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产妇产程活跃期采用自由体位对于产程和顺产率的影响

2021-11-02 08:39武艺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1期
关键词:总产胎头顺产

武艺

(徐州瑞博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0 引言

分娩是一种复杂的生理活动,产妇需要承受剧烈的疼痛与巨大的压力,身体随之发生一系列应激改变,而这些会影响到分娩结局。传统的分娩观念较为保守,一般采用仰卧位待产。临床研究发现,在进入产程后长时间的仰卧位容易导致肢体麻木、产力下降,还可能影响骨盆可塑性、胎先露下降、盆腔组织血液循环等,不利于减轻胎儿下降阻力,最终导致产程延长和不良分娩结局。现代医学认为,自由体位是符合生理结构和分娩要求的体位,不过这有待于医护人员打破常规,积极接纳尝试[1]。为了改善初产妇的分娩质量,本院产科在产程活跃期采用自由体位,观察对于分娩结局的影响,详细情况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2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本院产科分娩的128例初产妇,都是单胎、头位、足月临产。纳入标准为:胎心音正常;骨盆和产道正常;有阴道分娩意愿。排除标准为:双胎或多胎妊娠;头盆不对称;有剖宫产绝对指征;严重传染性疾病;畸形儿、巨大儿;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认知、意识、精神障碍;心肺肝肾功能严重异常等。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均为64例。对照组年龄20~34岁,平均(26.48±2.28)岁;孕周37~41周,平均(39.64±1.14)周。试验组年龄21~35岁,平均(26.54±2.31)岁;孕周38~42周,平均(39.67±1.15)周。两组产妇的基线资料具有均衡性,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产妇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分娩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体位分娩,从第一产程活跃期开始,产妇就躺在产床上(大小便例外),以仰卧位为主,半卧位为辅。护士预先指导产妇配合宫缩做深呼吸,以便放松身心,缓解宫缩疼痛。在进入第二产程或者宫口全开后,产妇取膀胱截石位或夸张截石位,弯曲双腿并且尽量张开,双手抓紧床旁支架,双脚用力蹬住脚蹬。宫缩间歇时全身放松,减少不适;宫缩时助产士引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用力深吸气、憋气、呼气,直到胎儿娩出。干预组产妇在产程活跃期采用自由体位,具体方法为:①健康教育:在产妇入院后,护士给予产程体位指导,讲解产程特点、自由体位的优势,并且示范各类体位的正确做法。②第一产程潜伏期:此阶段从开始规律宫缩→宫口扩张到3cm,宫口扩张较慢,平均耗时约8h (>16h为延长)。护士提供软垫、矮凳、分娩球等物品,产妇可自由活动放松。③第一产程活跃期:此阶段从宫口扩张到3cm→宫口开全,宫口扩张速度明显加快,平均耗时约4h (>8h为延长),为本研究的重点阶段。护士鼓励产妇采用各种自由体位,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或舒适度选择体位,例如坐位、跪位、蹲位、站立位、俯卧位、抱膝位、前倾位、手膝位、不对称体位等,还可以行走或上下楼梯。在刚进入活跃期时,产妇可以坐在助产的分娩球上,保持舒适体位,或者头颈、上肢附靠于分娩球之上,等到宫口扩张到3cm,产妇可以采用下蹲、附撑、双手抱膝、身体前倾等感觉舒适的体位。护士注意检查胎头位置是否正常,胎儿纵轴与产道轴是否一致,如果发现胎头位置异常,就指导产妇采用动态自由体位,例如散步、频繁更换体位等,利用重力作用促使胎头顺利下降。还可以借助触诊、B超等检查方式确定胎头朝向,相应地交替采用俯卧、侧卧等方式,促使胎头旋转到合适位置,在此过程中护士及家属在旁边协助支持,监护产妇安全。在整个活跃期中,鼓励产妇正常饮水进食,以便保持体力,增强产力,注意及时排空膀胱,以免影响胎头下降。④第二产程:等到宫口开全,产妇进人产房,依旧可以根据喜好或舒适度采用自由体位,不过建议最好选择蹲位、坐位、卧位、站位、半坐半卧位等,护士监测胎心变化和产程进展,为产妇提供辅助性物品,并且指导产妇做深呼吸。等到胎头着冠时,引导产妇在产床上取膀胱截石位,助产士鼓励产妇并指导其正确用力,直到胎儿顺利娩出[2]。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产妇的疼痛程度、顺产率、总产程、不良事件发生率。①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分为0~10级,0为无痛,10为剧痛,中间1~9级代表轻度、中度、重度不同程度,分值越高越疼痛,由产妇在产后选择最能表现自己疼痛程度的级别。②顺产指阴道自然分娩,而不是剖宫产或产钳助产。③总产程:从出现规律宫缩开始,到胎儿胎盘娩出结束,包括第一、第二、第三产程。④不良事件指产后出血、胎儿窘迫、会阴侧切、新生儿窒息、会阴水肿、宫颈裂伤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产妇的顺产率

