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政策再加码 力促大学生就业形势承压向上

2021-11-04 01:15卞文志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毕业生政策疫情

卞文志

2021年5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部分减负稳岗就业政策期限延长到今年底,确定进一步支持灵活就业的措施。会议指出,今年要继续坚持就业优先,保持对就业的政策支持。一是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二是将去年实施的职业培训、技能提升和高校毕业生见习补贴及发放失业补助金和临时生活补助、支持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等政策延续至今年底。三是促进市场化就业,加大对“双创”的政策支持,推进实施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促进高校毕业生自强自立、就业创业。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就业不仅是民生问题,同样是发展问题。”此外,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5月20日下午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介绍延续实施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和进一步支持灵活就业措施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会上,李忠介绍,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将其摆在“六稳”“六保”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要完善多渠道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

让大学生从毕业到就业实现“无缝连接”

每年的毕业季到来,就会有几百万的高校毕业生走进求职就业的大军行列。那么,如何实现大学生从毕业到就业的“无缝连接”?在解决存量和增量问题上,高校毕业生将面临怎样的就业环境?这已经成为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因为学生就业,一头连着企业运营,一头连着民生冷暖,帮助学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着重关切的问题。

当前,因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巩固,缓解就业压力有了一定基础,但因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较多,就业形势依然比较复杂。一方面,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确定性依然较大,疫情何时终结尚不明朗。虽然,国内疫情防控情况较好,但企业预期不稳,在生产能力扩张与人力资源投入方面依然谨慎。另一方面,除2021年即将进入就业市场的909万高校毕业生外,2020年尚未就业毕业生还有一定存量。虽然,高校毕业生拥有较好的知识水平,在全国性的就业市场上并无太大劣势,但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民营企业、第三产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这对大学生吸引力尚显不足。同时,对于制造业部分岗位而言,高校毕业生又无法满足其专业性技术要求。所以,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依然存在着瓶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纪南指出, 2021年我國就业形势延续了去年的总体平稳态势,但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就业形势依然比较复杂,面临诸多挑战。……2021年就业总量压力不减,需要安排就业的城镇新增长劳动力仍然在1 500万人左右,高校毕业生909万人,达到新高。同时,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制造业、服务业普工难招,技术工人短缺,技术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超过2。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研究室研究员张丽宾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从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看,招聘岗位数量持续大于求职人数,求人倍率处于历史高位。4月份招聘需求人数同比较大幅度增加,多数企业有招工需求,且部分企业是扩张性的招聘需求,表明人力资源市场的就业环境较好。

今年,我国就业环境较好的情况来自于经济的持续恢复。比如,从4月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看,我国经济仍处于持续稳定恢复中,工业生产稳中有升、服务业恢复扩张、投资与消费持续恢复、货物进出口增势良好,为就业恢复创造了条件。城镇调查失业率整体呈下降趋势,由年初的5.4%下降到4月份的5.1%,已恢复到疫前水平;全国城镇新增就业437万人,同比有较大增幅。总体上,就业局势初步得到恢复,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但是,在人力资源市场就业环境较好的现实情况下,对于就业市场而言,仍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创业与持续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焦豪在接受采访时提出,由于疫情所带来的经济从线下到线上的转移、产业规模的紧缩与扩张等一系列市场变化,伴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数字经济的发展,仍持续深入地影响着就业,无论存量毕业生,还是增量毕业生,都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就业环境。

在稳就业、促就业政策支持下保持就业总体平稳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武靖州在回答经济时报记者提问时介绍,2021年,就业市场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疫情强化了原有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一是制造业劳动力短缺问题进一步凸显;二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矛盾进一步加剧;三是民营企业的就业吸引力弱化。在原有就业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强化的背景下,当前就业格局呈现出劳动力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分化的特点。就目前来看,我国总体就业岗位不缺,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数一直是大于求职人数的,上述也提到,制造业、服务业普工难招,技术工人短缺,技术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超过2。也就是说,在这些行业中,一个劳动者至少有两个岗位需求对应。疫情进一步助推了这种劳动力供求不匹配的现象。

