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情况研究

2021-10-22 03:13赵文鹏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旅游文化

赵文鹏

摘要:H市文化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良好条件。近年来H市发挥资源优势,不断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该市文旅融合发展现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如何提升H市文旅融合发展水平三个方面对该市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做初步探究

关键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一、H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情况

(一)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各级,市文化旅游部门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丰厚人文资源优势,围绕名人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文物古迹、故事传说等文化资源,策划、建设、建成了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和一批具有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民俗风格的文旅项目成为H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园、文创小镇等一批投资大、带动力强的文化旅游项目正稳步建设;市展览中心、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正加快推进。

(二)打造文化节庆品牌,扩大影响力。结合文化资源禀赋,近年来H市成功举办了国际文化旅游节、文化旅游节、农民丰收节等10多个文化节庆。这些节庆的成功举办,带动了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产业发展,提升了H市形象和美誉度。连续举办了28届的H市文化旅游节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品牌展会”等荣誉称号。其中,第28届文化旅游节更加注重文旅融合、更加注重层次提升、更加注重地域特色、更加注重招商功能,较以往得到了很大提升。期间,共举行H市文化旅游发展高峰论坛暨项目推介会等“双招双引”活动11个,签约项目26个,总投资795亿元,涉及高端化工、生物医药、机电设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领域。据统计,文化旅游节期间,共接待中外游客1057.68万人次,同比增长9.76%;实现旅游消费73.79亿元,同比增长15.57%。

二、H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一)可利用的文化历史遗存少。H市人文资源众多,但存在“有文无物”的状况,资源有说头,有听头,但没看头,资源不具象,地面景观少,观赏效果差。可视的历史遗存屈指可数。有些品牌资源展示的形象较差,有具象性的历史遗存较少,很多知名历史故事发生地已没有任何遗迹,许多历史建筑均是后来仿建,部分游客感到心理落差大。

(二)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从消费端看,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改善、文化素养提高,消费者对旅游产品有了更多需求和更高要求,不再仅仅满足于“有”,而是青睐于“优”,追崇“求新、求奇、求知、求乐”。从供给端看,H市已建成的一些主要文化旅游景点,多数存在文化内涵低、表现形式单一等问题,游客真正能够融入其中、感受文化魅力和人文精神的参与性、体验性产品少。一端消费需求旺盛,一端供给不给力,供给消费不匹配。

(三)文化旅游发展要素支撑不够。从智力支持看,文化旅游对创新创意、战略研究、前瞻性把握、品牌打造等要求非常高,H市一直没有建立文旅发展专家智库,对方向定位、差异发展、深度挖掘、品质提升、品牌塑造等纵深研究不够,缺少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从资本要素看,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推动文旅发展,建设文旅项目,自然少不了金融大力支持。当前,市级层面还沒有设立文化旅游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和专项基金,文化旅游发展的活力、动力不足。从服务设施看,与群众舒适、便捷的旅游体验需求相比,旅游设施还不够健全,旅游服务的便利度还需进一步提高,旅游景区、企业、导游的管理水平还不够高。

三、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在规划,文旅融合发展规划要做“富”。积极与省级规划衔接,明确发展定位,体现统筹协调作用,尽快出台具有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和指导性的文化旅游发展规划。 结合H市“十四五”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重点突出文化旅游功能核心区设计,使文化旅游产业在规划引领下成为推动该市创新转型、带动区域发展、联动民生福祉的支柱产业、创意产业、富民产业。着力解决该市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定位、品牌形象表达等方向性问题和空间布局、产品打造、项目支撑、培育融合新业态等实施路径问题,科学制定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体现地域特色,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

(二)让历史文化“活”起来,文旅融合文化内涵要做“活”。H市文物资源非常丰富,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是国内考古界倍加关注的中华文明起源地之一,有必要整合全市历史文化遗产资源,集中建设一批专项文物博物馆,形成博物馆群落,打造博物馆小镇,从而形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创出H市文化旅游产业新的靓丽品牌。让群众文化“动”起来。加快市博物馆新馆、市民文化中心、市体育公园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各级各类文体中心的文化品位,定期举办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展示群众文化成果。让创新文化“跳”起来。重点引导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进入旅游业,举办创意大赛,评选文创产品,提升旅游服务附加值。

(三)创新文旅衍生产品,满足游客个性化体验,文旅融合特色产品要做“新”。现在人们已不局限于欣赏好山好水,而是越来越注重文化场景的体验,追求个性化、特色化的品质旅游。要主动适应人们对文化和旅游消费新变化,努力提供更多优秀文旅产品。通过开发特色旅游线路、推出地方风味菜肴、打造精品演艺活动,推动文化元素全面融入旅游各个环节。借鉴旅游业成熟的产业思维和市场观念,打造精品项目,推动演艺娱乐、工艺美术、动漫游戏、会展等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文旅特色产品加快升级换代。

利用草柳编、面塑、绘画等传统民俗工艺技术,积极开发具有地方标志性文化内涵的旅游纪念品,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生产专业村镇、旅游休闲购物一条街,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利用新颖的产品设计、包装和推销,如绘画、戏曲、武术表演等,赴市外进行展出巡演。通过民众广泛参与竞赛方式,设计文化产品,传达文化民俗特色、城市精神。将文化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康养、体育、贸易、扶贫、城乡一体化、互联网、大数据等领域全面融合,促进“+旅游”“旅游+”全域的深度融合,拉长产业链,扩大产业面,研发生产特色鲜明、类型多样、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文旅产品。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旅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旅游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