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三教"改革探索

2021-10-25 14:52冯红琴
科学与财富 2021年25期
关键词:教法教材教师

冯红琴

摘 要: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肩负立德树人的使命,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学全过程。本文从教师、教材、教法三方面阐述了大学英语“三教”改革的具体实施路径,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教师; 教材; 教法;

一、课程思政与“三教”改革的背景

早在2016 年12 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课程思政”将价值观引领融入到各类课程中,使学生在所有的课程学习中都能时刻树立坚定正确的人生信念,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院校提出教师、教材、教法(以下简称“三教”) 改革的要求, 以解决教学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 “三教”改革任务中,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

大学英语教学承载着语言知识技能传授与立德树人的双重任务,因此,英语教师应寓德于课、寓德于教,紧密贴合教学内容和流程,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提供多元的教学素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将思政育人自然融入课程教学。

二、大学英语“三教 ”改革实施路径

1.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素养

大学英语教师需提升育人素养、学科素养和信息素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语言知识教育的充分融合。

1) 育人素养

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提高英语课程思政意识,树立课程育人的理念,摒弃“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无关”以及“英语课程思政没必要、没时间、没办法”等错误观念。大学英语教师应认真思考如何从单一的语言教学转变为全人育人,实现语言与育人的同向同行目标。结合大学英语课程的特点,挖掘思政元素,在传授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有机融入英语教学,使英语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 学科素养

Richards (1998)指出, 外语教师的核心知识基础包括以下六大要素: 教学理论、教学技能、交际技能、学科专业知识、教学推理技能与决策、情境知识。 教学理论是第二语言教师教育的核心和理论基础,是教学实践的理论依据。 教学技能是英语教师的核心能力,体现在如何选择和整合教学内容、如何开展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提问、如何处理错误、如何评价教学效果等。

3) 信息素养

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将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外语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 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学生的知识来源与获得的途径更为多样化,学习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线下听课,学习地点也不再局限于课堂或实验室,学习模式与评价方式也随之更为灵活多样。国际名校公开课、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可汗学院、TED等互联网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足以能够与其兴趣、专业、原有基础等相匹配的学习资源。日常教学中的教学内容的准备, PPT 课件、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设计与制作,科研工作中的相关资料的搜索与整理、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论文等研究成果的撰写都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因此,英语教师需要随时扩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信息搜索、筛选和整合能力。英语课程思政要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必然要求教师提高信息素养,围绕以德育人,对信息进行甄别、筛选、分析、解读、整合、评价、分享、创新。

2. 加强教材建设,单元内容融入思政元素

教材服务于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三教”改革中,教材建设尤为重要。

1) 深入挖掘现有教材的思政元素

要让思政教育效果最大化,需要科学选择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以笔者任教班级所使用的《高职国际进阶英语一》综合教程为例,全册共有10个单元。因为课时所限, 一学期只能上5个单元。经过教研室教师的认真探讨, 根据课程思政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选择了其中5个单元,并且逐一梳理出每个单元的思政元素,以及相应的教学建议。比如第三单元“Shopping”,梳理出以下2点思政元素:通过洞察超市购物陷阱,引导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 介绍中国网络科技发展现状及欧美对中国科技的防控,激发学生自强奋斗的爱国情怀。相应的教学建议是:围绕中国传统美德、中国5G发展、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购物的体验,特别是阿里、京东等国内企业的发展,学生做主题演讲,然后教师评价与总结。

2)灵活改造现有教材,增加中国文化内容

大学英语教材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国内常用的大学英语教材的选材主要来自于英美原版出版物或英美作家所著的作品,强调语言的原汁原味,内容涉及英语国家的衣食住行、娱乐休闲、历史地理、政治宗教和价值观念等。教材内容详实而全面地反映了英语国家的文化,在教学中强调对外国文化的输入和理解,目标是在跨文化交流中能够遵循英语国家的语用规则和文化规约,准确得体地用英语来进行交流。大学英语教材中鲜见有关中国的题材,即便英语教材中有介绍中国文化的内容,往往更多地集中在反映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文化,鲜有题材反映当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因此,实际教学中,可以对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进行再加工,删减重复的有关西方文化的内容,补充更多的相关话题的中国文化内容,同时可以围绕某一主题展开中西文化比较和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在跨文化交际中用英语准确地描述和解释中国文化。

3. 推进教法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1)教学目标体现“培根铸魂育人”理念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设定中,除注重英语语言的各项“知识与技能”外,還强调语言表象下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强调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将此教学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设计。

猜你喜欢
教法教材教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最美教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