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企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实证研究
——基于株洲市的调查数据

2021-10-29 05:50范定祥吴风奇
关键词:工业区失业程度

范定祥,张 婷,吴风奇

(湖南工业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城市老工业区一般指城市中以冶金、化工、机械、纺织等传统工业企业集聚,且厂区与居民区、商业区及生活服务设施等混杂交错的功能区域。在现阶段,城市老工业区暴露出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技术设备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等问题[1-2]。进行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势在必行,其不仅可推动城市优化布局和产业转型升级,还能促进环境治理和保障民生安全[3],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湖南省株洲市是1953年国家“一五”计划确定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现已成为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一极,也是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南发展锚定的“三高四新”战略的核心支撑城市。清水塘地区作为株洲城区的一个主要工业区,经过多年积累,已形成以若干重化工龙头企业带动和产业聚集发展之态势,高峰时企业数量达26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7家),工业产值约占全市的1/3,在湖南省乃至全国的传统老工业区中具有较大影响力。但长期“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使得清水塘老工业基地逐渐凸显出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工艺落后、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严重等问题,湘江株洲段水质也因此深受污染。为适应绿色生态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2014年3月,清水塘老工业区被列入全国21个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且成为全国最大的搬迁改造项目(涉及企业153家和参与改制职工2.86万人)。经过多方努力,截至2018年底,清水塘老工业区所有企业的关停搬迁工作顺利完成。

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必须解决好再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当前我国“六稳”“六保”工作的首要任务[4-5]。搬迁改造企业职工的安置和再就业不仅事关群众的安居乐业及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是城市老工业区成功转型的关键一环。基于此,本文以株洲市清水塘老工业基地为例,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从个体禀赋、人力资本特征、经济特征和再就业观念等四个维度,探讨城市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企业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结构特征及各类型群体再就业状况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其再就业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有效推进和保障株洲市乃至全国其他城市老工业区的顺利转型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课题组成员于2020年5—7月进行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下调查主要是课题组成员深入株洲清水塘辖区的相关企业职工小区,在社区网格员的引导下,随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共访谈156位失业人员。线上问卷调查则通过问卷星制作网络电子问卷,并采取在各企业下岗职工微信群发布和课题组根据失业人员名单抽样电话调查两种形式进行。线上线下共回收有效样本618份,其中线下106份,线上512份。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搬迁改造企业失业人员的个体特征、再就业观念、再就业具体状况等详细信息。

(二)变量选取及赋值

1.因变量。本研究以搬迁改造企业失业人员为研究对象,将“解除劳动合同”“内部退养”和“提前退休”的职工界定为企业失业人员,因为他们大多存在着再就业的客观需求[6]。在对搬迁改造企业失业人员再就业行为的结构特征进行研究时,依据“您现在的工作状态”这一问题进行测量,并将搬迁改造企业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类型(自主创业、稳定性就业、灵活就业、未就业)作为因变量。

2.自变量。本研究从四个维度来分析搬迁改造企业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影响因素,具体包括个体禀赋、人力资本特征、经济特征和再就业观念等[7-9]。

个体禀赋维度的变量涉及失业人员的健康程度和之前工作岗位的性质。其中,健康程度是企业失业人员进入和退出就业市场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而企业失业人员之前工作岗位的性质对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行为也有着直接影响。

在人力资本特征维度中,依据人力资本理论,选取受教育程度和是否参加过就业培训这两个变量。受教育程度以及是否参加过就业培训反映了人力资本的前期投入,一般情况下,受教育程度较高和参加过就业培训的企业失业人员更容易再就业。

在经济特征维度中,设置失业前月工资和是否领取过失业金两个变量。失业前的月工资能反映搬迁改造企业失业人员失业前的具体经济情况,这一经济指标很大程度上对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抉择起着指导作用;是否领取过失业金以及参加再就业培训是否享受过培训费补贴、生活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费补贴等,都显著影响着失业人员的经济水平。

