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精神蕴含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2021-10-22 02:01李长真,李文玲
关键词:抗疫精神新冠肺炎疫情文化自信

李长真,李文玲

摘要: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人民在抗疫斗争中展现出了伟大的抗疫精神,这种精神归根结底孕育于文化自信,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生动展现,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要素。科学把握抗疫精神的丰富内涵,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抗疫精神所蕴含的文化自信主要包含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四个维度,一是优秀传统文化孕育的“大爱”精神,二是革命文化孕育的“大无畏”精神,三是社会主义文化蕴含的新时代价值导向,四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孕育的“命运与共”精神。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抗疫精神;文化自信;四个维度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21)04000108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1],这20个字科学概括了抗疫精神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对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承和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的坚定。

一、抗疫精神蕴含优秀传统文化的“大爱”精神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古代就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其中就有很多具有永恒价值的内容。”[2]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抗疫精神处处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

(一)抗疫精神体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3]自古以来,爱国主义就深深熔铸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岳飞的“精忠报国”到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从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到陈毅的“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无不体现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现实的。面对这场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国人民迸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将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转化到日常工作中。“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连续两个多月每日为医护人员免费送餐的餐厅老板,在派出所扔下万元现金匆匆离开的老人,驱车千里为物资紧缺的湖北送来蔬菜的菜农,充当“摆渡人”往返接送建设工人的快递小哥,站在街头免费向行人发放口罩和药的无名人士,顶着风险复工生产口罩的工人,为抗疫奔走筹集医疗物资的海外华侨华人,4 000万一直在线、为建设医院加油鼓劲的“云监工”们,还有无数默默捐赠钱财、物资和口罩的爱国人士,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老有小,有贫穷、有富贵,但在共同的灾难面前都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拳拳爱国之心。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靠前指挥、强化担当,广大党员、干部要冲到一线,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疫情当前,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坚守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将天下兴亡、人民安康作为己任,充分发挥“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爱国之情,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4]。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所展現出来的中国成效,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象化表现。

(二)抗疫精神体现“人心齐,泰山移”的团结精神

抗击疫情战斗打响之后,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下,各地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踊跃奉献,全国人民举国同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抗击疫情。

团结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应对疫情挑战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5]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防控疫情”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全党多次召开重要会议,指挥部署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由党员带头,联合其他工作人员奋战抗疫一线,为疫情防控工作筑起坚固的屏障。

“上下同欲者胜。”疫情当前,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尽自己所能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从战“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到后方默默工作的科研工作者,从支援疫情重灾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到为修建“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的建筑工人,从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捐献物资的企业到服务在一线的社区志愿者,从奔走各国购买防疫物资的华人华侨到为抗疫人员送去免费餐食的爱心人士,中华儿女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精神。

“人心齐,泰山移”,广大人民群众是“抗疫”的主力军,他们从大局出发,积极配合社区和乡村工作人员,认真践行“戴口罩、勤洗手”的防疫措施,充分响应国家号召,不外出、不聚会,力争在家隔离“闷死”病毒。这些看似平凡的行为,却是防止疫情扩散、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有效措施。中国人民勠力同心,舍小家为大家,汇聚抗疫的磅礴力量。

“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灾难面前,没有一个人能够独善其身,唯有团结一致,方能击退敌人,立于不败之地。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致,互帮互助,在危难中激发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形成抗击疫情的伟大合力,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

(三)抗疫精神体现“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的“民本”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要紧紧依靠人民,要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把群众发动起来,构筑起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线。”[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回顾历史,中国人民书写出波澜壮阔的伟大发展进程史。现如今,面对严峻的疫情考验,仍需依靠人民群众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总体战和阻击战。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命重于泰山”“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生命至上”等重要原则,这不仅表现出中华民族深厚的“仁爱”传统,还表明党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全力救治患者生命是抗疫的中心。疫情发生后,各省市医疗队迅速驰援武汉,并建立“一省包一城”的模式对口支援湖北。为确保“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隔尽隔”,党中央调派人民解放军接管“雷神山”医院与“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并改造建设多所方舱医院,提出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要求,将“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作为突出任务来抓,不计一切代价救治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真正做到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大力保障基本民生稳定民心。为减少人口流动,防止疫情扩散,全国各级政府皆因地制宜采取一系列封闭管理措施,这对普通百姓的生活造成较大不便。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确保市民‘米袋子、‘菜蓝子货足价稳”[7],保障居民生活需求。此外,针对一线抗疫的医护人员及一线执勤的各类执法人员,各省市地区皆出台了相关福利政策,将疫情防控与人文关怀相结合。

