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精准治理的三重向度

2021-10-22 13:21郭超
关键词:大数据

摘要:精准化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目标旨向,大数据的强劲赋能为达成精准治理目标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以思维为先导、以技术为根本、以实践为抓手,是推进大数据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精准治理的三重向度。就思维向度而言,关键要坚持创新思维、整体思维、靶向思维、动态思维;就技术向度而言,关键要利用大数据预测技术精准防患潜在意识形态危机、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精准满足网民思想文化需要、利用大数据推送技术精准传播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利用大数据还原技术精准追查不同治理主体责任;就实践向度而言,关键要精准实施治理方略、精准优化治理机制、精准打造治理团队、精准净化治理环境。

关键词:大数据;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精准治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21)05009907

当今时代,互联网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人不用、无所不及,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1]网络安全涉及网络经济、政治、文化、技术安全等诸多方面,其中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影响网络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最大变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要在加强中实现新突破、在创新中展现新作为,聚焦聚力精准治理尤为关键。大数据的强劲兴起和迅猛发展,为实现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精准化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借力大数据驱动和赋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精准治理应着重从思维、技术、实践三重向度发力。

一、大数据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精准治理的思维向度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要想实现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精准治理,同样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思维,顺应大数据引发的思维方式变革的时代要求,坚持创新思维、整体思维、靶向思维、动态思维至关重要。

(一)坚持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要求突破惯性思维,摒弃陈规,不因循守旧,不拘泥经验,不迷信权威,敢于和善于在求新求变中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3]1,社会生產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众多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新方法层出不穷,大数据已经成为驱动时代创新的“硬核”力量,“大数据+”越发成为各行各业开拓创新的“密钥”。在大数据的引领和推动下,创新思维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创新思维运用空间愈加广阔。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而言,应该乘大数据“东风”,强化和践行创新思维,运用新观念、新模式、新方法有效破解治理老难题,不断开创治理新局面。一是要创新治理理念。利用大数据在信息预判、过程跟踪、危机干预等方面的功能,改变重“治”轻“防”的固有观念,树立“防”与“治”并重的治理理念,推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由静态治理向动态治理、封闭治理向开放治理、离散治理向协同治理转变。二是要创新治理模式。促进“大数据+”融入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全过程,发挥大数据在议策、决策、施策、评策等每个环节的作用,构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信息采集、处理、交流、反馈等大数据平台,让大数据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模式增亮添彩。三是要创新治理方法。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落实共建共治共享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方略,动员和整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使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在大数据赋能的助力下变得更加智能化、精准化、多样化、专业化。

(二)坚持整体思维

整体思维要求把认识对象当作一个系统来看待,分析和处理问题要立足整体、着眼全局、全面考虑、统筹安排、协同发力。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能够“分析与某事物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是依靠分析少量的数据样本”[3]29,使得“样本=总体”的憧憬不再是妄想,整体思维的运用具备了坚实的基础。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是一项庞杂繁重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整体思维指引下加以系统把握和统筹部署。一是要全面获取数据信息。利用大数据系统广泛搜集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相关的所有数据信息,不遗漏任何重要细节信息,不任意抽取也不盲目偏信样本数据,为整体把握和科学研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态势提供又“全”又“准”的信息资料。二是要整体审视不良网络社会思潮。多维度、全方位、全时段洞察各种不良网络社会思潮的本质特点、表现症候、潜在危害、生成脉络、渗透路径等,不能“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也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而要在整体分析其病状、病源和病理的前提下综合施治,将事前的预防工作、事中的纠治工作、事后的巩固工作有机统一起来。三是要系统谋划治理全局。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点多、线长、面广,要注重治理的系统性和协同性,科学配置不同治理要素,有效协同不同治理主体,有序衔接不同治理环节,综合运用不同治理手段,防止左支右绌、畸轻畸重、前后脱节、力量离散、方式单一。

