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生阅读转化力的教学指导策略

2021-11-02 21:00姚姿朱华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38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策略文本

姚姿 朱华

摘要:阅读转化力是学生阅读的一种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具有重大意义。但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存在文本探究过浅、缺乏相关经验总和以及所学知识迁移运用较少等问题。因此本文将探求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转化力的教学指导策略,教师要善于从文本、经验和学法等多个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转化意识、指导学生的转化练习。这样,学生的阅读转化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阅读教学才能落到实处。

关键词:转化力;阅读教学策略;文本;經验

当今的教育改革越来越重视阅读教学,从语文课程改革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有关阅读方面的内容是比较多的。如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提出要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同时也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其中阅读转化力也十分的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阅读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能有效地促进知识的迁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对于探寻有效阅读转化力的指导策略是十分重要的。

一、阅读转化力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一)阅读转化力的内涵

阿德丽安·吉尔(2017)在《阅读力》这本书籍中提及阅读转化力为:文本+阅读者思考=转化力。“转化”一词源于综合策略,是一种思考上的变化。描述阅读怎样改变我们思考的方式,以及帮助我们产生新的观点和思想。同时阅读转化力也是知识与知识之间联系与转变。因此阅读转化力的内涵可以定义为把已获得的相关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其他类似或相同的文本学习之中,并形成一种新思想的能力,就是阅读转化力。

(二)阅读转化力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1.阅读转化力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方式多样化发展

阅读转化力可以改变学生的单一思维,促进思维方式多样化发展,同时在阅读中使用转化力可以转变学生的行为方式。在实际阅读中,缺乏转化力就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思维的转化,影响对文本深层次的理解。

2.阅读转化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转化力可以使阅读从枯燥、无味变得丰富与有趣。如果缺失转化力,学生的阅读将仅停留在低水平的学习上,缺乏多角度地看待问题的思维。同时停留在表面,会导致“走马观花”式的阅读,使儿童成为“阅读机器”,而不是“阅读者”,对阅读产生厌倦。

(三)阅读转化力有利于知识与能力的转化

学生拥有阅读转化力能更好地进行阅读,同时学生也会有意识地将相关知识进行转化,进而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更好地提升。

二、当前小学生阅读转化力的现状分析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仅停留在文本阅读,并没有让学生做深入思考,没有在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做提升。同时大部分的教师在课堂上仅停留在低层次的思维之上,以听、说、读、写为主。而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学生还未表现出对转化的理解,也不能辨认书中可能改变一个人看待自己或世界方式的重要议题。存在着无法确定新思维,可能可以反复复述,但是无法反思文本。

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例,具体问题表现为:

(一)文本探究过浅

大部分的教师在教授阅读时都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文本探究过浅。仅将阅读教学停留在表面层次,即教会基本的生字词、完成课后习题等等。这些存在的问题都影响着学生阅读转化力的发展。比如教师在教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时,仅仅让学生掌握“挽、囫、囵、枣、搞、恍霜、详、逝、章、咳 嗽 ”等生字,并没有过多的分析这些生字词在课文中的作用。在教授课文的时候,仅在于教师传授,而没有让学生自主地去分析鲁迅先生的人物形象,也没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去进行思考。忽视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转化意识。

(二)缺乏经验整合与指导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往往会忽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如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等等。教师常常会忽视对学生的已有经验进行整合,并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去帮助学生进行阅读转化。比如教师在教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时,仅教授学生文章讲了五个故事。它们分别是:伯父“启迪”我要好好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在放爆竹;伯父很好心地救助黄包车的车夫;伯父关心阿三(女佣)。而对于文章中所讲述到的故事处理手法却没有讲的很细致。比如作者对于这五个故事的处理手法是不同的,其中有三个是与作者自己本身相关的,那有两个是与其他人相关的,并且每一个故事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对于这些方面教师也仅仅是采用讲授的方式,而没有让学生在利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对文本进行认真、自主的分析。小学阶段的学生自主性不是很强,发散性思维少,没有把书本中的知识与自己以往的经验或所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因此需要教师的指导,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并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认真仔细地分析,教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所学知识迁移运用较少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上,教师仅仅注重教授知识,而不管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知识以及是否迁移运用了知识,因此学生对于知识迁移运用比较少。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仅停留在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却没有有效地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以及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提升学生的转换能力。在讲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教师教授学生课文一共讲了五个故事,并且每个故事所讲的具体内容。而对于其中每个故事是否采用了什么样的描述方式以及故事之间的联系又是什么,教师对于这方面并没有过多的进行讲授。其实在课文中第四个故事是按照事前、事中、事后的顺序去进行开展的,那每个故事都是凸显了在别人眼中鲁迅先生的形象,这主要是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教师在教学时候仅停留在讲述这里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并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在其他的文本阅读之中去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并且对于这方面的训练少之又少。

