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言”“文”合一的进阶教学

2021-10-31 02:45薛城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出师表文言文语境

薛城

摘 要 文言文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言”“文”分离,运用“三层六级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能够整合文言文教学繁难杂乱现象,很好地解决“言”“文”分离的困境,辅以适宜的教学方法,能够整体地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言”“文”分离;层六级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文言文是以先秦汉语为基础的一种文体,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都是历久传诵的经典名篇,是中国文化及文学的宝库。这些文言文都是文章和文学的统一,有着“文”与“道”的教学价值。学习文言文,既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可以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亲近感,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出师表》是一篇历久传诵的文言文经典篇目,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常青树”。它既是经世致用的实用文章,又是典范雅致的优秀散文作品。但是,教师在讲授这篇文言文时存在的主要问题:1.“言”“文”分离的现象普遍存在;2.在情感领域不断“攀登”。这种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既脱离了文言文中的“言”,没有引导学生学习“言”是如何构成的,如何来表情达意和阐述道理的,也没有追求文言文中的“文”,没有研究语篇的体裁,没有关注“文”是如何连缀成篇的,为什么此文以此种文体形式出现。

文言文教学该怎么教?有人主张,“在文言文中,‘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一体四面,相辅相成”,认为“文言”是出发点,而“文章”“文学”和“文化”是落脚点。[1]也有人认为,这种文言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恰恰是本末倒置, “文言文阅读教学应以学习语言文字为主,以学习‘文章‘文学‘文化元素为辅”。[2]324两种主张也正是当下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困境。长期以来,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总是偏于一个方面,缺少整体性,没有抓住文言文教学的核心。课堂上,教师“先以古汉语为主来分析语言文字,后作为白话来分析文章形式、鉴赏文学情趣、探究文化内涵,导致教学过程变成了‘两张皮”。[2]326从“言”“文”进阶的角度来看,既要重视“言”的教学,能够让学生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3]又能“通过文言文阅读,梳理文言词语在不同上下文中的词义和用法,把握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既能沟通古今词义的发展关系,又要避免用现代意义理解古义,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准确理解。”[4]也就是说,文言文教学既不能上成古代汉语课,也不能整节课掉书袋,上成资料汇编课,更不能凌空韬虚,上成“泛文化”课、“伪哲学课。”

每个学科的教学都是知识的教学。文言文涉及的语言知识、文章知识、文学知识甚至包括听说读写的技能性知识都蕴含在这种特殊的文体中。这些知识有些可以直接获取,更多的是“深藏”在文本中,如同深埋地下的宝藏,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去不断“挖掘”,“三层六级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就是开矿的工具。“三层六级”文本解读理论是南京师范大学黄伟教授的文本解读理论。它具体包括三个解读层级:释义层、解码层和评鉴层。每个层级对应两个阅读能力点:阅读感知力、阅读理解力、阅读欣赏力、阅读分析力、阅读评审力和阅读迁移力。“三层六级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基于整合的理念,在文言文教学上,既能精准选取文言文教学的内容,又能辅以适宜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落实文言文教学的任务,兼顾“言”与“文”两个方面。

下面结合《出师表》一课,具体谈谈“三层六级文本解读與教学设计”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释义层

这一层主要解决阅读文言文的字词句的理解以及这类语篇的基本读法的问题。在释义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解决“言”的问题。学生面对文言文首先是读懂的问题。由于文言文是以先秦规范书面语为蓝本的语言,历史久远,学生面对这样的语言具有疏离感。这也是学生对文言文有畏难心理的原因。文言文字词的疏通很重要,它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但是字词句的疏通仅仅是教学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对于中学生,不能搞得太难、太偏,让学生失去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释义层主要让学生能够通读文本,确切理解文言文词义,认识文言文用词的特点,了解古今句法的差别。对于古今词义一致和生僻的词语可让学生参照注释,不要过于纠结,重点关注那些反复出现,对理解文章有决定作用的语句。不要把文言文上成古汉语课,孤立解读这些字词,一定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在上下文中体会、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不要死记硬背,让学生学得有兴趣。例如[5]

师 噢,“不宜”,这个词该怎么翻译呢?

生 “不宜”是不应当、不应该的意思。

师 对。和“不宜”相对的是什么词?

生 是“宜”。

师 那么同学们圈画一下,这里有几个“宜”、几个“不宜”?

生 有两个“不宜”和一个“宜”。

师 是的,那么“宜”的意思就是“应该”,对吗?

把“宜”放在具体的语境里,便于学生理解。有了精要的内容,还要有适宜的教学方式。在释义层,合宜的教学方式就是多读、熟读。这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一种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熟读一定要和深思结合起来。“要考查学生对于文字理解与否,听他的宣读是最方便的方法。”[6]比如“其一犬坐于前”,如读成“其一犬——坐于前”,就可以判定学生没有理解,特别是对“犬”字没有理解清楚。

在释义层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要落实,那就是要根据不同文本特质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只有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介入,阅读才有可能成为一种素养。“三层六级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模型是基于教学、为了教学、指向教学、用于教学的解读。这一模型的第一层是释义层,在这一层级中,读懂文本是首要任务,要想读懂文本,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教学是首要任务。文言文言简意赅,文字极其简省,而内涵及其丰富。引导学生阅读文言文时,要学会能根据上下文推断语义、句意,还可引导学生进行提问,采取提问质疑策略,就是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包括字面意义上的和深入思考的问题。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题目为“出师表”,应该说明自己出师北伐的用兵策略和作战计划,为何却用大量的篇幅来说明自己的和先帝的关系,表明自己的忠心呢?

