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背景下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对策探究

2021-10-31 17:22张锴乔潇郭振清乔亚科
南方农业·中旬 2021年8期
关键词:农学专业新农科人才培养目标

张锴 乔潇 郭振清 乔亚科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总体经济实力得到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趋势,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非常有必要建设新农科背景下的农业人才培育机制。因此,应当重视相关工作的建设,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农科人才。简要介绍当前农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阐述了农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对策。

关键词 新农科;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3.095

当前,我国的农学专业人才培养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有的高校对于农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不重视的现象,其培养模式相对较落后,学校的课程设置不规范,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新农科背景下对于农学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为了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人才培养模式也应当在原有基础上做出相应改变,所以高校应当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出符合现阶段“三农”发展的人才。同时,农业教育是农科建设的核心也是重点工作,农业专业教育工作要走融合发展之路、多元发展之路、协同发展之路,扩宽农学专业的发展道路,结合产业优势,为农学注入更多的新鲜动力,进而获取更好的发展[1]。

1 新农科概念

新农科的概念首次提出是在2018年11月,为了适应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教育部从8个方面推出新农科建设举措,支持新农科建设,包括专业优化攻坚行动、新型人才培养行动、课程改革创新行动、实践基地建设行动、优质师资培育行动、协同育人强化行动、质量标准提升行动、开放合作深化行动。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可以为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注入新鲜的力量,同时也为传统的农业学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

2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2.1 人才培养目标与时代发展不符

农学专业的人才需要具备农业生产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要有基本的技能,以成为具备专业教学科研能力及创新型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对于相关高校的教学要求较为严格。但是从当前的高校教学发展趋势来看,其人才培养目标呈现出与时代发展不符的现象,高校内部的课程设置也与时代的发展趋势不相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严重,学生过多地重视理论环节的教育,而技能实践严重不足,导致其综合能力无法取得实质性的提升,创新能力无法得到实践;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使其能力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无法达到现阶段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对学生之后的发展十分不利[3]。

2.2 人才培养模式急需更新

农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其他专业的要求大致相同,学生除了具备相应的理论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进入社会和企业的学生大多数从事的都是相关的农业科研工作,而当下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巨大。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因此,人才培养模式急需更新,需要培养出能够促进农业发展的人才,为农业科研领域发展储备人才。

2.3 课程设置不适应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很多高校在设置相关专业的课程研究上,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忽视学生的整体发展,加上教学时间过短,学生和教师对于此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有的学校教学资源配备不齐全,导致学生在课余时间不能更好地实施相关农业研究实验,使得教师的教学难度和压力随之加大,使其难以为学生的整体发展提供足够好的条件,导致无法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4 学生学习内在动力不足,没有正确价值观念

人们在固有观念的影响作用下,始终认为农学专业以后都是要进入田间地头工作,导致很多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后,对于自身今后的发展方向没有正确的认识。很多学生并不看好农学专业,而这些内在的影响因素直接影响了接下来的学习,使得其学习内在动力不足,也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直接导致其学习劲头不够高。加上近年来,很多农学专业的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后并没有得到更好的薪资报酬,也使得很多本来对农学抱有兴趣的学生产生了退缩的念头,这些都是导致当下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成果不理想的原因。

3 新农科背景下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对策

3.1 依托现代农业技术塑造农学专业

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主要指的是现代农业技术、农产品高科技加工技术及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技术4个方面,而在新农科背景下也更加需要培养出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4]。在高校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将以上的4类高新技术融入到自身的课程体系中,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改造、整合、提升传统农学教学模式为现代农学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结合,从而构建现代化的农业技术课程体系,为更好地教学提供保障。

3.2 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人才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地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新农科背景下,各高校农学专业院系应当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点,“以四有标准打造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队伍”,打造一批具有高标准的创新型教学队伍。还应当注重培养具有理论课程教学能力、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及研发创新能力的“三能”型教师,使其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能够正确发挥自己的导向作用,为学校与学生的发展创造出更有利的条件[5]。

3.3 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从当前的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来看,我国的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也使得学生对于正确的学习观念认知不足、缺乏学习内动力,不利于他们全方位地成长。想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就业观;应当将思想教育渗透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采取多样灵活的教育方式,通过前辈返校讲座等方式,让其分享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取得的成就或者创业经历等,使学生对于之后进入社会中的前途不再抱有担忧,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信心。

3.4 加强实践学习建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农科背景下农学专业人才培养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因为很多学生会进入相关行业,而非从事科研工作,因此,对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中就尤为重要。“重理论,轻实践”是目前高等农业院校教学存在的一大通病,同时也是很多学生实践能力弱的原因。教师在课程教学上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导致其进入社会之后无法适应工作的需要。针对这一现象,各高校应当在学校中积极建设各种农学研究室,加强实验室和试验基地的建设,为学生的实践性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要坚决予以补考或重修,严把实践性教学的质量关[6]。

4 结语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虽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只要及时认识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按照国家相关教育部门的指示和要求进行改革,帮助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训机会,使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培养出能夠适应当前时代发展趋势的复合型农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冀瑞卿.“新农科”背景下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规划[J].微生物学通报,2020,47(4):1210-1217.

[2] 林榕姗,王冰,丁延芹,等.“新农科”背景下的生物科学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2020,10(6):30-34.

[3] 丛立新,张辉.新农科背景下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以动物生产类专业为例[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54-55.

[4] 周艳飞,李学俊,朱春梅.新农科背景下基于全产业链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5(4):1-6.

[5] 张艳,王梦涵,张默,等.“新农科”建设驱动下农科类人才需求转变与培养趋向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20(11):56.

[6] 史明艳,王育娜,周晓君,等.“新农科”背景下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天津农业科学,2020(11):76-78.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农学专业新农科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新农科”发展的《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资源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的《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新农科背景下观赏果树栽培与资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现代农业的农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研究
农学专业企业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浅谈
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现状及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