“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党始终奉行“生命至上”的理念,始终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群众路线,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护人民,造福人民。

二、抗疫精神蕴含革命文化的“大无畏”精神

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事业的精神遗产和文化传承,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其蕴含的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畏牺牲、乐于奉献的奉献精神,是抗疫斗争中激励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力。

(一)抗疫精神体现“不畏牺牲、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这次抗击疫情斗爭中,武汉人民展现出了不怕牺牲的精神、勇于担当的精神、顾全大局的精神,还有甘于奉献的精神。这些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的重要体现,我们一定要好好总结、好好发扬。”[8]一个强大的国家和一个盛兴民族,其后必定有千千万万不畏牺牲的人在默默奉献。马克思曾说:“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的人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达到自身的完善。”[9]在残酷的疫情面前,无数英雄挺身而出、舍生忘死,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全国抗击疫情争得宝贵时机,拯救千万百姓的生命。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据不完全统计,有近200人在抗击疫情中牺牲,他们中有医护人员、有民警辅警、有党员干部和基层人员、有志愿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疫情发生后,广大医护人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纷纷请愿支援湖北,从年逾古稀的院士专家到90后和00后的年轻医护人员,他们义无反顾、冲锋陷阵、救死扶伤,化身为“最美逆行者”。基层人民警察勇挑重任,他们紧守各个关卡、在辖区内逐个上门排查、打击疫情期间违法犯罪行为,用伟岸的身躯为我们挡住病毒的来袭。还有一大批党员和志愿者们,在抗击疫情中坚守岗位、不畏艰险,用自己的生命换得他人的健康。截至2020年5月31日,全国参与疫情防控的注册志愿者达到881万人,志愿服务项目超过46万个,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超过2.9亿小时[10]。他们以不畏牺牲、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书写了伟大抗疫的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武汉时曾说:“湖北人民特别是武汉人民作出了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很了不起,你们为整个抗疫斗争立下了大功。”[8]为防止疫情扩散,武汉人民顶着高风险的传染率和有限的医疗资源的压力,他们顾全大局,选择留下来与病毒近身肉搏。“封一座城,护一国安康”,武汉人民将病毒关闭在城内,把生的可能留给全世界,割臂断碗、牺牲自我、保全大家。

不畏牺牲、舍生忘死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夏明翰、黄继光、董存瑞等感人事迹就是这种精神的最好诠释。在抗疫斗争中,新时代的共产党员仍然高扬着不畏牺牲、舍生忘死的旗帜,秉持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身先士卒,战斗在战“疫”的第一线。

(二)抗疫精神体现“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的政治品格和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崎岖坎坷的伟大斗争史,从跨雪山、过草地的长征之旅到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从1998年抗洪救灾到2002年抗击非典,从2008年抗震救灾到如今共战新冠,中国共产党人一直秉承着“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思想砥砺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11]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此次疫情,中国人民始终以面对困难无所畏惧的信念和历经风雨勇往直前的行动,与病毒斗争、与病魔抗衡。向险而行的医护人员在重症病房争分夺秒救治病人,废寝忘食的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攻坚克难,不辞辛苦的清洁工人以瘦弱的身体搬运成吨的医疗垃圾,加班加点的工人和解放军以“中国效率”火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全员在岗的基层民警坚守工作岗位,冒雪执勤的社区工作者和村口志愿者以微薄之力守护家园安康,超负荷工作的外卖小哥走街串巷成为“疫情中的生命线”。

