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天宇旷 切切故乡情
——读韩浩月《我要从所有天空夺回你》

2021-11-12 12:54□刘
山东人大工作 2021年8期

□刘 敬

走遍千山和万水,偏偏却走不出梦里故园。作家们的故乡情结,常因双鬓染霜而愈加浓醇,如经年之酒,即便入喉轻浅,心却早已醉溺。恰若易安居士所慨叹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亦若韩浩月所言的,“故乡是杯烈酒,不能一饮而尽”——这本由百花文艺出版社推出的“名家散文书系”之《我要从所有天空夺回你》,即是韩浩月继《错认他乡》《世间的陀螺》两部文集后“故乡主题写作”的又一可喜收获。

“故乡是个被吹破的气球,而年年赶来的我,就是一个创可贴,缝缝补补,仔仔细细,小心翼翼,想要保持一个完整。”如同贾平凹笔下的商州,汪曾祺心头的高邮,梁鸿牵念梁庄,莫言难忘高密……韩浩月从小村到县城,复从县城入京城,斗转星移二十载,行行重行行,一转念,一回眸,莫不是郯城方向;一思索,一动笔,盈身皆故土芬芳。

“我要从所有天空夺回你”,此书名取自俄罗斯诗人茨维塔耶娃的一首情诗,只是在这里,“你”自然氤氲着故乡的气息,虚指在风剥雨蚀、岁月淘洗中失落变淡终至消失的事物。而“夺回”,亦“只是一个姿态、一种愿望,是强烈的情感的释放,是伸出又缩回来的手”。韩浩月满怀深情地说,何以解忧,唯有故乡。然而,一回头已是天涯。作家以文字和真情精心酿制成风味独特的家醅,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望故乡》《一个被撕成两半的人》《远与近》几辑作品,延续了其一贯的写实风格,纪录片式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那些善良纯朴的乡邻,是“相见亦无事,不来忽忆君”的少年玩伴、中学同窗,是故乡的穷困、落后与疼痛,以及无可阻抑的嬗变与发展。犯事的王成、酗酒的六叔、陌生的母亲、出嫁的妹妹……每个人都是故乡的主角,每个人都是无需剧本的“本色出演”。悲与喜、忧与惧、甜与涩,不用渲染,不必夸张,一举一动,一笑一叹,皆在目前,皆入心间。作家的眼光自然是敏锐的,善于发现、捕捉与采撷,将时光里的一瞬定格成文字里的永恒。我们不难看出,作家的情感表达是隐忍而克制的,语言大多平白而节制,可分明又有一条文字的大河在眼前波澜壮阔着,那情感的波涛一路汹涌,时不时地还打着旋儿,裹挟着作者少年失怙的悲凉、黄瓜地里的忧伤、梦想路上的迷惘,让人细读之下,刻骨铭心。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在《故乡与一切有关》一文中,韩浩月引用莱昂纳德·科恩的话,直陈内心:“对于故乡的正反面,我的诠释是,只要有光亮的地方就一定有阴影存在,我们不能一直站在阴影里,而是要走出阴影,尽可能更多地站在光亮的地方。”也曾痛苦,也曾彷徨,也曾纠结万分,也曾努力挣扎……没错,和作者一样,我们都在用力地活着,而对韩浩月的文字能够感同身受的,多是与其同龄的“被故乡撕成两半的人”。好在,所有的动荡,所有的浮躁,所有的心不甘,所有的意难平,终究沉淀为生命里的安稳、踏实与平静,静默里有花开,温柔中见胸怀……

韩浩月说,自己的“故乡写作”历经了三个阶段:先是逃离前,写尽故乡的散漫与诗意;后是远行的背叛,找故乡的“茬儿”,对故乡进行批判;最末了是疲倦之后的回归,与故乡握手言和。最难能可贵之处,不仅表现为感情真挚言出肺腑,更表现在对亲人、对故乡、对历历过往、对漫漫成长的反思、剖析,并自然而然地寄予新的希望。所以,此书作为韩浩月“故乡三部曲”之终章,被其视为“甜蜜之书”,恰是其重获与故乡相处的自由感,内心里能够“山一般的忠诚、海一样的宁静”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