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探索的三层阶梯

2021-10-30 02:21郭影强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阶梯动机阶段

郭影强

学生经常问这么一个问题:老师,我在课堂上可不可以自由(活动)?

相信很多老师不止一次地遇到学生以不同的形式问这个问题。早年的时候,我对这样的问题会严词以对,申明学习目标,重申课堂纪律,加強课堂观察,强化任务督促等。但这根弦没绷多久,学生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对自由支配电脑的渴望持久而坚定,教师警惕的神经随着自己的生物钟节奏经常慢慢放松。这时候,学生把自由当作学习之外的活动,穿梭于教师课堂掌控的力度强弱里,在课堂上或明或暗地进行着游击式互动。

学生想要自由以逃离被掌控的局面,教师需要一定的掌控措施来保证课堂这个空间的调控自由。二者会不会冲突,取决于当时的课堂互动情况。教师手握任务清单,通过任务完成情况的不同,相应地许学生以“有限度的自由”。假如作业完成得早,可以有若干自由;假如作业质量高,可以有若干自由;假如同时帮助了伙伴,可以有若干自由;假如所在小组的任务完成得好,可以有若干自由……随着任务的进展,学生享受到学习的成就和快乐,就不再提对“自由”的向往了。

随着教师经验的积累和课堂觉察力、调控力的提升,课堂上双方的自由度是渐渐提高的。——要真正摆脱师生你争我夺的对立局面,出路在于发展出内在于学习的自由。外在于学习的自由,是缺乏本学科知识含金量的自由。如果教师引领学生认识到体验到,学习了知识,习得了技能,学会了思维方法,达成了问题解决,提高了成就感、效能感,就来到了超越原来约束的“能我原来所不能”的新阶段,一种化束缚为“我能够”自由“做某事”的阶段。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类比造句:知识和技能是自由的阶梯。这种自由,我把它称之为赋能的自由。

赋能之后,下一个自由阶段,是超越赋能走向创造的自由。

借助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一件(人造物)技术制品有材料、形式、目标和动机四大因素。大自然提供了材料,掌握了技能的人构造出形式,由设计师捕捉需求和动机的时候到了。设计思维,正是首先共情用户的需求,也就是动机和目标,才进一步定义出具体的设计,选择特定的形式和材料,将设计和制作带往产品的制成。这份自由,需要以之前的学习为基础,才能穿越表象,发现创造的选择空间。在任务设计时,“选择”往往成为体验自由创造的感受开关。美国游戏研究者麦戈尼格尔博士研究发现,在令人着迷的“游戏”里,自愿参与(自主选择)正是其四大要素之一,而另外三大要素——目标、规则和反馈,也正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所不可忽略的。创造,需要有前期的学习为基础。例如,掌握了若干产品的概念和结构,积淀了过程和结果的经验和认知。在自由的内在目标引领下,学习基础的约束转换身份变成了挑战阶梯,不同的阶段任务意味着成就的关卡,而学习中的每一步成败,意味着学习者与任务互动之间的反馈。

自由的追求能否在教学中达成,原来在于师生去发现一种机制,把它融会进去。它需要设计和创造、实施和应用,而这正是自由达成的必经过程。

猜你喜欢
阶梯动机阶段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动机比能力重要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常识:斜坡与阶梯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爬阶梯
艺术创意阶梯
凶手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