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下空间城市更新与空间重构
——以上海市苏州河中环节点桥下空间为例

2021-10-28 07:07汪洁琼WANGJieqiong江卉卿JIANGHuiqingPANJing潘凯临PANKailin
住宅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苏州河城市更新空间

■ 汪洁琼 WANG Jieqiong 江卉卿 JIANG Huiqing 潘 晶 PAN Jing 潘凯临 PAN Kailin

1 桥下空间

“高线公园”的设计者詹姆斯·科纳(James Corner)在《地形流动》中提到,景观可以将城市脉络整合到它们所处的地域性文脉当中,并关联性、系统性地设计城市形态与动态的环境过程之间的关系[1]。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由增量扩张逐步转变为存量更新,运用城市更新的综合性与整体性思维来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问题至关重要[2-3],要求从经济、社会、物质空间等各方面,对城市中不适应发展的要素、场所与地区提出更新措施,从而在持续动态变化的城市发展中谋划更长远、更可持续的改善与提升。当前,上海的高密度城区正处于稳步发展的渐进式更新阶段,多聚焦于滨江地区的文化性再开发、工业遗产的保护性再利用、历史风貌街区的创新性保护、城市社区的人本性重建等方面[3-5]。城市公共空间方面,除被重点关注的城市公园、市民广场、滨水空间、街头绿地等,如何寻求更好的提升优化措施,改变城市中的“灰色地带”——困难立地,如何在存量时代取得增量价值甚至于多元价值[6],是高密度城区未来城市更新中亟需应对的问题。

桥下空间是最困难的立地类型之一,通常指城市立交桥下的地面附属空间[7-8],其地籍权属复杂,除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以外,可利用空间主要为归属于市政设施用地的桥下道路分隔带,通常作为城市防护绿地的、腹地较为广阔的立交区域内用地,以及被地面道路划分为多个区块的,结合周边地块功能而被赋予不同用地性质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和公用设施用地等[7],是时常被忽略的城市公共空间。其在城市更新中通常被划入旧区改造的类型,具有阴暗潮冷、空间局促、利用率低、缺乏活力等特点,扮演着一种被动、消极的空间角色[7]。从全国范围来看,桥下空间的利用经历了闲置、商业门面出租、停车、绿化等几个阶段[9]。作为高密度城区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灰色地带”,上海的桥下空间面临以下3 方面的现实困境:①用地性质权责划属繁杂,建管委、交警、路政、市政等多个主管部门职能交叉,相互牵制,存在空间博弈现象[10],导致空间利用方式消极,使用管理状况不佳。这一困境的成因本质上并非空间问题,而是其土地利用性质决定的机制性问题,牵涉到复杂的主管部门管辖权属分治,要进行规划工作的主要对象也不同于增量用地,而是由空间、功能、权属等要素交织绞合成的十分复杂的城市空间系统[11]。空间博弈的结果就是,目前桥下空间多用于停车场、设施用房或堆放建筑垃圾、生活杂物的消极利用状态,在空间分割上采用拉设铁丝网、放置石墩等较为简陋的方式,部分地区大量杂物的堆放对于城市形象塑造较为不利。②由于桥下空间被占用后,临近的城市街区被割裂,人车流线混杂、人行车行方向指向不明。③桥下空间色彩灰沉阴暗,缺乏空间活力,绿化品质有待提升。由于桥下空间采光条件不好,容易导致需要光照的不适宜生长在偏阴空间的植物长势不佳,同时,立交桥身的灰色基调和尺度限制导致空间逼仄、充满压抑感,令使用者在心理上感到阴沉不适,影响空间活力。

