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实践的策略

2021-11-09 01:07石成婷
成功密码 2021年2期
关键词:月光曲贝多芬美育

石成婷

原国家教委主任何东昌曾提出:“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因此,语文教师在借助文本传授知识之余,要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充分利用语文学科在渗透美育功能方面的独特优势,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接受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受到美的熏陶。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渗透美育,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一文为例,浅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做法和心得。

一、教材中挖掘美

面对大量的教学内容,如何在教学中合理地渗透美育是其中的关键。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明确美育的概念。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通过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和科学美等途径潜移默化地对人进行情感陶冶、审美能力培养与健全人格塑造的教育。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课文描写对象、描写语言、文章结构和蕴含情感往往都可以成为美育的对象。教师对文本的形式、内容以及背后的情感进行分析和把握,挖掘课文的美育价值,是在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基础。

《月光曲》是一个传说故事。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穷鞋匠兄妹俩,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文章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体,作者运用联想、对话描写等表现手法使得课文集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于一体。

作者借《月光曲》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课文意境隽永、文质兼美,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元素。无论是乐曲、语言、情感,都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在《月光曲》一文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本课教学目标,细研文本定位,挖掘出具有美感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感染,培养学生们对美的感知能力以及正确的审美取向,进而丰富人的心灵情感,补充人的认知发展和人格塑造。之后,教师才能够利用文本分析以及相关的教学法在教学中渗透美育。

二、视觉中发现美

世界上美的事物隐藏在万事万物之中,就看你要如何欣赏。我们只有在生活中处处留心,细致观察,才能充分感知生活之中的各种美,教学过程中发现美也不例外。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大部分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几幅插图。这些插图是编者根据课文的内容精心安排绘制的,或表现课文中心,或揭示课文重点,或是课文难点的直观图示,或描绘人物形象,或展开故事情节,或表现自然现象插图与课文有机结合,构成一个整体,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月光曲》一文的插图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情景图。此图是课文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重要阐释和集中体现,也是课文中第八自然段文字的具象转化。在进行课文教学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图画,将插图中所展示的人物要素(皮鞋匠、盲姑娘、贝多芬)和环境要素(月光、风、蜡烛、茅屋)一一列举出来,先鼓励学生利用插图进行课文内容合理猜测,口头描述插图里情景,再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配图的文字读一读,学生通过图文的有机结合初步感受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的意境美。

三、朗读中感悟美

在语文教学中,有感情朗读是领悟文章内容精神内涵的重要途径。朗读是再创造性脑力劳动,当情感与文字相遇产生共鸣,思潮会随着文字此起彼伏,以朗读为载体,倾流而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语言文字积累,发展学生的语感,加深他们对课文的体验与深刻理解。”从而让学生在自由、愉快、活泼的气氛与抒情格调中更自然地调动情绪,饱含感情地朗读,从而体会到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

《月光曲》的传说故事中出现了三次谈话,叙述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具体背景。此处,引导学生通过读第一次和第三次谈话的内容,对文中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第一次谈话是贝多芬听到的兄妹两人的对话,贝多芬由此产生了同情之心,也被兄妹俩的手足情深打动,进屋弹了盲姑娘先前弹的曲子。第三次谈话盲姑娘与贝多芬的简短对话,通过对话贝多芬感知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贝多芬为遇到知音而感动,不由地借着清幽的月光按下琴键即兴创作了《月光曲》。

以上教学,指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有感情反复朗读两次对话,體悟兄妹两人的手足之情和贝多芬的感情变化,体会到文章中蕴含的语文美、情感美。

课文中贝多芬弹奏的《月光曲》的内容、意境和表达的感情,作者没有直接写出来,而是借皮鞋匠兄妹俩的联想和想象表达出来的。第九自然段的文字描写了大海三次变化的美丽画面,有乐曲的美妙,有贝多芬真挚的情感,有兄妹俩美好的想象。这一自然段集多种“美”于一体。教学时引导学生运用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停顿等朗读技巧美读文本,抒发感情,达到以“读”促教,以“读”悟情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读中接受美的教育,受到美的熏陶。