再就业观念变量为企业失业人员对工作的期望工资以及对自身条件的认知。对于企业失业人员来说,就业信息获取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对就业信息的感知[10],从而决定了其是否能够再就业;而对工作的期望工资以及对自身条件的认知反映了企业失业人员能否对自己进行正确定位,只有客观认识到自身条件并且具有合理的就业期望值,才能帮助其更有效地再就业。

3.控制变量。性别以及原来所在企业类型的不同也会影响失业人员的就业选择[11],所以本研究将性别和原来所在企业的类型作为控制变量,以控制失业人员就业选择的差异。

本研究所选取的变量及其含义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赋值及含义

(三)研究方法

搬迁改造企业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行为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是个体禀赋、人力资本特征、个体经济因素以及就业观念等综合作用的结果[12-14]。鉴于研究对象个体属性的差异性以及就业选择的多元性,本研究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搬迁改造企业失业人员再就业行为的结构特征。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主要适用于分析无序多分类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多元统计关系。该模型假定因变量Y具有m个取值水平,选定第i(i∈{1, 2, …,m})个水平为参照水平,用πj表示取值水平为j(j∈{1, 2, …,i-1,i,i+1, …,n})时的条件概率,则该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为:

式中:χk为模型中的自变量,k为自变量的个数;,βjk为自变量回归系数向量;为选择j与i事件(参照组)的发生比,通常取i=m或i=1,也就是取对比项的首末项中的一个,称为事件发生比。

下文利用该模型,分别从搬迁改造企业失业人员全样本和不同年龄分样本两个视角,对其再就业的结构特征及各类型再就业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二 搬迁改造企业失业人员全样本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研究运用Stata软件进行实证分析,搬迁改造企业失业人员再就业行为各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搬迁改造企业失业人员再就业选择各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由表2可知,在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四类选择中,灵活就业占比最大,为51.13%,其次是稳定性就业和未就业,所占比例分别为21.36%和21.20%,而自主创业占比最小,仅6.31%。

从个体禀赋维度来看,稳定性就业者的健康程度最高;之前工作岗位性质为管理人员的失业人员更容易获得稳定性就业。从人力资本特征维度来看,稳定性就业者受教育程度最高,而自主创业者中参加过就业培训的明显多于其他三类群体。从经济特征维度来看,稳定性就业的失业人员失业前的月工资要高于其他三类群体,而领取过失业金的失业人员选择自主创业的概率较大。从再就业观念维度来看,选择自主创业者对自己的期望工资及自我认知更高。从性别及原来所在企业的类型来看,选择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男性比例要高于其他三类群体,而灵活就业者中之前所在企业为国企的失业人员要高于其他三类群体,这或许与这些员工大多习惯了国企工作、不能很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环境有很大关系。

(二)无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

由于研究对象的各个体存在差异性以及就业选择的多元性,本研究对搬迁改造企业失业人员再就业行为的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考察时,将搬迁改造企业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类型作为因变量,并分别以“未就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为参照组,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搬迁改造企业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选择,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搬迁改造企业失业人员全样本再就业选择的无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

从表3可知:从个体禀赋维度来看,当其他变量不变时,健康程度并不显著影响失业人员的就业选择,这可能与调查群体健康状况大多良好有关;而之前工作岗位性质为技术操作类或其他的失业人员更倾向于自主创业(与未就业相比),而较少选择稳定性就业和灵活就业(与自主创业相比),可见个体禀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失业人员的就业选择。从人力资本特征来看,在控制其他因素情况下,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小学及以下的失业人员较难选择稳定性就业(与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相比),而受教育程度为高中的失业人员难于获得稳定性就业(与未就业和灵活就业相比);是否参加过就业培训并不会显著影响失业人员的就业选择,这或许与再就业培训开展不够广泛有关。从经济特征维度来看,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失业前月工资为3000元以下的失业人员较少选择自主创业和稳定性就业(与未就业相比),更倾向于选择灵活就业(与自主创业相比);而未领取失业金的失业人员更趋于选择稳定性就业(与灵活就业相比)。这表明失业前工资水平的高低和是否领取了失业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失业人员再就业能力的大小,并直接影响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选择。从再就业观念维度来看,在其他变量不变时,对工作的期望工资为3000~5000元的失业人员较少选择自主创业(与未就业相比),而更倾向于选择稳定性就业和灵活就业(与自主创业相比);对自身认知为技术人员、技术工和操作工的失业人员较少选择自主创业(与未就业相比),而更倾向于选择稳定性就业和灵活就业(与自主创业相比)。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反映了对自身认知保守且务实的失业者更倾向于选择稳定性工作[15-16]。