(三)坚持靶向思维

靶向思维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找准“靶子”,对准“靶心”,有的放矢,直击要害。方向准确、目标明确、发力精确是靶向思维的基本要义,也是精准治理的内在意蕴,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精准治理需要坚持靶向思维。一是要找准问题。欧阳修在《准诏言事上书》说:“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同理,只有找准威胁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突出问题及其根源,方可对其精准施治。综合运用大数据海量采集、追根溯源、深度挖掘、关联分析等技术,细致排查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危险源”和“风险点”,把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短板和瓶颈,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二是要选准资源。瞄准了“的”,还要选择合适的“矢”,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充分发挥大数据筛选、定位、集成、匹配等功能,为防控不同类别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重大风险,应对不同特性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突发事件,选择合适的治理模式、治理工具、治理方法,优化配置各种资源,选用相宜之“矢”射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之“的”。三是要精准发力。着力解决形形色色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要明确由谁发力、何时发力、向哪发力、如何发力,做到不乱派任务、不延误时机、不偏离方向、不滥用对策。要借助大数据平台厘清问题的主次、轻重、缓急,集中优质资源优先化解网络思想文化领域的主要矛盾,做到重点突出、有条不紊。

(四)坚持动态思维

动态思维要求用变化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根据情势、环境、条件的变动灵活调整思维方向,不断优化逻辑思路和实践进路。除体量巨大、种类繁多、速度迅疾之外,变化多、变化快也是大数据的显著特点。大数据易变多变的特点决定了身处大数据场域的人们必须摒弃静止的、僵化的思维方式,而要坚持和运用动态思维想问题、办事情。大数据时代,网络社会思潮此消彼长,意识形态安全危机和风险层见迭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永远在路上”。只有坚持和运用动态思维,在动态分析和动态调整中寻求更优的治理方案,才能慢慢达至精准治理的目标。一是要因时而治。西汉桓宽在《盐铁论》有曰:“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实时了解不同治理时期的网络舆情,深入思考阶段性难题,依照不同治理阶段具体任务、实践需求的变化而变革治理策略。二是要因事而治。密切关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事件,动态追踪其前因后果,动态评估其实质影响,动态审视其演变趋向,争取在第一时间进行干预和防控,做到大事重点治理、难事专项治理、急事优先治理、特事特殊治理、小事精细治理。三是要因势而治。紧密联系国内外的文化安全形势和时势、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态势和走势,动态调整治理方略,及时转移治理重心,在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时效性。

二、大数据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精准治理的技术向度

思维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精准治理的先导,技术则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精准治理的“命门”。大数据既是一种战略资源,也是一套高尖系统,还是一套高新技术。大数据技术包含很多形态和内容,其中大数据预测技术、挖掘技术、推送技术、还原技术等,对于提高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精准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利用大数据预测技术精准防患潜在意识形态危机

数据科学研究专家舍恩伯格指出:“建立在相关关系分析法基础之上的预测是大数据的核心。”[3]75大数据聚焦的不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通过数据的日积月累、多次观察、反复验证,识别不同变量之间的规律性、关联性,进而对即将发生的可能性事件作出预测。尽管大数据预测的精确度无法达到百分之百,但是基于大量的数据累积和深刻的规律探寻,大数据预测结果出现的概率极高。大数据预测技术已经在股票市场预估、体育赛事预测、天气状况预报、消费倾向预判、自然灾害预警、疫情疾病预防、交通流量预计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显示出了强大的应用价值,对预防网络意识形态危机同样具有重要作用。从最初萌发到最后爆发,网络意识形态危机都是有迹可循的,必然与其他网络现象、网络行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利用大数据预测技术,对网络舆情数据进行日志采集、项集挖掘、集群归纳、聚类分析、交叉比对,经过数据清理、转换、集成、脱密等环节,从中摸清网络意识形态危机的前期征兆和系列诱因,找出关联事件和相关变量,进而对网络意识形态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作出精确预测,力争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要注重数据的历史积存、持续观察和纵横比较,不忽略任何关键的蛛丝马迹,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危机的生成规律,在不断试错纠错中建立和完善大数据预测模型,为精准预防网络意识形态危机提供科学依据。

