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2021-10-28 00:09叶志芳
江西教育C 2021年10期
关键词:书籍创设读书

叶志芳

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如何让学生主动阅读,是教师为之头痛的一个难题。让学生坐在书桌前读书不难,难的是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上阅读。

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关键要做好两个字:一个“关”字和一个“开”字。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关闭”传统的阅读思想,认识到开卷有益,读优秀的课外书籍更有益,还要关电视、关电脑、关麻将机,给学生一个清静的读书环境。同时,家庭内部还要开“齐读”之风,家长应和孩子一起享受读书的快乐,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

校园是学生学习的乐园,教师首先要“关闭”分数至上的观念,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学校里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阅览室,还有方便学生利用的图书角。图书角的书是流动的、开放的,常常更新,学生可以随时借阅。长期下来,学生浸染在书香中,就能大大提升阅读能力。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仅仅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是不够的,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营造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

学校和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表现的平台,让学生施展自己阅读的“功力”,用竞争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笔者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角,谈一谈自己在本周看了什么书,自己的收获又是什么。在阅读课中,学生常常为了书中的人物争得面红耳赤,并且引经据典,谈论自己对书中人物的认识,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在学校图书室的外墙上,贴满了学生的“读书体会”和“阅读之星”,各班也常常开展读书会和讲故事比赛。在这样的校园氛围中,学生会产生更浓厚的读书兴趣。

三、为学生寻找合适的阅读方法

教师不仅要把学生带到书籍的“秘密花园”中,还要指明“花园”里的路该怎么走。

首先,读书不必求多,而要求精,重要的是书的品质与深度。在学生面前,笔者常常打一个比方:“当我们路过一家烤鹅店,那烤鹅的香味总是飘散出来,直往鼻子里钻。可是,光吸吸香味是吸不饱的,要想填饱肚子,还得进去吃肉。‘香味就是书籍的大概故事情节,而‘肉则是书中的好词好句、细节描写和主题思想等。”阅读不能不求甚解,若只是走马观花地了解大致的情节,而没有对书中精美的词句、细节进行仔细揣摩、消化吸收,就没有多大的作用。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不用心看,自然不能有感情地诵读,则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这“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为了能让学生在阅读中用心读、读得精细,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应给学生多设置些“障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将问题解决了,书也就读进去了。“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读书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读。不光要多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好书。教师在给学生选择课外书时,一般来说,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阅读能力、兴趣爱好等,挑选适合学生的有益的书本。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在教学低年级的学生时,教师可以让他们读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书,这些书籍有拼音,可以方便学生认字,简单有趣的故事情节也能很好地吸引学生。例如,教师可以重点向学生推荐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这类的书籍。到了中年级,学生就可以慢慢尝试看一些少儿版的名著,并根据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籍,如热爱科学的学生可以多读科普类的读物,热爱小说的学生可以多读名著。种类丰富的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到了高年级,随着知识的增长、社会经验的增加,学生对阅读的需求量会变得更大,此时教师更有必要在选择书籍这一块帮他们把把关。

总之,在新的时代,教师不应手拿戒尺,逼着学生死记硬背。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更应该引领学生徜徉在文学这座美妙的秘密花园中,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增长学生的语文知识,促使学生不斷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作者单位:江西省分宜县第二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书籍创设读书
鲁迅与“书籍代购”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我们一起读书吧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