三 搬迁改造企业失业人员不同年龄群体分样本分析

为了进一步验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并厘清不同年龄群体再就业选择行为的差异性,本研究将调查对象进行年龄区分,将50岁以下年龄段的群体定义为中青年群体,5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群体定义为老年群体,进而对两类年龄群体的再就业进行分样本探讨。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4为两类群体基本情况的对比分析结果。由表4可知,中青年群体失业人员相较于老年群体而言,男性占比明显较小,健康程度和受教育程度总体上更优;其中,就健康程度而言,健康程度良好的占比明显要高,就教育程度来说,初中、小学及以下的占比明显要低。而老年群体之前在国企的比例以及从事管理人员的比例要高于中青年群体,这也符合现实情况,老年群体经验丰富,成为管理者的可能性相对更大。另外,老年群体未参加就业培训和领取失业金的比例要高于中青年群体,这可能是由于老年群体在信息化时代获得信息的渠道相对较窄;而两类群体的失业前月工资大体上差不多,但中青年群体的期望工资和自身认知明显要高于老年群体。

表4 两类群体基本情况对比分析结果 %

从两类群体的就业选择对比结果(见表5)看,中青年群体较老年群体而言,其自主创业及稳定性就业的比例明显要高,而灵活就业和未就业的比例相对较低,这反映了在就业市场上中青年群体更具有优势。

表5 两类群体再就业选择对比结果

(二)无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

表6和表7所示分别为中青年群体和老年群体失业人员再就业选择的无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回归结果。

据表6和表7可知:从个体禀赋的影响效应看,健康程度对这两类群体的就业选择几乎没有影响,这与前述总样本的结论一致;且这两类群体之前工作岗位性质为技术操作类或其他的失业人员更倾向于选择自主创业(与未就业相比)。两类群体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老年群体中之前工作岗位性质为技术操作类或其他的失业人员往往较少选择灵活就业(与自主创业相比)。从人力资本特征的影响效应看,受教育程度对两类群体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时,中青年群体中,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小学及以下的失业人员较少选择稳定性就业(与未就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相比),受教育程度为高中的失业人员不倾向于选择稳定性就业(与自主创业相比)。在老年群体中,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小学及以下的失业人员更倾向于选择自主创业,而不是稳定性就业,受教育程度为高中的失业人员也较少选择稳定性就业和灵活就业(与自主创业相比),可见受教育程度对这两类群体的影响方向基本一致。而是否参加过就业培训对这两类群体的就业选择几乎没有影响,这与前述总样本的结论一致。从经济特征的影响效应看,失业前月工资为3000元以下对中青年群体和老年群体的就业选择有着显著影响。对于老年群体来说,失业前月工资为3000元以下者不倾向于选择稳定性就业;而失业前月工资为3000元以下的中青年群体,不仅不倾向于选择稳定性就业,也较少选择自主创业,这是由于这类收入群体经济能力较差,不具备承担自主创业的风险,也不满足于稳定性就业的低收入水平。是否领取失业金对老年群体的就业选择没有影响,但对中青年群体的就业选择却有一定影响,未领取失业金的中青年群体更倾向于选择稳定性就业。从再就业观念的影响效应看,对工作的期望工资对两类群体的就业选择都有着一定影响。期望工资为3000元以下的中青年群体更倾向于选择稳定性就业,但这种影响并不体现在老年群体中;期望工资为3000~5000的中青年群体更倾向于选择稳定性就业和灵活就业,老年群体则更倾向于选择稳定性就业。对自身条件的认知对两类群体就业选择的影响方向基本一致,如对自身认知为技术操作类人员的,更倾向于选择稳定性就业和灵活就业,而较少选择自主创业。

