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冲击下表现较强韧性的中日经贸关系

2021-11-11 23:43许悦雷
日本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对华贸易对华日本

许悦雷

一、日本对现有国际秩序的认识及战略目标

新冠病毒疫情发生以来,日本多数政治家和政府领导人更加强调自由、民主、人权、法制的普世价值观是实施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安倍晋三前首相曾在2020 年6 月9 日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指出:为根本解决世界问题,有必要推进新国际秩序的构建。日本重视自由、民主、人权、法制等普世价值观,必须与有共同价值的国家引领世界新冠疫情的防控对策。在这一外交路线下,日本越发积极地加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

2021 年3 月16 日美日两国召开了防长、外长“2+2”会议,会后发表了《美日联合声明》;4 月16 日日本菅义伟首相与美国拜登总统会见,共同发表了《美利坚合众国和日本国新时代全球伙伴关系联合声明》。这两个文件,大幅度地强化美日联盟关系,明确双方在地区安全、高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对中国指手画脚,表现了对中国空前强硬的态度。日本对美外交的上述变化,表明日本对日美同盟的高度重视。日本正加紧靠拢美国,对华强硬,日本“对华协调”政策的意愿与灵活性都大幅减弱。但在另一方面,日本并没有放弃与中国开展经济合作的意愿。在2020 年5 月25 日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安倍晋三前首相被问及关于中美关系与日本的立场时回答道,美国是日本唯一的同盟国,需要在多种国际问题上合作;中国是世界上特别是在经济方面非常重要的国家,中日双方应该在国际社会中承担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的责任。这表明,至少日本还是比较重视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或者说,日本还在衡量从经济角度与安全角度究竟以何比重看待与中国的关系这一问题。

在目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日本的战略目标在于通过国际合作在新的国际秩序构建中发挥主导作用或者至少成为影响新国际秩序的重要力量。2020 年时任首相安倍晋三明确指出,在后疫情时代日本应引领国际秩序的形成,在形成新国际秩序的规则制定方面发挥主体性作用。菅义伟首相也曾做过类似的发言,2020 年9 月26 日,他在联合国对后疫情时代国际秩序进行发言时强调了后疫情时代多边主义及国际社会合作的重要性。

事实上,日本正逐渐主导或参与政治、经济多边治理机制,比如日美同盟、美日澳印四国机制,G7、日欧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日英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日美货物和数字贸易双协定、RECP、CPTPP 等。日本主导或参与如此众多的多边治理机制,其目的是:第一,试图整合或连通这些机制,逐渐形成新的国际秩序;第二,日本要通过这些伙伴或者盟友主导新国际秩序的建立,或是在新国际秩序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认为:首先,日本正积极创建制定规则的良好环境,与多国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日本即便不能成为共同的规则制定者,至少也能成为规则塑造者。其次,在后疫情时代的国际社会中,日本在安全保障方面会继续依靠美国;在经济方面,会推进经济发展的多样性与多元化;在外交方面,会拓展与中美两国之外的国家合作。

事实上,近期日本的对华政策也更多体现出安全与经济两个领域之间存在的矛盾,以安全政策对抗中国,促使美国通过日美同盟框架干涉中国事务。多数研究者都将中日经贸关系看作是中日关系的“压舱石”亦或是“推进器”。接下来,本文将着重从日本对华贸易与直接投资视角审视中日经贸关系的“压舱石”或“推进器”作用。

二、日本对华贸易状况

(一)中日贸易受到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影响

日本对华贸易波动较大。图1 显示的是2010 年至2019 年日本对华出口、对华进口及对华贸易总额的环比变动情况。整体而言,可以把2010 年至2019 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0 年至2015 年为日本对华贸易环比下降期,第二阶段从2015 年至2017 年为环比上升期,第三阶段从2017 年至2019 年为环比下降期。从日本对华贸易总额环比增减比例来看,日本对华贸易总额环比变化率从2010 年高位的30.2%降至2015 年低位的-11.7%,总降幅达41.9 个百分点。这种幅度的变化很难用单一的经济因素进行解释。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至少中日政治关系对中日贸易是有影响的。