(二)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精准满足网民思想文化需要

身处网络虚拟空间的广大网民终归是“现实的人”,“需要即他们的本性”[4]。随着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要变得更为迫切。让广大网民自觉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增强对网络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必须有效满足他们的思想文化需要,引导和帮助他们在网络空间建立美好精神家园。在思想文化多元多样的当今社会,网络思想文化供给相当充裕,但与网民思想文化需要的矛盾仍然较为突出,网民的美好期待与实然获得存在较大落差。解决这个问题,借力大数据推动网络思想文化领域“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在精准供给中精准满足网民的思想文化需要。大数据时代人的任何言行几乎都可以“数据化”,即可用数据记录、描绘、保存和呈现。通过网络爬虫、数据抓取等技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搜集网民的网络沟通交流数据、网页浏览数据、网络学习数据、网络消费数据、网络贴吧和论坛的言论数据、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的动态数据等,对这些数据进行提炼分析和深度挖掘,透视隐藏在数据背后的思想原貌和行为特点,从侧面深入了解网民有何所需、盼之所求、困在何处、忧从何来,及时排忧解困,切实满足他们最现实、最根本、最强烈的利益需求。每個人的思想文化需要是具体的、有差异的,应该利用大数据深度挖掘网民的个性化、特殊性需要,为他们量身定制“思想盛宴”和“精神大餐”,从小处、细处进行“重点照顾”和“特殊关怀”,确保思想文化供给因人而异、精细入微。

(三)利用大数据推送技术精准传播网络主流意识形态

网络已经成为各种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假若不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去抢占我国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制高点,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就会去侵占。因此,要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在旗帜鲜明批判和反击网络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还必须理直气壮宣传和弘扬网络主流意识形态。有学者指出:“在大数据时代进行网络意识形态治理,首先要借助大数据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与表达机制。”[5]当前,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效果尚不理想,重要原因在于宣传教育的针对性不强、精准性不够。破解这一现实困境,需要借鉴大数据背景下经济生活领域的精准营销策略。得益于大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和靶向定位、精准推送等技术,很多互联网企业、网店卖家、电商运营者、广告商能够精确锁定目标客户群和潜在买家,根据消费者的喜好、习性、需求等精准推销相关产品和服务。鉴于此,要在大数据的助力下,精准了解不同网络群体和个体的思想行为特点、意识形态需要,对网络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对象进行准确定位和科学分类,在分众化传播、个性化传播上下功夫。要按照网络受众的社会身份、职业特性、文化水平、兴趣爱好、学习习惯、接受心理、利益诉求等,为他们精挑细选合适的内容资源,运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唱响网络意识形态主旋律,使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用得上。

(四)利用大数据还原技术精准追查不同治理主体责任

任何单个力量都不可能完成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重任,只有多个治理主体同心同力,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才能共同攻坚克难。然而,由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跨越的周期长、涉及的范围广、参与的主体多,导致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权责不清、履责不力、追责不严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治理效果的提升。在大数据时代来临之前,囿于信息资料匮乏和技术手段的落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责任追究的精准度难以保障。步入大数据时代,人们利用大数据不仅能够完整记录某个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长时间保存所有相关信息,而且可以对事件的整个过程和所有细节信息进行镜像还原,客观重现其真实原貌,清晰回溯其来龙去脉,这就为解决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过程中问责难细化、追责不精准等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在追责程序启动前,要注重对每个层面的工作情况进行数据化处理和储存,形成全景式、圆闭环“数据链”,为后续精准问责提供事实依据。在追责程序正式启动后,要在数据激活、数据还原中复盘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全过程,再现各个治理主体的所思所谋和所作所为。通过回思、溯源、倒查等手段,审查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密切相关的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介、门户网站、各级各类学校等重要治理主体的履职尽责情况,查清究竟是哪个责任主体、哪个工作环节存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漏洞和过错,探明根源究竟在于思想松懈、理念陈旧、态度消极,还是方法偏失、机制僵化、能力欠缺。在准确弄清情况后,要依据事件性质、情节轻重、危害大小,依法依规、合情合理对相关治理主体给予问责惩处。

三、大数据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精准治理的实践向度

无论思维方式多么科学、技术手段多么先进,离开人的实践活动,都无法实现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精准化,实践才是大数据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精准治理的根本向度。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实践需要从多方面着力,其中治理方略的精准实施、治理机制的精准优化、治理团队的精准打造、治理环境的精准净化是确保治理精准化的重中之重,不可或缺。

