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盒印警示图”应纳入立法议程

2021-11-12 08:26于平
民主与法制 2021年37期
关键词:警语烟盒吸烟率

于平

近期,有网民提出了“在烟盒包装上增加警示图片”的建议,对此,国家烟草专卖局回复表示,目前我国境内卷烟包装能够达到告知消费者烟草危害健康的警示效果,“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卷烟包装警示研究,加大预防和劝阻未成年人吸烟工作力度,进一步做好烟草控制工作”。这一回复经媒体报道后,迅速登上热搜榜,引发了社会热议。

“烟盒印警示图”的话题成为舆论焦点,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事实上,我国自从2003年正式签署世界卫生组织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来,要求“烟盒印警示图”的社会呼声始终不断,几乎每年全国两会都有代表委员提出相关建议。比如,2019年,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医院副院长林绍彬均提出建议,呼吁加快推进国内卷烟包装采用图形警示;2021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主任吴明提交了《关于健康中国行动拒绝烟草的提案》,建议在烟盒包装上印制警示图案。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在答复代表建议时也表示:“卷烟包装上的图形警示是向公众宣传烟草危害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显而易见,呼吁“烟盒印警示图”的背后,是要求进一步加大控烟力度的社会共识。代表委员年年两会聚焦这一问题,也是在积极反映社情民意,认真履行民意代言人的角色,足见其全力推动我国控烟进程的努力。

应当看到,近年来,我国控烟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2015年修订的广告法,明确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户外发布烟草广告,禁止向未成年人发送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这些制度设计,有效遏制了变相烟草广告的存在和泛滥,堪称控烟立法的巨大进步。此外,北京、深圳等城市,也纷纷以地方性法规形式,出台了公共场所控烟条例,推动了成人和青少年吸烟率的稳步下降。

不过总体而言,我国控烟形势仍不容乐观。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烟民数量已超过3亿,约7.4亿不吸烟者遭受二手烟暴露的危害,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约有140万人,每年因吸“二手烟”致死者也有约10万人。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控烟目标是,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至20%。然而2018年的统计显示,当年我国吸烟率仍高达26.6%,能否在2030年降至20%,依然存在着不确定性。

如此背景下,强化控烟必须拿出更多强有力的措施。而提升烟草危害健康的警示效果,正是强化控烟的重要选项之一。对此,《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也要求:“缔约方在公约生效后三年内,根据国家法律采取和实行有效措施,确保健康警语和信息宜占据主要可见部分50%或以上,但不应少于30%,可采取包括图片或象形图的形式。”

应当说,在警示烟草危害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的进步,我国卷烟包装几经调整,已将警示语面积增加到35%。不过,对于目前烟盒包装上仅仅印有文字警语的方式,能否起到有效警示作用,一直存在争议。而从全球经验看,“烟盒印警示图”已是通行模式,全球已有118个国家和地区的烟盒包装印制了警示图片。相比于国内烟草包装的精美图案,许多国家烟草包装上印制的是各种惊悚图片,包括黑变的肺、污浊的牙齿、狰狞破溃的肿瘤等等,从而以更为触目惊心的方式,告知消费者烟草的危害。

此前,由媒体或相关机构举行的多次抽样调查也显示,公众对于“烟盒印警示图”的动议,大多是持支持的态度。例如,中国疾控中心2018年的一次调查就显示,69.6%的被调查者支持在烟盒包装上印制健康警示图片,即使在吸烟者群体中,其支持率也达到65.2%。

因而,对于持续不断要求“烟盒印警示图”的社会呼声,理应加以重视。值得注意的是,“烟盒印警示图”的动议,涉及多方利益的调整,因此警示图需不需要印、怎么印等一系列问题,有必要借鉴烟草广告治理的经验,通过立法手段加以解决。在此过程中,应当鼓励各利益相关方畅所欲言、平等博弈,通过公开、广泛、充分的讨论,不但能使立法取得更大公约数,还可让“烟盒印警示图”的相关公共决策,更加科学理性,取得最佳的社会效果。

“烟盒印警示图”作为一个可行的控烟方案,不能只是停留于舆论呼吁或者内部研究,将这一动议摊到阳光之下,纳入立法议程,已是势在必行。只有通过制度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才能持续推进控烟进程,为建设“无烟社会”、保护民众健康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警语烟盒吸烟率
国家烟草专卖局印发《电子烟警语标识规定》
国家烟草专卖局印发《电子烟警语标识规定》
神数据
用烟盒做一架小飞机
韩国吸烟率大降,多亏烟涨价
烟盒博物馆之旅
HIV感染者吸烟率高
烟盒博物馆之旅
创意
Do ostriches really bury their heads in the s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