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I粒子植入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影响

2021-10-28 12:4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0期
关键词:气道粒子病灶

田 冲

天津市北辰医院肿瘤科 300000

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于男性,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其中大部分为非小细胞肺癌[1]。非小细胞肺癌起病隐匿,发病早期不易察觉,肺癌最佳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但由于确诊时已发展为中晚期,绝大多数患者失去手术切除的机会[2]。大部分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合并气道狭窄,情况严重则会因痰液排出不畅而引发呼吸衰竭、阻塞性肺炎,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心理影响[3]。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有外科手术切除和放化疗,对合并气道狭窄的患者常采用高频电刀、微波等气道介入的方式进行治疗,但以上方法无法对气道外的病灶组织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欠佳,再次复发率高[4]。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成为近年来中晚期恶性肿瘤有效的治疗方式,能最大限度使肿瘤细胞失去增殖能力,从而杀灭肿瘤细胞,且对人体正常组织影响小[5]。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将粒子植入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气道管壁和壁外病灶,能起到抑制气道内外肿瘤生长、使气道再次堵塞的时间延长,治疗效果较好[6]。魏宁等[7]研究发现,125I气管支架植入对恶性肿瘤气道狭窄有缓解呼吸困难、改善呼吸频率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在本院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对比,旨在探究全身化疗联合125I粒子植入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及大气道狭窄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在本院进行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患者共60例,根据术前是否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2例。纳入标准:(1)符合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标准[8];(2)经组织病理学检测为非小细胞肺癌;(3)分期为Ⅲ~Ⅳ期;(4)未接受放化疗或其他治疗;(5)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心、肝、肾等器官严重障碍;(2)合并呼吸衰竭、心衰或其他恶性肿瘤;(3)隆突狭窄;(4)对本研究麻醉药物过敏;(5)有既往化疗史;(6)精神异常。对照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52~73岁,平均年龄(62.21±5.31)岁;病理类型:鳞癌11例,腺癌17例;气道狭窄部位:左主支气管3例,右主支气管7例,气管中下段8例,右中间1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61.33±5.24)岁;病理类型:鳞癌13例,腺癌19例;气道狭窄部位:左主支气管4例,右主支气管8例,气管中下段8例,右中间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气道狭窄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化疗,第1、8天静滴1 000mg/m2吉西他滨(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04),第1、2、3天静滴320mg/m2顺铂(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1740),3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4个疗程。观察组首先进行125I粒子植入术,术后第3天再进行化疗,化疗方案与对照组方案一致。125I粒子植入术:根据胸部CT增强扫描结果,治疗计划系统做好术前准备,计算125I粒子所需剂量和位置,绘制剂量曲线、粒子分布图、植入通道。采用2%利多卡因雾化吸入麻醉,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进行术中镇静。使用超声支气管镜对病灶进行扫描,确定病灶位置、大小、与周围血管及组织的关系,确定穿刺点和穿刺路径。超声支气管镜进入病变部位,粒子植入软枪通过支气管镜活检孔插入病变气道,在超声可视引导下远端穿刺针刺入粒子放置部位和既定深度注入粒子,按粒子分布间距0.5cm重复以上步骤植入粒子。植入结束后进行CT检查,发现明显不均匀、治疗计划系统验证剂量不足时可进行补种。术后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并监测病情,给予吸氧、止血、抗感染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1)于化疗2周后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实体瘤疗效评判标准[9]:病灶完全消失,影像学结果显示有索状影像或者没有病灶为完全缓解;病灶体积缩小量≥50%为部分缓解;病灶体积缩小量<50%,或出现增大但增大量<25%为稳定;病灶体积增大>25%为进展;缓解率为完全缓解率与部分缓解率之和。(2)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5ml,在室温下静置20min左右,使用高速离心机以4 500r/min转速离心10min后取血清,冰箱-20℃保存待测。使用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21-1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50)、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水平。试剂盒分别购自上海康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KL-CYFRA21-1-Hu)、齐一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QY-H10309)、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ml060500)、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ml058449)。操作由同一人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3)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呼吸功能测定,包括气道管内径、6min步行距离(6MWD)、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4)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测定两组患者的卡氏(KPS)评分,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健康状况越好,患者越能忍受治疗带来的副反应[10]。(5)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进行气促指数评定[11]:正常为0级;快步气促为Ⅰ级;平常步行速度气促为Ⅱ级;平常步行速度步行因气促而停止为Ⅲ级;轻微活动产生气促为Ⅳ级;休息时活动气促为Ⅴ级。(6)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如表1所示,观察组临床缓解率为65.63%,高于对照组的35.71%(P<0.05)。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如表2所示,治疗前,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CEA、CA50、SCC-Ag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YFRA21-1、CEA、CA50、SCC-Ag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2.3 两组呼吸功能评定结果比较 如表3所示,治疗前,两组气道管内径、6MWD、FEV1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气道管内径、6MWD、FEV1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呼吸功能指标比较