(一)精准实施治理方略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方案经过科学研制后,贵在落实,重在落实。其一,要做到上下同力。所谓“上下同力”指的是网上治理与网下治理要方骖并路,双管齐下,“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6]335。网络空间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危机的“事发地”,却不一定是“策源地”,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很多重大风险往往是从网下演进、转移、升级而来的。因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不能仅仅局限于网上发力,还必须做好网下工作。要对网上网下思想言论数据进行集成处理和整体分析,弄清错误思潮滋生蔓延的路径,切断其“传播源”和“中转器”。要将网上“键对键”的释疑解惑和网下“面对面”的排忧解难统一起来,在解决广大网民思想问题的同时解决其现实问题。要将网络社会文化治理与现实社会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促进虚拟空间思想文化与现实空间思想文化的融通互补。其二,要做到立破并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7]一方面,要坚持以立为本。在改进中强化网上正面宣传教育,旗帜鲜明弘扬主旋律,毫不动摇地坚守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毫不含糊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和引领广大网民的思想言行,毫不懈怠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入行。另一方面,要坚持以破促立。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网络社会错误思潮的真实面貌、险恶阴谋、鬼蜮伎俩,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马克思主义无用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傲慢论”“中国崩溃论”“中国阴谋论”“中华文化殖民论”“社会主义失败论”等网络谬论进行驳斥和批判,“在敢于斗争、持续亮剑中不断化解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和侵蚀”[8]。其三,要做到疏堵结合。既要积极封堵网络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扩散,又要大力疏通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渠道和弘扬进路;既要及时堵塞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漏洞,又要有效疏解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突出矛盾;既要细心堵截反动言论、错误“三观”对网民的侵蚀,又要贴心疏导网民的思想症结、负面情绪和不良心态。

(二)精准优化治理机制

在“万物皆数”“数据为王”的时代,要从大数据揭示的事实出发,发掘大数据的潜在价值,創造性利用大数据精准优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重要机制。其一,精准优化共享共治机制。由于统一领导有待强化,合作平台尚不开阔,不同治理主体在各自为政中难以沟通协调,常常陷入“单兵作战”的窘境,导致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过程中存在信息碎片化、数据孤立化、管理条块化、力量离散化等弊病。根治这些弊病,应该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下构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大数据平台,使之成为信息资源共享、先进技术共用、治理良策共议、治理难题共破的多功能平台。发挥大数据在信息聚合、资源匹配、力量重组等方面的作用,消除“信息孤岛”,打破“数据壁垒”,助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数据化、智能化治理进程,为多元主体合作共治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其二,精准优化应急处理机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危机一旦发生,倘若不能快速反应和立即处置,就会恶化加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为了及时化解危机,要发挥大数据反应快、分析快、处理快等优势,迅速找到危机的“始发地”“导火索”和“传播链”,快速选配合适的“人”和“物”,果断采取应急举措。要利用大数据预警预测技术,提前做好应急准备,配齐相关资源,从容应对即将来临的风险挑战。其三,精准优化反馈整改机制。实现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精准化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在多次试错纠错、反复调适整改中循序推进。利用大数据全天候感知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全方位透视治理弊端,全过程监控治理行动,可视化呈现治理效果,有针对性地防风险、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利用大数据在网络社会落实群众路线,随时随地倾听广大网友的呼声和意愿,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使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工作顺民意、聚民智、得民心。

(三)精准打造治理团队

打造专业化、高水平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精准治理团队,着重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其一,合理改善治理团队结构。在团队人员来源结构上,既要有主管主抓意识形态工作的党政干部,也要有网络自组织、社会民间组织的优秀群众代表;既要有从事网络主流思想舆论宣传、意识形态教育、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也要有精通大数据的技术人才;既要有相对固定的专职人员,也要有灵活机动的兼职人员。在团队人员的年龄、专业、能力、性格、气质结构上,要注重老中青相结合、专业背景相支撑、能力优势相补益、个性特质相匹配。其二,全面提升治理团队能力。通过健全培养机制,激活内生动力,促使治理团队成员苦练内功,不断提升网络沟通交流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网络宣传思想工作和理论批判能力、新媒体运作能力、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基本技能。除此之外,为了更好适应大数据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精准治理的要求,治理团队成员还要注重提升利用大数据分析和处理网络舆情的能力、预测预警预防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能力、干预和应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危机的能力、精准传播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能力等。其三,精心培育治理团队情怀。捍卫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一项神圣而又艰巨的时代使命,为之工作的人只有情怀深,才能信心强、干劲足、意志坚。要培育家国情怀,心里始终装着党和国家,当好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战士”,为党的长期执政、国家的长治久安、民族的伟大复兴筑牢网络安全防线。要培育人民情怀,全心全意为广大网民提供思想关怀和心理疏导,及时清除网络空间的“文化垃圾”和“思想雾霾”,将亿万网民的共同精神家园守护好、建设好。要培育时代情怀、聚焦时代课题、紧跟时代潮流,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确保治理手段因时而新,治理能力与时俱进。要培育世界情怀,携手世界各国人民共建安全和谐、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清洁美丽的网络世界,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中国力量,提供中国方案。