面对这场严酷的抗疫考验,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扛起责任、经受考验,自觉将抗疫斗争作为自己的“使命”,冲在最前方、战在第一线,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奋斗精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正如毛泽东所说:“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12]抗疫斗争精神已经熔铸成中华民族身上显著的民族品格和不朽的精神丰碑。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久经磨难而屹立不倒,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仍历久弥新,背后是全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之姿在努力奋斗。“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斗争;哪里有斗争,哪里就有胜利。唯有斗争才能破除万难,唯有斗争才能实现抗疫胜利。

(三)抗疫精神体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求真务实”,是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的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的根本保证。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党中央突出强调实事求是,为以求真务实作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重要遵循。

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论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即“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13]。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党中央始终保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一切从实际出發,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不同方针和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区施策。”[14]对于湖北特别是武汉等高风险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以严防输出、救治患者为主,对于非疫情防控地区,以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为主。在疫情暴发期间,以居家隔离、科学健身为主;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以复工复产、恢复经济为主。疫情防控没有标准答案,各地情况千差万别,面对复杂的疫情环境,只有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实际出发、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管控。

“实事求是是指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控,一旦发现疫情,第一时间进行精准管控,把病例和可能传播的场所控制在有效范围。”[15]公开透明的疫情数据、及时透彻的摸底排查、公之于众的患者行踪,让群众在提高防疫警惕性的同时吃下“疫情可防可控”的定心丸,从而降低社会整体焦虑与恐慌,保障防控疫情工作顺利开展。

“空谈只会误国,实干才能兴邦。”“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性武器,是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重要保障。关键时刻,社会各界人民挺身而出、共抗疫情,全党全军闻令而动、冲锋在前、全力奋战,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16]的要求,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展现出良好工作作风。

三、抗疫精神蕴含社会主义文化的新时代价值导向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灵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抗疫精神生动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导向,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科学创新思想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这对于打赢疫情防控的总体战、阻击战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抗疫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表现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7]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1]此次抗击疫情斗争,是对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一次考验,也是对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核心价值观的一次大考。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全国人民上下一盘棋共抗疫情,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大的精神力量。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在此次疫情防控战中展现出了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及中国制度的独特优势。正是因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引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指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充分保障,才有了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才能在短短十天内建成,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才能迅速往疫情重灾区调拨,确诊患者才能够得到免费救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生动诠释着无论男女老幼,一律“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平等观念,及时发布公开透明疫情信息的公平公正观念,以法律强制和规范疫情防控期间的各种不稳定因素的法治观念,从而使疫情得到迅速而有效的控制。在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中,涌现出无数抗疫英雄,他们大都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但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他们坚守岗位、敬业奉献,他们同舟共济、坚守诚信,他们支援八方、团结友善,他们以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爱国之情,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构筑起最硬核的精神力量。

在抗疫斗争中,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抗新冠,不仅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力量,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更为进一步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实践支撑和滋养沃土。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坚定“四个自信”,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18]。

(二)抗疫精神体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守正创新精神

面对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守正创新、周密部署、统筹兼顾、精准施策,打赢了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总体战和阻击战。

在疫情防控的实践中创新。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从武汉市“九省通衢”交通枢纽的实际情况和防控传染病的客观规律出发,迅速做出“封城”举措。面对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的阶段性变化,党中央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疫情大规模在国内暴发时期,湖北和武汉实行“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策略,其他地区实行“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策略,随着境外输入风险加大,全国防控策略发生变化,实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在对新冠肺炎患者确诊标准方面,从最初严苛的确诊标准到逐渐以核酸检测作为确诊标准,再到不再以核酸检测作为唯一确诊标准;在救治患者方面,由一开始的以西医为主,再到中西医相结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面对严峻复杂的新冠肺炎疫情,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总结控制疫情的经验和方案措施,并以此为指导回到抗击疫情的实践中。

坚持唯物辩证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抗击疫情期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既坚持“重点论”,将抗击疫情作为主要矛盾来抓,又坚持“两点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11]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为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党中央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积极有序推进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春耕备耕、复工复产、脱贫攻坚等工作,实现社会安全稳定和经济发展齐头并进。

善于从疫情考验中捕捉和创造机遇。“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19]面对这场疫情大考,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但与此同时也为一些新兴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如云端文旅、线上课堂、智能制造、无人工厂、无人配送、医疗健康、数字经济、新材料等新的行业和企业。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只有把握好危和机的辩证法,化危机为机遇,变挑战为动力,才能在困难中求得生存,在疫情过后赢得更强劲的发展。

