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2021-11-02 03:01陈志恩
黑河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自主学习应用

陈志恩

[摘 要]自主学习模式下,学生拥有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探究知识。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本文对自主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基本原则、重要环节进行了分析,通过自主学习拓展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自主学习;高中数学教学;应用

进入高中阶段之后,随着课程安排得紧凑和数学知识难度的增加,教师忙于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减少了,进而抑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同时,适当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一、自主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中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形成了独立的思维。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释放他们的天性,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当前的数学课堂而言,自主学习的开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不仅是通过听讲获取知识,还自主探究教材中的内容。相对于以前教师灌输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能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自主学习模式的应用,除了对数学教学有益之外,对学生的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升,学习思维逐渐成熟,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题型都可以灵活应对,有利于后续的数学学习。

二、自主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构建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数学知识大都比较抽象,再加上教师的教学多以直接讲述为主,有的教师甚至为了赶时间还省去了推导数学知识步骤的环节,将定理告知学生,导致课堂变得毫无趣味,学生不愿意参与到其中,使学生的能力发展缓慢。对此,教师可以构建教学的情境,带给学生新鲜感,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探索知识,感受数学的趣味,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例如,“函数交集和并集”知识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函数的数量关系,内容也基本都是以数字为主,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构建相应的情境,如将班级中男生和女生分成两个群体,这两个群体都是学生,那么班级所有学生就是男生群体与女生群体的并集,而让男生和女生中喜欢阅读的人站到一起,那么喜欢阅读的人就是男生群体与女生群体的交集。构建出真实化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从生活的方向分析教材中的内容,掌握区分函数区间交集和并集的方法,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这样,通过在课堂中利用生活案例改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以此点燃学生内心的热情。

(二)培养兴趣,改变学生的观念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即便遵照新课改的要求开展自主学习,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却还是一如既往。一方面,学生习惯了坐享其成,等教师直接将知识讲述出来;另一方面,对这数学学习心存恐惧心理。对此,教师首先要改变学生的固有观念,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知识,再逐步让他们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任务。例如,“方程根与函数”是探究方程与函数之间关系的内容,从图像的角度入手,更容易让学生理解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开展教学,增加课堂中的趣味性,引导学生转变思维,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引导,在图像中将方程和函数的关系动态化展示。新的形式让学生看到了不一样的数学,发现了教材中知识的乐趣,引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体,改变他们的观念,然后再开展自主学习。

(三)重在参与,提供实践机会

除了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之外,教师也要创新教学形式。传统的课堂教学只能固定在室内,即便是涉及到实践性的知识,教师也会为了方便教学将其转化成理论的形式,不仅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也在無形中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变得更为艰难。鉴于此,在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亲自动手探究的机会,将教学地点转移到户外,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学生对知识能够有自己的理解,同时,有利于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例如,在“直线与平面垂直”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亲自动手探究的机会,增加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学校的操场上,让他们在现实的三维空间中探究几何知识。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如绳子、纸板等自由组队探究知识。两个学生负责控制绳子,一个学生控制纸板,模仿直线与平面的垂直状态,另一个学生负责观察和分析。学生协力配合,共同实践,共同完成了对这部分知识的研究。这样的实践,让学生通过相互配合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掌握了教材中的知识。

(四)教学目标分层,促进学生自主思考

在现代化开放的数学课程中,学生没有往日的束缚,可以自由发挥,但并不等于可以为所欲为。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探究掌握数学知识,一些不自觉或者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很难在规定时间内掌握数学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在数学课程中分层教学,制定不同的自学目标,让他们在不同目标的要求下开展自主学习并悉心指导,引导他们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例如,在“直线与方程”教学中,教师要分层确定教学目标,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将他们划分成三个小组:第一组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完全有能力自主完成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在掌握了这部分知识之后完成习题;第二组的学生自觉性不高,学习能力一般,让他们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并给他们规定学习时间;第三组的学生数学思维不成熟,让他们掌握理论知识即可,并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悉心指导,启发他们的学习思维。由于给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都符合他们的能力,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本节知识。这样,通过制定自学任务并在数学课程中进行指导,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五)融入辩证思维,帮助学生探索数学学习规律

在高中教学阶段,各个学科之间互有联系,如果借助这种联系开展教学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圆与方程”中融入辩证思维,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规律。教师可以在课堂伊始给学生讲辩证知识:世界有万事万物,这些事物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就有可能导致间隔万里之外的某地产生威力强大的龙卷风,体现了看似不相干的两件事情,却在背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种思维引导下,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圆与方程之间的关系。学生从事物之间皆有联系的角度出发探究这部分的知识,在辩证思维的指导下进行分析,思维变得更加灵活,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分析知识,掌握了探索数学知识的规律,增强了学习能力。

(六)增进师生互动,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师生间的交流很少,这对教学是非常不利的。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数学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重视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增进师生互动。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可以第一时间知晓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他们存在的不足加以引导,教给他们正确学习数学的方法。同时,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能够得到改善,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这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例如,在“立体图形的直观图”教学中,教师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先探究教材中的知识,教师走下讲台,询问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学生产生互动。教师在互动中以平和的语气与学生对话,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积极发言,将心中的疑惑提出来,向教师请教,得到了教师的悉心指导。此外,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还传授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强学习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学中应用自主学习是大势所趋,也符合新时期教育教学的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顾美花.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课教学模式探究——微专题教学探索[J].数学之友,2017,(08).

[2]孙小龙.高效利用“微”专题优化高三冲刺复习[J].数学教学研究,2016,(07).

[3]韩保席.高三数学微专题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16,(20).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教学自主学习应用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反思
解析情景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中应用算法教学的研究
高中数学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分层教学的应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