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师

  • 烛之武“退”秦师的逻辑再思考
    一次读《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的人都感觉奇怪,为什么在几乎兵临城下的情况下,烛之武仅凭寥寥数语就能够解除困境呢?要回答这一问题,就必须梳理清楚烛之武退秦师的相关逻辑,只有弄清楚这一逻辑,才能对事件的走向作出准确的判断,才能理解文本背后深刻的含义。一、不同视角下“退”的逻辑一般认为,烛之武退秦师的说服艺术的立足点在于“利”,是服人以“利”。[1]这符合“晓以利害”的传统逻辑,符合“趋利避害”的传统思想,更符合传统的“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思想。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

    中学语文 2023年23期2023-09-25

  • 浅析《烛之武退秦师》的艺术特色
    价值。《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的名篇,主要讲述了烛之武只身犯险,前往秦军大营说服秦国君主退兵,成功保全郑国的故事。下面,笔者就简要分析一下《烛之武退秦师》的艺术特色。一、脉络清晰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群雄并起,彼此间征伐不断。公元前628年,晋国联合秦国共同攻打郑国。郑伯迫于无奈,只能向烛之武求助,希望他能够前往秦军大营面见秦王,说服他退兵。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这一事件涉及多方势力、多个人物,但是作者在讲述故事时始终紧扣“烛之武退秦师”展开。他先说明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3年6期2023-08-29

  • 从《烛之武退秦师》学习记叙文写作技巧
    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虽然只有375 字,非常简短,但写得十分精彩,结构上、语言都很有特色,值得深入研读,作为写作记叙文的借鉴范本。一、叙事结构上的完整性、严谨性、波澜性课文紧扣标题从为何要“退秦师”,如何“退秦师”,“退秦师”之后怎样三个方面组织材料,构思成文。“为何”部分写“退秦师”的背景,概括交待“晋侯、秦伯围郑……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简短的句式,突出晋秦联军来势之凶,郑国处境之险,引出下文郑国如何应对的叙写。“如何”部分写郑国如何应对晋秦入侵,

    中学语文 2023年20期2023-08-27

  • 《烛之武退秦师》思辨性阅读中的文化建构 ——由两个追问引发的三重思辨
    论救弱国,妙语退秦师”,又有“烛之武一言,贤于十万师”,历史上对于烛之武在这次严重到可能会灭国的军事冲突中所起到的作用评价是很高的,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那学生一定会有一个疑问:烛之武为什么能退秦师?就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这个理由显然是不充分的也是不理性、不辩证的。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先思考“烛之武为什么不去退晋师”,而课文开篇的“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提到了两个“礼”与“利”两个方面的原因,但所谓春秋笔法、微言大义造成其隐含性很强,理解起来很容易高高举起轻

    中学语文 2022年2期2023-01-11

  • 这样的注解合理吗? ——对人教版语文必修下册《烛之武退秦师》一处注解的商榷
    人教版《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时,当看到“无礼于晋”这一注解时,对其所作的注解产生了疑问。教材对这一句的注解是:指晋文公早年出亡经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对待他。对于这种说法,笔者不敢苟同。这种注解对高中生来说,无异于云里雾里,原因在于人教版的注解没有采取直译的方式,没有做到字字落实。同时,人教版对这句话的注解与文言翻译的要求相距甚远,不利于培养学生文言翻译的能力。学生作为初学者,应当在积累120 个文言实词和18 个文言虚词的基础上,采用直译和意译的原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2年10期2022-12-26

  • 《烛之武退秦师》之我见
    曲爱丽《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是统编版教材必修下第一单元中一篇比较简短的文言文,这个单元主要精选了先秦诸子和《史记》《左传》中的一些经典文章。而《烛之武退秦师》作为一篇经典的叙事性散文,具备古代记叙散文的特色,比较简短易懂,从而备受学生青睐。今天观看这篇文章的一个课堂实录,有以下几点体会。第一,这堂课不仅兼顾了文言字词和烛之武的人物形象、游说艺术,同时关注了晋文公的语言和形象,关注了“礼”。晋文公所追求的“礼”和烛之武的爱国形象如何有机统一在一堂课中,是这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30期2022-07-13

  • 由《烛之武退秦师》看“春秋无义战”
    大家由《烛之武退秦师》看“春秋无义战”。一、由“秦晋联盟”看“春秋无义战”春秋时期,周王室开始衰落,各诸侯纷纷扩张自己的势力,一些诸侯打着周天子的旗号发动战争。这些战争完全是诸侯间的争强斗胜,是以“利”为核心的不义之战。《烛之武退秦师》是新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中的重点篇目。该单元有这样的提示:“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整体把握经典选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烛之武退秦师》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2年8期2022-05-31

  • 《烛之武退秦师》思辨性阅读中的文化建构
    之武他为什么能退秦师?”“烛之武他为什么去退秦师?”两个看似简单的追问引发的却是深层的思维风暴和文化追寻。当今高中语文新课堂建设应该引领学生把人物和事件放在历史的、当代的双维视角中去“辩证地审视和评论”,探寻其中的“深层原因”、建构“深化认识”和“深刻体悟”,在“知识技能的外显功能”外去充分挖掘“课程的隐性价值”,努力搭建“语文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关键词深度阅读教学双维视角思辨性阅读所谓“五论救弱国,妙语退秦师”,又有“烛之武一言,贤于十万师”,历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2年1期2022-05-30