图1 日本对华贸易变动额变动率

受新冠疫情等多因素的影响,日本对华贸易大幅下滑,但中国在日本整个贸易中的份额略有上升。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 数据显示,2020 年日本对华出口为1412.4892 亿美元,比2019 年减少17.7%,2020 年日本对华进口为1637.0127 亿美金,比2019 年减少3.3%,整体贸易额比2019 年减少10.5%。2020年中国在日本整个贸易中出口占比为22.1%,比2019 年的19.1%增加3 个百分点,进口占比为25.8%,比2019年的23.5%增加约2个百分点,贸易总额占比为23.9%,比2019 年的21.3%增加近3 个百分点,依旧处于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二)中日贸易结构反映出两国在东亚价值链体系中的深度合作

从日本对华出口的行业来看,根据《2020年版JETRO 世界贸易投资报告》统计,2019 年一般机械类占比最高为23.1%,金额为311.65亿美元,比2018 年减少11.6%;其次为电器机器类占比为17.6%,金额为237.05 亿美元,比2018 年减少11.4%;接下来为化学工业品类占比为12.5%,比2018 年增加2.3%,运输机器类占比为10.3%,比2018 年减少0.7%。从日本对华进口的行业来看,2019 年电器机器类占比最高为27.3%,比2018 年减少3.9%;其次为一般机械类占比为18.8%,比2018 年增加3.6%。接下来为化学工业品类占比5.6%,比2018 年减少7%。运输机械类占比为2.7%。

通过上述日本对华进出口数据可以发现,日本对华出口或进口占比较高的行业是一致的,比如一般机械类、电器机器类、化学工业品类等。这反映出,至少在这三个主要行业,中日价值链融合程度较深。中日价值链是东亚价值链的重要一环,而现有的东亚价值链是在资源禀赋、市场机制、产业政策、贸易政策等多种机制作用下形成的合理配置,短期内很难改变。这也就意味着,经过多年的发展,现有中日间的贸易格局是中日深层次价值链合作的反应,具有内在稳定性。

三、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状况

(一)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逐渐呈现出制造业与服务业并重的趋势

近几年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在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中所占比重大致稳定在2.5%-2.8%之间,位于第五或第六位。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受到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明显。据JETRO 统计,2020 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为112.87 亿美元,比2019 年的122.06 亿美元减少7.53%,2019 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比2018 年112.17 亿美元增加8.81%。从2018 年至2020 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环比波动较大。

由于中国政府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领域也有所调整,服务业比重逐渐增加,但最近两年制造业占比有所上升。具体而言,2009 年制造业占比为71.1%,2010至2016 年占比下降为60.0%,2017 年上升为70.8%。2018 年上升为81.3%。由于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2019 年至2020 年制造业比例下降至65.%上下。根据JETRO 在2017 年的调查,在接下来的1-2 年,48%的日本企业有意愿扩大在中国的业务,其中,比例最高的是商业为67%。而事实上,批发零售业在2018 年占比较低为10.0%,2019 年上升为15.3%,2020 年上升为28.8% 。即在新冠疫情等背景影响下,日本对批发零售业行业的直接投资不降反升。这反映出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逐渐开始调整,以更适应中国以消费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目前中美贸易摩擦对在华日资企业影响不大

尽管受到中美贸易摩擦与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国在市场魅力与供应链方面仍然具有较强优势,尽管投资成本上升,对日资企业而言,中国依然是日本重要的投资地。JETRO2019 年8月至9 月对在华日资企业实施的调查显示,在今后1 年至2 年内,有意愿扩大投资的企业比例为43.2%,维持现状企业的比例为50.6%。前一数值2016 年为40%左右,2017 年为48.3%,2018 年为48.7%。在扩大投资方面,扩大销售功能的企业为61.8%,扩大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为38.2%。值得关注的是研究开发占比为21.2%,在所有调查的国家与地区中处于最高。这表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不仅仅是建立“生产据点”,而且从投资质量而言有逐渐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的趋势。关于中美贸易摩擦对通商环境的影响,在华日本企业回答有负面影响的比例为35.4%,没有影响的为26.2%,不知道的为25.7%。在有负面影响的回答中,对中国当地销售额的影响比例最高为66.5%,其次为采购进口成本,比例为37.7%,出口销售占比为28.2%。这表明,第一,中美贸易摩擦对在华日资企业影响不大;第二,在华日资企业主要担心中美贸易摩擦会影响中国的出口或对中国经济减速及国内供应链产生的影响。

(三)尽管日本已对海外直接投资进行调整,但很难撼动中国在日本直接投资中的地位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有缩减趋势。在日本整体对外直接投资中,中国占比不断降低。2010 年中国在日本整体对外直接投资中占比为12.7%,2014 年下降为7.9%,2018-2020 年占比下降为5-7% 。中国占比份额的缩减反映出日本把更多的对外直接投资转向其它国家或地区。