(四)精准净化治理环境

“大数据时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生成强大的数据资源,数据信息日益成为重要的生存资源,建立着新型的广泛联接及合作方式。”[9]

伴随互联网的发展,“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10] 。网络空间越发成为很多错误社会思潮滋生的“温床”和壮大的“沃土”。要让各种腐朽的、反动的、有害的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彻底丧失根基,就必须净化网络环境,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一是要坚持以依法治网为主导。“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6]336为了防止国内外敌对势力趁机在网络空间兴风作浪,必须抓紧制定和修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保护的法律法规,推进大数据开放应用、安全管理、隐私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维护等方面的立法工作,根据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新情况、新要求及时构筑新的法治防线。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对在网络空间从事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反对党的改革开放决策、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窃取或篡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机密、宣扬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公开力挺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等一切违法行为要依法进行坚决打击。二是坚持以德治网为辅助。加强网络道德和信息伦理建设,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网络生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引导和帮助网民提高网络道德素质,抵御网络低俗、庸俗、恶俗、媚俗之风,培养文明发布、传播、评论、截取、使用、储存网络数据信息的良好習惯。要“加强行业自律,注重对从业人员数据伦理准则和道德责任的教育培训,规范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标准、流程和方法”[11],从道义层面确保大数据技术成为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助手”而非破坏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帮凶”。三是坚持以国际合作为支撑。网络空间的开放性、流动性决定了其安全性的实现离不开国际社会的通力协作。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各国相互尊重网络主权、互不干涉内政、不从事和支持威胁他国意识形态安全的网络行为,共同制定网络空间国际公约,共同反对网络霸权和数据霸权,为净化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环境赢得更有力的国际支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98.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75.

[3]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4]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20.

[5]张瑞敏.大数据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2.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11.

[8]郑洁,施瑞.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成效、风险与对策[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25.

[9]王丽鸽.大数据时代人的生存样态和生存关系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92.

[10]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220.

[11]杨维东.有效应对大数据技术的伦理问题[N].人民日报,20180323(7).

Three Dimensions of Precise Governance of NetworkIdeological Security in the Era of Big Data

GUO Chao

(School of Marxism, Wannan Medical College, Wuhu 241002, China)

Abstract:

Precision is the goal of network ideological security governance, and the powerful empowerment of big data provides a historic opportunity to achieve the goal of precision governance. Taking thinking as the guide, technology as the foundation and practice as the starting point is the triple dimension to promote the accurate governance of network ideological security in the era of big data. In terms of thinking orientation, the key is to adhere to innovative thinking, holistic thinking, targeted thinking and dynamic thinking. In terms of technology dimension, the key is to use big data prediction technology to accurately prevent potential ideological crisis, use big data mining technology to accurately meet th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needs of Internet users, use big data push technology to accurately spread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of the network, and use big data restoration technology to accurately trace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different governance subjects. In terms of practice, the key is to accurately implement the governance strategy, accurately optimize the governance mechanism, accurately build the governance team, and accurately purify the governance environment.

Keywords:

big data; network ideological security; precise governance

(編辑:段明琰)

收稿日期:20201010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大数据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精准治理研究(AHSKQ2018D44)

作者简介:

郭超(1984),男,湖南常宁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

猜你喜欢
大数据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
“互联网+”农产品物流业的大数据策略研究
大数据时代新闻的新变化探究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