  • 浅谈《烛之武退秦师》中三位国君的特点
    李小霞《烛之武退秦师》中提到了三位国君,分别是秦国的秦穆公、晋国的晋文公、郑国的郑文公。当时,秦晋结为联盟,准备攻打郑国。眼看郑国灭亡已是板上钉钉,故事的结局却是烛之武不费一兵一卒,凭其过人的胆识和口才瓦解了秦晋之间的盟约,使郑国幸免于难。在《烛之武退秦师》中,作者花费在这三位君主身上的笔墨并不多,却很好地展现了他们的特点。下面,笔者就简要谈谈。一、郑文公:善于纳谏,勇于自省当秦、晋两国联合起来,气势汹汹地围攻郑国的时候,郑国可谓是危在旦夕。对郑国来说,出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2年2期2022-04-09

  • “选择”背后的考量
    自《烛之武退秦师》被引入高中教材之后,引发了许多一线教师和学者的兴趣,无论是课文解读还是教学案例,说如同雨后春笋可能略有夸张,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大家名师还是一线普通教师,对该文的兴趣都表明了这一文章具有不凡的价值。在课文的解读过程当中,虽然各家有各家之言,但是相比较而言,最终的观点都是大同小异。那么这篇课文有没有新的解读空间了呢?前日看到高永利老师的一个观点,引发了笔者的深深思考,高老师认为《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充满智慧的文章,从开头的“晋侯,秦伯围郑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0期2021-12-08

  • 清华简《系年》与《春秋》三《传》载先蔑史事新证
    蔑而立灵公,以御秦师。箕郑居守。赵盾将中军,先克佐之;荀林父佐上军;先蔑将下军,先都佐之。步招御戎,戎津为右。及堇阴。”(杜注:“堇阴,晋地。先蔑、士会逆公子雍前还晋,晋人始以逆雍出军。卒然变计,立灵公,故车右戎御犹在职。”)“戊子(四月初一),败秦人战于令狐,至于刳首。己丑(四月初二),先蔑奔秦,士会从之。”(杜注:“从刳首去也。令狐在河东,当与刳首相接。”)(5)《春秋左传正义》卷19,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4006-4007页。据《左传》载,晋

    殷都学刊 2021年1期2021-11-26

  • 温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环大罗山”联盟期中考优秀作文点评
    余的庖丁,有智退秦师的烛之武,有运筹帷幄的张良……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人物展开讨论。上述三个人物,哪一个给你的启示最深?结合你的感受与思考写篇发言稿,不少于800字。佳作展示身处危难之中,尽显英雄本色◎浙江省龙港中学高一(15)班 陈思羽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身处危难之中,尽显英雄本色”。诸子散文与史传作品中的人物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有游刃有余的庖丁,有智退秦师的烛之武,有运筹帷幄的张良……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位忠勇睿智的老人。纵然隔

    新作文·高中版 2021年9期2021-10-26

  • 于细节处看《烛之武退秦师》的叙事艺术
    任萌萌《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学著作《左传》,由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现已选入部编版语文教材。在这篇尚不足四百字的文章中,作者运用高超的叙事技巧展现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外交战争,让身处千年后的读者依然感受到当时局势的急迫感,以及在当时的情境之下烛之武所表现出的才智。这篇短文虽然简短,但行文的细节间蕴含着古人丰富的智慧与高超的思辨精神,也展现出了作者高水平的叙事艺术与行文水平,在细节铺陈中实现对行文的把握,不禁令读者由衷地赞叹。一、叙事简约,塑造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9期2021-09-13

  • 烛之武形象的正能量教育功能
    苏叶红《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普通高中人教版必修一第四课,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也是对学生开展正能量教育的一篇重要文章。《烛之武退秦师》主要讲述了以下故事:秦国、晋国包围郑国,在郑国危在旦夕时,烛之武临危受命,置生死于度外,只身前往秦国,以其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秦军,并与秦军形成联盟,最终使郑国解除了被吞并的危机。部分教师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的过程中,会分析得出烛之武是一个义士、勇士、辩(智)士的结论,大多着眼于对课本内容的分析。但笔者认为烛

    清风 2021年10期2021-09-10

  • 例谈开展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几种方法
    钱泽舒《烛之武退秦师》是春秋时期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主要记述了烛之武临危受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使郑国免于灭亡的故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阅读这篇文言文呢?接下来,笔者就简要地谈一谈。一、让学生留意文章中的“伏笔”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伏笔”。简单来讲,伏笔就是对后面将要出现的内容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文言文,让他们留意其中的“伏笔”。在《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作者为了突显“烛之武凭借一己之力将秦晋两国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1年12期2021-02-23

