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流理论的智能家居交互设计创新研究

2021-10-22 16:18陈云珂裴悦舟
设计 2021年19期
关键词:用户体验智能家居以人为本

陈云珂 裴悦舟

关键词:心流理论 智能家居 产品交互 以人为本 用户体验

引言

纵观世界设计发展史中,设计方式的演变规律就如同生物进化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定律,每一件设计作品都在经历每一代人的“大浪淘沙”,唯有坚持设计创新,并且在保有产品基本性能及效益的同时,以人为中心开发出其更多的可能,才能经得住时间与大众的考验。在机械化与信息化的当代,家居设计在经历时代的洗礼中逐渐迈入以家居空间为载体、以人-机-空间为交互方式的智能化阶段,消费市场中不断涌现着优秀的智能家居设计产品。如何在提升产品自身影响力的同时,在同类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且保持最高的用户黏度,就需要设计者们牢牢把握住消费者心理,坚持为人服务的交互设计理念。心流理论在认知心理学中讨论的对象正是用户希望再次投入某种活动的心理动机,文章将智能家居交互设计与心流理论有机联合并进行探讨研究,可以为智能家居设计行业提供有价值的创新视角。

一、心流理论与智能家居交互设计

(一)心流理论概述

20世纪中期,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在其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了“巅峰体验”学说,即心流理论的雏形。1975年,美国心理学家契克森米哈赖(Csikszentmihalyi)将此学说进行科学系统研究后,论述了著名的心流理论,他将其概念定义为人们完全投入某项活动或事物时,注意力空前集中,并过滤了一切外界影响时的一种情绪体验[1] 。用户由于特定触发条件产生“心流”时,会伴有愉悦感与满足感,从而会在这种沉浸情境里与心流触发对象进一步互动以求更高层次的情感体验。虽然这种心理感受只是一种即时体验,但是却是可以重复催生用户与心流对象进行交互行为的内在动机。

关于用户经历心流的体验过程,学者陈(Chen)分类总结了心流产生的三个阶段,即事前阶段、经验阶段和效果阶段[2] ,如表1所示。其中包含了心流体验的九个交互要素。而在这些交互要素中,最具讨论意义的是契克森米哈赖在初代三区间心流模型中提出的“技能与挑战的平衡”[3] ,这是用户是否能产生心流体验的重要条件。直至1988年,学者马西米尼(Masismini)进一步补充了更为完备的且适用性更强的四区间模型,见图1所示:心流体验仅当挑战和对应的技能都处于平衡状态,并且两者要达到高强度水平时才会发生[4] 。

(二)心流理论与智能家居中以“人”为本的交互设计

家居产品是人与居住空间的“沟通介质”,为了使用户更好地融入空间,且两者保持有效、良性的交流,家居交互智能化时代随着社会发展背景应运而生。智能家居系统是在住宅的平台之上,通过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实现对家居设备的集成管理,实现全方位的安全防范系统、便利的通讯网络系统[5] 。智能家居设计强调产品的服务意识,以“人”为本,且要满足不同空间使用者在生理、心理各层级差异化的需求,以此达到产品的最佳效用。心流理论的讨论对象则是人的积极情感体验,包含其觸发原因、交互要素等。除去必要条件,在不同年龄、性别或社会阶层上的用户身上都会因为特定因素触发心流。因此,将心流体验理论嵌入智能家居交互设计环节中,让用户在使用产品时通过平衡挑战与技能的关系从而感知到心流,以优化用户体验,进一步提升该产品在同类市场中的竞争力,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促进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的崭新思路。

