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COPD患者胸部CT扫描测定肺/主动脉直径比值与其肺功能的关系探究

2021-10-22 10:07泰安市中心医院老年病一科山东泰安271000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肺动脉比值级别

泰安市中心医院老年病一科(山东 泰安 271000)

贠春梅* 王 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1]。COPD是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排名第5的全球性疾病[2]。COPD病理学特征为中央气道病变、肺血管病变等,但其发病机理尚未研究透彻,大多数研究[3-4]认为血管活性调节失衡、慢性低氧血症、炎性细胞侵袭等为其主要致病原因。现行常用于检查此疾病的方法为肺功能筛查[5],在以往的研究[6]中该方法具有实用性强,对机体不产生损伤等优势,但随着对COPD研究的不断深入,肺功能筛查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早期患者仅仅只有咳嗽、咳痰等症状,且早期肺功能数值也趋于正常,因此应用肺功能指标无法确诊[7]。寻找更加高效、精确的诊断方法尤为迫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作为大多数病症的检查方法,其存在扫面时间快、图像清晰、无创、操作简单等优点[8]。应用CT到COPD的筛查中,可在图片上准确查看肺部形态,对肺部病变有着直观的判断,还能发现机体其他部位与肺部器官的客观联系,全面看待整个疾病在机体的发展变化。本研究通过对老年COPD患者胸部CT扫描来测定肺动脉(pulmonary artery,PA)和主动脉(aorta,A)直径比值,探索其与肺功能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9年1月确诊的老年COPD患者78例。纳入标准:患者年龄≥60岁,无性别要求;患者知情且与其家属签订相关协议;无其他遗传疾病和严重感染以及影响本试验正常进行的其他疾病;患者全程意识清晰,能够进行试验所需CT检查,CT影像学资料清晰,对CT检查无禁忌证。

排除标准:严重认知障碍及精神疾病;恶性肿瘤;COPD急性发作、支气管扩张、左心功能不全,严重的原发性脏病;合并间质性肺病、肺动脉栓塞、阻塞性肺炎、活动性肺结核、肺癌等。

1.2 方法(1)收集各组的临床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2)肺部CT检查:使用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双源CT。患者深呼吸后一次性扫描,扫描部位为胸廓入口到肺底部。扫描前对机器进行检查,扫描后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无呼吸运动伪影者为合格图像。选择纵隔窗图像测量PA∶A。PA直径在距离主肺动脉分叉近侧3cm范围内测量,为轴位图的最长径;同一层面上测量A直径,为轴位图的最短径,见图1。(3)PA∶A比值测定:在胸部CT纵隔窗肺动脉分叉层面测量PA与A直径并计算比值。若PA直径不一致,取较大的直径为PA直径(分别以垂直90度的角度测量2次直径)。(4)肺功能:采用德国JAEGER公司的Toennies肺功能测定仪,测定时,采用坐姿时状态,用嘴咬住测量工具,封闭鼻部气体流出。测定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一秒率(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一秒用力呼吸容积占预计值比例(proportion of forced breathing volume in one second to the predicted value,FEV1%)、残气量/肺总量(residual volume/total lung volume,RV/TLC)。

图1 肺动脉和主动脉测量示例

1.3 COPD分级标准[9]按照COPD病变标准[4]分成1级别组、2级别组、3级别组和4级别组共4个亚组,其中1级别12人、2级别22人、3级别24人、4级别组20人。1级:FEV1/FVC低于70%,FEV1超过预计值80%,临床症状为咳嗽或伴有咳痰;2级:FEV1/FVC低于70%,FEV1为预计值的50%~80%,临床症状为咳嗽或伴有咳痰;3级:FEV1/FVC低于70%,FEV1为预计值的30%~50%,临床症状为咳嗽或伴有咳痰;4级:FEV1/FVC低于70%,FEV1低于预计值的30%或FEV1低于预计值的50%,伴有慢性呼吸衰竭。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统计数据均在相同条件下测量,统一处理。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包,组间性别分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s)描述,多组间各项生化指标对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进行LSD-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肺功能指标与PA∶A之间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各亚组患者性别、年龄、BMI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随着COPD病症的分级增加,患者PA∶A比值呈逐渐上升趋势,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s)

注:a表示与1级别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表示与2级别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表示与3级别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同。

?

2.2 不同COPD严重程度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比较随着COPD分级不断增加,患者FEV1、FVC、FEV1/FVC、FEV1%、RV/TLC均依次下降,各组之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 COPD 严重程度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不同 COPD 严重程度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比较(±s)

?

2.3 PA∶A比 值 与CO P D分 级及肺功能相关指标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表3),COPD患者PA∶A值与COPD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FEV1%、RV/TLC显著负相关(P<0.05)。

表3 PA∶A 比值与COPD分级及肺功能相关指标相关系分析

3 讨 论

胸部CT平扫描现已在肺部疾病中得到了有效利用,且采用宽探测器和低剂量扫描的方式除有更高的清晰度,还有减少部分X线辐射的优点[10]。CT平扫横断位图像可以清晰显示肺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准确测量其直径大小[11]。部分患者由于早期无显著性临床症状,应用常规肺功能检查得出的检查指标可能也相对正常,无法及时发现病症,进而导致病变进展,加重肺血管阻力,引起气道狭窄,逐步进展为不可逆气流受限。应用CT扫描可在COPD早期对患者进行确诊,提早让患者得到治疗,不但能减少患者痛苦,增加康复几率,还能减少经济负担。

本研究发现,随着COPD病症的分级增加,患者PA∶A比值呈逐渐上升趋势,表明COPD患者的病症程度可在PA∶A值上得到准确反映,通过胸部CT所得图片能准确判断患者症状程度。原因主要为随着COPD症状的不断加深,患者肺动脉压力呈进行性增加,进而可能导致PA直径显著增加,PA∶A数值异常。这与Shen等[12]的观点相似。通过对不同亚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测定,发现随着COPD分级不断增加,患者组FEV1、FVC、FEV1/FVC、FEV1%、RV/TLC均依次下降,其原因主要为随着病症的加深,肺组织膨胀,肺气肿不断增大,患者肺功能受损越明显,试验表明说明老年COPD患者严重程度与肺功能密切相关,这和姜锋等[13]的研究一致。相关性分析显示,COPD患者 PA∶A值与COPD分级呈显著正相关,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FEV1%、RV/TLC显著负相关,表明通过CT扫描获得PA∶A值可相对准确的反映患者肺功能状态。这和汤艳芬等[14]和李海兰等[15]的研究一致。但本文样本量过少,缺少了健康群体的PA∶A值及肺功能指标,存在一定的对照缺陷,在今后的试验中,还应加大样本量,采用跟踪调查的方法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通过CT扫描获得的患者PA∶A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OPD患肺功能状况,对评估COPD患者病情有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肺动脉比值级别
肺动脉肉瘤1例报告
超声心动图诊断右肺动脉异位起源于升主动脉一例
1例单纯性肺动脉异常起源胎儿孕中期心脏超声漏诊分析
中国第一个中级别举重奥运冠军
———占旭刚4
基于BSTL与XGDT算法对多级别心理压力的评估
级别分明
也谈极值点偏移问题破解策略
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肺动脉高压可怕的“隐形”杀手
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比较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