三、小学生阅读转化力的教学指导策略

(一)基于文本细读,激发转化意识

文本细读主要是指基于文本,对阅读文本等进行深入理解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达成“充分阅读”,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并且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转化意识。对学生文本细读进行有效的指导,进一步拓宽学生阅读广度。

例如,在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细讀“救助车夫”这一故事,梳理故事发展脉络,再根据对文章的理解,接着让学生划出塑造人物形象的句子,自主思考分析鲁迅的人物形象。教师根据学生找出的具体句子进行讲解示范,如从“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显出难以忍受的痛苦。”这一文本内容中,通过“捧着脚、没穿鞋、淌了一摊血、抬起头”等一系列动作、“饱经风霜的脸”这一外貌以及“难以忍受的痛苦”这一神态,描述车夫家境贫寒且悲惨的状态,折射出车夫所处旧社会人民生活穷苦的缩影,侧面体现了鲁迅先生为人善良和对旧社会的憎恶。在此过程中实现“充分阅读”,加深文本理解, 培养阅读兴趣从而激发转化意识。

(二)基于经验整合,指导转化练习

儿童在进行阅读时可充分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学习经验。这些经验是学生在进行阅读学习的开端,经验有待于深化,在旧知的基础上增长新知,教师以此为基点,指导学生转化练习。给出具体的阅读文章,对文章进行文本解读后,引导学生对文章中提到的有效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转化,在学生完成自己的转化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如此既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又能帮助学生活跃思维。

1.联结生活经验,融会贯通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第四则“救助车夫”小故事就有提到,在黄昏时期遇到一位脚被扎伤的黄包车车夫,伯父细心给车夫包扎并救助他。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经验,联想学生遇到类似情景会如何处理,比如说:碰到路上有人摔倒,这时你会怎么做?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类似经验,让其他同学从中汲取知识与智慧。如此,可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内容融会贯通,相互转化。

2.衔接学习经验,触类旁通

结合单元要素和鲁迅先生背景介绍,可知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6课,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完成第24课《少年闰土》的学习,由此可借助前文作者背景资料相关知识,转化到本文人物形象理解的学习之中。在《少年闰土》这边文章中,体现了鲁迅与闰土短暂而真挚的友谊以及对闰土的怀念之情。在辛亥革命后时间,中国农村经济萧条、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在此社会背景下,鲁迅先生对当时农民的深切同情。借助前文的背景学习,使鲁迅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化。

同理,在学习其他阅读文章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打破文章界限,对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整合,实现知识的转化。

(三)基于学法迁移,提升转化能力

在传统阅读教学课堂上学生仅停留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层面上,但该学法能够容纳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师给学生介绍不同的转化方式,并尝试通过实践进行练习。可以运用转化策略,启发学生的多角度思维。这也是对于低层次听说读写阅读策略的突破。

例如,在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教师展示范文,引导总结人物描写的方法:“从正侧两面分析,其中正面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等等,侧面描写主要是通过他人的语言和动作、环境等对人物进行分析。”接着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阅读经验总结出来的阅读方法,或者是双向利用,将教师现所教授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学生完成任务并进行成果展示。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了学法与新的阅读文本的迁移运用,在运用中其实就是进行了转化练习,提升转化能力。

综上所述,在阅读转化力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文本、经验、学法等多个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转化意识,进行有效的指导转化练习,进而提升学生转化能力。转变以“听、读、记”为主的低层次输入性传统阅读教学策略,探求高层次输出性现代阅读能力教学策略,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阅读转化力的教学策略指导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谭梅,杨叶.核心素养视阈下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32(11):21-27+124.

[3]余映潮.说说《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19(36):45-46.

[4]宋珍珠.基于学生主体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5]张传燧,何淑娟.基于“四生课堂”理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及其实施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20(04):54-61.

[6]朱自强.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入阅读”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03):10-15.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策略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开展
文学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由阅读的目的谈英语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高中英语阅读策略教学摭谈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