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下武汉市公立医院医生工作压力源调查

2021-11-05 05:25胡银环朱伟林李得和朱西敏陈国庆
中国医院 2021年11期
关键词:职称条目负荷

■ 漆 振 胡银环 朱伟林 李得和 朱西敏 赵 凯 陈国庆

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仍处于常态化阶段,公立医院医生一直处于疫情防控第一线,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群体。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医务人员为新冠肺炎疫情奋战了近一年半之久。英国某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五分之二的医生目前心理状况较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之前差[1]。公立医院的医生不但工作量大、教学科研任务重、职称评审压力大,还要持续地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医院必须重视广大医生的工作压力状况,搞清楚医生工作压力源,有针对性地提出干预措施,以减轻医生工作压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彻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相应保障[2]。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武汉市6所公立医院的医生进行调查。纳入标准为:1)自愿参与调查;2)工作时间1年以上且目前在岗者;3)疫情防控一线工作者。共224名医生参与本次调查问卷的填写,剔除2份无效问卷,剩余有效问卷222份,有效率为99.1%。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资料问卷。根据本次研究需要,自行编制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收入、医院性质、科室、平均每天工作时间、目前工作压力感受情况、疫情对目前工作压力的影响程度等。

1.2.2 医生工作压力源量表。本研究采用陈建萍[3]所编制的医生工作压力源量表对医生工作压力源进行评估。该量表将中国医生的工作压力源分为7个维度、38个条目[3]:组织管理(8个条目)、职业兴趣(8个条目)、工作负荷(6个条目)、职业发展(7个条目)、人际关系(3个条目)、外部环境(3个条目)和医患关系(3个条目)。总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923。采用Likert 1~4级评分法,每个条目的答案从非常不符合、有点不符合、有点符合、非常符合依次记为1分、2分、3分、4分。所得维度分数越高,代表其引起医生压力的程度就越大。经信度检验结果显示本次调查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914,具有较好的信度。

1.3 调查方法

由于疫情原因,本次研究选择线上调查方式。首先将调查问卷制作成电子问卷,将调查问卷的链接发送给6所武汉市公立医院医生,由各医院医生自愿匿名填写。为保证问卷质量,每个IP地址仅能填写1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对计数资料进行频数和百分比描述,得分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工作压力影响因素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男性8 0人(3 6.0 4%)、女性1 4 2人(6 3.9 6%)。年龄≤2 5岁1 9人(8.5 6%),2 6~3 0岁8 7人(3 9.1 9%),3 1~4 0岁8 5人(3 8.2 9%),4 1~5 0岁2 5人(11.26%),≥51岁6人(2.70%)。学历大专及以下36人(16.22%),本科学历130人(58.56%),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56人(25.22%)。所有医生中,高级职称10人(4.50%),中级职称63人(28.38%),初级职称117人(52.70%),暂时没有取得职称32人(14.41%)。18.39%的医生目前感觉工作压力非常大,45.74%的医生感觉到目前工作压力比较大,仅有0.45%的医生目前没有工作压力的困扰。93.72%的医生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加大了工作压力,仅有6.28%的医生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其工作压力没有造成影响。

2.2 医生工作压力源维度得分情况

根据调查显示,医生工作压力源得分均值为2.70±0.47,压力值处于偏高水平。其中,得分处于前3的维度分别是外部环境、工作负荷、职业发展,余下依次是职业兴趣、医患关系、组织管理、人际关系。具体得分情况见表1。

表1 医生工作压力源7个维度得分情况(n=222)

2.3 医生工作压力源条目得分情况

在量表所有条目中,得分处于前3位的条目分别是“感觉到目前的医疗保障制度亟待完善”“工作中要承担很多风险”“升迁缓慢或几乎没有升迁的机会”。在得分处于前10位的条目中,工作负荷的条目占4条,外部环境的条目占3条,职业发展的条目占2条,组织管理的条目占1条,且前10条目得分全部高于量表得分均值。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医生工作压力源量表得分前10的压力源

2.4 医生工作压力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把不同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医院性质、日均工作时长作为自变量,医生工作压力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学历、职称、医院性质、日均工作时长对医生工作压力有影响(P<0.05)。分析表明,医生学历越高,其工作压力就越大;职称越高,工作压力越大,没有职称的除外;三级医院的医生工作压力要大于非三级医院的医生;日均工作时长最多的医生群体压力最大。

