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辨促读写 以积累丰素材

2021-10-25 01:16陈小慧
高考·上 2021年9期
关键词:思辨素材积累

陈小慧

摘 要:很多高中生写出来的议论文空洞乏味,究其原因不是因為他们写得少,主要还是阅读面太窄,几个陈旧的素材颠来倒去地用,语文考试就难免因为作文而一败涂地。素材的积累光靠高三是远远不够的。本文从依托课文以读促写、人文主题日积月累、世事人情观察体悟等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以思辨促读写,以积累丰素材,让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有话可说。

关键词:作文;思辨;积累;素材

现状概述: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开始关注文体的规范性,倾向于应用性文体的写作,也更注重学生的思辨性。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向议论文倾斜。于是,一系列的问题也凸显出来:议论文写作,学生表现出来的不是材料匮乏不足以承载文章的主旨,就是使用的材料缺少典型性和时代气息,甚至时有发生张冠李戴或撞车的现象。这样的文章怎么可能在高考考场上获胜呢?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学生写作素材如此匮乏?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由于科技和网络的发展,社会已经进入“读图时代”;高中学生平时学习紧张,自我支配时间相对较少;很多学生对经典阅读缺乏兴趣;学生即使收集素材也很少加以思辨归类。现代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和人心的浮躁只会让这种情况越发严重。所以,一说要写作文,学生总是大呼头疼,不是他们不想写,而是头脑空空,要去挤出点素材来真是太难了。

因此,高中生写作素材的积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寻找、去思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指导学生在高中三年紧张的学习之余,积累大量精彩素材以备写作之需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依托课文两相促,慧眼识金生妙笔

现行的语文教学大部分还是以阅读教学为主,但是现在许多学生不看重课本,他们只把课本当作枯燥的不得不学的任务,所以充分开发课本素材是语文教师必须要做的一件大实事。教材之所以为教材,在于规范性和示范性。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多注意课本中蕴藏的写作素材,在写作文时优先使用课本素材,做到以读促写,经过学生消化的课本素材又是对课本内容最好的巩固,因为学生能在自我解读中加深对课本理解。依托课文两相促,是积累素材的最佳捷径。那么,具体如何以“思辨促读写”来引导学生利用课本资源成就素材呢?

(一)课本中有许多精彩的理论材料,也称道理材料,包括名人名言、谚语、格言、警句等。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编者精挑细选的美文,它们或质朴或华美,但无疑篇篇深刻,处处都有经典的理论材料,能够成为学生直接的写作素材。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不妨多加启发学生:“这篇文章中有哪些句子特别富有哲理,把它画出来,谈一谈你为什么喜欢它,你以后会把它用在哪类主题的作文中?”学生不但会留意,经过思考,通过分析表达就会内化成自己的东西,长期累积下来,学生掌握的理论材料就很可观。

一定数量的理论材料,是写好一篇议论文不可或缺的,这些正是古圣先贤的思想精华和生活经验。语文版高中语文教材选修课本《论语选读》,里面就分政治、为人、治学等专题记录了许多孔子的名言,教授时,在学生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让他们记忆下来,在作文中就很实用。而必修课本的古文单元和选修课本《唐宋八大家散文》中,富有哲思的名言实在不少,我们可以通过讨论讲解让学生在深入理解其寓意的基础上,要求他们牢记下来。模拟可使用的话题,将这些转化为他们自己的知识。

学生如果能在作文中系统地用上一系列的理论材料,文章的说服力和文化底蕴自然能大大加强。我们来看看福建省高考优分卷《空谈会误事,实干见成效》,文章在引题之后就用俗语:“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点出实干精神促使莫言成功,紧接着用邓小平的名言:“没有实干,就谈不上实现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引出袁隆平的事迹。再用冰心的名言:“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进一步说明袁隆平成功的原因。最后用历代前贤“空谈会误事,实干见成效”的忠告和习总书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教导来引领两个古今事例,干净利落地结束了全文。从某一层面上说,这篇文章是用理论材料贯穿的。理论材料不但用于引例,用于总结,甚至在文章结构上也起到了大作用,可以说文章作者丰厚的理论材料积累就是这篇文章制胜的法宝。

(二)课本中精彩的事实材料包括:神话、寓言、史实、传说、社会生活现象、古今中外的名人经历等。例如: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的《中外优秀人物传记选读》中的传主皆是各行各业中最顶尖的人物,所涉及的事例和典故,丰富精彩而深刻,几乎涵盖了高考作文常见的人文主题。但书中的事例有的显性,而有的较为隐蔽。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擦亮眼睛,在浩瀚的星空中发现最亮的星星,取可用之“材”。

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从配套的资料或课外材料中去深入挖掘。特别是高三阶段需要做许许多多的模拟试卷,而试卷中的古文阅读题和现代文阅读题中的材料就是一个博大却隐蔽的宝藏,如果教师不加引导,学生往往就忽略了。在高三这个学习紧张但是却急需素材的阶段,关注与收集这些材料,就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做法。

