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后金融企业的税务风险研究

2021-11-03 02:38张云娟
中国民商 2021年10期
关键词:金融企业税务风险营改增

张云娟

摘 要:营改增之后金融企业的税率变化为6%,相比于营改增之前,税率有所上升,虽然在营改增全面落实之后,金融企业的部分进项税可以进行抵扣,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增值税进项税抵扣仍然存在问题。而且金融企业也面对一定的税务风险,如营业收入核算不准、发票管理不当、税收政策理解不准确等引发的税务风险,税收与金融企业的形象、信用等级评分、可持续经营发展有直接关系,加大税务管理力度以及防范营改增后的税务风险是金融企业需要高度关注的任务。本文主要围绕营改增后金融企业的税务风险展开研究,首先阐述金融企业进行税务风险防控的必要性,其次分析金融企业税务风险,最后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税务风险防范对策,尽可能规避企业税务风险,提升税务管理效率。

关键词:营改增;金融企业;税务风险

国家为减轻各个行业的税务负担,推进税制改革,于2016年开始试点推行营改增政策,金融企业重复征税的问题有效解决。但是在税制改革背景下,金融企业面对的税务风险逐渐多样化,金融企业的税务风险处理承受的压力较大,一旦税务管理操作失误则可能引发连锁风险,牵一发而动全身,企业的税务筹划以及纳税申报等工作都需要重新规划调整,税务管理成本增加,进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金融企业应当加大税务风险研究和防范力度,明确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实际损害,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应对税务风险。

一、金融企业税务风险防控必要性

金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防范税务风险较为关键,小额贷款公司属于金融行业,企业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个人等,企业的整体发展规模较小,企业内部总的资产周转率和资产流动性较低,同时资产负债率未达到标准值,企业内部存在税务风险隐患。金融企业内部涉税业务数量较多,税种呈现多样化,因而企业有必要从各类涉税业务出发,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税务风险。秉持将企业做大做强目标,金融企业必须紧跟税制改革步伐,关注国家对金融行业由其是小额贷款行业出台的各项税收政策,全面推进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科学避税节税。小额贷款公司不同于一般的金融企业,而且不同的地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纳税人身份定位不一致,因而可能出现因注册地不同而享受不同的税收政策,部分税收优惠政策也无法使用,税务管理中存在政策性风险,防范风险较为关键。

二、金融企业税务风险分析

营改增环境下,金融企业在适应税制改革、相应税收政策以及税收核算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难题,而且金融企业的发票系统、纳税申报系统以及认证抵扣等方面也存在问题,财税问题处理不合适则形成税务风险。目前在营改增后金融企业的税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营业收入核算不准、发票使用管理不当、税收政策把握不准。

(一)营业收入核算不准确引发税务风险

金融企业对内部各项经营收入的核算不准确,核算范围未能有效覆盖所有的经营业务,税务机关对企业的税收征管力度加大,税务风险随之产生。金融企业缺少同一的税收核算标准,进而在税务核算过程中规范性不足,比如在纳税申报之前临时拆分经营收入,纳税申报部分数据混淆不清,导致税务机关对金融企业实施从严征税,金融企业的税负增加。而且若是企业未能将营改增之前的税务管理理念改革,增值税应税业务与营业税业务收入划分核算不清晰,则将金融企业置于被动地位,存在税务机关稽查风险,企业很可能面临税务机关的惩罚。

(二)发票使用和管理不当引发税务风险

营改增后,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企业的税务管理措施也需要及时进行调整,而且在之前征收营业税时,营业税纳税义务的产生时间是根据纳税人开展应税业务、无形资产转让收入款项凭证获取当天,而在营改增之后,首先要开具应税业务的相关发票,发票开具时间则是纳税义务产生时间,无论企业是否得到实际收入都需要按照规定及时缴纳增值税,如果金融企业对纳税义务产生时间调整问题关注度低,则可能形成税务风险。金融企业在签订贷款合同过程中,如果未能对付款条件做出明确要求,比如没有要求付款当天按照结算单据开具增值税发票,则可能致使纳税义务提前产生,金融企业的内部资金周转被波及影响。

(三)对税收政策把握不准引发税务风险

营改增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减少重复征税,最大程度的减少企业税负,但是部分金融企业对税收政策把握不准确,在税收管理筹划过程中,税收政策的应用不恰当,导致各项减免征税的税收优惠政策未能被充分利用,金融企业的税务负担减少幅度不大。

三、金融企业税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加強增值税发票管理

金融企业在获取和管理应用增值税发票过程中,要注意遵守税收法规和政策,严格按照规定要求使用增值税发票。小规模金融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一般都是由财务部门内部的税务会计岗位人员完成,因此税务会计人员在应税业务产生之际,需要及时向服务提供者索取增值税发票。同时金融企业还应当注重筛选企业的服务合作商,在金融服务质量无差别的前提条件下,尽量选择具有一般纳税人身份的合作商,若是金融企业不得以选择小规模纳税人身份的合作商,则税务会计人员要积极联系合作商税务部门,协助合作商在注册地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为避免增值税发票管理风险,金融企业可以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将增值税发票的管理、使用抵扣与税务会计人员以及增值税应税业务人员的绩效挂钩,对其实施定期考核,借此强化员工对增值税发票管理的重视。另外,增值税专用发票中的各项内容必须要符合政策法规要求,开票要提供准确凭证、核对客户信息,根据税务机关发布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办法审核发票,严防虚开发票行为,避免金融企业成为税务机关的重点稽查对象。