四、听觉中想象美

情境教学法的目的是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法在美育渗透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不仅为《月光曲》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还让人们在欣赏乐曲时更好地体会到曲调中所涉及的故事情节和作者的内心情感。教学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完整地聆听《月光曲》,配上与之相符的画面,通过合理的视觉联想,以听觉带动视觉,引领学生深刻感受《月光曲》曲调的“声韵”之美。

教学《月光曲》一课,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现场欣赏乐曲之后,分享赏乐感受,再让学生配乐朗读,使语文要素在文、景、曲、情等各种美的融汇中落地,让学生无形中领略到文字美、艺术美。

五、研读中探寻美

教师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本课教学目标定位、挖掘出具有美感的素材,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有意识地穿插设计在教学活动中。这其实就是一个分析文本、确定目标、落实设计的一个过程,首先对课文进行分析,确定课文是否蕴含着美育元素,蕴含着哪些美育元素。只有美育元素突出的文本本身才适合作为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的对象。其次,针对文本中的美育元素发散,确定融合在教学目标中的美育目标,这往往通过技能层面和情感层面的目标来体现。分析语文课本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在教学目标中有着非常明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语文老师应该抓住课文思想内容方面的审美因素,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学习到正确的审美取向,认识到正确的价值观,以此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月光曲》,顺着课文中故事发展的线索,让学生寻找美,去寻找隐藏在故事情节中有哪些“美”,画出相关语句,并做批注。教学时可以设计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研讨。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顺着故事发展的线索找寻美,学生从兄妹两人的对话中,体悟兄妹两人手足情深。贝多芬被兄妹两人的谈话感动,走进茅屋,发现哥哥是皮鞋匠,妹妹是个盲人,生活贫穷。贝多芬感动中增添了同情,于是弹了刚才盲姑娘弹的那首曲子。从这里学生可以感受到贝多芬的善良美。贝多芬弹完曲子后,盲姑娘激动地与贝多芬对话,从中引导学生感悟遇知音之美。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这段话描写出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时的意境。此处,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文中两个“清幽”的不同含义,指导学生深情朗读感受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的意境之美。

故事发展到这里,学生水到渠成感悟到正是由于多种“美”的邂逅,贝多芬的情感才不断发生变化,贝多芬按下琴键,此时此刻他真挚的感情随着琴声流泻而出,即兴创作了《月光曲》。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月光照耀下波涛汹涌的大海。”这段话描写皮鞋匠听了《月光曲》产生的想象。老师应该在此时引导学生追溯到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整体感受艺术美、语文美。

六、体验中内化美

语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课文内容的学习,动员学生开展一些创造美的活动。例如:《月光曲》一文后安排了一个选做题:听一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回忆,想想课内或课外自己印象深刻的歌曲或者其他音乐作品,提示学生闭上眼睛,默默回想音乐旋律,或小声哼唱出来,感受自己脑海中想象到的画面,也可以由歌词或旋律生发出某些联想,把自己的想象或联想记录下来。如:响起《让我们荡起双桨》,就会想到和小伙伴泛舟湖上,快乐嬉戏的情景;唱起《剪羊毛》时,眼前就会浮现出紧张又欢乐的剪羊毛场面;听到《送别》时,会联想到和好朋友惜别时的情景,在让学生用仿写的表达方式进行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训练。

通过引领学生听或者回忆自己喜欢的音乐,闭上眼睛随着音乐的起伏变化展开想象,再试着模仿《月光曲》第九自然段的写法,写出自己的想象或者联想。这一过程,既是一种欣赏,又是一种再创造的脑力劳动;进行写话训练,也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使用仿写的表达方式进行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训练。在本课教学渗透美育的过程中,更少不了丰富的想象。丰富的想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在学生想象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超越文本,直達文章的灵魂,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刻意境,释放美的旋律。

通过以上学习,学生深入文本,通过读、思、悟、辨等语文要素的运用与提升,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感悟艺术源于高超的技艺和真挚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育也是这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认真挖掘和运用课文中的美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灵活渗透美育,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人格,从而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猜你喜欢
月光曲贝多芬美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读”好《月光曲》,教出语文味
《月光曲》中情与景
贝多芬只有一个
月光曲
“没良心”的贝多芬
美育教师
《月光曲》中的景物描写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