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1”培养模式的地方院校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2021-10-25 01:21李辉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有机职业技能

摘要:本文在调研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于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基于“3+1”培养模式下国贸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合“3+1”培养模式的内涵、实施成果,分析取得的效果,以及不足之处,提出了应用型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外贸人才需求结构也正在发生变化,使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面临挑战。目前许多高校重视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在以数字化技能为代表的关键应用型技能培养。在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越来越看重的背景下,各应用型本科院校根据自身特色重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模式。

赵晓俊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认为高校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应从"一带一路"人才需求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注重知识学习与行业应用结合、革新教学方法、深化校企合作等措施。吕西萍在分析了数字经济时代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面临的新挑战,指出了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以武汉纺织大学纺织外贸复合人才试点班为例,提出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余茂辉在研究国际贸易专业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宽口径、厚基础和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公开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及探索的专业培养方案改革创新实践来看,均认为应该改革地方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符合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要,应增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创新创业素质教育。

二、国贸应用型人才“3+1”培养模式简介

“3+1”培养模式含义如下:3指三个结合:坚持教师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提高教师育人水平。坚持教学能力与职业技能有机结合,通过推进1+X证书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提升教师职业技能指导能力。坚持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即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竞赛的结合,开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1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推进课程思政,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坚持三个有机结合,拓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空间。坚持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提高育人水平。坚持教学能力与职业技能有机结合,推进1+X证书试点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提升教师职业技能指导能力。坚持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开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重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在第一课堂,教师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不断跟踪学科前沿理论,并联系实际,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此外,还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由老师组成导师小组,指导学生开展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科技文化作品竞赛、调查、研究型学习和创新型实践等,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立创新学分,从制度上保证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

三、基于“3+1”培养模式的国贸应用型人才培养具体成果分析

在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从2016年开始,国贸专业就设置并实施了“3+1”培养模式,内容涉及相关国贸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教研项目立项与实施、教师培训、1+X试点建设等,取得了如下成果:

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推进课程思政。经济与管理学院国贸专业老师们结合教育教学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推进课程思政。

2.针对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的状况,在培养方案中,以提升学生应用能力为导向,通过完善课程设置、加强课程建设、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优化实践环节,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竞赛提升应用能力,并组织教师积极提升自身能力,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多位老师教学改革项目、课程综合改革项目、课程思政示范课堂立项、结项;发表SCI论文3篇、一般论文多篇;指导学生获得院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教师能够指导学生在竞赛中获奖;国贸专业人培方案不断完善等。

3.通过推进1+X证书试点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提升教师职业技能及实践指导能力。

4.取得省级成果或立项。部分教师研究成果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湖北发展研究三等奖,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湖北省教育厅规划项目立项。

5.针对不足,不断完善与优化国贸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市场需求,确定跨境电商为专业特色。不断完善国贸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与模式。

四、基于“3+1”培养模式的国贸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分析与推广

“3+1”培养模式,坚持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提高育人水平,已基本达到,后期将继续提升育人水平。坚持教学能力与职业技能有机结合,通过推进1+X证书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提升教师职业技能指导能力,这一目标完成情况一般,后期将加强。坚持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开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此目标已有好的开端,后期将继续推進。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这一目标,以课程思政示范课堂为基础,积极推进。

总体来说,在基于“3+1”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基本完成了国贸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取得一定成果。但还需在推进1+X证书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方面、教师实践能力提升方面努力,以提升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效并逐步得以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晓俊.“一带一路”框架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年第6期,12-14.

[2]吕西萍.数字经济时代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基于纺织外贸复合人才试点班的研究[J]时代经贸,2020年第24期,86-87.

[3]王新哲.国际经济与贸易复合型人才培养立体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教育教学,2019(5).

[4]卢泽回.地方本科院校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探讨[J],高教论坛,2019(3).

[5]陈雷.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9(2).

作者简介:李辉(1978.11),男,汉族,湖北武汉人,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硕士,讲师,从事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基层党建研究。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有机职业技能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01—02合刊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有机白菜
喝有机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2016年高考“有机推断与合成”试题例析
成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