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教学效果提升策略
——以《烛之武退秦师》为案例

2021-11-12 15:19
散文百家 2021年8期
关键词:烛之武退秦师秦师重音

赵 萍

重庆市彭水第一中学校

一、译文出于原文,掌握翻译方式

对此类文言文进行翻译,实际上是以汉语言为基础的语言形式转变,也正是因此,翻译完毕后的内容应将原文表达的内容进行如实的转换,在翻译过程中不应掺杂自身的猜测和臆断等,也不能够在翻译过程中进行评论或解析,而是应逐字逐句地进行原文的细致翻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原文的留、删、补、调的方式展开翻译。在翻译过程中将文章中不译的内容如人名、地名或与现代词汇含义接近的内容。

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其中的“晋君”为人名可不做翻译,焦、瑕等则为地名,翻译时可将其直接代入到译文中,这便是翻译中的“留”。翻译中的“补”主要是对在省略句中将原文并未表达的内容进行补充,直到文章的阅读和表达较为顺畅。比如文章中“敢以烦执事”便省略了“之”字,在这段中“之”主要代表齐国灭亡一事,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将这一句话当做“敢以烦之执事”进行翻译。文言文翻译中的“删”主要则是通过适当的修改在不改变原文含义的前提下将无意义的助词去掉。在文言文翻译中这一步十分重要,主要原因便是文言文中有着大量不必要的词汇作为停顿或助词使用,在翻译的过程中这些内容应当省略不译。“调”的主要作用便是调整文章内容的顺序,在古文中倒装句是十分常用的表达方式,调的主要作用之一便是针对倒装句进行调整。在翻译的过程中通过“调”的方式将语序进行调整,使译文能够流畅表达不会出现内容混乱的情况。文言文的翻译应当尽量贴合实际文章内容,在翻译的过程中也需要掌握一定的能力和功底才能够完成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引导学生以还原文章内容为基础展开翻译,运用多种翻译技巧提升翻译能力。

二、灵活引用成语,提升语法能力

成语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传承方式,以其简短的内容表达丰富的内容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在成语中也保留了较多的古汉语语法,学生通过成语的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古汉语进行了解和学习,从成语中感受文言文的语法也是学生掌握古汉语语法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成语为基础展开语法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文言知识的同时掌握成语,以较高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展开语文知识面的拓展和延伸,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及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在对《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中,教师便可根据其中宾语前置的内容如“附近,何厌之有”这一句,便可参照成语中的“时不我待”进行学习,两个成语正确的顺序为“时不待我”。以此为基础展开文言文的教学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语法理解,在文言文中有着大量的表达方式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在成语中都能够找到对应语法的成语,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引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文言翻译能力。此外,部分成语故事与文章中的内容能够进行联合应用甚至本身便出自文章中。例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便在国家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临时接受重任且临危不惧,促使便可引用成语“临危受命”表示情况的紧急和时代的严重性,学生通过对成语的了解能够更好的地掌握当时的情况。再如郑国已被大军压境,孤立无援且并无一战之力,此时引用成语危在旦夕便极为巧妙。这种以学生较为熟悉的成语代入文言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在较为复杂的知识中找到自身较为熟悉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更加愿意进行学习和翻译,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阅读带动翻译,培养文言素养

阅读对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文言文直观重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的范读和学生认真的朗读十分重要。教师的范读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发音和节奏,学生通过教师的范读能够正确掌握朗读方式,在听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发音和重音等情况,为展开自主阅读奠定基础。学生朗读主要就是掌握逻辑规律和发音及重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等。

例如在《烛之武退秦师》的朗读中,行李之往来中的“行李”。重音的添加则要进行更加详细的分类,如将动词做谓语时便需要重读,表示强烈的时候也要进行重读。如文章中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中的“军”便应读作重音,“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中的必也应做重音。除此之外文章中如“何厌之有”中的厌等诸多内容都可加做重音处理。在文章中重读的内容和方式较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理解进行添加。学生在反复的阅读过程中能够逐渐掌握正确的朗读方式,在朗读过程中也能够更加接近古汉语的发音和表达方式,提升学生文言文素养,使学生能够在朗读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式,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文言文翻译相对较为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翻译策略、语法知识及语感的培养等内容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综合文言文素养的提升正确解析文言文,提升学生语文知识面,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猜你喜欢
烛之武退秦师秦师重音
五论救弱国,妙语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自主学习导引
重音在“文学作品朗读”中的运用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人物符号的语言表达分析
浅谈《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劝说艺术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礼与利的契合:也谈《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重点
浅谈语句重音的把握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