介于此,高密度城区桥下空间城市更新首要解决的是如何协调各部门的关系,以综合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方式完善平衡规划工作机制。桥下空间不同于封闭式的公园,而是开放共享的城市公共空间,如何将桥下空间的消极空间转化为积极空间,如何通过城市公共空间的优化更新策略,推动城市结构优化调整、打造城市形象、提升空间品质、增强公共文化艺术活力、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成为高密度城区城市更新面临的挑战。文章提出高密度城区桥下空间的城市更新需要综合性优化策略的介入,构建桥下绿色基础设施“低”“线”“公”“园”四个维度的概念框架,并以上海市长宁区苏州河中环节点为例,阐述低效利用的高密度城区桥下空间如何逐步转变为绿色基础设施,如何提升桥下空间品质、激发公共空间活力、实现桥下空间重构,旨在为其他城市高密度城区的桥下空间更新提供思路与实践范例。

2 “低-线-公-园”概念框架

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认为,景观应当作为媒介,通过绿色基础设施构建的方式,在当代城市化进程中,对现有秩序重新整合的过程中,成为城市建设的最基本要素[12]。绿色基础设施被认为是一种能够指导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模式,往更高效和可持续方面发展的重要战略,其核心是突出自然环境的“生命支撑”(life support)功能,将社区发展融入自然,从而建立系统化生态功能的网络结构[13-14]。在城市更新运用绿色基础设施理念方面,最经典的案例当属纽约“高线公园”(The High Line),利用废弃的高架铁轨,创造人文与自然自洽的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融入生态修复的理念和方法。面对小尺度的桥下空间,面对更多利益主体,在有限的空间资源中面对更多的矛盾与挑战,它的城市更新与空间重构,也需要以绿色基础设施构建为手段,以生态系统服务优化为目标,以生态修复技术为支撑,针对其消极阴暗、闹市弃地的特质,对受损空间要素进行结构调整、功能优化。基于上述认识,本文提出“低-线-公-园”四维叠加的桥下空间城市更新与空间重构概念框架,主要体现在以下4 个方面(图1)。

图1 “低-线-公-园”概念框架

2.1 以“低”影响开发为途径的生态基底锚固

主要表现为桥阴雨洪设施改造与环境教育引导两个方面。桥下空间是城市高架桥收集路面雨洪排向雨水管网的中间一环,通过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的引介,可利用桥阴空间的阴湿环境,将其改造成为雨洪设施,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通过“桥阴海绵体”[15]的构造,利用桥阴空间实行桥面、周边道路雨水就地可持续管理的措施,达到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的目的[15],打造生态化、绿色化重要节点,使其成为能承担雨洪消解功能的城市海绵体、培养湿生环境的生境花园。因其以雨水水源为主,水量受自然降雨影响,所以,设计时应加入雨水调蓄设施,在周边无可联通水体或大片水面时,可采用雨水花园的形式;场地水体条件允许时,可引用周边水源在桥阴空间形成沟渠、溪流或部分暗渠,通过竖向设计增加水底高差,促进水体流动,中央宽敞空间可设开阔水面,结合周边活动场地营造景观节点[15]。在引导环境教育层面,则结合桥阴海绵体、滨水慢行步道与观景瞭望台,进行互动型生态设计,布置展台、指示牌等设施,增加公众对于生态设计的感知,满足居民亲子游憩的社会需求,形成生态环境教育样板段。

2.2 以“线”性空间为脉络的情景主题塑造

体现在空间性格转变、空间功能转化两个方面。与“高线公园”相类似,“低线公园”也受限于其特殊的空间,在平面上以线性空间为主,但不同于视线开阔、俯视城市的“高线公园”,其竖向上受高架桥高度的影响,往往令使用者感到压抑与束缚。可通过在高架桥柱上进行彩绘的方式,用鲜明的色彩点亮立交桥群构筑的灰白领域,通过性格各异的特色主题,塑造故事性情景、体现城市气质,结合地形设计增加高差,在竖向空间营造纵深感、加强层次感以达到延展空间的视觉效果,也使其成为水泥丛林中视觉亮点,变消极空间为积极空间,提亮桥阴空间的基调。同时,植被作为桥下空间的重要构成要素,在承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同时,也为使用者带来空间感知与五官感受的舒适享受,通过灌草搭配与色彩调和,借助植物色彩提亮阴沉的桥下空间,并与彩绘和铺装的色彩基调相协调。利用艺术的形式、明快的色彩,搭配姿态各异的植物和风动力与照明灯具结合的艺术装置,让桥阴空间告别阴暗、拥抱明朗,提升整体空间品质。