“守正”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动摇,“创新”就是通过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破解现实难题。在疫情大考面前,坚持马克思主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依靠新的科技、新的手段,在守正的过程中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守正,最终战胜疫情。

(三)抗疫精神体现“尊重科学,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20]只有认清病毒,才能战胜病毒。病毒的产生源头、传播方式、感染人群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只有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依靠科技创新的形式和手段,才能同病毒作斗争,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20]疫情防控工作十六字总要求中,科学防治是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走访中多次强调,要坚持科学防治,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为加强抗疫工作提供精准指导。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有力指挥下,白衣战士和科研人员、基层党员和志愿者们以及全国人民秉承“尊重科学、相信科学”的思想,运用科学力量、弘扬科学精神,将疫情控制住。在科学防治方面,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抗击疫情,采取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措施,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场所、不同行业,分类制定个人防护、家庭防护、工作场所防护、交通工具防护等科学规程,并适当延长春节假期、调整学校开学时间;在科研攻关方面,各地、各方面专家开展科研攻关,强化科研、临床合作,研制出快速简易的确诊方式,完善诊疗方案并及时共享,提高医疗救治效果,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并在治疗药品和疫苗研制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在科技力量方面,依靠现代科技手段迅速、精准掌握疫情形势,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网络等信息化手段加强疫情监测和溯源,开放远程办公、视频会议服务和网上教学,助力药物科研攻关。

实践证明,只有弘扬“尊重科学、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秉持科学态度、尊重科学规律、坚守科学认知、实施科学举措,才能客观地认识疫情、有效地防控疫情。

(四)抗疫精神体现“遵纪守法、信仰法治”的法治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防控越是到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顺利开展。”[21]依法防控、依法治理,更好发挥法治在疫情防控中的有力保障作用,是推动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

人无信不立,国无法不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需要有关防疫和应急法律法规保驾护航,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离不开法律的强制和规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强调,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22]。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做好依法防控疫情工作提供了理论遵循和实践路径。

在立法上,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见》,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拟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动物防疫法》。在执法上,各级党委和政府全面依法履行职责,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实施疫情防控及应急处理措施。在司法上,对于一些顶风作案、猎杀野生动物的破坏野生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等扰乱市场行为,抗拒疫情防控、暴力伤医、诈骗防疫物资、制造传播虚假信息等恶劣行为,各级人民法院及检察院,联合公安机关,依法严惩妨碍疫情防控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在守法上,广大人民群众依法依规,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章制度,积极配合防疫工作,不信谣、不传谣,以合理合法方式反映情况、表达诉求,做疫情防控的践行者。

依法防控、依法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在疫情防控中所体现的“遵纪守法、信仰法治”的法治精神,对于凝聚全社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磅礴力量、更好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四、抗疫精神蕴含“共克时艰、命运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面对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文明史是人类不断抗击和战胜各种灾难的历史……各国唯有本着命运与共的情怀团结协作,才能破解各种世纪性难题和挑战,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向前迈进。”[2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为人类文明共同发展进步提出的重要思想理念,在这场突发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面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各国唯有加强疫情防控的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才能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

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中国得到其他各国的积极帮助。全球170多个国家领导人、50个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以及300多个外国政党和政治组织向中国领导人来函致电、发表声明表示慰问支持,77个国家和12个国际组织提供物资捐赠[10]。是国不论大小,是情不论深浅。强如俄罗斯、日本、加拿大等经济大国,在疫情肆虐期间向中国捐赠超过70吨医疗物资,而经济不发达、医疗水平较低的巴基斯坦调集全国库存,从全国公立医院征集了30万只医用口罩、800套防护服和6 800副医用手套支援中国,全球面积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向中国捐赠70万只口罩,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几内亚向中国捐赠200万美元。此外,各国民众以自己的方式自发声援中国,东京街头身穿中国旗袍的日本女孩号召民众为武汉捐款,英国中学生合唱中文歌曲《让世界充满爱》,近千名犹太人聚集在耶路撒冷的哭墙前为中国祈福祷告。

