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法务的时代意义

2021-11-12 11:15陈珺
民主与法制 2021年12期
关键词:牛鼻子法务遗嘱

陈珺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

习近平同志在论述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伴随民法典的正式实施,在优化组合传统的继承及财富管理法律业务基础上,倡导传承法务概念及模式的条件已经成熟。

传承法务对支持老百姓自主处分生前身后人身权益及财产权益,促进其系统化、合法依规的平衡处理,并按其个性意愿实现,具有时代意义,探讨与传承法务相关的服务、产业联动,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及社会价值。

观点:何谓传承法务?

传承法务,是指支持行为人依法自主处分,生前身后人身权益与财产权益的系统化制度化的综合法律服务,即“生前身后命与财的系统化制度化平衡”。

立足于民法典确定的婚姻家庭、继承等法律依据,传承法务着眼于适应新时期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服务需要,利用新技术手段,对接日常生活的多种场景,为有传承需求的人民群众提供个性、便利、温暖的法律服务。

所谓传承法务模式,则在是传承法务在实务操作层面,优化了一系列传统业态模式后形成的新模式,即笔者提出的“三位一体全基因模式”。传承法务新模式的有序运行与融合联动,即传承法务新机制。

传承法务的三位一体全基因模式,展现为立法依据、司法保障、行政管理、学术引导、传承法务实务、基层社区服务、科技赋能、产业联动这八个模块的融合联动;其中,主要由专业律师队伍提供的传承法务实务,加上学术团体的学术指引及基层社区老百姓对传承服务的需要,构成传承法务的三位一体,是整个业态循环体系的主干,是内循环;立法、司法、行政、科技、产业模块组成整个业态循环体系的外壳,是外循环。

传承法务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服务对象年龄跨度大,传承法务现阶段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随着传承理念的推广,应重视中青年服务对象的增长潜力。二是服务流程时间跨度大,传承法务承载行为人妥善处置生前身后人身权益与财产权益的期许,面临大量统筹性、跟踪性、维护性的服务需求,服务流程往往长于一般的诉讼代理业务或单项非诉业务。三是服务内容行业跨度大,传承法务综合平衡了行为人生前身后不同时间跨度的人身权益与财产权益,服务内容往往包含多个行业的分工协作。

焦点:何为传承法务新动能?

传承法务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其概念及模式的提出缘于新时期全面依法治国、为民服务的现实需要,适逢民法典实施后对继承等民事法律关系的调整,新技术条件的进步,人口及经济趋势的变化,激活、组合了传承法务的新动能。

首先,民法典涉及传承法务的新规定,是法律新动能。例如,民法典增加了继承人的范围、新增遗嘱执行人和遗嘱管理人制度,首次明确遗嘱信托、遗赠、扶养协议范围扩大,规定遗嘱指定监护、合同确定意定监护,可约定监护监督等等。

与此同时,民法典规定了新技术的应用,是科技新动能。包括网络视频技术、云存储技术、区块链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值得一提的是,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为审查认定传统电子证据提供了新思路解决存证资料的防伪问题。通过防伪这个角度来支撑公信力的问题,通过公信力去解决公权力的犹豫判定、效率效能效果这三效的问题。

第三,人口及经济趋势的变化,是社会需求新动能。目前,我国已处于老龄化的历史进程之中,且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老龄化社会的人口结构提供了传承法务的庞大消费基数;老龄化社会的财富结构则提供了传承法务的强大消费需求。同时,中青年对传承法务的需求也不容小觑。

广东佛山公证处2016年的一项统计显示,60 岁以下立遗嘱者占比从2015年的10%增加至13.5%,其中40 至50 岁人群的比例从2015年的4%增加至4.5%。增加的人中大多是已经有了孩子的70 后“成功人士”。统计还指出,70 后“成功人士”和80 后、90 后白领有个共同的特点:应酬多、出差多,特别是选择飞机出行,认为危险系数大,部分中青年出现了癌症或心脑血管方面的慢性病,出于健康和生命风险考虑,选择立下遗嘱以防万一。随着传承意识的提升,中青年对传承法务的需求会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其次,凸显市场优势。由于市场需求较大,根据供给结构进行改革,在农产品供给、结构方面改变,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与效率。

最后,新型服务业发展带来的法律服务转型升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三大产业中已居首位,重视服务业发展也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型服务业的特点主要体现为利用新技术手段、时空限制较少、重视客户体验、重视流程优化、重视资源整合等方面,这为传统的法律服务业指明了转型升级的方向,也是传承法务概念及模式运行发展的重要方向。

亮点:何来“牛鼻子理论”?