2.3 以“公”民共享为核心的场地活力激发

强调社区互动与利用导向两个方面。游憩活动作为激发空间活力、提高空间利用率的有效手段,是在重塑空间基底与组织空间序列基础上的点睛之笔。社区互动注重参与性、互动性与趣味性3 个层面:参与性意味着活动发生的自发性、自主性和吸引力,在空间设计中表现为体育运动空间、文化艺术空间、娱乐休闲空间等;互动性则意味着设计需留出足够的公共活动场地,以便于催生居民自发组织的社区活动;趣味性则强调应避免乏味、单调、死气沉沉的活动空间,使用多样的空间设计手法,构筑色彩丰富、主题鲜明、空间嵌套、环环相扣、步移景异的精彩活动场所。利用导向意味着消除冗余、驳杂的低效空间,达到最大化利用空间的目的,体现在多功能复合、多样化使用、多主题特色3 个特质上,使用不同的空间主题,营造各异的空间氛围,以提高视觉吸引力,创造空间的利用机会。

2.4 以“园”城交融为目的空间关联组织

注重绿地系统连接与交通可达性增强两个方面。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城市公共空间,“低线公园”与城市高架、城市慢行系统、城市滨水空间、其他绿地空间的联系较为紧密,是融合景观与城市公共空间、服务城市功能的契机[16]。例如,作为城市滨河贯通工程的组成部分,在景观设计中应考虑沿河界面的亲水性与观景功能,运用贯通滨水步道、布置亲水平台与观景瞭望台、设计特色护栏与座椅相结合的景观小品等方法。此外,作为典型城市开放空间,“低线公园”的交通流线组织对周边居民、行人的出行有重要影响,应结合设计增强场地的可达性,达到消融边界、自然过渡、“园”城交融的目标。

3 上海苏州河中环节点“低线公园”的实践途径

2020 年8 月,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公布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建设规划(2018——2035),即“一江一河”建设规划,按照建设世界级滨水区的总目标,将苏州河沿岸定位为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范区。位于长宁区的苏州河中环节点,拥有苏州河中心城区段滨水空间与主要大型公共活动节点之一的双重身份,同时,也是中环立交与苏州河的交汇点,是苏州河沿岸兼具滨河空间与桥下空间的特色节点,承担着打造舒适宜人的生活型活动轴线、实现中心城区段滨水空间全线贯通、构筑网络化的公共空间系统、加强滨河空间与腹地联系的多重意义。由于滨水腹地狭窄,交通组织、高架结构复杂等多方面因素限制,苏州河中环节点成为沿线贯通的瓶颈和品质提升的难点。节点周边以居住功能为主,地区居住人口密集,是典型的高密度社区,调研结果显示,该节点体育服务设施缺乏,居民对公共绿地及开放公共空间的需求十分迫切。与此同时,该节点改造前的桥下空间以绿化为主,中央隔离北半段及南端为硬质,设有生硬的隔离护栏及围墙,但绿化缺乏养护管理(图2、3)。改造前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受中环交通阻隔,东西两侧及北翟路南北两侧通达性不足,公共服务设施及配套设施使用不便,步行体验较差;②桥下空间利用消极,周边缺少体育活动空间,不能充分满足周边居民的生活需求;③桥下绿化品质一般,养护较差,有待提升。

图2 改造前照片[17]

面对这样一个管理混乱、乏善可陈但处于城市交通枢纽、滨水贯通重要节点的桥下空间,其公共与开放属性以及复杂多样的城市关系是改造更新的痛点。针对这样的情况,通过打造动物主题公园、梳理慢行交通系统,以及积极利用桥下空间等方式,提出复合利用桥下空间、提升慢行系统通达性、艺术化生态化打造苏州河特色滨水空间节点的主要优化策略(图4)。

图3 改造前平面图[17]

图4 总平面图[17]

