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闭症儿童需求的康复机构空间设计研究

2021-10-22 17:03王雪洋陈飞虎
设计 2021年19期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设计策略特殊教育

王雪洋 陈飞虎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 康复机构 康复环境 特殊教育 设计策略

引言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里奥·坎纳(Leo Kanner)医生于1943年首次提出了现代意义上的自闭症,自闭症通常起病于三岁以内,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情感表达障碍、刻板行为三大特征。它作为一种发育障碍类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有定论,无法通过治疗达到痊愈,但及时的行为干预及协调治疗可提升其自我照顾、沟通交流和社会交往的能力。近年来,我国自闭症确诊人数呈上升趋势,据《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III》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自闭症确诊人数超千万,其中12岁以下患者数量约200万,自闭症在中国儿童精神类疾病中位居首位[1] 。自闭症康复机构于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出现,随着近年来的发展,我国自闭症康复机构数量大幅增多,但多数机构仅关注教学模式、教育理念及康复方法的发展,而忽略了机构的空间环境设计,以特殊儿童为受众群体的康复机构往往模仿幼儿园及小学的校园环境设计,未根据自闭症儿童的特殊需求进行针对性设计。

一、空间环境与自闭症患者异常行为的关系分析

目前,相关学者主要从心理学、神经生物学及生态学角度分析自闭症的成因,其中生态学角度的自闭症观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阐释了自闭症的发生与发展,指出自闭症群体与人类社会生活环境之间交互关系的异常,既是个体早期神经生物学方面受损所造成的结果,也是造成自闭症个体后期神经、行为异常发展的重要成因[2] 。

美国心理学家艾尔斯(Anna Jean Ayres)创立了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将感觉统合定义为大脑对视听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等多种感觉信息进行识别、分类、解释和整合,并依据经验对环境做出适应性反应,使机体和谐有效运作的过程[3] (图1)。自闭症患者不同于常人判断空间的方式,他们在感觉统合方面有缺陷[4] ,仅关注局部或零碎的感官信息,无法同时处理多种感官信息,并将细节信息整合为有意义的整体。当自闭症患者处于感官环境较为复杂的物理环境中且无法正确处理感官刺激时,便会造成感官超载,自闭症儿童正是在通过感官体验对事物产生感知并做出相应反馈这一过程中产生积极或消极的空间体验,从而触发不同的行为模式[5] 。由此可见,外围的物理空间环境与自闭症患者的行为表现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

二、 基于自闭症儿童需求的康复机構空间设计策略

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以自闭症儿童为受众,具有特定的空间功能、形态及尺度服务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与学习。根据空间使用主体、患儿障碍特征及干预治疗方式,康复机构的空间可归纳为教学空间、康复空间、生活空间、办公空间及室外活动空间五大功能性空间,各空间应从功能、形态、尺度、流线、色彩、声学、材质等设计要素出发,利用有效的空间语言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安全性、可预测性、强干预性的空间环境。基于自闭症儿童需求的康复机构空间设计策略如下:

(一)模块化组织教学空间元素—提升患儿空间识别力

1.有序划分空间组织:研究表明,具有良好感官刺激度的教学环境有助于提升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及学习效率。据心理学家埃里克·肖普勒(Eric Schopler)针对自闭症人群开发的“结构化教学”(TEACCH)显示,对自闭症友好的教学课堂应具备结构化的物理环境、可预测的活动顺序、有序的任务组织、视觉化的时间安排表等条件[6] 。因此,基于自闭症儿童的认知障碍及空间需求,教学空间应根据课程安排保证每间教室功能清晰明了,依据课程内容设置普通教室、个训室及各艺术类教室(表1),各个教室内部根据课程内容对空间进行组织与布置。教室内还应利用物理界限或视觉信息明确各功能区的界限与范围,如美国纽约的Center of Autism and theDeveloping Brain(CADB)干预治疗中心通过使用形状及改变地面色彩划分区域(图2),利用清晰、有序的空间组织增强患儿对于空间的掌控感,从而减少患儿的不安感。