你知道传承法务的“牛鼻子理论”吗?这需要先从传承服务说起。

传承服务的“牛鼻子”是传承法务。因为在诸多关联服务中,其他行业、产业的产品及服务是配合辅助的,而传承法务是贯穿其中的关键,需要系统化、制度化的平衡来保障其传承意愿的实现。

而遗嘱见证是传承法务的“牛鼻子”。民法典规定了六种形式的遗嘱,除了自书遗嘱可以不要见证外,其他五种形式的遗嘱都应当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见证;公证遗嘱也是公证人员的见证,自书遗嘱也可以有见证人见证。

遗嘱见证关联的遗嘱、遗产管理与执行等遗产传承法务,是传承法务最核心的服务内容,其中遗嘱见证作为遗嘱人意思表达及存证的环节,关乎遗嘱的真实性、关联性、程序合法性,对遗产传承法务的效力效果效能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说遗嘱见证是传承法务的“牛鼻子”。

效力效率是见证的“牛鼻子”。此处所指的见证,是传承服务涉及人身财产权益处理过程中,所需的相关协议和环节都需要的见证行为。以遗嘱见证为例,遗嘱见证业务的核心目的,就是支持遗嘱人处分遗产的意思自治实现,既包含遗嘱人意思的真实有效,也包含遗嘱内容的顺利执行,即遗嘱的效力以及遗嘱执行的效率,有效的见证行为能支持遗嘱的合法效力得到认可,减少对遗嘱内容的存疑或争议,让遗嘱得以高效率执行,所以说效力效率是遗嘱见证的“牛鼻子”。

法律文书是效力效率的“牛鼻子”。法律文书是意思表示的载体,通过法律文书的专业设计与规范表达,行为人的传承意愿能够得到更好体现,加上由专业律师为主导起草制作,进行系统化制度化的统筹安排,避免关联者的理解偏差以及行为人对自身权益的误判,保障行为人自主意愿的真实性、合法性,促进其意思自治有效高效的实现,所以说法律文书是效力效率的“牛鼻子”。

传承法务的三位一体,指的是学术引导、传承法务实务、基层社区服务,三者一体化的战略模块,这是整个业态循环体系的主干,是新模式生存发展的保障。

重点:如何创新传承法务机制?

尊崇客观存在、既成事实的传承法务新模式,按照业态结构的逻辑有序运行并融合联动,就是新机制。探索、思考一个合乎规律的实操预备,是新机制的源头核心;我们没有创造任何一个新东西,以下阐述的三位一体全基因要素及模式,就是循环系统的优化、新机制的构建。

传承法务的三位一体,指的是学术引导、传承法务实务、基层社区服务,三者一体化的战略模块,这是整个业态循环体系的主干,是新模式生存发展的保障。

新机制需要的战略预备。全基因模式对应模块合作伙伴的预备。在上述战略三模块之外,已联系达成共识的有科技应用模块:含区块链防伪技术、云存储存证技术、大数据分析反馈优化技术等科技赋能手段应用的合作伙伴;民政管理及社会治理模块:含民政部门为实现为民服务、社区社群治理功能的落实,愿意对政务系统、教务系统进行改革并创新机制的合作伙伴;老龄产业、产品、服务模块:能够连接养老机构、医疗康养、健康产品、文旅、生活服务等合作伙伴;以及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三大司法途径:法院、仲裁、调解中心,都有意愿参与传承法务联盟,合法有效地保障行为人对其民事权利的自主行使。

此外,笔者倡导首届中国传承法务论坛在武汉召开。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首先席卷了武汉,这场全世界各国还在奋力抗战的疫情预计将会持续一段时期,新冠病毒的肆虐迫使人们保持社交距离,加强卫生、医疗防护措施,改变了人们贸易、自由旅行、见面交流、聚集等工作、生活方式,还引发了国际经济格局及国内经济模式的变化与应对。

武汉在中国共产党及全国人民的支持下,通过封闭社区隔离病毒及患病人员传染,进而集中救治、分级管控,就是运用了网格化、模块化、多元节点对接生活服务、物资配送、医疗配套的全基因社会管理模式,战胜了疫情、实现了生产经营与生活秩序的迅速恢复。