见表1,对照组产妇的顺产率为59.35%(38/64);干预组为76.56%(49/6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例)

2.2 比较两组产妇的总产程时间

见表2,干预组产妇的总产程时间为(532.84±49.36)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表2 比较两组的总产程时间和疼痛程度(±s)

表2 比较两组的总产程时间和疼痛程度(±s)

组别 例数 总产程时间(min) 疼痛程度(分)对照组 64 679.41±63.05 7.51±0.68干预组 64 532.84±49.36 4.69±0.42 t 7.583 18.326 P 0.018 0.000

2.3 对比两组产妇的疼痛程度

见表2,干预组产妇的VAS疼痛程度评分为(4.69±0.4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4 对比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见表3,对照组共发生13起不良事件,比例为20.31%(13/64);干预组共发生4起不良事件,比例为6.25%(4/64)。对比可知,χ2=4.341,P=0.037,干预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表3 对比两组的不良事件分布(例)

3 讨论

分娩是从母体娩出胎儿的过程,分为第一产程(宫口扩张期)、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其中第一产程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其中活跃期约需4h,在此期间宫颈扩张速度较快,产妇出现比较有规律的宫缩痛,疼痛剧烈而持久,或见红或破水,预示着孩子即将出生[3]。初产妇缺乏分娩经验,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心理,而活跃期长时间的剧烈疼痛和体力消耗加重了这些负性心理,使得机体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严重影响分娩结局。因此,临床需要给予适当干预,促进初产妇顺利分娩。

传统的仰卧式分娩体位有助于医护人员随时观察阴道情况,监控胎心和宫缩,而且方便医护人员接生。但是,仰卧式体位增大了腹压,不便于打开骶尾关节以及骨盆,不利于减轻胎儿下降阻力,并且加剧了分娩疼痛[4]。可见,传统分娩体位较为稳妥和保守,方便医护人员掌握分娩进展,却不利于减轻产妇的压力和痛苦。

本院产科秉承“以人为本”的现代医学理念,以产妇为中心重塑分娩模式,在产程中特别是在活跃期引入自由体位分娩,产妇无需拘泥于固定的姿势或者体位,而是可以选择自然、舒适、喜欢的姿势待产。从本院产科的研究来看,自由体位顺应自然,更符合人体生理结构,这有利于疏通产道,使胎头顺应骨盆结构,顺产轴而下降,加快产程进展。而且,自由体位有利于产妇全身放松,不受拘束,积蓄力量,增强产力。

从研究结果来看,干预组产妇的顺产率为76.56%(49/64),总产程时间为(532.84±49.36) min,显著低(短)于对照组(P<0.05),原因在于,活跃期自由体位有利于产妇舒展身心和骨盆产道,从而加快分娩进程,促进自然分娩;干预组产妇的VAS疼痛程度评分为(4.69±0.42)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25%(4/6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原因在于,活跃期自由体位顺应了自然生理,产妇可以凭借感觉和喜好选择舒适的体位,因此减轻了疼痛感,也不容易发生不良事件。自由体位分娩意味着产妇不是一直静静地躺在产床上,这不利于医护人员随时掌握产程进展,可能增大了工作量,因此,医护人员需要转变观念,树立强烈的责任心,为产妇提供更好的服务。

综上所述,活跃期自由体位有利于加快分娩进程,促进自然分娩,并且减轻疼痛程度,减少不良事件,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分娩模式,值得产科借鉴应用。

猜你喜欢
总产胎头顺产
山西夏收全面完成 总产单产好于常年
体位及上推胎头时机对胎头深陷骨盆转剖宫产术患者取胎头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的影响
护理干预在产科自然顺产孕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使用改良式托取胎头法治疗头位剖宫产术中胎头高浮的效果
2021年山西省夏粮总产24.34亿千克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山西:夏粮总产增长秋粮长势良好
徒手旋转胎头对持续性枕后位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剖宫产和顺产到底哪个好?
胎头吸引术对母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