2.简化物理环境信息:教学空间作为需要高集中力、高注意力的空间,应避免物理环境信息复杂化导致学生分散注意力甚至造成感官超负荷[7] 。在色彩设计上,相较于暖色,自闭症儿童更偏爱冷色,色彩偏好依次是绿色、蓝色、红色、黄色[8] ,冷色调色彩有助于促进自闭症儿童大脑皮层的平衡,而大面积的暖色易对他们产生刺激。根据美国学者勒德洛(Ludlow)研究显示,当自闭症儿童使用蓝色、绿色及紫色镜片进行阅读时其阅读速度及识别速度提高约13%[9] 。因此教学空间的色彩设计应以冷色调为主,加以部分暖色作为点缀。此外,教学空间应控制色彩使用数量以防对个体产生过度刺激。在灯光设计上,较常人而言,自闭症患者对于灯光的变化更为敏感,尤其荧光灯光源所产生的灯光闪烁会增加患者产生异常行为的概率。因此在教学空间中可使用LED照明或使用镇流器改善荧光灯的闪烁现象。此外不同的色温与照度也会对自闭症儿童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研究表明,照度在1000-2000lx、色温在3000-5000K且无眩光的灯光环境更利于营造温和、平静的学习氛围,满足自闭症儿童的学习灯光需求。在噪声处理方面,对于儿童来说在背景噪声较大的环境中获取语言信息更为困难,加之约65%的自闭症儿童听觉敏感性较高,他们的听觉阈限(人能产生感觉的刺激范围)范围更低,复杂的背景声音会引起患儿反常的大脑皮层活化作用,进而引发其产生异常行为。因此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教学空间应更加注意噪音控制,教室内部可安装吸音板或采用吸音效果较好的材料进行墙面与地面的铺装,以减少空间内的噪音及混响。此外还应避免使用会产生较大噪声的电子设备,以降低环境声音的刺激性。在空间界面设计上,自闭症儿童更易被视觉信息干扰,教学区域的各界面不宜装饰过多细节,空间内的窗户应使用磨砂玻璃或安装百叶窗,这样既保障了室内空间所需的自然光,也能避免窗外环境分散患儿的注意力。

(二)针对性满足康复空间需求—强化患儿感知力

每位自闭症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感官信息处理失调,表现为不同的障碍特征,其中包括身体障碍、认知障碍、沟通障碍、社会交往障碍,根据不同患儿的障碍表现,他们所需的康复空间类型及各空间的设计要求各不相同(表2)。

康复机构的康复空间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空间尺度较大、使用人数较多、刺激度较高的康复治疗空间,空间面积在40-60m2之间,如运动治疗室、感觉统合治疗室、游戏治疗室等。在此类空间中患儿活动量较大,由于大部分自闭症患者前庭觉感失调,平衡能力较差,为了避免患儿在康复过程中产生肢体损伤,空间内部应采用软质材料进行地面与墙面的铺装并注意地面防滑,其中墙面的软包处理应不低于1.2m。在家具选择上,应选择边角柔和、耐用性强且易于清洗的家具,对有尖锐边角的家具进行软包处理。在色彩设计上,不同于教学空间温和、平静的空间氛围,康复空间是用于刺激患儿感知能力发展的空间,因此空间内可以通过适度的增添色彩以增加空间趣味性,激发患儿的积极性。在灯光设计上,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营造不同的空间灯光氛围,如Omivista Mobii 的交互式投影系统利用投射的动态影像营造不同的空间情境并响应使用者的手势及动作,为患儿提供了丰富的感官体验(图3)。

另一类空间为空间尺度较小、刺激度较小、用于进行个训的康复空间,空间面积在10-30m2之间,如言语治疗室、心理诊疗室、个训室等。此类空间宜成组设置或靠近使用人数较多的治疗空间设置,房间应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避免相互间的干扰,当自闭症儿童产生异常行为时,可作为“安抚空间”供患儿使用。空间内应设色淡雅,不同的治疗室可通过色彩或装饰图案进行区分。在家具选择上,可选用软体座椅为患儿提供舒适的诊疗环境。

