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堂+”为引领的区域化党建实践研究

2021-11-07 10:33江琼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8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

江琼

摘要:始建于1923年的昆明市五华区文林小学,为了承继先烈遗志、弘扬浩然正气,在五华区委和五华区教育工委的支持指导下,建成了全国首个在小学校园内的“潘琰学堂”红色教育基地。“潘琰学堂”以“讲好党的故事,传承红色精神”为建设理念,学校党组织不断丰富“潘琰学堂”教育内涵,主动融入并全面统筹区域内的基层党组织,把红色资源融入城市基层党建,融入百姓生活,形成了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党建新格局。

关键词:潘琰学堂;引领党建;实践研究

翠湖被誉为镶嵌在昆明城的绿宝石,是昆明之眼、五华之心。为统筹整合翠湖周边丰富的经济、文化、教育资源,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作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五华区委提出了打造“翠湖党建示范圈”的品牌工作思路,并将位于文林小学校园中的“潘琰学堂”列入建设范畴。2018年12月1日,“潘琰学堂”建成开学。为持续推进学堂建、管、用工作向纵深发展,课题组以“多元协同,价值同构”为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和价值导向,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潘琰精神”爱国主义教育为切入点,开展了一系列基于“潘琰学堂”的区域化党建实践研究,积极推进区域化党建共同体建设。

一、建“潘琰学堂”,承继先烈遗志,弘扬浩然正气

每当第一缕阳光映亮天际,每一名中华儿女不该忘记,1945年12月1日,国民党反动政府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一”惨案,这是中华民国建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就在这一天,潘琰、于再、李鲁连、张华昌四烈士用生命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昆明成了全国民主运动的心脏。文林小学于1923年建校,在一个世纪的沧桑巨变中经受了“一二·一”运动浩然正气的洗礼。四烈士中唯一的女性、中国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潘琰曾在文林小学任教。为继承先烈遗志、弘扬潘琰精神,在五华区委组织部和五华区教育工委的指导下,学校党总支书记陶韵佳远赴江苏徐州寻访烈士胞弟潘玉琛老人,梳理烈士成长历程,收集部分遗物,建“潘琰学堂”于翠湖之畔,望以朗朗书声告慰英灵,借以菁菁校园秉承正气。

二、以“潘琰学堂”为载体,探索学校党建与区域化党建的内涵及联系

(一)将建在小学校园内全国首个“潘琰学堂”,努力打造成为区域内基层党建主题教育平台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党建引领是根本,基层治理是关键,整体统筹是途径,示范建设是方法。从2018年开始,在五华区委提出的“翠湖党建示范圈”品牌工作思路统领下,五华区着力实施文化承载、品质提升、区域共建、全面覆盖、社会治理、品牌培树等六大工程,推进翠湖党建示范圈“一环四片”创建,全面统筹护国、大观、华山、龙翔4个街道辖区范围内的街道社区、机关事业单位、中小学校、楼宇商圈、街区市场、“两新”组织等基层党组织。五华区以翠湖周边13处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为依托,把“红色资源”融入城市基层党建重点打造,依托红色文化开展阵地建设。在此过程中,由五华区委组织部牵头、区委领导调研指导、区教育工委和文林小学党总支具体负责的全国首个“潘琰学堂”建成开学。

(二)对“潘琰学堂”的内涵及党建功能进行梳理定位

作为翠湖周边龙翔街道辖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文林小学建校近百年,“一二·一”运动四烈士中唯一的女性潘琰曾在校任教,担任音乐和体育老师。为培育学校红色文化根基,深挖红色教育资源,2015年学校党总支远赴江苏徐州寻访烈士胞弟,梳理烈士成长经历,收集珍贵史料,于2018年10月建成了全国唯一的“潘琰学堂”。学堂建筑面积121平方米,寓意纪念“一二·一”爱国民主运动。整个展厅以潘琰烈士事迹为主线,配合声、光、影等现代科技手段,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潘琰烈士光辉的一生。作为翠湖党建示范圈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潘琰学堂”承载着记录重大党史历史事件,对内立德树人培根养正,对外培树红色文化新名片的非凡使命。

