翻译主体。译者作为中心主题,而把原作者作为影响制约中心的边缘主体(屠国元、朱献珑,2003),译者具备主观能动性,研究对象本身是客体,但是他可以在尊重客体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即不同译者会具备不同的审美品味爱好与语言风格,再者不同译者所接受的文化不同,也体现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转化能力,并且在处理归化还是异化的问题上也存在自己的见解,因此,可以依据不同的文本与要求进行创作,但是本身又是一种戴着镣铐跳舞,尽可能在忠实的基础上,令读者达到相同的文化体验。

总体上说,译者的主体性就是指到边缘主体或外部环境及自身的影响制约下,为满足译入语文化需要在翻译活动中体现主观能动性,它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目的性、创造性等特点((屠国元、朱献珑,2003)。它的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地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查明建、田雨,2003)

四、中国翻译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翻译研究一方面总结传统翻译理论,一方面引进国外重要理论研究成果,从而取得了空前的发展,译者的文化地位也在各种因素的催化作用下逐渐开始转向。作为国内最早关注译者主体性的学者之一,许钧(2003)在阐释“创造性叛逆”这一概念时,提出了在“理解、阐释与再创造”的翻译循环过程中存在一个包括作者、译者、读者在内的活动场,而译者在这一活动场中处于中心位置。查明建、田雨(2003)等学者直接点明了翻译的主体性,将译者定义为翻译的主体。

究其背后成因,则中国文化具备的自我意识与传统翻译观,是传统观念的桎梏,传统的翻译观中,总是暗含着对于翻译和译者的价值评判(查明建、田雨,2003)。在20世纪70年代,译者主体性这一概念是伴随着翻译研究的译入语的文化转向开始被提及的,因为翻译研究的译入语文化取向,不可避免要涉及翻译主体问题(查明建、田雨,2003),继2001年将聚光灯对准译者后。

五、项目的意义与必要性

(严玲,2011)国际翻译日是翻译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每年的主题都是国际译联根据国际形式与翻译行业的发展状况而提出,国际翻译日主题的迭代,也透视着翻译理论与意识形态的转变。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已经不能将自己置身于象牙塔之中,关注国际局势,每个人都义不容辞。

此外,关于译者主体性的现状与未来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对译者主体性在当代的表现和合理性进行探究,对译者主体性的未来进行展望。我们正处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辅助翻译以及人工智能翻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翻译相关行业对于人工翻译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也展开了大量的相关讨论,这不仅是对翻译和科技的探讨,更是对译者地位和译者主体性的深度问询,译者和翻译界都需要重视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屠国元,朱献珑.译者主体性:阐释学的阐释[J].中国翻译,2003(06):10-16.

[2]严玲.从历届国际翻译日主题探讨翻译的发展[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10):64-66+192.

[3] 查明建、田雨. 2003. 论译者主体性[J]. 中国翻译 (1).

[4] 许钧. 2015. 关于新时期翻译与翻译问题的思考[J]. 中国翻译 (3): 8-9.

[5]许钧.“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J].中国翻译,2003(1).

[6] 谢天振. 2015. 翻译巨变与翻译的重新定位与定义——从2015年国际翻译日主题谈起[J]. 东方翻译 (6): 90-92.

猜你喜欢
查明能动性译者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英语教师负向能动性及其应对策略
僧院雷雨(三)
绝弈
英美法系国家判例法在中国的司法适用问题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项目教学法在《微机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我国外国法查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