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的若干思考

2021-11-10 07:08翁鹏耀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7期
关键词:联合培养高等教育研究生

摘要:联合培养研究生是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本科高校申请硕士学位点的重要基础,本文将以浙大城市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为例,介绍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发展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思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联合培养;研究生

联合培养研究生是指由多个单位共同参与到研究生的教育、培养、管理的过程,其学籍仍在原培养单位,毕业证、学位证书均由原培养单位颁发,证书上不注明联合培养方式;其科研、论文指导一般由培养单位的导师负责。[1]“浙大城市学院”由“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独立学院)转设而来,目前是一所普通高等学校,有着20多年的办学历史,19年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历史,具备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

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发展状况

浙大城市学院自2003年与其它高校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截止目前已招收近800名联合培养研究生,涉及管理、法学、工学、医学、文学、理学等多个学科门类,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理顺了与联培单位的合作关系,研究生教育得到了健康发展,成为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校科研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2]

(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招生模式。

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招生模式大概有两种,其一是提前纳入原培养单位招生计划。根据教育部门的统一安排,原培养单位每年九月将编制下一年度的研究生招生计划。根据原培养单位下达的联合培养研究生招生指标,制定下一年度各专业的招生计划,即提前一年确定招生专业和人数。

另一模式是师生“双选”的招生方式,原培养单位的研究生新生入学后,双方开展研究生和导师双选工作,一般在当年十一月左右完成,即研究生选择导师后才确立联培关系,随后签订三方联合培养协议。

(二)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

研究生导师是指经原培养单位认定,具备研究生招生资格的教师,一般根据与原培养单位的校际合作协议,按照研究生招生资格遴选办法进行资格认定,在获取原培养单位的研究生招生资格后,才能开展研究生招生工作。

导师队伍的壮大,离不开规范化建设。通过出台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研究生助学金管理办法等,强化指导教师的管理责任,激励指导教师、研究生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出台联合培养研究生指导教师培训的工作规定,每年定期开展研究生指导教师培训工作,要求近年新增研究生导师参加原培养单位组织的导师培训,邀请研究生培养单位加强指导,规范培养过程,明晰培养质量要求,把培训与研究生名额分配相关联,确保培训有成效,避免流于形式。鼓励导师积极参与到原培养单位的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中,如参与招生面试和毕业答辩工作。

(三)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思政工作。

研究生思政是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更好的了解掌握研究生思想动态,消除不安定因素,定期开展研究生思想动态调研工作。调研主要以学院组织研究生(导师)座谈会、个别访谈、社交软件和走访研究生寝室等形式对研究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广泛调查,深入了解研究生的基本思想状况、学习生活、就业观念和心理现状等方面情况。思政工作离不开双方高校的合作,与原培养单位研究生工作人员保持联动,担任研究生德育导师,定期参加原培养单位研究生德育导师例会,参加在研究生德育导师专项培训班学习,通过电话、微信、邮件等方式保持着较紧密的联系,提高了研究生工作人员的思政工作水平。

二、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联合培养联动机制不够稳定。

由于受到原培养单位招生情况和导师规模的影响,研究生招生人数会有所变化。在生源充足且原培养单位导师人员不足的情况下,能较好地招收到研究生,一旦原培养单位当年生源不足或导师队伍扩大,就有可能减少或停止当年的招生,影响研究生培养规模的稳步发展。

合作中另一个不稳定因素是双方主管领导的更替,特别是原培养单位学院领导的调整,导致双方合作受阻。近年,一旦领导更换后,将面临着重新沟通的问题。物理距离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由于双方学校之间距离过远,研究生往返两校之间特别困难,导致合作受阻。

(二)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

联合培养的开题报告、论文送审和毕业答辩都在原培养单位开展,在完成相应手续后即可领取毕业证书,不需通过我校审核。作为联合培养单位,缺乏有效的管理抓手,导致研究生不重视我校的管理规定,缺乏归属感。

三、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一)制定招生激励政策。

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研究生来我校学习,联培研究生除享受原培养单位的国家基本助学金外,每月额外提供岗位助学金、导师助学金和交通信息补贴等,并为研究生购买保险、补贴所缴纳的住宿费用,还可参加研究生素质拓展、学校毅行等户外活动、免费乘坐学校班车。

(二)建设研究生生源基地。

学校组织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原培养单位研究生,被录取为研究生后,原则上按照录取专业的生源情况统筹安排给我校導师指导。通过高年级联培研究生的宣传,向学弟学妹宣传我校政策,推荐下一届研究生新生进入我校联培学习,形成良好的循环。合作学院之间积极互动,每年组织导师前往原培养单位进行招生宣传和导师见面会。

(三)切实提高培养质量。

通过出台联合培养研究生开题报告和预答辩的工作规定、联合培养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查办法,加强联合培养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监控,提高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四)丰富校园学术文化。

校园学术文化活动的建设,可以提升研究生科学人文素养。以每年举办的研究生交流节为载体,邀请学界名家来校为研究生作学术报告,组织参加市科协学术报告活动、原培养单位工程博士研究生经验分享会、学校知识产权专题交流会,活跃校园学术文化氛围。

(五)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以联培研究生管理办法、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为制度保障,建立学校、学院和导师三级网络工作体系,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的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安全稳定工作。各学院、各导师和研究生辅导员关心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对研究生进行安全教育,共同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尝试建立学院学生组织及党建试点工作,成立“研究生党员之家”,每年不定期召开研究生全体会议、党员之家学习活动等。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要求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前需开展专业实验仪器操作流程规范培训,培训合格后进入实验室工作。

四、结语

通过联合培养研究生,双方高校在研究生导师遴选、研究生招生和管理方面开展合作,可以加强高等学校之间的科研项目合作,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和多元视角的高层次型人才,实现共赢,同时满足社会的用人需求,服务好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铎,张天阳.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现状分析及建议—以吉林工商学院为例[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9,35(3)

[2]林芳君,翁鹏耀.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实践和探索[J].现代城市,2018,13(1).

作者简介

翁鹏耀(1990—),男,汉族,浙江临海人,艺术硕士,单位:浙大城市学院,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研究。单位所在省市邮编:浙江杭州邮编:310015。

猜你喜欢
联合培养高等教育研究生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校企高端合作 培养创新型工科博士
浅析《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机器人大脑”双培计划实施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