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有效利用生成问题的策略

2021-11-03 19:39王兆辉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7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策略

王兆辉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效利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生成问题来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十分必要。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应对策略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成问题;策略;核心素养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意义

道德与法治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公民品德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的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当课堂充分开放、充分接纳学生对时代发展的不同认识时,课堂教学便具有了极大的生成空间。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有效利用生成问题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便成了政治教师的重要任务。

笔者从事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17年,其中高中6年、初中11年,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现基于平时的理论学习、听课交流、课堂教学实践等,谈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生成问题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有效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成问题提高学生素质的策略

“课堂中的生成”是教师及时利用课堂中的生成因素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课堂。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师生、生生多重组合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敢于突破预设的教学设计,抓住生成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探究的智慧。

(一)创设平等的课堂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有效处理道德与法治课生成问题的前提条件

教师应以学生学习的伙伴、促进者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扮演一个“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之间才能真正形成互动的对话平台,生成的问题也才能得到有效处理。

教师可以发挥个人优势,把时政带进课堂,把多媒体带进课堂,把身边的案例带进课堂,营造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课堂,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生成的问题进行判断,取其精华,合理利用

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生成问题对教学都是有价值的,有些可能会与我们的教学背道而驰。如果教师对于所有的生成都花时间和精力处理,就可能使教学“脱轨”。因此,当出现预设与生成不一致时,我们要在瞬间做出正确判断:这一生成性资源对于培养中学生的素质是否有价值?在课堂教学进程中展开是否可行?是否具有可挖掘性?这样才能更加理性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利用好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素养。例如,我在讲“遵守规则”这一内容时,问学生:大家的身边有哪些规则?学生答:家规,校规。其中有一个同学故意喊:“乌龟。”我立刻停下来,对于这种故意影响课堂的行为进行了教育,反问:“请你说出什么是规则?规则有哪些特点?”这位学生不会回答。课后,我对该名学生进行教育,使这种故意捣乱的行为得以制止。

(三)利用学生青春期心理特征来处理课堂生成问题,加强对学生的时政教育

初中生处在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是有叛逆性、追求独立、自制力不强、爱面子、爱展现自我,处事不够成熟等。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因势利导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处理课堂生成问题,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素质。例如,在一次新闻播报中,一位学生走到讲台前,用家乡话非常快地说了一则新闻,结果在场的同学都听不懂。我又让这位学生重新讲了一遍,结果他还是用家乡话讲得非常快,还带着奇怪的表情。这时我猜出了他的心理动机,笑呵呵地让这位学生坐下,并说:“这位同学真勇敢,用家乡话给我们讲新闻,真是耳目一新啊!”这位学生的表现是一种爱面子的心理,我采取了满足的策略,用特殊的方式进行了鼓励。课后,我和他谈心,指出了他的优点,同时指出了他的不当行为,让他明白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对于一个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作用。另外,我认识到:他用家乡话讲,说明他热爱家乡。在此后的一节班会课上,我让他给我们用标准的普通话向全班介绍了他的家乡。此后,他和我的关系变得友好了。

(四)将外界干扰因素引起的课堂问题进行转化,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课堂上,学生有时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注意力不能集中。 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那么,应该怎样应对由环境干扰而产生的课堂生成问题呢?笔者认为,可以把这种干扰变成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素材,然后用学过的知识原理来分析,这样既能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又提高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一次“遵守规则”内容的教学中,外面下起了大雪,气势非常壮观,学生激动不已,有的已经喊出声来,秩序很乱。我强调了几句课堂纪律,但效果不明显。后来我转变了策略:同学们非常喜欢看雪,现在就给大家3分钟时间看雪,然后结合我们所学的知识写一篇150字以上的小论文,主题是“课堂上看雪引发的思考”,要求结合知识点:(1)规则的重要性;(2)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于是,学生不吵了,反而“哎”了一声,带着问题去看雪,完成了小论文。课后我进行了批改,发现有很多学生对问题没有阐述清楚,我让他们修改。在几次修改后,学生认识到课堂认真听课的重要性,同时对“规则”也有了新的认识:违反课堂纪律,是破坏规则的表现。

(五)不知为不知,引导学生养成诚实的学风

学生是充满情感、富于想象、极具個性的生命体,从而使得课堂上的生成具有复杂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学生的有些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不一定都能回答出来。此时,教师完全不必掩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有时教师甚至可以不耻下问,在某个问题上以学生为师,这样可以培养诚实的学风。

例如,在教授“法律保护家庭成员的人身权利”中的“姓名权”时,我安排了学生活动:(1)我的姓名是什么?(2)是随父姓还是随母姓?学生纷纷回答,其中一个学生问道:老师,能不能既不随父姓也不随母姓?我觉得一惊,因为在备课的时候没有做好这个预设,但是我没有害怕,我回答:这位同学问得非常好,那么其他同学能不能给他回答?这时,另一位同学就站起来说,她的一个亲戚就是既不随父姓也不随母姓。那么,姓父母之外的姓到底行不行呢?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讨论,但是没有得出最终结果,我也诚实地说出老师没有事先研究好这个问题。于是,学生课下主动去搜集资料,寻找答案。在下一节课中,学生把资料拿来和我交流,弄清了这个问题。经过这样一个特殊的生成问题的处理,老师和同学都对“姓名权”中的姓氏问题做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而且学生的研究探讨性思维得到了训练。

(六)设置鼓励机制,鼓励学生自己解决课堂中生成的问题

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我设置了学习能力加分制,把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分成几个等级,不同的等级分数不同,这对于初中生是很有效的激励。学期结束,我把这些平时的分数按照百分比加入总分,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如盖上红章的笔记本、有学生积极表现的照片的相册等。学生会把老师提的问题和同学们提的问题,通过查找资料、询问父母或其他渠道来解决。在这里,答案正确与否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结束语

课堂生成千变万化,它需要教师用智慧去挖掘,去合理有效利用。俗话说,学无止境,让课堂生成变成有效的资源也是永无止境的。为此,我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吴刚平,刘良华.关注资源、学科与课堂的统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徐步平.浅谈教师在动态生成课堂上的角色[J].青年教师,2007(12).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