焦豪在回答记者提问“今年就业将面临哪些挑战和难题?”时提出,第一,归国人员加剧竞争。疫情冲击下,一方面留学渠道受到极大影响,高校毕业生出国留学数量有所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国外疫情形势复杂,出现了出国留学学生的归国潮,留学生数量的增加加剧了国内毕业生就业市场竞争。第二,失业人员加剧竞争。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导致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被动裁员甚至倒闭,由此产生的大量失业者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毕业生面临着与这些失业人员共同竞争就业岗位的局面。第三,市场供需存在错配。随着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市场对智能制造、机器人、自动化、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大大提升。但由于毕业生劳动力技能与这些产业的要求存在错配现象,这些新兴产业领域的劳动力缺口反而日益增加。

从就业趋势来看,第一,追求体制内稳定性。新冠肺炎疫情下,人们开始意识到体制内收入稳定性的优势。第二,就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伴随国家经济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借力數字技术的金融、互联网等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毕业生主要的期望职业开始转向互联网、新兴产业、第三产业。第三,灵活就业的新选择。目前,全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2亿人,参与网络平台直播带货、网络写手等新就业形式的毕业生日益增加。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人口经济研究室副主任赵文在回答提问“从当前就业格局来看,呈现哪些新特点?”时介绍,从当前就业格局来看,呈现的新特点主要是通过“六稳”“六保”一系列政策措施和专项活动,实现了良好开局。工业生产稳中有升,服务业保持增长,服务发展新动能持续壮大,市场主体活力增强,这些因素带动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同时要看到,我国经济正处于从恢复期向扩张期的过渡阶段,以接触性服务业为代表的一批行业,恢复还不充分。

赵文表示:与以往相比,今年面临就业难题的群体主要是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在国内外环境不确定因素较多的情形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任务比较艰巨。除此之外,农民工就业工作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结合产业发展和产业转移形势,中西部地区就地就近就业渠道还需要扩大,外出农民工有序流动还需要加强引导。关于就业趋势问题,一方面是农民工本地化就业倾向更加明显,另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供求形势和就业意愿不断变化。

张丽宾表示:虽然,当前就业面临不少挑战和难题,但在党和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在一系列稳就业、促就业的政策措施下,我国就业将会延续总体平稳、回升向好的趋势。

我国已基本形成比较完备的就业政策体系

武靖州提出,当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就业政策体系,在促进充分就业目标实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即使在受到前所未有冲击的情况下,仍基本保证了就业的稳定。但部分就业政策,主要着眼于短期的就业市场平衡,对于中长期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化解依然乏力。为此,应长短结合、统筹施策,在保障短期就业数量目标实现的同时,更加关注中长期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化解与就业质量的提升。

今年就业压力依然较大,要继续坚持就业优先,保持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稳岗、重点群体就业的政策支持,坚持保市场主体来保就业的政策逻辑。

为了推动稳岗扩就业,焦豪表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从国家来看,第一,拓展就业渠道,借助于就业补贴等手段支持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推动毕业生走入基层社区、医疗卫生等领域;第二,以创业促就业,加大“双创”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增强资金支持、场地支持、服务支持等的扶持力度以推动高校毕业生进行创业选择;第三,扩大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招聘规模,在岗位分配上向高校毕业生倾斜,增加毕业生专项岗位的数量;第四,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借助于数字技术搭建起省市级的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畅通毕业生求职信息渠道,同时增加职业培训机会,帮助毕业生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减弱毕业生就业面临的经验和技能缺乏障碍。

从高校来看,第一,高校可以联合企业组织开展更具针对性的就业指导;第二,重视校园创业培训,针对市场需求提供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项目指导、网络创业等培训;第三,着力培养毕业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推动毕业生自身树立多元发展意识;第四,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开展帮扶行动。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更是推动经济稳中向好的动力来源。因此,延续对企业稳岗、重点群体就业的政策支持和强化对灵活就业形式的保障,都将为兑现全年新增1 100万人以上城镇就业目标增加分量十足的“砝码”。下一步,须继续巩固经济恢复性增长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就业奠定基础。要有针对性地延续疫情期间的稳就业措施,尽可能地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包括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扩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阶段性稳岗政策惠及范围,延长“以工带训”政策实施期限,特别是要通过就业政策快办帮办行动,将就业政策落到实处,让政策对象便捷享受到政策。在中央支持就业政策再加码的力度下,各方应力促就业形势承压向上,为高校毕业生营造更好的就业环境。

(编辑 吴兰芳)

猜你喜欢
毕业生政策疫情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疫情中的我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