二、解码层

这是文言文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是解开文言文作品的技术密码和艺术密码。中学课本的文言文都是经久传颂经的典传。这些语篇在结构上匠心独运,通过精巧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言语智慧来表达“所言之志”和“所载之道”。这一层主要引导学生体悟古人行文的习惯,通过提取文本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以达到深读文本、读通文本的目的。使文言文阅读从浅阅读走向深阅读,让学生明晰文言文文本的艺术构成和构成艺术,体会作者表达所言之志和所载之道的巧妙机理。揣摩文章是怎样写的,尤其是对文章的重点、难点细细探究,由表及里,抓住精髓;把全文综合起来,融会贯通,并根据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情况探究文章的成因,以便对文章有更透彻的把握。

黄厚江老师的《出师表》一课,让学生抓住“宜”和“不宜”两个词,探讨诸葛亮的多重身份。通过“言”这个通道来理解作品的“所言之志”和“所载之道”。让语文教学有所附丽,接地气,有抓手。

还有的教师通过的对作品进行语境分析,让学生体会《出师表》作为一篇劝谏文的语用特色[7]13

《出师表》的主要内容是诸葛亮向刘禅阐明蜀汉当时的国家形势,针对刘禅的缺点进行明确的建议,并追述自己的身世与志向,概述君臣职责。本文的写作对象只有一个,就是蜀汉后主刘禅。诸葛亮和刘禅的关系既是君臣关系,又是父子关系。在这样的情景语境中,诸葛亮身为臣子,却对蜀汉君主刘禅大谈“宜”如何如何,“不宜”如何如何,似乎有违身份,有违话语的情景语境。但是结合文化语境,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劝谏又是合乎情理的。如此一来,我们就会发现文言的“言”和“文”不仅实现了进阶,更实现了两者的统一。

通过对《出师表》语境的分析,解开了这篇课文的技术密码和艺术密码,能够理解作者言说的技巧,利于学生深层次地学习。

三、评鉴层

在这个层级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言文本进行鉴别和借鉴,主要解决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文化、规章制度的问题以及文言文应用迁移的问题。鉴别是建立在读懂、读透、读深的基础上,这个环节继续把阅读引向深入。

这一层有两个教学环节要把握好,一个是通过互文比较,对比分析文章的写法、鉴赏文学情趣、体味文化内涵;第二点是借鉴文本的写作技巧,通向写作。

学习《出师表》一文,可以让学生与《陈情表》作比较。通过类似文章的比较,让学生理解基于不同的写作目的、不同的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作者选词用句、材料安排的匠心。进而对比文本艺术的高下优劣及作品价值的大小短长。

学习文言文虽然不是为了要写文言文,但经典的文言文包含许多写作技法,胡怀琛、蒋瑞藻所著《古文笔法百篇》一书,对于白话文写作仍有借鉴意义。教学《出师表》一课,有的老师指导学生通过理清文章的图式结构,并通过对文步、内容及文步功能的分析,让学生学习劝说类文本的写作技巧[7]16

立场:由“先帝创业未半”至“使内外异法也”,规劝后主应发扬先帝“慎选贤才”“亲贤纳谏”的精神;

论点一:由“侍中侍郎”至“优劣得所”,先帝选拔的文臣武将必须重用。

论点二:由“亲贤臣”至“可计日而待”,先帝将“能否亲贤纳谏”总结为汉室盛衰之关键。

论点三:由“臣本布衣”至“之任也”,力言本人无政治野心,得先帝重用,现竭力报效,已见成绩。

重申立场:由“愿陛下托臣”至“深追先帝遗诏”;重申先帝“慎选贤才”“亲贤纳谏”之义,并总结君臣各自的职分;

套语:由“臣不胜”至“不知所言”,是表疏体收结的套语,表达了别离时对国事牵挂之情,也体现了君臣关系的文化语境。

这样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提取、激活阅读知识,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释义层让学生感知课文,读“通”课文,能抓住文言语体的特质,读得又快又好;解码层能够让学生一窥文本密码,真正读“懂”文本;评鉴层,互文比较,迁移应用,达到“化”的境界,活学活用。“三层六级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能够整合文言文教学繁难杂乱现象,很好地解决“言”“文”分离的困境,辅以适宜的教学方法,能够整体地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语篇学视域下中学语文读写教学研究”(B-b/2020/01/24)、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语篇学视域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改良的实践研究”(L/2018/006 )阶段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1]王荣生,童志斌.文言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4.

[2]张心科.语文有效阅读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课标(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6.

[5]黃厚江.《出师表》课堂实录[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5.

[6]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5.

[7]岑绍基.语言功能与中文教学[M].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通联:南京市第五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出师表文言文语境
出师一表真名世——《出师表》教学设计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论《出师表》的时代意义与历史影响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