后疫情时代,日本会调整海外产业布局,中国市场对日资企业仍有吸引力。新冠疫情背景下,日本已然调整海外产业布局。日本政府于2020 年4 月9 日从2020 财年的补充预算中拨出2200 亿日元,专门用于补贴日本企业将工厂迁往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其中,235 亿日元用于促进从中国到东南亚的生产基地多样化。

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消息,日本政府支持企业从我国撤资计划目前实施了两批。第一批是5月22日至6月5日,共申请90家企业,额度为996 亿日元补助金。结果只批复了57 家企业574 亿日元额度的补助金。此外有30 家公司获批235 亿日元的补贴计划,该计划是鼓励企业迁往东南亚。第二批目前没有得到正式批复。尽管如此,2020 年在华日资企业撤资比例也不过5%。另外,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显示,2018 年在华日资企业有232 家撤资,2017 年有270 家企业撤资,2016年有269 家企业撤资,从2016 年至2018 年平均撤资率为3.4% 。这表明,在华日资企业的撤资率并不高,处于经济发展变化规律的合理区间。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中,亚洲地区收益率已逐渐超过北美地区。亚洲地区和北美地区是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两大重点区域。从整个行业收益率而言,1997 年亚洲地区全行业经常性收益率为1.5%,北美地区为1.9%,两者比例为0.8。2007年亚洲全行业经常性收益率为4.6%,北美地区为3.2%,两者比例为1.4 。2017 年亚洲全行业经常性收益率为5.6%,北美地区为2.2%,两者比例为2.5。即,日本在亚洲地区的整体收益率从1997 年的不及北美地区,到2017 年竟然是北美地区的2.5 倍。

目前日本的经济发展现状是,到2018 年10月“安倍景气”经济周期结束,开始新一轮经济周期性衰退,加之新冠疫情、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日本经济倍受打击。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今后会更加重视与包括我国的亚洲地区加强经济合作。

四、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

目前,中日双边经济合作机制主要有中日高层经济对话、中日创新合作对话等机制,但根据现有的国际形势判断,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是进一步推动中日经贸关系很好的突破口。

从根本上而言,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对双方都有巨大的经济利益。2018 年首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成功举办,会议期间,中日双方共签署52 项合作协议。从协议实施主体来看,日本大多为民间企业,而我国多为国有企业。从协议内容来看,大部分都属于服务业领域,如金融保险、医疗保健、咨询娱乐等。日本在亚洲地区和北美地区向第三方市场出口比重最大的都是运输机械业,但首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签署的协议中包含的运输机械业较少,主要以金融保险和综合投资为主,体现出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日方试水之意。

综合来看,尽管日本服务业整体海外投资比重较低,但日本的服务业既拥有很强的海外市场开拓能力,也有丰富的第三方市场经验。而对我国而言,这些行业多为开放度较低的行业。这也反映出,在52 项合作协议确定的合作领域中中日双方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日方更具有比较优势。中日双方签订的这些第三方市场合作协议,必将会扩大双方海外服务业的整体份额,推动双方海外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结 语

根据JETRO2019 年8 月至9 月对在华日资企业实施的调查,被调查日资企业认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供应链相比具有压倒性优势,过去曾考虑过因劳动力成本增加而从中国转移的问题,但现在更加重视能否在当地采购的问题,没有计划迁移。中国供应商较为集聚,人才较为优秀,与中国具有相同环境的国家几乎没有。这意味着,尽管日本一直打算促进供应链的多元化及安全性,但由于长时间中日经贸关系的沉淀,中日之间在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在华日资企业当地采购与销售比例不断提升,加之中国有巨大的市场,居民消费能力的不断增强,营商环境不断得到优化、人才素质较高等因素,对于日本而言,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日本都不得不重视中国经济对日本的作用。总之,尽管经受了严重的外部冲击,但中日经贸关系表现出较强的韧性,中日经贸关系在中日关系中仍将发挥“压舱石”或“推进器”的作用。

猜你喜欢
对华贸易对华日本
扬州市与西班牙塞维利亚结对华校奥数云授课正式启动
本期导读
本期导读
日本元旦是新年
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销售总量同比减少44.8%
探寻日本
缅甸前4个月对华贸易总额达37.4亿美元
《黄金时代》日本版
新形势下推进中蒙经贸合作的对策建议
普鲁士18世纪对华贸易银币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