(三)积极开展基于“潘琰学堂”的区域化党建内容及方法的研究

依托宝贵的红色教育资源,课题组充分发挥红色文化以史育人的作用,采用“1+X”的方式,积极开发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形成“红色课堂”。其中,“1”指潘琰学堂,“X”指借助学堂开展的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其一,提炼红色精神。作为红色教育基地,在区委组织部和区教育工委的指导下,课题组首先提炼了潘琰“坚毅、忠诚、担当、奉献”的革命精神,丰富了“潘琰学堂”红色文化内涵。其二,积极挖掘红色教育素材。收集整理《“一二·一”诗选》中的《潘琰,我认识你》進行诗歌朗诵、校园情景剧编创、分年段校本课程读本编纂。其三,深植红色基因。学校邀请潘琰胞弟潘玉琛老人亲自到校参加潘琰铜像落成典礼,为“潘琰中队”授牌,并隆重举行学堂开学仪式;将每周三定为“潘琰学堂校园开放日”,义务向师生及社会开放;把“潘琰学堂”作为少先队活动阵地,放手让少先队员自主管理;不断丰富教育载体,通过开展一次主题队会、上一堂红色教育课、看一部红色电影等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深植红色基因,培育家国情怀。其四,开展红色主题教育。2018年至今依托“潘琰学堂”与辖区党建联盟单位联合开展的主题党日、党史学习教育、初心早八点等活动常搞常新;红色故事进课堂、讲述文林品牌故事弦歌不辍;发挥“银发先锋·革命传承之家”的榜样引领作用,用身边人、家乡事激励教育师生,做有历史责任感的时代新人。其五,创新构建区域化党建共同体。学校党总支与多所高校、凤翥社区各公共单位、丰宁学区各校园党组织结对共建,通过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推进区域化党建共同体建设。

三、以“潘琰学堂”为载体,开展学校党建在区域化党建中作用发挥的研究

课题组充分认识到区域化党建重点在“共建”,关键在“融合”。为了让“潘琰学堂”这一红色资源更好地融入区域化城市基层党建并充分发挥作用,我们着力打造“潘琰学堂”这一党建符号,以区域统筹、整体推进的理念来夯实基层党建根基,形成由核心圈、辐射圈直至外延圈不断放大的“圈层”效应,从整体上带动区域党建工作全面提升。为不断发挥我校党员教师和离退休干部的正能量,课题组创新工作思路,整合放大人文资源对党员群众的教育引导功能。依托“潘琰学堂——银发先锋革命传承之家”,以“343”工作模式着力打造“开放式”少先队活动基地、组织生活基地,帮助青少年和党员群众“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

(一)组建专业宣讲队伍

按照政治立场坚定、政策理论全面、宣讲内容新颖、年龄结构合理的标准,组建学校党团员、离退休教师组成的三支专业宣讲队伍,让“文林红色故事宣讲团”真正发挥先锋作用。一是依托“潘琰学堂”讲解员、学校党团员组建并参与校、区、市级“红色故事宣讲队伍”;二是挖掘学校离退休党员潜力,组建一支“革命精神宣讲队伍”;三是结合学校特色,在学校广大教师中组建一支“文林先锋宣讲队伍”。

(二)开展四项特色活动

一是主题党日活动。开展一系列主题党日活动:“重温党的奋斗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将信念的火种、红色的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二是参观学习活动。在“潘琰学堂”,通过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和师生讲解员的义务宣讲,让青少年和来宾们深入学习潘琰烈士的事迹,进一步体会“坚毅 忠诚 担当 奉献”的潘琰精神,并把这种精神带到各自的学习和工作岗位中,成为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是革命警句进校园活动。邀请“五老”人员(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走进校园现身说法,并写下一幅幅写有革命警句的书法作品。这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精髓,接受了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在心中种下了“红色的种子”。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四是银发故事进校园活动。文林“银发先锋宣讲团”成员杨万喜校长、彭嘉丽等多名老教师,先后走进五华区各校园,为师生进行革命故事宣讲,使革命精神传承从校内走向校外,辐射范围更加广泛。