(三)具体化保障生活空间安全—营造患儿友好型空间环境

康复机构内的生活空间包括楼梯间、走廊、卫生间、休息室、更衣室、餐厅等空间,此类空间最重要的是保障患儿的安全使用。其中走廊和楼梯间作为横向及纵向的过渡空间,使用率高、人流量大。走廊可在保证流线畅通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座椅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交流空间,促进患儿与他人的互动交流。楼梯间内台阶的高度及寬度应适合儿童使用,高度以13cm、14cm为宜,宽度不宜过窄,楼梯处还应增设50-60cm的儿童扶手保障患儿的使用安全。卫生间及餐厅应注意地面防滑,在洗漱区域铺设防滑垫,洗漱台的宽度及高度应符合儿童人体尺寸,宽度不少于40cm,高度低于60cm。此外,在患儿活动范围内避免放置有安全隐患的物品,如清洁剂、消毒水等。

(四)类别化安置办公空间—减弱外部环境刺激度

康复机构内的办公空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空间以教师为使用主体,如教师办公室、康复评估室、心理咨询室等。此类空间作为连接师生的“纽带空间”应临近康复空间及教学空间安置,空间界面可通过设置窗口增加透明性,便于教师与患儿的交流及监视。此外,据统计,康复机构的教师以女性居多,因此空间内还应参考女性身体尺寸提供充足的储存空间以存放资料及教具等办公用品。另一类空间以行政人员及工勤人员为使用主体,如行政办公室、接待室、监控室、财务室等。此类空间应与教学空间、康复空间相分离,一方面可以避免外界人员对患儿产生刺激,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工作及休息环境,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及精神压力。

(五)自然介入丰富室外活动空间—提供综合性感官体验

1.空间类型多样化:康复机构内的室外活动空间主要包含体育活动空间、游戏空间、感官花园三部分(表3)。研究显示,自闭症患者普遍存在身体障碍,其中运动控制能力缺陷最为典型,合理、合度的体育活动有助于增强患儿的肢体控制能力,融合模式下的集体性体育活动更是为患儿提供社交情景,进而促进患儿融入集体,因此康复机构内的体育活动空间必不可少。游戏空间则将游戏与康复训练相结合,通过使用康复型游戏设施对患儿进行训练,常用设施包含有攀爬及秋千类、平衡类及球类、阶梯及滑行类、综合类四大类[10] 。在体育活动空间及游戏空间中由于患儿活动量较大,因此在设计时需注意患儿使用的安全性,一方面采用软质材料进行地面铺张,另一方面空间内应设置观察座椅并避免观察死角以便教师对于患儿状况的把控。

2.空间环境疗愈化:此外,人类在与自然环境交互中产生的感官体验可以促进人类认知能力、情绪自控力以及心理健康的发展,将自然元素介入室外活动空间对于自闭症患者的康复必不可少。英国等国家大力倡导为特殊儿童设置感官花园,运用自然元素提供多样化的感官体验,因此感官花园应基于自闭症患者所表现出的感官敏感性差异进行设计。如利用不同的材质铺装、植物配比及景观小品的设置丰富患儿的视觉环境;利用水、木、石、沙、植物及可触摸式景观小品等元素丰富环境中的触觉体验;通过种植无毒害性、低过敏性植物进行芳香疗法,如桂花、丁香、栀子花、薰衣草等。

结语

随着自闭症确诊人数的激增,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数量也随之增多,但康复机构的空间环境设计仍存在诸多问题,远不能满足自闭症儿童的特殊需求。而有效的空间语言及空间组织方式可以作为治疗的辅助手段,调节患者负面情绪,干预与改善患者的特殊行为,因此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特殊需求对康复机构环境进行设计既有利于患儿的康复,也体现了对于特殊群体的尊重与关怀。

猜你喜欢
自闭症儿童设计策略特殊教育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从关注到行动: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的困境与对策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自闭症儿童生活技能社会化问题研究
奥尔夫音乐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