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微电影教学美育功能实践探索

2021-10-22 21:47石桂芳王安然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微电影高校思政课

石桂芳 王安然

摘 要:在信息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媒体时代,微电影日益成为高校思政课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载体,具有“以美启善”“以美开智”“以美立德”等美育功能,不仅对于加强并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使之成为“审美的人”“科学的人”和“实用的人”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而且也是提高学校思政课教学质量以实现“立德树人”时代价值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微电影;美育功能

微电影具有“以美启善”的功能和时代价值

我国现代美学奠基人朱光潜认为,“美与善不但不相冲突,而且到最高境界,根本是一回事”,即“美是一种善”“善也是一种美”。[1]思政课微电影教学能够实现教师联系现实学历史,是沟通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桥梁,具有“引人向善的力量”“引人求真的力量”“教人审美的力量”。在微电影教学过程中,教师紧密结合思政课教材,通过布置“向善”文化主题,引导大学生将真善美注入艺术作品进行审美体验和审美创作,生动形象地再现真实的历史,使他们在“向上向善”的环境和氛围中感受美、欣赏美,在创造美、表达美的同时启迪善良,播撒爱的种子、传承爱的力量,逐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美育内涵的当代传递,为大学生审美教育带来了无以复加的审美体验。

微电影具有“以美开智”的功能和时代价值

“以美开智”,就是寓智育于审美活动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挖掘学生的潜能智慧,即创造性和创新性。“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也是民族进步的源泉和不竭动力。科学巨匠钱学森就主张“将艺术与科技相结合”来培养创新人才,可见美与创新是密不可分的。“哪里有人类的创造,哪里就有美!”[2]诚如朱光潜指出的:“科学的活动也还是一种艺术的活动”,在科学创新活动中,科学家常常在探寻美、追求美、完善美的过程中而最终走向真理。思政课微电影教学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创作并观赏的,在制作微电影的过程中,团队每个成员从自身的审美立场出发,本着求真求实的态度和创新进取的精神进行学习、摸索和实践,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在享受美的同时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培养创新能力,引导大学生成为“科学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微电影教学实践具有“以美开智”的功能和社会价值。

微电影具有“以美立德”的功能和时代价值

“以美立德”,就是在审美活动中培养健全之人格,使之成为道德高尚的人。换句话说,“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径”。从儒家创始人孔子倡导“始于美育,终于美育”的教育理念到浪漫派诗人雪莱主张“美育为德育的基础”,我们不难看出美育与德育二者之间的“不可分离性”,这与朱光潜所说的“一个真正有美感修养的人必定同时也有道德修养”[3]并无二致。思政课微电影教学不仅使学生在审美世界中掌握正确的审美观和欣赏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以美立德、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健全人格的美育功能,从而引导大学生成为“实用的人”。席勒指出:“教养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使人在其纯粹自然状态的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他在美的王国所及的领域中成为审美的人。”[4]这就是说,美育是通过自身的手段和功能来实现“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 “使人成其为完整意义上的人”,即“实用的人”。

以《三代人的国庆情》微电影为例

微电影《三代人的国庆情》围绕着“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一主题,真实地再现了祖孙三代在不同时期参加天安门广场盛大阅兵和群众游行的感人故事。“爷爷”经历了1949年开国大典上受阅武器装备“清一色万国牌”的捉襟见肘时代;“爸爸”经历了1984年改革开放初期受阅28种武器装备,全部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欣欣向荣时代;而新时代的“我”无比荣幸地感受了国防尖端科学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的大国重器时代。70年,“强国梦”与“强军梦”交相辉映。70年披荆斩棘、70年沧桑巨变、70年砥砺前行、70年峥嵘岁月。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跨越式发展,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唯美画卷。祖孙三代与祖国母亲有着不解的情缘,他们不仅在这样的特殊时刻表达了自己真挚的爱国情怀,而且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共同见证了祖国母亲的不懈奋斗和拼搏进取。“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5]爱国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体现在每个人平凡的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可以是轰轰烈烈,也可以是润物无声……微电影“三代人的国庆情”的成功录制不仅仅是表达家国情怀、达到理想人格的手段和途径,而且它本身就是理想人格的实现。在这部作品拍摄录制直到播放展示的整个过程中,不管是参与者、赏析者,都深刻地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相較那些空洞的纯理论道德说教,学生们在栩栩如生的唯美画面中,真切领悟到至善至美的道德力量和价值力量,使大学生以审美的方式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进一步地激发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纯洁了心灵,使之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增强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和勇气。

本文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项目编号:DJKTA202103)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3]朱光潜.谈美感教育[M]//朱光潜全集:第1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144.

[2]张涵.美学大观[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 87.

[4]席勒.美育书简[M].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118.

[5]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1).

[责任编辑:翟 迪]

猜你喜欢
微电影高校思政课
“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探析
十年磨一剑: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综述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中国微电影的发展生态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微电影”的作用研究及传播意义
国外微电影的“力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