二、心流理论下的智能家居交互设计创新策略

在人-机-空间三重融合的室内空间交互架构内,家居产品的交互设计智能化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搭建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空间的情感通路。为了细化这一设计目的,进而实现最优的产品使用效果,可从心流理论中平衡高水平挑战(Challenges)与高水平技能(Skills)的角度,将家居交互设计中以“人”为本的原则大致分为三点进行分析探讨:以“人性”为本、以“人情”为本、以“人龄”为本。其中,以“人性”为本的设计观点是以横向差异化用户群体的视角讨论家居产品交互的个性化需求,从个体习惯、熟练程度等方面入手,最终实现人与人之间无差异的产品效用;以“人情”为本侧重的是家居产品交互使用过程中的用户触发以及系统反馈机制,以馈怡情,建立人与物的亲密关系;而以“人龄”为本的层面是从居住空间中成员竖向年龄阶段的角度观察,满足关怀设计的同时实现个体与通用性的结合,人与空间在产品这一纽带中蕴情。三者与心流理论在达成产品最优体验上相辅相成,都构造了优秀智能家居产品的设计渠道,扩宽设计者的创作视角,如图2所示,以下将对其进行具体阐述。

(一)以“人性”为本的交互设计

以“人性”为本的家居交互设计是为了使产品在一个住宅空间的用户群体里尽量满足各类人的视觉需求,并超脱表层的设计之外到达深层次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人性”的分类是从用户横向差异化和与产品初步交互来讨论的,例如用户个体的性别、职业、审美爱好、健康与否、信仰认知或空间动线习惯等,或者人的与生俱来的“天性审美”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家居产品的外在表达、客观空间属性与交互结构。在这一交互设计层面,用户所面对的挑战是面对家居产品时不同的使用对象能否准确识别其特征信息并初步进行利用,针对此点的所需要的技能则表现为用户对家居产品摆放位置、产品外在特征等的识别度或熟悉度。根据上文心流理论的四区间模型所示,当产品交互时的挑战水平高于用户的技能水平时(Challenges>Skills),就会使其陷入焦虑的情绪状态,不利于后续操作,关于此点建议设计者可将产品的在空间中的物理属性进行调整,以及设立清楚的产品标准使得人-机-空间之间能够相互辨识;而当情况相反时(Skills>Challenges),可以通过交互多元化集中用户意识,通过趣味性交互增加投入感以平衡挑战水平与技能水平,使用户在其中感受到忘我的愉悦与满足感。

1.产品清晰的外在表达与空间属性

家居产品作为一种协助使用者在日常中提升生活品质的系统,其造型轮廓、色彩搭配以及材质属性等也是提升品质的重要一环。传统家居产品通过展现或刚或柔的轮廓、或暖或冷的色系、或硬或软的材料等来形成不同的搭配组合[6] 。在智能家居的造型与选色上,为了最大地满足不同“人性”的认知差异,于是在当代的审美认识的基础上,且根据智能家居未来感的产品特性,智能家居多在产品造型轮廓的选择上偏爱极简风,且黑白灰或者单一亮色系的构成色调在用户群体中更受欢迎;而智能家居产品在材质上的选择更是决定了用户是否拥有良好的产品初步印象以及初步触感交互体验以及是否于家居环境中更有识别性,在近年来市场上涌现的智能音箱所采用的设计风格上可见一斑。如图3所示,在此种智能音箱的外部形态设计上,单一色块与简单几何形态相结合的家居产品不仅与各类的室内空间搭配都能相得益彰,更是能在智能家居环境中占据清晰的视觉优势,这种便于识别的产品外形特征,使横向差异化用户群体们在初步交互过程中能准确辨别该产品与其他智能家居的不同之处,这种清晰的外在表达与空间属性便于引导用户准确进行下一步操作;而在材质的选择上,这种具有家居亲和属性的产品则选择避开沉重材料的堆叠,而选择了体量轻盈、可塑性强的轻性塑料,符合目前家居生活轻态化以及使用群体的消费观。因此相对来说,针对目标消费者进行审美优先度的设计,使产品占据清晰的外在表达与空间属性,首先就可以在同类产品中的第一轮视觉交互上拔得头筹,品牌可识别性更强,也无形中帮助用户确立了明确清晰的购买目标,促使心流体验的产生,长远来看也提升了该品牌的产品在使用期间用户的熟悉度和黏着度。

猜你喜欢
用户体验智能家居以人为本
智能家居行业仍无“独角兽”
智能家居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智能家居 走向星辰大海
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分析
浅谈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基于用户体验的电商平台界面管理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