2.4 两组KPS评分、气促分级比较 如表4所示,治疗前,两组KPS评分、气促分级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气促分级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KPS评分、气促分级比较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如表5所示,两组气胸、恶心呕吐、腹泻、脱发及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咯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肺癌是世界上常见的高死亡率恶性肿瘤之一,以非小细胞肺癌最为常见[12]。手术切除是治疗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但仅适合肺癌早期患者,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发展为中晚期,失去了最佳手术治疗的时机。除手术治疗外,放射性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等也是肺癌治疗的常用方法,近年来有分子靶向、微波消融、肿瘤125I粒子植入等方法治疗肺癌已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广大患者难以承受分子靶向治疗的医药费,而免疫治疗、中医中药难以达到有效的肿瘤控制目的,化疗和放疗引起的副反应较多,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13]。对于中晚期非小细胞癌患者的治疗方式应以化疗与放疗相结合,以有效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相比之下,肿瘤125I粒子植入持续内放疗的优势明显,放射性低且对病灶周围正常组织创伤小,适合中晚期丧失手术机会、体质原因不适合其他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4]。125I粒子是一种发射单能光子和γ射线的放射性同位素,可进行近距离局部放疗,有效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抑制肿瘤供血管的生长,且对周围正常组织创伤小。125I粒子最早应用于前列腺癌的治疗,后逐渐在肺癌、胰腺癌等领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15-17]。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会出现气道狭窄的现象,导致患者呼吸受阻引起缺氧,甚至直接导致呼吸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缓解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气道狭窄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目标。肿瘤病灶内125I粒子植入可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组织、气道管壁和管壁外病灶,可有效抑制气道内外的肿瘤生长,延缓气道管腔再次阻塞的时间,治疗效果好。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缓解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全身化疗联合125I粒子较单纯进行化疗的治疗方式更能抑制肿瘤的生长,提高临床有效率;CYFRA21-1是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当肿瘤细胞坏死或溶解时,CYFRA21-1以片段的形式释放入血[18]。CEA是人胚胎抗原特异性酸性糖蛋白,在正常人体中表达不高,而高表达于肿瘤组织中,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指标之一[19]。CA50存在于糖脂及高分子糖蛋白中,是一种广谱的肿瘤相关抗原,正常人体中不表达或极少表达CA50,只有在人体组织发生恶性变化时CA50的表达升高[20]。SCC-Ag是鳞状细胞癌表面糖蛋白,高表达于癌症患者体内。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CEA、CA50、SCC-Ag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说明全身化疗联合125I粒子植入可进一步降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使病情缓解;治疗后,两组气道管内径、6MWD、FEV1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说明全身化疗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可明显扩张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气道内径,改善气道狭窄,郭国华等[21]研究结果显示,经超声支气管镜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化疗可改善肺癌患者的气道狭窄,联合治疗可明显降低肿瘤负荷,最大限度抑制肿瘤生长,改善气道狭窄;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和气促分级优于对照组,说明全身化疗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恢复肺功能;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咯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虽然术前和术中图像分析可避免损伤大血管,但多种因素影响会引起针道渗血,出现咯血的术后反应,但两组气胸、恶心呕吐、腹泻、脱发及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总体来看125I粒子植入术毒副作用较小,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全身化疗联合125I粒子植入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CEA、CA50、SCC-Ag的表达水平,改善气道狭窄,提高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毒性反应可耐受。

猜你喜欢
气道粒子病灶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不同深度病变中的可重复性评价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儿童中心气道狭窄84例的病因及诊疗方法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管理的研究进展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巧借动态圆突破粒子源遇上有界磁场问题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一种用于抗体快速分离的嗜硫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问:超对称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