(三)建成三个传承课堂

面对不同群体,利用学校、社会资源,建成校园、社区、微课堂三个课堂。一是通过学校主题党日、主题团日和主体队日活动,建设校园课堂,做好红色教育。二是融合街道、社区大党建平台,建设社区课堂,开展系列共联共建活动,传递革命精神。三是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传播媒体,录制视频、音频资料,通过外宣品创形式传承红色基因,增强青少年和受众群体“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四、以“潘琰学堂”作为载体,开展区域化党建活动的创新研究

“1+X”紅色课堂和“343”工作模式有效推动了区域化党建共同体建设。我校党总支书记陶韵佳从五华区到昆明市主动服务高校党建。由我校党总支牵头,整合辖区各基层党组织,积极融入党建联盟,在社区、办事处、丰宁学区、五华区域内形成联合大党建,有效推动了区教育工委、街道、社区党组织核心主导、驻区单位踊跃参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全方位、立体式组织体系。构建了以五华教育工委、街道党工委、“潘琰学堂”为联结轴心、学区及社区党组织为延伸支点、区域内各基层党组织为神经末梢的党建联盟。

五、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社会影响和效益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学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断增强。依托我校红色教育基地,夯实了基层党组织根基,抓实了基层党建导向,学校、学区、社区、街道联动贯通,有效形成了区域化党建共同体坚强的战斗堡垒。作为面向社会免费开放的公共资源,“潘琰学堂”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极大增强了群众、师生的获得感。课题组公开出版专著2本——《潘琰画传》《国防教育》,结题成果2项——研究报告1份、结项审批材料1本。课题成果的价值和影响如下。

(一)瞄准圆心聚合力

通过抓实“潘琰学堂”建、管、用工作,推动区域内党组织由各自为阵的力不从心转化成为团结一致的凝心聚力。通过各种资源、多方力量的充分整合,打破了条块分隔、封闭运行的党建模式。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学堂+”为引领的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径,把“潘琰学堂”这一公共资源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党建新格局。

(二)扩大半径强服务

潘琰学堂作为翠湖党建示范圈的示范点,从根本上为广大师生和群众做好了教育服务,也折射出我校党总支的战斗力和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通过课题的深入开展,学校党组织更加关注到师生、群众的所思所想和需要,在工作中用心用情,在沟通中增强互信。在潘琰精神的感召下,学校师生、家长积极踊跃地投入到各项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公益活动中,真正把潘琰学堂的教育、宣讲、服务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凝聚起团结干事的岗位热情和浓浓的家校鱼水情。

(三)拓展外延创品牌

创新是基层党组织永葆生机的力量源泉,也是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提升组织生命力的根本动力。本课题的开展促使学校用新思维研究新情况、用新视角审视新形势、用新举措应对新变化。牢牢把握工作中的关键环节,让广大师生、党员、群众感受革命历史、接受党性教育,不忘初心跟党走,促进了“潘琰学堂”党建品牌培树,丰富了“一校一品”党建内涵特色。随着课题的不断深化,我校区域化党建研究及辐射的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到高校、省、市及全国。如今的“潘琰学堂”正在成为“翠湖党建示范圈”和五华区的一个红色基因、一张红色名片,成为贯穿区域化党建的一条红色主线。

通过积极找准定位、突出特色,有效整合翠湖周边如西南联大博物馆、昆明朱德旧居纪念馆、云南陆军讲武堂等红色文化资源,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吸引力强、极具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通过一次次活动的滋养和心灵的洗礼,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浸润和熏陶,如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一粒粒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的“种子”,在文林沃土中生根、发芽,在师生心中拔节生长……从2014年一路走来,我们回望烽火硝烟的岁月,铭记与温习先烈们用鲜血写就的历史,一路追寻英雄的足迹,传承先烈们的革命精神,我们将“坚毅、忠诚、担当、奉献”八个字深深镌刻进文林师生的成长烙印里。未来,我们将继续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忘我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将红色基因根植于心,用理想信念指引前行!

参考文献:

[1]江涛.新时期推进区域化党建的基本途径[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3(05).

[2]王绍志.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区域化[J].政策,2010(02).

(责任编辑:吴延甲)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汽车专业学生创业孵化园提升职业能力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水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分析系统及其在抽水蓄能电厂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