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识字课堂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索

2021-10-30 22:55刘刚遥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字音反义词笔画

刘刚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如何在小学语文低段识字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笔者以《画》为例进行阐述。

课 例 呈 现

● 观察插图,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从画中能看到什么景物。

设计意图:教材中的插图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借助教材中水墨画的插图,既能帮助学生读懂画,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诗,从而教给学生读懂配画诗的方法。

赋能路径:教师利用隐藏功能将文字隐藏在相应的景物上(古诗中出现的字“山、水、花、鸟”都是学生已经认识的字),当学生说出后,教师利用无限复制拖拽出对应的文字呈现,让学生直观感受画与文的结合,帮助学生读懂图画。

● 聚焦难点,归类识字

在学生能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后,教师通过集中出示本课生字的方式让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然后利用答题器,选出认为最难读的生字。

教师适时将单个的字音进行关联,拖动分组,引导学生发现字音的异同点,建构归类识字方法。之后,学生对比关联字音重难点,拖动生字分组,归类认识生字,从而进入到思维激活阶段,以此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对比思维的能力。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朗读,运用笑脸机制及时评价读音正确与否,教师则通过调取评价结果,了解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以及时跟进,纠正读音。

设计意图:字音分类旨在教授学生区分前后鼻音、平翘舌音、边音鼻音。而互学互评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自主识字意识,同时也能够直观呈现学生能力的增长。

赋能路径:通过课前任务单,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准确把握学情——做到以学定教。课中学生运用答题器聚焦生字重难点,教师通过平台灵活拖拽事先准备的生字,进行移动归类,帮助学生直观、快速梳理异同点,然后利用笑脸评价机制检测每一个学生对生字发音的掌握情况,对得到“哭脸”的学生及时跟进。课堂评价有了数据的支撑,使教学变得更加高效,也使教与学变得更加个性化。

● 活动游戏,了解字义

本篇课文生字中有三组反义词,因此笔者以“反义词”为突破口,主要设计了以下四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创编对子歌”。找出诗中的反义词,创编对子歌,并朗读对子歌。第二个活动是“给图片配字”。教师创设游戏情境,学生根据对反义词的理解,拖动相应的反义词到对应图片。第三个活动是“送反义词回家”。运用“定位识字法”,让学生将反义词拖回至古诗。引导学生关注反义词在诗中的上下位置的不同特点。第四个活动是“把画送回诗中”。在理解反义词之后,小组探究“你从哪里看出这首诗写的就是一幅画?”把诗句拖动到画中的相应位置,再借助反义词的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也就迎刃而解了。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生字,理解反义词含义,同时,让学生深刻感受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凸显文体特征。

赋能路径:充分运用拖拽功能,从诗中拖拽出反义词,再将反义词送回古诗中。教师下发操作页面,学生在平板上根据图片的内容,拖动反义词并送回相应的图片中,在游戏中理解反义词;接着,运用聚光灯功能,聚焦到反义词上,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反义词在诗句中上下位置相对的特点,由相反意思的字,过渡到词,然后过渡到句子,将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深入浅出,让学生最大程度感受中国古诗的韵律之美。

● 捋清笔顺,规范写字

首先让学生观察“水”字的笔顺;接着教师隐去“水”字之后,让学生拖动笔画摆“水”字;然后学生通過描红“水”字,感受每一个笔画的点位,进而修改之前摆放的“水”字,并形成前后对比。

设计意图:利用让学生描红“水”字,找准每一个笔画的点位,来感知、对照每一个笔画,层层推进,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赋能路径:利用按钮透明功能在学生观察后将“水”字隐藏,通过拖拽功能将事先准备的“水”字笔画进行拖动摆放,同时利用“录屏”功能录制学生拖动、摆放“水”字的视频,将其作为课堂生成性资源用于该知识点的补充教学。通过剪刀将调整前后的“水”字进行截图对比,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字体前后的变化。利用手机实时采集并上传学生的作品,感受学生书写的增长点。

● 分享资源,探索古诗

在本环节中,教师分享古诗,学生找出古诗中的反义词,并在课后去发现更多带有反义词的古诗。

设计意图:以《画》这一首古诗为契机,引导学生课后去阅读更多的古诗,探寻古诗中的反义词,感受中国古诗的传统文化之美。

赋能路径:教师利用云端资源库,分享资源,学生自由选择古诗,促进个性化学习。学生将收集的资料及时上传,以丰富学习资源。

猜你喜欢
字音反义词笔画
找找反义词
“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
找不同
“反义词”朋友
沈括识音
明晰字形字义 防范错字别字
30
有趣的反义词
添笔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