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1-10-30 22:55潘凌云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网络安全思政案例

潘凌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也应与时俱进,既要有惊涛拍岸的磅礴声势,也要有润物无声的柔和效果,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聚焦核心素养,把握时代脉搏,紧扣学科特点,把爱国主义情怀、强国之志自然地渗透到课程教学中,是新时代赋予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研究使命。

● 信息技术课程思政的学科优势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对课程内容给出了详细的描述。《课标》提出了数据、算法、信息系统、信息社会四个学科大概念,为一线教师重构课程内容提供了重要抓手;对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水平进行了科学划分,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评价依据;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兼顾知识掌握、能力提升、价值引领多方面,立足以科学评价提升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自主性较强,为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宽阔的施展空间,因此,在项目式学习实施过程中,项目主题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时事政治、热点问题、依法治国等案例中来,使学生在完成项目活动的过程中,既收获知识和技能,又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学科育人。

● 课程思政元素的多角度挖掘

1.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个不断吸纳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不断构建具有时代特征课程内容的学科。例如,可让学生搜索操作系统的更新或者计算机编程语言不断升级的相关信息,以及尝试使用各种APP,让其切身感受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便利,让他们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解放思想,接受新事物,主动学习并应用数字化工具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2.实事求是,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在实践创新中增长才干

高中阶段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为什么是对的,为什么是错的”,让学生确立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这个价值判断标准,需要从实践中来,而信息技术课程可以通过应用各种数字化工具来建模,来分析比较,从而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实证。例如,选择“为什么要接种新冠疫苗”这个项目主题开展研究,就是从科学实证的角度让学生理解国家为什么要力推疫苗接种。笔者要求学生通过程序模拟在一个周期内,不同的新冠病毒R0自然传播产生相应的传染人数总数。通过数据变化曲线和总人数比较,让学生明白只有通过接种疫苗或者其他防疫措施降低R0的值,才能彻底控制新冠疫情的发展。在程序编写中,渗透了计算思维的培养,嵌入了程序设计顺序、选择、循环三大基本结构的知识应用。这样的课程思政,体现了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有视角。

3.主动参与,依法治国

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课堂上可以通过对网络安全典型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参与到案例角色探讨中,通过小组的沟通、协商、合作与共享,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提高其信息社会参与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成为具备较高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素养的中国公民。

● 课堂实例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是一项全新的挑战,教师应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去研究,而不能生硬地戴上爱国主义教育的帽子或者干瘪地宣读相关文件。因此,笔者尝试以课堂为起点,实践探路。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上紧扣数据、算法、信息系统和信息社会四个学科大概念,精心设计每个大单元的思政类教学主题和基础知识;教学方式上主要采用交流与合作的项目式学习法,聚焦项目主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必备知识,形成关键能力,理解学科方法,并能恰当地使用工具和方法解决问题;思政功能上,在深入研究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学科功能,寻找思政教育的载体,从高站位上寻找其中的隐性联系,多维度挖掘思政教育的价值,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效果。下面是笔者实践的几个课堂教学案例。

1.案例一:用数据说话——实证研究的基本策略

笔者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数据解读”为项目主题,围绕“数据”和“信息系统”两个学科大概念,嵌入“表格信息加工的基本操作”这一基础知识,通过“如何下载可靠的数据”“如何根据项目需求设计表格”“如何对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如何选择不同角度加工数据”“如何分析数据并撰写研究报告”等子项目活动的实施,让学生了解如何获取正确权威的数据,如何多角度挖掘数据并通过数据来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让学生更加坚定“四个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本案例重在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

2.案例二:带你认识《网络安全法》——vlog创作大赛

笔者以“带你认识《网络安全法》”为项目主题,配合每年的“中国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通过短视频创作大赛,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主动认识、解读《网络安全法》。本项目围绕“信息社会”“信息系统”两个学科大概念,在让学生完成短视频创作过程中涉及对《网络安全法》的理解和阅读、视频拍摄的脚本撰写、拍摄方法和技巧、后期剪辑等多个项目活动,还涉及小组的分工与合作。本项目主题契合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指导思想,短视频的拍摄和制作过程有助于工匠精神的培育。本案例重在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学生能构建个人安全用网的基本方法,并遵守网络安全法。

3.案例三:手机APP——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播和发展

笔者以“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播和发展”作为项目主题,围绕“信息系统”和“信息社会”两个学科大概念,聚焦“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通过搜索最佳学习资源、平台课程目录分类研究、慕课平台的运营方式解密等项目活动,让学生探索并尝试并提出对宣传学习的建议。本项目嵌入了信息系统的设计、数据库的构建等必备知识,通过对“学习强国”平台的深入了解,开拓思政教育的新阵地。本案例重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培养。

4.案例四:每天进步一点点——1.01365

笔者以“每天进步一点点”为项目主题,围绕学科大概念“算法”,聚焦“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重在引导学生应用“循环结构”计算365天后,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成就——1.01365,并与每天退步一点点(0.99365)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的哲理。本案例重在计算思维的培养。

● 总结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责任,也是每门学科必须承担的责任。要让学生具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强国之行,需要教师将对学生的培养落实到日常教育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停留在传播知识层面,更应传播美德,厚植爱国情怀,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上紧扣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网络安全思政案例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样板案例
全国多地联动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还看新法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