中国也始终加强疫情防控的国际合作,秉持着“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理念,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在做好本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主动帮助其他国家,积极同各国开展不同形式的抗击疫情国际合作。中国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外界通报疫情,主动与世卫组织和其他国家分享病毒基因序列,提供中国疫情防控的经验和行动指南。疫情发生以后,中国通过视频会议、电话会议等形式与各国专家分享中国诊疗和疫情防控的经验技术,同时向伊朗、巴基斯坦、塞尔维亚、意大利等19个国家派出了21个医疗队,向世卫组织捐款2 000万美元,同时向受疫情影响严重、医疗物资紧缺的国家如日本、韩国等捐赠口罩、药品、防护服等防疫物资以及检测设备等。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致辞中进一步提出了“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念,并强调“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24]。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认为,中国为疫情控制做出的努力,尤其是中国的防控措施是前所未有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认为,中国作出的牺牲是对全人类的伟大贡献。

中国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抗击疫情成效,向世界人民展现出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和大国担当,展现出了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表达了国际战疫中的“情”与“义”,充分彰显了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大同精神。

抗疫精神蕴含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爱”精神,革命文化中的“大无畏”精神,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克时艰、命运与共”的思想都是文化自信的表现,是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生动的实践,这种精神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必将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必将成为文化自信的核心要素,必将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2).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35.

[3]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3.

[4]习近平在北京市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EB/OL].(20200210)[20200710].http://dangjian.gmw.cn/202002/12/content_33548957.htm.

[5]习近平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N].人民日报,20200129(1).

[6]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坚决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N].人民日报,20200311(1).

[7]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經济社会发展工作 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N].人民日报,20200402(1).

[8]习近平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EB/OL].(20200310)[20200601].http://www.xinhuanet.com/202003/10/c_1125692140.htm.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9.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EB/OL].(20200607)[20200711].http://www.scio.gov.cn/zfbps/ndhf/42312/Document/1682143/1682143.htm.

[11]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224(2).

[1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61.

[1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01.

[14]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研究加强防控工作[N].人民日报,20200213(1).

[15]李克强:各地要实事求是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不得瞒报漏报[EB/OL].(20200324)[20200430].http://www.gov.cn/premier/202003/24/content_5494917.htm.

[16]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研究加强防控工作[N].人民日报,20200213(1).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5.

[18]李俊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生成来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22.

[19]善于从危机困难中捕捉创造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浙江考察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N].人民日报,20200402(2).

[20]习近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J].求是,2020(6):4.

[21]习近平.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J].求是,2020(5):4.

[22]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强调 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N].人民日报,20200206(1).

[23]命运与共 全球抗疫携手必胜[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0521(1).

[24]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致辞[N].人民日报,20200519(1).

Four Dimensions of Cultural Confidence in the AntiEpidemic Spirit

LI Changzhen, LI Wenling

(College of Marxism,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Xian 710021,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outbreak of COVID19,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shown great antiepidemic spirit in the fight against the epidemic. Bred in th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this spirit enriches and develop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national spirit and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vividly displays the Chinese spirit in the new era, and becomes the core element of the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Grasping the rich connotation of antiepidemic spirit scientifically is conducive to telling Chinese stories and spreading Chinese voice. Th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n the antiepidemic spirit mainly includes four dimension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revolutionary culture,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and the concept of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for mankind. The first is the spirit of “great love” bred by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second is the spirit of “fearlessness” bred by revolutionary culture, the third i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new era in socialist culture, and the fourth is the spirit of “common destiny” conceived by the community of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Keywords:

COVID19 epidemic; antiepidemic spirit; cultural confidence; four dimensions

(編辑:蔡秀娟)

收稿日期:20200825修订日期:2020100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习近平政治伦理思想研究(17XZX011)

作者简介:

李长真(1961),男,河南平顶山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李文玲(1996),女,陕西汉中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抗疫精神新冠肺炎疫情文化自信
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 若干着力点
新时代抗疫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硬核力量
用好“抗疫精神”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
停课不停学之“疫情中的我”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