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后迅速缓解的Marchiafava-Bignami病1例报告

2021-11-08 07:00沈红健张敏敏邓本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胼胝脑病白质

陈 蕾, 沈红健, 张敏敏, 邓本强

Marchiafava-Bignami 病(MBD)是一种酒精中毒相关的疾病,可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例如:快速进展的痴呆,癫痫,精神症状等[1]。MBD的病理改变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及坏死,主要累及胼胝体部位。该病最典型的特征是核磁共振影像表现,在急性期,病变部位在T2WI/FLAIR /DWI像上都能表现为高信号[2]。MBD的典型病灶位于胼胝体,除此之外还能累及脑内其他部位如:脑叶,皮质下,脑白质及基底节区[3]。当病灶广泛累及胼胝体以外的其他部位时,常常提示病情严重和预后不良[4]。本文介绍了1例核磁共振提示广泛病灶的MBD,经过治疗以后临床症状迅速改善,影像学病灶也相应缓解。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8岁,因“进行性加重反应迟钝,言语障碍15 d”于入院。患者因“十二指肠炎症”禁食4 d后突发反应迟钝,记忆减退,言语表达及理解障碍,头痛,行为异常及步态不协调。发病当日查头部MRI平扫:胼胝体、双侧放射冠区变性及颅内其他区域多发变性。予维生素B1、B12肌肉注射治疗14 d,症状无改善。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酗酒史30多年,每日平均饮白酒500 g,经常喝醉,饮食不规律。入院查体:精神行为异常,查体不能合作,无自发言语,不能对指令性语言作出反应。认知功能评分不能配合。颅神经未见异常,四肢肌力5级,行走时步态异常,共济失调,需协助搀扶行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凝血,维生素B12,甲状腺功能检查,自身免疫全套均正常。脑脊液细胞数,蛋白,免疫指标,24 h鞘内合成率,寡克隆带均未见异常。血清维生素B1处于正常范围:49.854 nmol/L。

发病14 d查头部MRI与发病当天基本相同,T2WI相上显示典型的胼胝体部位高信号,FLAIR及DWI相上均可见胼胝体及双侧皮质下白质广泛弥散的高信号(见图1)。入院后即每天予维生素B1,B12肌肉注射(维生素B1100 mg/d,维生素B12500 mg/d),症状无变化。发病19 d起加用激素,冲击治疗6 d后,步态不稳,言语不能,认知功能障碍的症状逐渐缓解,再次复查头部MRI,大脑半球白质区域及胼胝体区的病灶明显改善,T2WI及DWI相上高信号区域显著缩小(见图2)。

图1 治疗前 T2 胼胝体高信号(A、B);DWI胼胝体及皮质下白质高信号(C、D)

图2 治疗后T2及DWI像高信号区域明显减少

出院时患者不需要搀扶能独立行走,能部分完成指令动作,有自发言语,表达意思能让人理解,但仍言语不流利。建议患者出院后戒酒,合理营养饮食及康复训练,继续予以维生素B1、B12口服治疗。

2 讨 论

MBD患者常常伴有酒精中毒或营养不良,但是MBD的病理机制尚不明确。近期多项研究提示MBD可能是酒精的神经毒性与维生素B缺乏协同作用的结果[5]。长期大量的酒精摄入会损伤神经细胞的重塑能力,干扰脂质代谢,影响大脑白质中负责结合细胞骨架元素的蛋白表达[6]。在大鼠模型研究中发现,尽管酒精主要经过肝脏代谢,它也能够通过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在内的其他解剖结构代谢。在代谢过程中,酒精改变了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递质的活性。同时,脑组织代谢活跃,需要大量的维生素B1,维生素B1的缺乏能引起相关的酶活性下降,破坏代谢相关的重要生化反应,抑制了如乙酰胆碱,谷氨酸盐,氨基丁酸和天氨冬酸等神经递质的合成,影响脑组织的代谢及能量合成。

MBD的起病形式可以表现为急性,亚急性,也可表现为慢性。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包括许多不典型的神经系统症状:认知障碍,精神行为异常,昏迷,失语,癫痫及肢体肌张力增高等[7]。双侧大脑半球失联合状态是MBD的典型症状,但由于患者常常伴有认知障碍,失语及精神行为异常甚至昏迷,查体时难以发现[8]。急性MBD需要同Wenicke脑病相鉴别,MBD和Wenicke脑病的临床症状有时候难以区分,但可以通过MRI来鉴别[2,9]。Wenicke脑病特征性的病灶经常累及中线结构如内侧丘脑,下丘脑,乳头体和导水管周围灰质。MBD典型的MRI特征是胼胝体部位对称性的病灶。但病灶可不局限于胼胝体,可累及脑叶,皮质下,白质及基底节区等其他部位。MBD的症状及严重程度与影像学表现密切相关[10]。

此外,根据神经系统受损的部位,特点不同,慢性MBD也需要同一些慢性酒精中毒相关脑病鉴别。(1)小脑变性:主要以醉汉步态,小脑性言语障碍及眼球震颤为表现。影像学特征为小脑萎缩,以小脑蚓部萎缩为主,严重时小脑皮质、蚓部和橄榄体严重萎缩,并伴有环池、小脑上池、枕大池等脑池扩大。(2)Korsakof综合征:症状包括记忆缺失、定向缺失、虚构和欣快等,可单独或合并Wenicke脑病。(3)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在MRI上表现为桥脑基底部双侧对称性的长T1长T2异常信号,无占位效应,一般不侵犯中脑和向后侵犯中央纤维束,病灶常累及前额叶,增强扫描无强化[11]。

MBD发病率低,发病机制不明确,这些因素都阻碍了对该病建立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报道的病例,从发病2 d起使用维生素B1肌注治疗14 d后,血清维生素B1水平已达到正常水平,但是临床症状并无变化。在加用大剂量激素联合治疗6 d后,临床症状出现了显著改善。一些临床病例提示即使患者血清维生素B1水平正常,仍然需要使用维生素B治疗来阻止疾病进展[12]。最近一项纳入153例MBD的研究认为,维生素B1促进病情恢复的作用是明确的,激素不能单独改善疾病的结局[1]。但是,也有很多证据支持激素联合维生素B1治疗MBD,在这些病例中,联合治疗后MRI显示颅内病灶完全消失,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激素的作用在于控制炎症反应,减轻脑水肿及稳定血脑屏障[13,14]。

总的来说,MBD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被误诊,MRI可在疾病早期帮助明确诊断,尽早治疗干预,阻止疾病的发展。对于严重的MBD,加用激素治疗能够尽快促进病灶消退及临床症状的恢复,防止不可逆的损伤甚至残疾。

猜你喜欢
胼胝脑病白质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IL-6、NES以及新生儿颅脑超声对早期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应用价值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三维超声联合磁共振在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中的诊断价值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发现脑白质疏松不必紧张
脚底长疙瘩,需要治疗吗?
1.5T高场磁共振在胼胝体变性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