武汉这个城市得到全世界的瞩目,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演练了全基因的社会治理模式,能够再次证明中国传承法务论坛是一面新的旗帜,会召唤全社会积极加入到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实现依法治国、人民安居乐业的国家战略方案中来。

眼下,实现新机制的具体措施。

第一步,如前所述,就是学术的引导。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已授权成立传承法务主题活动项目组(以下简称“传承法务项目组”),后续将开展申报传承法务与法律文书相关的研究课题、收集整理传承法务理论及实践成果。

第二步,是教务、教材的整理,专业、岗位培训的实施。为促进法律文书学研究,将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传承法务项目组正在主持编写国内第一部《传承法务》教材,邀请了一批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行业服务及产业实务专家参与教材编写工作。系列教材的编写,将体现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在参与社会治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体现法律文书在保护公民人身权益与财产权益、安居乐业、传承法务新业态实务中的社会价值与积极意义。

同时,尽快在政法及民政院校建立实践基地进行教务创新,增加短期培训、岗位培训、选修课、专业课;实践基地的发展,能够通过创新案例研究,积极促成政务、教务、实务、学术四者的创新;还可提供见证实习基地,对专业人员及见证专员等进行在岗、在职再培训。

第三步,2021年根据传承法务概念细化及相关学术、实务及产业达成共识等条件的成熟度,商定首届中国传承法务论坛在武汉召开。民法典的实施,居住权、意定监护、遗嘱见证、遗产管理人等与传承法务相关的新事物,涌现出更多的法学研究课题,理论与实务到产业,需要交流场景进行融合、探讨、争论,通过理论研究者与实务从业者们宣传呼吁、倡导、先试先行,才能从破冰到启动、到更多人接受、运用、落实。以民法典宣传、专题论坛等活动为契机,唤醒潜在受众的传承法务需求,这也是发挥法的效能的体现。

第四步,就是各行业融合融通的产业联盟,促进传承法务和传承服务、传承产业的融合联动,相关行业可以顺畅对接,形成传承服务产业联盟;他们既是全基因模式传承业态的模块组成者,将其激活也可转化成为第一批的传承法务消费群体,之后往新型服务业的移交,就不仅仅是法律人的事了,由各个模块随着市场的需求联动运行。同时,我们传承法务作为整个传承服务业态集群里重要的一环,通过见证环节传播、连接、表达的法律文书的效力效能,将民法典规定的条文权利,切实贯彻落实到为民服务的鲜活案例中来。

同时,这是一个单循环。通过这种规模的实践应用获取的信息、案例,又可以非常迅速、非常良好、非常精准地传递到法学研究者与立法实践者,让法律通过实施的反馈得到优化、补强、完善,这是一个完美的闭环。

值得关注的是,传承法务新机制探索的意义。对传承法务新机制的探索,是传承法务“牛鼻子理论”的必然选择,符合传承法务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探索的意义在于优化了这种配置,顺应了“牛鼻子”的客观规律。不仅顺应了规律,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建立了一个信号触发系统和一个三位一体全基因的传承法务模式行动推进系统,在此前提及基础上,能够将民法典时代老百姓的传承意识及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能力,加以促进、提升,并可以便捷、有效地得到落实,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立法目的。

民法典的编纂施行,巩固了我国民商合一的立法现实,强化了民法自身的母法地位,能够发挥对其他部门法的统领作用。民法典完善了我国民商事领域的基本规则,对现行财富传承模式具有重大影响;提升传承意识、优化财富传承方式,已成为现阶段理论及实务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传承法务概念的提出,倡导学术引导、社会治理汇入,连接科技赋能、产业联动的融合,形成与立法、司法、行政互动反馈,由各模块联通镶嵌而成的全基因传承法务新模式,共同为守护新时期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和谐家庭为目标,激活、组合新动能,创建新机制、开创新局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需要国内有志于汇集到传承法务、传承服务、传承产业的各行业同仁,以更长远的眼光、更开阔的视野、更宽广的胸襟,携手、融合八大模块共同构建,勇于探索,砥砺前行,为小康社会人民的传承服务、安居乐业、和谐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猜你喜欢
牛鼻子法务遗嘱
奇怪的牛鼻子
如何加强企业法务管理体系建设陈
我国法务会计的发展现状
被偷的遗嘱
给法务新员工的入职书单(1)
这次也许牵住了牛鼻子
医保是医改的“牛鼻子”
这样写遗嘱无效
牵住“三医联动”的牛鼻子
本刊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