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吉安县旅游发展研究

2021-11-01 04:25刘晶晶
锦绣·中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旅游

摘要:目前,吉安县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都较好,但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行业相对来说发展得比较差,而在旅游业发展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时代背景下,怎样将吉安县独具特色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转变成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是当前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因此,本文就当前吉安县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吉安县旅游业发展进行剖析,同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力求将吉安县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转化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关键词:吉安县;旅游; SWOT;可持续发展

近些年来,江西省吉安县人民在文天祥抗元精神的感应和号召以及政府新农村建设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经济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比较快速的发展,但是其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仍旧是以传统的经营模式为主,而新兴的第三产业中,旅游行业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较小。旅游业作为当代无形的出口产业,具备投入资金少、收益快且高、污染物较小等优点。而吉安县内储藏着种类多样的旅游资源。

1 吉安县背景介绍

1.1位置和范围

吉安县旧时被称作庐陵县,坐落于江西省的中部,位处吉泰盆地中间地域,赣江流域中游。大致位于114°9′N,27°5′E,紧邻吉安市区,北与新余渝水区、峡江县、分宜县相邻,南连泰和县,东接吉州区、青原区、吉水县,西边为永新县、安福县。

2 吉安县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2.1优势(Strengths)

2.1.1资源优势

吉安县的旅游资源相对来说比较丰富多样,包括自然旅游资源(植被、生物等)和人文旅游资源(庐陵、古窑、红色、佛教文化等),其中最为有名气的是文天祥纪念馆和吉州古窑,均属于国家4A级景区。

自然旅游资源方面,吉安县境内有山林面积2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3.2%,有大范围的人工湿地松,面积约为58.2亩,为国内之最,境内生物种类超500种,动物80余种,桐江、泸水、禾水穿过境内。

人文旅游资源方面,吉安县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县,自古人才众多,从唐代至清代,涌现了抗元壮士文天祥、爱国人士胡铨、周必大等历史名人。不仅如此,吉安县还是个具备丰富红色旅游资源的大县,它与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所在地井冈山同属吉安市,是全国非常著名的第五大将军县。

2.1.2区位优势

吉安县处于吉泰盆地中心,从交通方面来看,吉安县境内铁路有京九铁路穿过,高速有赣粤高速,国道有105国道和319国道穿过,河流有赣江及各支流,并且吉安县距离井冈山机场只有30km左右。

2.2劣势(Weaknesses)

2.2.1政府在旅游业方面缺乏有效规划

前些年,吉安县政府对一些景区进行了修缮,使得吉安县旅游客流量增多,但是政府对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措施仅限于对古建筑的修复,并未想过可以借助旅游业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正因为如此,景区内部管理人员才会疏于对景区的管理工作,使得旅游经营停留在低层次,低品位的阶段,景区内部杂草丛生,一片荒芜,垃圾没有进行分类,各种垃圾随地可见,并且还出現过文物被盗事件。

2.2.2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资源开发深度不够

现阶段,吉安县很多景区和景点普遍存在着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主要是因为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缺少创造性,开发不科学,深度不够,导致旅游产品结构和内容都比较单一。旅游过程中,除了观光就鲜少有其它方式了。例如,对于古窑资源的开发,长期以来大多时候都以展示窑包、窑内瓷器成品等为主,缺少吸引游客进一步游行的亮点。对于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大多数也只是展示旧址和纪念馆为主,与自然资源以及其他人文资源融合还较为欠缺。

2.2.3起步晚,旅游业相关基础性服务设施不完善

吉安县经济水平不高,大部分相关基础性服务设施的承载能力较弱,一旦旅游者数量增多,这些基础设施便不能提供较好的服务。旅游交通方式、旅游路线的道路修筑状况、景区内部和周边的卫生间卫生条件差、当地的餐饮和住宿设施状况较差等都会影响旅游者的心情和停留时间以及游客重游的概率[1]。

2.3机会(Opportunities)

2.3.1小县城及乡村旅游成为城市居民出游的首要选择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激增,由此引发的空气水源污染、交通拥挤等大城市病让长期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有迫切走向小城市和农村的需求。因此,大城市常住人口更青睐于地方传统文化特色明显且具有优美风光的小县城。吉安县具备发展此类旅游观光的优胜前提,恰好可以满足此市场需求。

2.3.2新的个性旅游方式给人们提供新的选择

伴着旅游业发展的不断深入,不同的个性旅游方式也在不断产生,譬如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智慧旅游等,而愈来愈多的人为了追求不同旅游方式带来的奇特感觉,会选择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地区进行游玩,吉安县作为县级地区,村镇所占的面积较大,适宜游客进行乡村旅游,在乡间游玩途中,还能够品尝到当地的特色小吃和农家乐中带有地方风味的饭菜。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不少人会选择倡导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 ,而吉安县生态条件极好,自然生态环境保存较好,适合进行生态旅游。

