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教育初心

2021-11-03 12:16陈晓玲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6期
关键词:智育德育

陈晓玲

摘要:只有“育人”和“育分”有机结合,才能回归教育初心。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德育比智育更为重要。道德往往可以弥补智慧的不足,智慧却不能填补道德的空白。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德是灵魂统帅,智是基础,后者不好会制约前者发展,前者不好很可能导致发展方向跑偏。因此,教育部提出“德育为先”“智育为重”的要求,须在教学中认真落实。

关键词:教育初心;智育;德育

蓦然回首,从教已经十六年了。在这十六年里,我时刻记着当初读师范时老师们对“师范”的诠释: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伴随着我整整十六年,它也将伴随着我从教的一生。我以此为镜,不断告诫自己、鞭策自己做学生的榜样,让我的学生也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正直的人。

作为教师,我们有教学任务,教学质量也是我们的一个追求,但我们不能忘了教育的初心,不能忘了書上说的“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诚然,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的人,他们的智商很高,但是在他们身上,不道德的行为、无公德的言行、丑陋的罪行,我们看得还少吗?我们的同行,也有一些人泯灭了人性、丧失了师德,给我们教师队伍抹黑,也让自己跌入万丈深渊。我时刻以此为鉴,反思自己在日常的教学中是否有违反师德要求的行为,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一位教师的要求,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那么,自己有这种意识,怎么落实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使学生不仅学业合格,品德也高尚呢?

首先,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比如,我要求学生要多阅读,那么我自己要先阅读。我告诉学生,我阅读的时间是挤出来的,是利用坐地铁的时间、午睡前的十五分钟、晚睡前半个小时来阅读的,积少成多,也看了很多的书籍。通过自己的事例,让学生知道不仅仅是他们在阅读,老师也在阅读,而且老师是利用碎片化时间来阅读的。通过自己的例子,更好地激励学生去阅读,同时也给他们一个榜样、一个目标。有时我也会给学生讲伟人们是如何阅读的,利用名人效应激励学生主动去阅读。当然,只是我讲,有时效果也会不理想,那么就换学生来讲,讲他们通过阅读了解到的名人轶事。我以不同的方式激励学生大量地阅读,开拓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思想,塑造他们的品格。

其次,关注行为、品行差的学生。这类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注、帮助。他们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这样的行为错在哪里、会给别的同学带来什么伤害,或者是不敢承认是自己做的,因为以往的经验告诉他们:承认错误,会被老师、家长责骂;不承认的话,蒙骗过关了,什么事情都没有,从而更加肆无忌惮地欺负同学。作为一名老师,如果不去改变他们的认识、纠正他们的行为,那么这些学生一走入社会,就成了“危险品”。为了减少产生“危险品”的概率,我利用语文课、品德课、班会课,让学生树立“知错认错、勇于改正错误就是好孩子”的理念,认错了,老师不会责骂,家长也不会责骂。这样消除了学生的顾虑,让他们敢说真话、实话。我班刘同学现在比起两年前,真是云泥之别。两年前,他刚上一年级,课堂上坐不稳,对同学动手动脚,甚至在课堂上打同学、下课踢同学。一天下来,其他同学对他的投诉达到十几次。这是一个让老师头痛的学生,如何让他改变呢?我主要把握住一点,即坚持我的诺言,只要他主动承认错误,就不批评他、不告诉家长(情节较严重时会跟家长沟通,但是让家长不责骂他),但要告诉:你这种行为会对其他同学造成不良的影响,如果同学也这样对你,你会怎么样?我以这种换位思考的方式,让他慢慢地明白自己的做法会给别人带来怎样的伤害。当然,最后还要求他去给同学道歉。道歉看似没有什么用,但实际上对学生的心灵震撼很大,这是他意识到自己错了的一种外在表现。

对于品行差的学生,除了以上的做法,更要坚持一点:实事求是,不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否则,久而久之,会让他们破罐子破摔,成了“危险品”。我班吴同学在一年级就有偷拿同学东西的坏毛病。他本质不坏,只是家长疏于管教,不懂得如何教育,才让他出现了一些问题。班上一有同学东西找不到,大家都会说是吴同学拿的。我在班上对全班同学说,要亲眼看到才能说,不能凭以往经验就认定是他做的。私底下,我又找他聊天,事实证明东西的确不是他拿的。慢慢地,我发现他与同学之间的相处好了一些,看老师时眼睛里也多了一些情感。这些细微的变化让我高兴不已。多一些信任,多一分细心,多一点爱心,让班级充满爱,让爱团结学生、感染学生。

最后,让学生做一个正直、诚信、道德高尚的人。我是这样做的:运用语文课、品德课中有关的课例,让学生学习其中人物正直、诚信的品格;组织学生阅读名人故事,从名人的故事中感受名人的人格魅力;从班上学生中找出正直的人,例举体现他正直行为品格的事项,细化、具体化,让学生形象、具体地知道什么叫“正直”;以自身为榜样,自己首先做一个正直、诚信、道德高尚的人,身正为范。当然,道德高尚不仅仅包含正直、诚信,但是作为小学生,我觉得他们如果能形成这样的品格,将终身受益。

少年强,则国强。试问,一个品格低劣、道德丧失的人,一个沦为“危险品”的人,如何热爱自己的国家?如何振兴中华?身为教师的我们,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以自身为模范,以班级为中心,以每个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少出“危险品”,杜绝“危险品”。

不忘教育的初心,不忘教育的本心,不忘教育的良心,一片冰心在玉壶!

参考文献:

[1]崔学鸿. 赏识教育初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智育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德育出希望之花
小学语文德育、智育、美育教学策略研究
做人教育是道德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
大学体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研究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化理论为德性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也要注意一种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