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专业混合式“金课”的模式构建与内容设计

2021-10-28 14:10刘鸿庆
鄂州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金课实验组教学模式

刘鸿庆

(山西大同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金课”体系包括课堂内外、整个课程、师生角色、评估评价[1]。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比尔德说:“世界在很大程度上被观念所统治,既有正确的观念也有错误的观念。”[2]“金课”的建设同样也受到观念的限制。本科教育还有一些突出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理念滞后”。因此,英语专业“金课”建设的关键是观念更新。传统的英语专业课程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方面存在很大问题。新时代英语“金课”建设,首先需要重构观念体系[3],以确保英语“金课”的含金量。

人才培养必须面向需求[5]。就高校培养的外语人才而言,普通外语人才的数量趋于饱和,但高端外语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学生学习期间,学生语言的基本技能没有得到有效巩固,更不用说实践能力的提高。“金课”是具有“深度、困难和挑战”的课程[3]。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当代性体现了创新性;先进性和互动性体现在教学形式中。挑战度意味着课程必须具有一定难度,老师必须认真备课,学生在课后花更多时间学习和思考[1]。吴岩提出五类“金课”,即线下“金课”、线上“金课”、混合“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1]。其中只有混合“金课”才能将“精讲”和“多练”有机结合起来,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及个案研究法,探讨了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效果并给出建议。

一、研究设计框架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山西某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从2019级英语专业随机抽取两个班级进行实验。两个班级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班级使用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对照组班级使用传统教学模式。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拟设计学生和教师两套问卷,学生问卷主要了解学生对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的实际感受、对本研究教学设计的接受程度以及对专业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解程度、实际运用能力如何等。教师问卷主要了解英语专业教师对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的看法以及对教学设计的修改意见。根据现有的混合式“金课”教学理论,设计了适合英语专业特点的问卷。

2.个案研究法

编制访谈提纲,深入了解部分有经验教师对英语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设想,以求得对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下教学设计的真实反馈。

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融合了翻转课堂的教学特点,也就是说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在翻转的基础上混合多种教学元素[6]。线下课堂学习主要有教师讲授、疑难讨论,学生发言和作业检查;在线学习主要包括课程练习和重难点摘抄,同时进行知识点学习,难点探讨,文献阅读及检索。改进教学设计、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是混合式“金课”教学的有效前提。

为了构建线上与线下混合的“金课”教学模式,有必要建立一个在线课程系统,并在平台上建立学习资源库(学习通、雨课堂、蓝墨云端课等)。早期资源建设类型包括分类的英语练习材料、课程知识要点短片、课程学习和阅读文献、英文专著和论文。在资源建设的后期,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对资源类型进行改进,并选择各种类型的文档来丰富资源库文档的内容。

混合式“金课”学习模式包含学生的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两个关键环节。在课前学习环节中,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发现问题。之后填写问卷,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掌握情况,从而确定课堂练习内容及方法。学生还可以通过众多网络平台与同学互动。教师在上课前应合理设计针对性的练习,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为课堂练习打下基础。

在课堂学习环节中,学生要独立或协作完成课堂练习。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使练习更加高效。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可以强化学生的知识整合。课后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如练习的完成度和协作能力)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

课前:教师负责制作微视频并在在线学习平台上传学习资源,提示课堂活动所需语言,提供文化背景知识,为学生讲解学习策略,同时在线上平台或者网络社区(QQ 群、微信群、钉钉群、学习通、雨课堂等)发布课堂活动任务及相关要求。学生的任务是在课前进行独立自主学习,按照教师布置任务完成知识的学习,同时需要在规定时间与教师、同学进行线上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在课堂中进行汇报总结。需要注意的是,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学,对于适应了传统课堂的学生,建议教师在课前进行一定程度的面授指导,以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课中:教师在课堂中扮演课堂活动任务的组织者与指导者,组织学生在课中进行任务展示,之后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解答与反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课后:教师依然是学生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同时也是监督者。组织学生对课上未完全掌握的知识点以及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为掌握较好的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源;为掌握一般的学生提供水平适中的巩固练习;为掌握较差的学生提供易于消化吸收的重复性练习。允许学生对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提出质疑,教师答疑并做出适度调整。课后学生必须参与师生互动,接受教师安排的新一轮学习任务,接受教师课前的面授指导,为新一轮的课堂活动任务做准备。具体实施流程见图1。

图1 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实施流程图

三、结果与讨论

对教师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一)访谈结果分析

访谈结果显示,实施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的实验组的成绩在90 分以上,多数在80 到90 分之间,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的成绩大多数为70 到80 分,表明实验组的学生对课堂内容掌握得比较好。

(二)问卷结果分析

笔者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学习兴趣、教学内容、授课环境、教师行为、总体评价五个维度。将收集回来的问卷得分,利用SPSS 进行数据分析,得到各项得分的均方差(见表1)。利用SPSS对两个组的问卷数据进行方差检验,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平均数与标准差的数值范围都呈现递增趋势,说明学生对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的认可度更高。

表1 “金课模式”下配对样本维度得分描述统计

同时,对翻译课程的某一章节进行了理论测试,为了检验混合式“金课”模式的教学效果,笔者从基础知识、重点难点、单元达标、总体效果四个方面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成绩对比和显著差异性分析(见表2)。

表2 “金课模式”下配对样本教学效果对比

从表2 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基础知识、重点难点、单元达标和总体效果方面有很大差异(P<0.01)。利用SPSS 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实验组的成绩普遍高于对照组的成绩,且成绩分布均匀,表明采取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由于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上课前进行教学视频的学习,因此学生会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深度有基本的掌握。

四、结论与建议

1.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是高校课改的方向

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对师生互动、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有正向推动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将受到学生想象力良性反拨作用的影响,实现授课教师与听课学生的双赢。所以,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是未来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2.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应重视教师培训及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优质的课堂与优秀的教师密不可分。目前,根据国家教学改革的要求,多所大学建立了教师发展中心,使教师的发展和培训处于重要地位。教师发展中心聘请教学培训师为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组织设计和教学方法设计提供精确指导。特别是对于刚毕业、大学教学经验相对较少的年轻教师,教学培训尤为重要。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金课”的成功与否关键是学生的学习效果。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学习。另外,在混合式“金课”教学过程中,教学技术平台上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也是优秀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方法。“金课”应特别强调学生讨论的重要性。教师设计讨论问题、设定讨论时长,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点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需注意避免僵化

未来高校有必要在多学科领域进行探索,使混合式“金课”的教学模式适应中国的教育体系。高校教师必须加大探索力度广度,变革单一的研究方式,展开多元化的研究视角,利用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挖掘新颖的研究主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只有从客观视角看待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的作用,审视混合式“金课”模式的发展途径,反馈混合式“金课”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才有可能避免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在实践中被扭曲,才不会使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走上僵化的道路。要想避免传统教学模式出现的问题,让师生交流更融洽,让课堂教学更高效,必须吸收借鉴混合式“金课”的亮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最大程度发挥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的价值。

猜你喜欢
金课实验组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