2.3.3整个吉安市发展旅游业的机遇

伴随着全市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战略的制定,吉安市旅游业进入了发展的快速时期,2017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8257.61万人次,旅游行业总收入大于787.41亿元人民币[2],这其中到吉安县的游客有 641.2万人次,旅游行业总收入61.3亿万元,大部分游客来到吉安市都是通过京九铁路到达吉安火车站再通过汽车进行游玩。而吉安县距离市区近,吉安县永和镇又在2017年8月29日入选了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名录,获评全国特色风情小镇,永和镇在修了用永和连心大桥之后,永和吉州古窑对于来到吉安市旅游的游客更具有吸引力了。

2.4威胁(Threats)

2.4.1PRED问题日益明显

所谓PRED问题,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资源,环境生态和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多表现在人口快速增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增多等关乎到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3] 。旅游业虽然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重要的手段之一,但是它对环境的依赖程度较高。近年来,吉安县的旅游业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PRED问题却日益明显,大范围的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小觑的破坏,无目的的开发对自然环境带来不可换回的损失。

2.4.2旅游业对区域社会的不利影响

首先,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势必会导致旅游地的物价和地价上涨、通货膨胀等问题,而这种问题直接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活。再者,吉安县的道路并不宽敞,甚至有些出现破损现象,游客多时堵车现象更是层出不穷,这时当地居民对游客甚至会产生憎恶。其次,旅游业的不利影响之一,就是它严重影响旅游地人民的道德准则,色情、犯罪和赌博被普遍觉得是旅游业带来的苦难 [3] 。吉安县原本是个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县城,居民内心淳朴,但是由于旅游业的发展,鱼龙混杂,色情,赌博等事件比比皆是,就笔者所在的永和镇,近几年出现了愈来愈多的赌球,盗窃,猥亵事件。

3 吉安县旅游发展对策建议

3.1完善交通、道路等公共性服务设施

就交通方面,政府应该安排更多的旅游交通线路,比如规划专门通往文天祥纪念馆的线路,使游客出行时能够享受到非常便利的交通,再者合理规划城市的道路修建,尽量把市区通往县城的两车道改为四车道或者六车道,使城市道路能够容纳足够多的车辆同时出行。就景区内部公共性服务设施破坏和环境卫生差的现象,首先政府应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消费者在游玩时能享受到最好的服务,其次应当加大对基础设施破坏的惩戒力度,使旅游者能够自觉形成保护景区内部公共财产的意识,最后应该安排更多清洁人员,时刻提醒游客进行垃圾分类,同时清扫可见垃圾。

3.2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着重可持续性发展

吉安县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文化积淀颇深,它的旅游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生态环境。在发展过程中,如果一味过度开发,虽然或许能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就长远来看是行不通的。因此,吉安县在发展旅游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观光资源,始终保持吉安县乡土气息和田园風貌,尽可能保证其能够可持续性发展。吉安县主要的旅游景区有敦厚镇文天祥纪念馆和永和镇吉州古窑以及资国禅寺,如果能够适当开发和恢复这些景观,可以有效衬托出吉安县旅游的文化底蕴。

3.3加强地区间的联合,研发别具特色的新产品

吉安县旅游行业发展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如果没有良好的解决措施,很容易导致旅游行业发展发生倒退。这种情况下,地区间联合对于提升自身旅游竞争能力,实现区域内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极为重要。当然,在发展过程中还得借助自身丰富多彩的陶瓷文化、庐陵文化和红色文化内涵,研发别具特色的新产品,比如在吉州古窑开发时,建立陶瓷制作坊,让参观者可以在师傅的帮助下亲手制作自己喜爱的产品,既可以使旅游者充分参与活动,同时也可以让游客感受到传统陶艺无与伦比的魅力。

4 小结

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吉安县自然人文旅游资源都十分丰富,可以说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先天条件,目前吉安县的旅游已经开始迅速发展,但是缺乏恰当开发和规划,使得旅游业并未真正变成拉动经济社会相关联产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因此必须依靠政府宏观调控和地方民众的力量,携手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吸引中外游客的目光,将旅游业发展推向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赵绍伟.目前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商讯,2019(01):143.

[2] 吉安市人民政府网.吉安市2017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OL].http://tj.jian.gov.cn/news-show-313.html. 2018-4-8.

[3]崔功豪,魏清泉,刘科伟.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M].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45.

作者简介:刘晶晶(1997-),女,籍贯:江西吉安,民族:汉族,学历: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旅游地理学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旅游
旅游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