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策略

2021-11-09 01:07罗俊
成功密码 2021年2期
关键词:劳动技能职业

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显而易见,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已日益突出,但目前,在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仍有一些教师、家长和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和偏见,没有正确认识劳动所蕴含的教育价值。

一是学校的课程设置安排不足。

学校是中小学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学校承担着义务教育及劳动教育工作,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受教育评价影响,大部分学校追求升学率注重文化课程的教学,追求分数和各种上线率,忽视了对学生劳动观念和技能的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关于劳动理论和实践的课程安排不足,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较为单一。

二是社会、家庭对学生劳动实践锻炼不足。

结合宜春市宜阳学校劳动教育现状的学生问卷调查发现,不少家庭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读书,对中小學生参与劳动锻炼存在认知偏差,劳动会影响学习,在精神和行动层面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孩子们参与劳动实践不足,不能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

三是学生的劳动意识不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孩子因缺乏锻炼而劳动观念淡薄,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懂得勤俭节约。他们对于劳动教育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甚至有学生认为劳动又苦又累,不是光荣的事情,缺乏正确的劳动意识。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们劳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让每一个人在少年与青年时期就体会到劳动的内在,并让这种劳动能够最充分、最鲜明地展示主体的天赋才能,并给他带来精神创造性的幸福。”因此,转变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意识,学校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教育:

1.建立联动的教育体系,形成人人参与劳动的教育环境

在劳动育人的教育氛围下,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学生等不同主体之间应形成联动的教育体系,改变以往的教育认知观念。与社区联手,开设“德育家长课堂”,把家长请进课堂,分享不同职业的一天劳动;利用班会课、思政课开展劳动教育;分年段开展种类多样的劳动技能比赛,让家长见证孩子的劳动过程。如三年级剥豆子比赛、五年级削水果比赛等。同时,学校在评价上也注重劳动参与,评优评先上必须要有志愿者劳动记录。

2.立足实际,提升学生的劳动获得感

(1)做好学科融合

劳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秉持开放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推进学科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在语文、政治、历史等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意识的培养,理化生等教学中则增加实验操作等动手能力的培养。

(2)创设劳动实践岗

学校常年坚持带领学生在图书馆志愿劳动,到枣树社区开展劳动实践。上学期开始,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在食堂开设了分餐员、汤点监督员、餐盆督导员等,培养学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服务意识,增加学生的劳动光荣感。每周末的德育家庭作业也是别具一格,折叠衣服、洗碗、扫地、洗菜、学炒一个菜……这些家务劳动的开展,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职业体验

为了让学生体验不同职业的日常工作要求,了解不同职业的劳动特点、工作性质,小学部与《小学生之友》杂志社共同策划了“人生第一次”体验活动,组织学生体验一天不同职业劳动,用相机拍照记录,用文字写出自己的劳动真实体验。“第一次做菜,手忙脚乱”“第一次当老师,口干舌燥”“第一次扫大街,满头大汗”“第一次卖菜,冻得哆嗦”等,学生的劳动真实体验,让他们感受到不同职业的劳动都是辛苦的,对职业与劳动的认知有了深刻体会。

(4)加强珍惜劳动成果教育

劳动教育,不仅要致力于观念培育,技能训练,还要强调学生在劳动中体验生活的美好和乐趣,养成一种现代“新生活”方式。“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有了一定的劳动认识,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还要学会珍惜劳动成果。“食勿语,食勿余”这是学校建校以来一直强调的用餐习惯,无论是初中生,还是小学生,要求大家都身体力行践行光盘行动。旧物创造美,也是学校加强劳动教育的活动之一。我们倡导学生在家把旧物通过自己的劳动再创造,成为生活中的物品。比如旧衣裤做成手袋,烂皮鞋种植多肉等。

当然,劳动教育还需要我们多思考,多探索,借助高科技手段,多途径开拓学生的劳动实践天地,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简介:罗俊,中共党员,中小学高级教师,现任宜春市宜阳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江西省教育督导评估专家,宜春市督学。

猜你喜欢
劳动技能职业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热爱劳动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