表6 中青年群体失业人员再就业选择的无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

表7 老年群体失业人员再就业选择的无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

续表

四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基于株洲市的调研数据,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探讨了城市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企业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结构特征及各类型群体再就业状况的影响因素,得到如下研究结论:

第一,不同的个体禀赋、人力资本特征、个体经济特征以及再就业观念引发了不同的就业选择。除健康程度和是否参加再就业培训对失业人员的就业选择不具有显著影响外(这可能与调查问卷涉及的对象健康状况大多良好、再就业培训的开展力度不大有关),其他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显著影响着失业人员的就业选择。其中,之前工作岗位性质为基本操作类、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下的失业人员更倾向于选择自主创业,而非稳定性就业;失业前月工资较低、领取过失业金的失业人员更倾向于选择灵活就业;对工资期望低且对自身认知一般的失业人员更倾向于选择稳定性就业和灵活就业,而非自主创业。

第二,搬迁改造企业失业人员的不同年龄群体在个体禀赋、人力资本特征、个体经济特征以及再就业观念方面存在一些异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就业选择。相似之处在于:受教育程度、失业前月工资、对工作的期望工资及对自身条件的认知对这两类群体就业选择的影响方向基本一致。差异之处在于:老年群体未就业的比例要高于中青年群体,且之前工作岗位性质为技术操作类的老年群体在灵活就业与自主创业中较少选择灵活就业;而是否领取失业金对老年群体的就业选择没有影响,但对中青年失业群体有着直接影响。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首先,要健全再就业培训体系。再就业培训是解决再就业问题的基石,对搬迁改造企业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能力提升有着重要作用。鉴于当前再就业培训与市场的契合度不高、培训的课程和内容对再就业帮助不大等问题,亟需健全再就业培训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开设多类别、多层次的就业培训课程。同时要引导失业人员改变就业观念,让他们正确认知自身条件及技能储备,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其次,要完善再就业补贴制度。清水塘老工业区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老工业区的企业职工曾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为适应新发展格局的建设需要,老工业区的搬迁改造又势必让相应企业的职工因为失业而承受巨大的牺牲。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完善再就业补贴制度,合理确立补贴范围及标准,并确保再就业补贴发放及时。同时,为了保障该制度能有效发挥效应,相关部门还需到基层调查这些失业人员是否真正获得了补贴,补贴范围及标准的确立是否恰当,以及再就业补贴制度的实施是否真正解决了失业人员的生活困难。另外,再就业补贴不能仅局限于就业补贴金,问题而须扩宽范围,如提供创业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等。

最后,要大力发展就业服务机构,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由于搬迁改造企业失业人员主要依赖就业服务机构来寻求再就业机会,这就需要政府大力发展就业服务机构。要通过发挥就业服务机构的桥梁作用,使用人单位与失业人员能更好地进行沟通,从而降低就业成本。鉴于此,政府需要切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健全服务机构人才保障机制。鼓励优秀人才到就业机构任职,为招聘单位与失业人员牵线搭桥,帮助不同类型的失业者找准自己的再就业定位。二是对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充分有效引导。就业服务机构在发展初期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例如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失业人员不了解或不相信就业服务机构等,这就需要政府在初期给予就业服务机构必要的援助,以保障其效能的发挥。三是尽快搭建就业信息平台并进行有效监管,推动就业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安全运营,为失业人员提供更全面、更方便快捷的再就业信息服务,帮助其早日实现再就业。

猜你喜欢
工业区失业程度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两类失业人员可申领6个月失业补助金
失业预警
文莱鲁谷工业区欢迎高科技工业入驻
滨海新区轻纺工业区规划建设的管理与实践
五问失业保险
摩擦力的利用与防止
幸福的程度
失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