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构建研究

2021-11-02 01:49何志敏
体育时空 2021年14期
关键词:结构模型教学能力体育教师

何志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7-072-03

摘  要  各地区高校体育教师的发展倾向于以科研能力发展为导向,尚存在被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标准过于主观化、可信度低等因素制约的现象。本研究力求构建相对科学、全面、客观、易量化、易操作,且不同评价主体统一评价指标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高校体育教师评价体系与评价理论,同时可为高校开展公共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现状调查提供可借鉴的调查方法与工具。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师  教学能力  结构模型

我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在为高校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引起了教师资源不足和生源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致使高等教育质量不同程度的下滑。在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诸因素中,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乃是一个重要因素。当前,促进以提升教学能力为核心的教师教学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促进高校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优化高校公共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找出行之有效的提升路径,能够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的教学起到准确的反馈和指导作用,更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湖南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构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通过大量文献分析,界定教学能力和高校公共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概念及内涵,分析研究者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构成的认知,梳理高校公共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初步构建高校公共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

2.问卷调查法。抽取湖南省有代表性高校(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公共体育教师、学生及管理员进行2轮问卷调查并收集统计相关数据,了解高校公共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确定高校公共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指标体系及权重。

3.访谈法。通过访谈10位专家(2位教育专家、3位体育教育专家和5位高校体育教授级教师)探讨、修正高校公共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验证高校公共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4.数理统计法。运用描述性统计探析高校公共体育师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采用层次分析法算出高校公共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检验。

二、研究过程与分析

(一)教学能力界定

通过大量文献整合分析,教学能力概念的界定概括为:内涵定义、工作内容定义和结构定义。(1)从内涵上看,Dineke(2004)认为教学能力是一个综合的个人特征,是支持在各种教学环境中满足有效教学绩效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2)从工作内容上看,Wang(1980)认为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够诊断和课程主题相关的学习前提条件,并根据持续的诊断对学习过程进行指导;能够联系学习目标进行课程决策;能为教学和学习的顺利进行而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3)从结构上看,Franziska(2009)认为教学能力包括四个维度,分别是学科知识、教学诊断、教学方法运用和教学管理等。

综上所述,教学能力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的一种心理特征,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组成。一般能力指教学活动所表现的认识能力,特殊能力指教师从事具体教学活动的专门能力。本文所指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是指体育教师以促进高校体育课程发展和学生全身心发展为目标,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具备的品格、素质、能力等综合素养。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要素,是影响教学效果最直观、有效的因素;教学能力是教师知识、技能、个性、态度的综合体;教学能力可由教师通过教学活动直观体现,也可从教师对教学问题的认知与态度间接反馈;教学能力可借助外在途徑(如专业培训、继续教育)得以提升。

(二)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构建

1.筛选、初步确定各级评价指标

本文查阅、分析、整合了大量相关研究参考文献,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在符合高校体育课程发展要求和高校公共体育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严格遵循科学、全面、客观、易操作、易量化的原则,借鉴教育专家、体育教学和体育管理专家的意见,初步确定高校公共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从属关系见图1)

2.高校公共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发放两轮高校体育教师、学生及管理员问卷调查(见表1),回收统计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高校公共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评价指标权重(选用AHP层析分析法软件)。

(1)编辑层次结构模型。

(2)构建两两判断矩阵。将目标层至最底层各个层次内的指标依次进行两两对比,输入两两比较数据,对其重要程度进行判断。

若判断矩阵设为Μ = (Ωab)n×n,则有:

(注:Μ—判断矩阵;Ωab=1;Ωba=1/ Ωab ;a、b=1、2…n)

其重要程度的对比判断由专家们根据自己综合评判采用1-9标度(见表4)予以量化。

(3)层次单排序计算。

(4)一致性检验、修正,计算各项指标权重系数,得出高校公共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图1)。

三、结论

1.本文界定了高校公共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含义及内涵。

2.构建了高校公共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包括3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和39项三级指标,并赋予了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

四、建议

1.建议后续研究人员继续完善本结构模型及评价系统。

2.将此评价系统运用到实证研究中去,验证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词典[M].上海:上海出版社,1998.

[2]王磊等.教师教学能力系统构成及水平层级模型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8(06):16-24.

[3]万来红,孙竞波.高校体育教师能力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11):87-91.

[4]孙晓东.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8,32(01):98-103.

★基金项目:长沙理工大学教研教改研究项目《高校公共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与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G2094。

猜你喜欢
结构模型教学能力体育教师
结构模型设计制作与分析
学生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途径
基于互联网行业知识型团队的薪酬激励模型设计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