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

2021-10-28 12:40杨林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0期
关键词:置换术髋关节疼痛

杨林杰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骨科 300010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临床上用来治疗膝骨关节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的主要手段,主要通过人工假体来置换病损的关节,从而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1]。但全髋关节置换术操作复杂,术中神经组织损伤较严重,术后疼痛较剧烈,若镇痛不充分,不但会延迟术后切口愈合,同时还会降低患者关节功能锻炼积极性,不利于术后康复[2]。以往传统的镇痛护理一般是以阿片类药物为主,形式较单一,镇痛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多模式镇痛护理模式的出现和应用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干预提供了新的保障,此种模式主要通过将多种作用机制的镇痛药及镇痛方法相结合来发挥镇痛作用,有效提高镇痛充分性[3]。本次研究将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应用于我院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护理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18年6月—2020年6月接收的102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纳入标准:年龄大于60岁;满足全髋关节置换术指征;生命体征稳定;具备正常交流能力;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既往有髋关节置换史;严重病理性骨折;严重凝血功能异常;严重呼吸系统疾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长期服用镇痛药物;止痛药物过敏;精神障碍类疾病。将102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51例。对照组男32例,女19例;年龄62~86岁,平均年龄(70.45±2.54)岁;疾病类型:膝骨关节炎23例,股骨颈骨折17例,股骨头坏死11例。干预组男30例,女21例;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70.69±2.69)岁;疾病类型:膝骨关节炎22例,股骨颈骨折19例,股骨头坏死10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镇痛护理,术后麻醉消退后及时询问患者疼痛感受,遵医嘱给予阿片类药物止痛,密切观察患者疼痛变化。干预组则给予多模式镇痛护理,具体如下:(1)成立多模式镇痛管理小组,组内成员包含骨科主任医师、麻醉医师、临床药师、护士长及责任护士等多学科成员,小组成员均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上岗前均接受同质化多模式镇痛培训,熟悉全髋关节置换术流程,熟练使用各类疼痛评估工具,了解各种常见的药物镇痛与非药物镇痛方式。小组以循证医学理论为指导,为患者制定多模式镇痛干预策略,并对整个镇痛过程进行监督、质控。(2)多模式镇痛护理内容:①疼痛教育:术前,责任护士积极与患者沟通,告诉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流程、麻醉方式、术后转归及注意事项,重点告知患者术后疼痛发生机制、疼痛危害及疼痛缓解方式,消除患者对疼痛的恐惧心理。术后再次强化对患者的疼痛教育,指导患者疼痛自我评估技巧,及时纠正患者的认识误区,告诉患者药物镇痛成瘾性非常低,减少其不必要的担忧。②心理护理:术后,责任护士需认真聆听患者的疼痛主诉,评估疼痛对患者心理状态造成的影响,告诉患者长期处于负性心理极易导致体内神经调节因子异常,痛觉神经敏感度增加,从而加重疼痛体验,引导患者合理宣泄情绪,并加强对患者的亲情支持力度,让家属多关怀、鼓励患者,使其以正性心理面对疼痛。③术前超前镇痛:术前1~2日让患者口服盐酸曲马多片,50mg/次,2次/d,以降低患者的疼痛敏感度。④术后非药物镇痛:术后72h使用冰袋对患者切口周围进行冰敷,3次/d,30min/次,并根据患者音乐喜好,让其每晚20:00~21:00聆听音乐30min,通过刺激听觉中枢神经来达到抑制疼痛的作用,指导患者通过呼吸放松法、分散注意力法来减轻疼痛感知。⑤术后多种药物镇痛:患者麻醉消退后责任护士立即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对其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遵医嘱联合使用药物与非药物镇痛,若评分为1~3分,则给予非药物镇痛,若评分为4~6分,则给予非药物镇痛+非甾体类消炎药物+弱阿片类药物镇痛,若评分为7~10分,则给予非药物镇痛+非甾体类消炎药物+强阿片类药物镇痛。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及术后48h的疼痛变化,采用NRS量表进行评价,量表总分值10分,随着分值增加疼痛程度加重,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2。(2)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半年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量表进行评价,量表总分100分,分值>90分表示功能优,分值77~90分表示功能良,分值60~78表示功能尚可,HHS分值<60分表示功能差,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4[4]。优良率=(优+良)例数/51×100%。

2 结果

2.1 两组老年人术后不同时间段NRS评分比较 干预组术后各个时间点的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老年人术后NR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老年人术后半年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 干预组术后半年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χ2=6.331,P=0.012<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老年人术后半年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n(%)]

3 讨论

疼痛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复杂的生理体验过程,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手术本身因素,关节遭受手术侵入性刺激后极易损伤到局部肌肉组织,打破局部微循环平衡,从而导致中枢神经敏感化,加重人体对疼痛的感知,若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将会严重影响躯体功能恢复[5]。因此,如何有效缓解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症状成为骨科护理的重点。多模式镇痛护理模式是一种快速镇痛护理模式,有研究表明[6],相较于传统镇痛模式,多模式镇痛模式能够通过不同效应靶点药物及非药物的叠加或协同作用,最大限度发挥镇痛作用,从而减少患者的疼痛感知,这与本文结果相符。本文结果显示,对干预组给予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后,其术后各个时间点的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多模式镇痛护理的镇痛效果。

本文中于术前术后强化对患者的疼痛教育,及时纠正患者错误的疼痛认识,有效提高患者配合度,确保镇痛护理干预策略的顺利实施。此外,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患者是疼痛的唯一承受对象,持续性的疼痛极易使患者产生消极心理[7]。本文中重视对患者围术期的心理护理,让患者充分意识到疼痛与心理反应的关系,引导患者合理宣泄情绪,有效降低不良心理对疼痛的影响;术前1~2d让患者口服盐酸曲马多片,有效阻止有害刺激向中枢的传递,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术后对切口部位给予冰敷处理,有效降低局部温度,抑制炎症因子释放,从而达到止痛目的;术后根据患者的音乐喜好,让患者每日聆听音乐30min,通过音乐特有的生理与心理学效应,有效抑制患者相邻痛觉中枢,从而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知[8];术后麻醉消退后及时采用NRS量表进行疼痛评估,并结合评估结果确定药物镇痛计划,充分体现了镇痛管理的个体化,从而提高镇痛效果。

此外,本次研究表明,干预组术后半年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可见多模式镇痛护理对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这主要因为随着患者疼痛感的减轻,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不断提高,从而增强机体对人工髋关节的适应性,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将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镇痛效果,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反应,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置换术髋关节疼痛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怎么给疼痛分类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