在学生使用这些课本素材的时候,教师要及时肯定和鼓励,并且进一步教会他们如何使用。并不是照抄、全搬,而是根据写作的主题,进行整理加工,个性化地加以删减或者扩充,引叙时要突出和论点关系密切之处,删除与主题无关的内容,注入自己的价值取向和情感倾向,让它成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唯有“灵活思辨”才能够生成“妙笔”。

二、人文主题为线索,日积月累收获多

针对高中生阅读时间少,阅读面窄这个问题,从高一开始教师就要引导他们多加思辨,做好人文主题的素材积累,这对高中的议论文写作是大助力。我的做法是让他们准备一本《采撷集》,每周布置一个人文主题,例如:理想、责任、青春、团结、勇气、毅力、诚实、善心、自律等高考常考主题,定下积累的最少数量要求:关于主题的理论论据至少6条,事实论据至少4条,相关精彩文段1段。也可以对那些思想深刻、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有创新意识的文章进行整篇积累,在文后写上一段随文感悟。在素材的选择上尽量选择不同类型不同角度的素材,比如:同是名人的例子要尽量从古今中外等不同角度择之;还要求相关主题的社会热点事实论据或者深度评论至少1个。让他们在这一周的课余时间,以某个话题为中心,主动搜集相关材料进行记录、研读和思辨。每周我都将学生的材料收集上来查看,及时反馈,择优在早读课上朗读交流,讨论感悟,对这次《采撷集》人文主题的完成情况做一个总体的介绍,肯定完成得认真的学生,督促不足的应付的学生,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完成的质量。

现在“零零后”的学生普遍不爱买书看书,但是他们对网络的应用都很熟悉,关于人文主题素材的积累,就算他们缺乏丰富的可供阅读的书籍,也可以依托网络完成。具体来说,其实他们通过采撷完成了某个主题为中心的专题阅读,比如:以“宽容”为主题,使用百度搜索的结果就达到三千多万条。就排在第一条的“百度百科—宽容”而言,里面就包含了:词语释义、品质修养、名人解读、相关散文、相关名言等五大部分。里面有关于“宽容”的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经典美文优美段落和生动事例,甚至还有可用于“宽容”主题议论文的分论点。内容丰富,认真学习就已大有裨益。在搜索中还能发现有许多刊载“宽容”文章的专门网站,就拿“智慧身心网”来说,里面的“包容宽容”智慧专题中相关的文章就达近百篇。学生以这次作业为契机,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文章进行阅读,自然而然对“宽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多样。而学生在浩瀚的资料中通过思辨择取自己真正喜爱的能有所感悟的素材,也会记得更牢,使用起来更得心应手。

这样坚持积累,以一个学年32周计算,32个人文主题就大概能够涵盖到高中写作几乎全部的常见主题。而高二开始可以进行主题的重复积累,要求学生对照上一次的积累,进行素材的升级,选择更精彩更丰富更具思辨性的同主题素材积累。这样二到三年时间,在教师的引导和督促下,学生的《采撷集》会越来越厚,学生尝到素材运用的甜头,一定能够明白素材积累让他们得益匪浅,而他们的阅读量也自然而然在人文专题的阅读选择中有了很大的提升。

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许多学生总是这么说:“我们的生活就是两点一线,除了学校就是家里。生活非常单调。”其实那是因为学生闭上了“发现美”的眼睛。身边的同学朋友和教师都是个性多样的、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生活也是与众不同的、校园里的活动也是精彩纷呈的——“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只要认真去寻找,用心去思考,里面所蕴含的有价值的写作素材自然层出不穷。当然,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拓宽自己的生活面,多参加社会实践,深入社会的不同层面,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而这些引導不能只是说说,要教会他们观察和思辨的方法,多注重细节,并辅以任务。

高考作文十分关注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思辨体悟。就算我们自己的生活乏善可陈,但我们身处的社会却是一个百宝箱,它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新鲜生动而又深刻的素材。“老人跌倒该不该扶——社会公德的破产”“小悦悦事件——社会人心的冷漠”“昆明暴恐案——社会公共安全危机”“扶贫攻坚,全面小康——中国创造的奇迹”“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抗击新冠疫情中的国际合作”“共享单车之殇——成也便捷败也便捷”……这个社会存在太多值得讨论的深刻话题了。教师自己要能够关注社会热点抓住契机,将有价值的社会热点话题抛给学生,让学生了解社会事件,收集相关资料,引导他们思辨,开阔他们的视野。教师还可以设计多种活动,来深化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的把握,比如:开展全班性的大讨论、小型辩论会、布置一篇小作文谈谈对事件的看法、感受等。

学生拥有他们这个年龄段特有的好奇心和观察力,但是再好的材料学生如果没有用心去关注,也会让那些生动有趣有深度的素材成为浮云一片。因此我们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要提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系统地去收集素材,用心地去思辨,去抓住生活中有价值的“每一事”和“每一刻”。

参考文献

[1]周锡林.《必须有一双人文慧眼──浅谈培养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2]洪劬颉.《专题阅读和阅读短长:阅读积累如何转化为写作素材》.

[3]崔锦华.试探提升高中语文思辨阅读能力的途径[J].语文课堂,2020.(8):61-62.

猜你喜欢
思辨素材积累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