(二)优化增值税进项税筹划

金融企业的增值税应税业务应缴纳的税金是销项税减掉进项税后的结果,而且企业中不同的费用对应的抵扣率不相同,比如办公用具费用、物料费用、差旅费用、会议费用等,金融企业的销项税可以抵扣以上费用的增值税进项税,从而达到减少增值税应交税金的目的。小额贷款公司具有一般纳税人身份,其可以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同时依据一般纳税人享有的进项税抵扣率进行抵扣,如差率费的抵扣税率为6%、物料费抵扣率13%、租赁费抵扣率11%。小额贷款公司应当跟进进项税抵扣税率的变化情况,在增值税进项税筹划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些可抵扣项目费用,比如关于采购材料费用、采购办公用品费用等及时与供应商签订合同要求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从而增加进项税额。此外,小额贷款公司也可以通过业务外包方式增加进项税抵扣额度,现阶段人员费用、管理费用无法在销项税中抵扣,而且小额贷款公司的人力成本较高,如果将保安、对账、技术等业务外包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同时可通过合同获取相关服务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加进项税抵扣额。

(三)准确规划应收账款收回时间

金融企业应当准确规划应收账款的收回时间,根据营改增政策中對增值税的要求,合理贷款收回时间,及时划分应收账款增值部分,尽可能减少月度增值税中的销项税额度。金融企业的收入利润来源较多,在独立的金融管理模式下,不同的利润来源逐渐独立,如何合理安排企业利润是当前的重要任务。金融企业可适当提升财务部门的职能等级,将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的利润监控中心,对企业的利润进行监控,根据每月的进项税额度合理分配月度利润,进项税抵扣销项税,以此达到降低增值税缴纳额度的目的。

(四)重视筹划所得税

金融企业的所得税计税依据主要有经营收入和扣除项目,对企业的经营收入进行筹划,通常是采用延缓计税依据实现时间以及控制计税依据,比如推迟业务获利时间、分期收款等。金融企业的所得税筹划在扣除项目方面的筹划弹性空间相对较大,企业可以适当增加对可扣除项目的资金投入,但是要保证在税收法律规定允许范围内。金融企业可以无限扣除项目的税务筹划空间远高于限额扣除项目,所以企业必须要重视费用支出形式的转化,尽可能将限额扣除项目转化为无限额扣除,从而增加税前扣除项目总金额减少应缴所得税金。对于金融行业中的小额贷款公司来讲,企业可选择合适的方式增加扣除项目和可扣除金额,比如企业可选择科学的融资手段,即财政资金、金融机构贷款、企业之间互相拆借等方式用以减少所得税金。

(五)统一会计核算标准

不同地区使用的会计准则各不相同,金融企业缺少同一的会计核算标准,在税务核算方面存在问题。金融企业需要统一会计核算标准,并逐步完善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严格约束税务核算行为。营改增政策对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势必会产生影响,在营改增之前,企业的核算项目较少且核算难度较低,而在正式实施营改增政策以及企业会计准则改革更新后,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范围扩大,核算防范更新。金融企业必须根据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要求,建立正式核算体系,规范税务管理和会计管理,企业的营业税相关科目不仅要调整成增值税,而且销项税额也需要进行细分,具体分为简单计征和一般计征,从而计算真实的应缴税额。营改增之后,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出现的最明显变化是核算内容增加,核算细化要求增加,原先的整体核算变化为单向核算,而且增值税核算需要在进项税抵扣销项税以后开展,金融企业需要结合营改增的要求对会计核算制度以及财务制度及时更新。

(六)搭建高效税收系统

金融企业有必要搭建高效的内部税收系统,根据金税三期系统整合要求,调整税收系统功能,将增值税发票系统与企业的经营业务实时对接,确保税务系统充分服务税务管理工作,识别和预测税务风险。金融企业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和税务机关的要求,利用信息技术分析税务报表,整理各部门对税收系统的功能诉求,在税务系统中完善部分功能,如风险预警、检测和应对功能。

(七)培养高素质税务筹划人才

企业应当培养高素质税务筹划人才补充现阶段的税务管理团队,从而提升企业的税务筹划水平,防范企业的税务风险。金融企业可以与当地经过专业认证的税务中介机构进行合作,对现有税务会计人员进行能力巩固,并且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深入解读营改增政策。同时税务机构的人员可以与企业税务人员共同检测调查内部税务风险,从全局出发精准定位企业税务风险,基于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制定合适的税务筹划方案。

四、结语

综上所述,金融企业当前面对的大部分税务风险都处于可控范围内,金融企业需要加大对税务风险的研究力度,结合税制改革背景,深化应用税收政策,制定妥善的风险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对企业税务管理以及经营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保证金融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鞠威女.“营改增”背景下金融企业税务风险分析及对策[J].全国流通经济,2020(15):148-149.

[2]李昕鹏.“营改增”背景下金融行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J].纳税,2020,14(13):27-28.

[3]李敏玲.探讨“营改增”背景下金融业税务风险管理[J].纳税,2020,14(11):7-8.

[4]董俐娅.金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9(13):41-42.

猜你喜欢
金融企业税务风险营改增
新形势下金融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的思考
中国工商银行在转型创新中谱写发展新篇章
“营改增”对电气安装企业税务风险控制影响
浅析高校税务风险管理
浅析高校税务风险管理
互动与融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
金融企业并购价值评估的特殊性及方法选择
增值税全面实施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