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地老天荒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2021-11-12 10:02
散文百家 2021年1期
关键词: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陌生

尤 琪

青岛科技大学

关于爱情

茨威格用细腻的笔法讲了一个暗恋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极致的爱情世界,一个女人暗恋男人一生,和他几次交欢,生下一子。迫于生活,沦入风尘。但直到女人死亡,男人收到信件,却依旧不知道她的名字,甚至在记忆中兜兜转转也并无痕迹。

没错,这无疑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爱情小说,陌生女人从十三岁的懵懂时期到成熟风韵再到离世之际都爱着一个男人,一个从来不曾记起她的作家,为这一场没有回应的爱情献祭了自己的一生。她漫长激烈的感情,一生却未曾吐露一字,有人说她爱的卑微,爱的荒谬,爱的怯懦,我承认她爱的纯粹,爱的痴迷,爱的疯狂,但却不认为她的爱是低到谷底的姿态,恰恰相反,她比大多数女性都站的高傲,爱的笔直。她并不是单纯的乞求对方爱的女人,她明白卑微不能换得垂爱,也不愿得到这种怜悯般疼爱,她骄傲的一再选择了沉默。两情相悦,贵乎自然,她宁可得不到,也不能容忍爱是她讨来的。

“我的一生确实是从我认识你的那一天才开始的。”我感动于她的爱情,但更感动于茨威格笔下女人自主意识的初醒。在1922年以男权为中心的欧洲社会,女人的形象大多为男人的依附品,男性是社会的主体,他们掌握着绝对的、至高无上的话语权与决定权,并习惯性的把女性塑造成温柔乖巧的形象。但茨威格笔下的陌生女人,在这段爱情中自我到无以复加,她的爱是自私的且是高度自由的。自私软弱者的最后一搏的终极目的往往是同归于尽,而陌生女人的离开在我看来是一种英雄主义的牺牲。大家讨论陌生女人为什么要用一生的时间来追求这种没有结果的爱情?站在另一个视角来看,为什么爱情非要一个结果呢?一种信仰的开始是不需要结果的,它在追求的过程中已经实现了它的价值。陌生女人在生命终结后才将信寄出,信笺几乎不让任何的插话或者无用的描写中断倾诉者,大段连贯的、急切得近乎神经质质的告白,与其说是对人倾诉,不如说是独白,一种游移于社会边缘的焦灼不安状态下的喃喃自语,一种借助陌生人这个介质对往事的重温,而听者是谁并不重要,听者是作家让茨威格笔下陌生女人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了。

小说于1922年写成,作者茨威格在父权中心文化的社会大环境下成长起来,但用书信形式,把女性作为第一叙述者的方式,给予女性一定的话语权,通过这场独白表达了真正的女性主义并不是一种模板化的范式,也不该是脂粉掩盖的软弱和靠发饰堆砌起来的骄傲,而是一种不需要依附于男人而独立生存的坚韧意念。

爱情背后

但如若像我年少时那样完全把这部小说当成爱情悲剧来看,未免辜负了作者在故事背后隐含着的警世、救世之心。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和平年代。科技高度发达,制度先进,文化也走在世界前列。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历时4年多,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一战充分暴露出西方文明内部存在的症结,以及掩盖在文明下面的丑恶与虚伪。欧洲在一战中不仅物质文明遭受巨大破坏,在文化道德方面也陷入衰败状态中。

茨威格笔下的R先生的塑造反应出了当时的欧洲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醉生梦死的人生观。文学作品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并通过人物命运来表达作者理念的。茨威格给陌生女子安排的结局,表明了他对陌生女子悲剧背后整个战后欧洲社会道德状况的痛惜。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欧洲并不是个和平世界,貌似安全的表象下隐藏着动荡不安,战争阴云的笼罩使到处呈现出血腥和混乱。茨威格知道饱食终日的物质生活安宁并不能逃避精神的困扰,混乱而碎裂的生存环境,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关系,造成了大量情感沦落者,内心的孤独无助常常促使他们表现出一些僭越情理的行为,那是一种挣扎,是溺水者妄想抓住一根救命稻草的徒劳。正因为此,茨威格作品里的人物都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勇气和高傲。

一战不仅打破了稳定的社会物质文明状态,也使人们的心态发生变化。社会道德整体衰落,令茨威格感到非常痛心。在此期间,他受到好朋友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学派的影响,潜意识论、性欲论以及梦论为茨威格挖掘人物心灵提供了极佳的理论支持。在文学创作中探索人的灵魂的过程茨威格正是抱着这种对生活在那个时代、那个乱世里人的深切理解和同情,用这种形式,使作品里陌生女人人物形象的情感得到充分的、淋漓尽致的表白,让读者通过这些人物的叙述来认识那个时代对人物的扭曲和异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把那个时代推上了审判席。社会道德是一个社会得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石。一个没有道德礼仪规范和正确价值观念的社会是危险的、没有希望的。罗曼·罗兰称赞茨威格是奥地利市民最高贵的代言人,是对人的能力和弱点、魅力和绝望最好的描写者。茨威格尽管在全世界赢得声誉实至名归,在时代的沉重压力下,1942年茨威格与妻子双双自杀,这也是他对欧洲社会道德衰落的抗议与绝望。

猜你喜欢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陌生
作家的办法
作家的办法
作家的办法
作家的办法
人最怕:深交后的陌生
熟悉的陌生词(四)
熟悉的陌生词(三)
熟悉又陌生的“”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从小说到电影
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改编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