3 讨论

3.1 疫情防控常态下医生工作压力现状分析

在本次调查的所有医生中,222名医生的工作压力源平均得分2.70±0.47,处于偏高水平。根据本次一般资料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医生工作压力普遍较高,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与此同时,仅有6.28%的医生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他们的工作压力没有造成影响。由此可见,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对医生带来的工作压力不容置疑。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较低的工作压力是医生正常工作的重要保障,广大医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工作压力不容忽视[4]。

3.2 医生工作压力源主要来自外部环境、工作负荷、职业发展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医生工作压力的来源主要是外部环境、工作负荷、职业发展。这与对上海医务人员的职业压力研究结果相一致[5]。在外部环境中,医生普遍认为目前的医疗保障环境急需完善,这可能与当前疫情防控下的高压力有关。另外,医生普遍认为工作风险大,工作量多,节假日加班情况经常出现,特别是新冠肺炎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这种工作负荷。此外,大部分医生认为在工作中升迁缓慢,个人发展空间有限,这种职业发展的前途问题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3.3 不同人口学特征与工作压力大小的联系

对于不同学历的人来说,学历越高,工作压力越大。这可能因为学历越高,工作能力越强,工作量越多,承担的责任越重,要处理和做决定的事情更多。三级医院的医生工作压力得分普遍高于非三级医院,三级医院要承担的功能更多,对医生的要求也越高。对于没有取得职称的医生来说,其工作压力要普遍高于已取得职称的医生,这说明职业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压力源,几乎每个医生都在为职称而努力。平均月收入在5 000元以下的医生,其工作压力也要高于其他的医生,收入也成为医生压力的影响因素之一。日均工作时长的不同,也会导致压力强度的不同。平均工作时长在10小时以上,其压力最大;其次是工作时间在8~10小时,压力次之。总的来说,工作负荷与工作压力成正比,工作负荷带来的工作压力显而易见。

3.4 缓解医生工作压力对策

3.4.1 外部环境层面。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医院管理者一方面要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条件和安全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要及时更新管理理念,与时俱进,科学管理,促进不同科室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同事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努力为医生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6],减轻医生的心理负担。医院要按时组织医生心理培训和心理疏导工作,努力帮助每位医生的心理建立起正确的防御机制,减少心理应激,学会应对心理应激[7],平常看待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

3.4.2 工作负荷层面。减轻工作负荷必不可少。医院要控制医生门诊工作量,合理使用轮岗制度,积极调整人事组织架构,及时搞好医护队伍建设,避免一线医生因过度疲劳对身体造成损害甚至出现心理状况。研究表明[8],医生睡眠不足,过高的工作压力都会导致其情绪下降,表现不佳,进而影响医疗护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同时,医院要大力推进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减轻医生的诊疗负担,以提高诊疗效率,减轻医生工作负荷[9]。

3.4.3 职业发展层面。要重视医生的职业发展需求,畅通职业晋升的渠道,创新职称评选机制,强调公开透明;定期增加医生技能培训和集中培训的机会,提升其职业发展空间;要及时认可医生的工作业绩,充分发挥个人能力,提高医生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医院要极力破除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作风,提高医生的工作激情与职业认同感,留住人才,保障医院的核心竞争力[10]。

3.4.4 医生自身层面。对于医生来说,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应对能力。注意自己的休息时间和睡眠水平,避免长时间的高负荷工作。研究表明,高强度的工作对医生来说除了增加工作压力之外,更糟糕的是没有时间来陪伴家人,家庭生活质量下降,社交生活也会受到影响[11]。因此,要学会劳逸结合,高效工作,同时多运动,多交流,增强和家人朋友同事之间的感情,这些都有助于减轻工作压力。

综上所述,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存在导致医生面临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加。过高的工作压力会对个体的生理、心理、行为和认知产生不利的影响[12]。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我国公立医院医生的工作压力源主要来自外部环境、工作负荷、职业发展等几个方面。因此,医院和医生自身都要从这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来面对疫情防控所带来的压力,为全面战胜疫情做好坚实的心理保障。

猜你喜欢
职称条目负荷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防止过负荷时距离保护误动新判据
主动降负荷才是正经事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负荷跟踪运行下反应堆一回路控制系统仿真与验证
职称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
Savitzky-Golay在含冲击负荷短期负荷预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