3.1 “低线”合奏

对高架下的空间进行艺术处理,采用3 种不同风格的动物主题以代表空间性格,使用鲜亮的色彩,植入风动力与照明灯具结合的艺术装置,达到提亮空间的目的(图5)。北区以栖居温热带浅水地带的火烈鸟为动物主题,象征自由、青春与热爱,突出北区作为苏州河一江一河沿线空间的城市名片展示功能;西区以草原中的王者猎豹为动物主题,象征运动、速度与激情,打造西区体育公园,重塑桥下空间活力,提倡健康都市生活;东区以居住在草原的斑马为动物主题,象征优雅、休闲与精致,突出东区综合体育公园、休闲公园与都市慢生活的氛围感。主题塑造采用故事性的叙事手法,用独具趣味性的色彩、图案、铺装加强情境代入感,营造主题氛围(图6)。

图5 灯光与色彩点亮灰色空间[17]

图6 动物主题空间[17]

为与色彩鲜艳的主题涂装相协调,采用以绿色、金黄色为主的纯粹植物搭配,利用桥下的阴湿环境,种植喜阴耐湿植物,保留原有的管理用房,并进行使用艺术格栅围栏,配置特色爬藤植物,增设风动艺术装置的景观处理。同时,塑造雕塑地形与草坡,作为标志性景观节点,提升绿化可达性,强调休闲游憩功能,打造苏州河沿岸生态化、绿色化重要节点。

3.2 “公”民共享

节点改造秉持社区互动、利用导向的原则,以桥下篮球场为核心项目,配合足球、乒乓球、亲子运动空间、老年健身等,引入社会资本洛克公园项目实现自主管理,运用艺术色块、铺装为空间增添活力,结合桥下高差形成球场看台,增加面向多年龄层人群的趣味运动器械,提升场地的参与性、互动性与趣味性,将“健康城市”的理念贯彻到公共空间与社区,打造多功能复合、多样化使用、多主题特色的运动、休闲场地(图7)。

图7 运动休闲场地[17]

3.3 “园”城交融

作为苏州河慢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环节点的改造更新侧重于将公共空间融入城市的庞大交通体系中,强调其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开放属性。在面向城市的界面,通过铺装纹理的设计,与慢跑、骑行、生态步道的铺设进行交通引导,梳理复杂的交通流线,提高便捷的出行路径,以达到自然过渡、消融边界的目的。在沿河滨水界面设置滨水慢行步道,实现滨河贯通,构建城市慢行体系。同时,考虑沿河界面的亲水性与观景功能,布置亲水平台与观景瞭望台,设计与座椅相结合的特色护栏,在滨水空间使用与设计主题相同的铺装形式,强调桥下空间与滨水空间的融合与整体性(图8)。

4 结语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永恒的主题,是地理空间的反复颠覆与重新建构的过程[4]。桥下空间作为高密度城区中最困难的立地类型之一,其改造更新陷入困境的成因本质上是由复杂的土地利用性质和多方面权责划分所决定的机制性问题,存在空间博弈现象,进而容易成为城市公共空间中容易被忽视的“灰色地带”。在城市更新存量时代的背景下,桥下空间的盘活仰赖于主管规划、城建、绿地等多部门的通力合作,也依赖于街道、居民以及社会资本的参与。基于此,文章构建了桥下绿色基础设施“低”“线”“公”“园”四个维度的概念框架,并以苏州河中环节点城市开放空间更新设计为例,提出了3条基于城市更新理论的综合性优化策略,变消极空间为积极空间,在赋予桥下空间斑斓色彩的同时,改造绿色基础设施,提升公共空间品质,丰富使用功能,提高交通可达性,为空间增添活力。文章提供的城市更新范例仅采用了动物主题、彩绘等形式,桥下空间的城市更新与空间重构还有更多的可能性,尤其在绿色生态与雨洪管理等方面可进行更多的前沿尝试,为消解城市困难立地、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案。

猜你喜欢
苏州河城市更新空间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苏州河,悲莫悲兮奈若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TOD/城市更新
苏州河
苏州河的现实与梦境
苏州河,百年的诉说——访上海苏州河底泥疏浚工程建设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