  • 文言文教学经验分享
    者就以《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为例,分享一下开展文言文教学的经验,希望能给各位教师带来一定的帮助。一、围绕“退”开展阅读活动,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的脉络阅读文本,理清故事的脉络,学生才算真正读懂了一篇文章。我们都知道,《烛之武退秦师》是围绕“退”字来写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围绕“退”字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引导他们理清故事的脉络。在活动中,学生需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来讲述《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题目自拟,但需保留原题中的“退”字。有的学生选择站在主人公烛之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1年10期2021-02-18

  • 行简辞丰 以言行事 ——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烛之武退秦师》的叙事特点
    完整。《烛之武退秦师》就是一次较为完整的军事外交活动过程的记录,整个过程与来龙去脉交代得十分清楚。但是,从叙事的角度而言,文章以记录人物的语言为主,故事情节相对简略。战争的成败不仅依靠战场上的搏杀,而且需要外交上的较量。该文的侧重点是军事外交活动,描述战争过程或场面自然不是重点,因此,其叙事呈现出独特的一面,那就是“行简言丰,以言行事”。一般来讲,叙事可以通过行动和话语来完成。《烛之武退秦师》的行动叙事极为简略精当,除了几处关键的交代,其余部分都依靠话语来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0年30期2020-12-30

  • 揣摩人物语言,把握形象特点
    董婷婷《烛之武退秦师》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讲述了秦晋准备联合攻打郑国,烛之武以一己之力使郑国免于灭亡的故事。作者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通過描写不同人物的语言展现他们的脾气、禀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仔细揣摩,抓住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人物之一:烛之武在叙事类作品中,人物的语言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是作品一部分,更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烛之武是《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主要人物,无论是胆魄还是智谋,均超出常人。当郑国面临巨大危机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0年2期2020-09-10

  • 以“传”解“经”:文化自觉中的意义之光
    瑰宝,《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的经典,前人有言“烛之武一言,贤于百万师”(谢有辉《古文赏音》)。高中语文教学历来以解读烛之武说辞为进入文本之津梁;而欣赏言辞之壮美、品味烛之武的智慧,则是《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的常规教学内容。翻读各类语文研究专刊,研习烛之武形象与赏析其外交辞令的文章,数以千百计,其中不乏意味深长之作。这些研究对《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进程的推展具有实践引领与深度研究的价值。根据史书载录,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大批有名有姓的擅言者,烛之武是代表之一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2020年8期2020-09-02

  • 《烛之武退秦师》美育初探
    来看,《烛之武退秦师》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下面就从美育角度加以探讨。一、发现美,欣赏美《烛之武退秦师》之美,美在爱国,美在责任感和使命感,凸显了烛之武的人格美和人性美。面对国家危难,烛之武毅然领命,只身赴秦营,不卑不亢,游说成功,最终不辱使命,化解了一场灭国之灾。这是烛之武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然,表现出其崇高的爱国情怀。《烛之武退秦师》之美,美在智慧,美在逻辑。烛之武为什么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能瓦解秦晋联盟呢?烛之武一方面让秦国认识到这次秦晋联军灭郑之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28期2020-08-20

  • 关于文言文注释规范性的思考
    16页《烛之武退秦师》注“贰于楚”:“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于楚。”这个注释就是义项选择错误。《教师教学用书》中有记述: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向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此处标点有误,不在本文论述之列,故不论。]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0年4期2020-05-13

  • 秦月好辨证-辨病-辨体-辨期治疗原发性痛经
    床疗效显著。现将秦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学术思想介绍于下。1 采用辨证-辨病-辨体-辨期的诊疗模式中医妇科学具有悠久的历史,秦师认为,中医妇科学的发展仅以辨证论治很难适应临床需要,应采用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辨体论治、辨期论治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诊疗模式。1.1 辨证论治原发性痛经的辨证论治应根据疼痛的性质、特点及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再分辨寒热虚实以确定证型,只有准确的辨证分型,治疗才能有的放矢。《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指出痛经是风寒客于冲任气血凝滞所引起,“妇

    环球中医药 2020年4期2020-01-11

  • 文言文教学增效门径探析
    文拟以《烛之武退秦师》教学为例探讨文言文教学的增效门径。一、从研讨课题入手,把握文章内容要点与行文思路虽然不是每一篇文言文的标题都拟制得非常精当,富有深意、新意,但需要尽力从寻常中见出不寻常,研读出另一番意味来。我们可以利用课文标题来引导学生研讨文章内容的确定、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立意的深化、情感的表达,求得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教学《烛之武退秦师》,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研讨课文标题:“烛之武退秦师”是一个主谓式短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9年11期2019-12-30

  • 丝毫必辨 入幽探微 ——浅析《烛之武退秦师》中称谓的情感含义
    含义在《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中,自称总共有三个地方:其一是烛之武面对郑文公时,他用了“臣”;其二和其三是郑文公向烛之武表达自己的歉意时,用了“吾”和“寡人”。其中,“臣”字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古代臣子在面对君主时所用的自称,在该篇文章中,属于很正常的称谓,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但是,郑文公所用的自称却有些耐人寻味。在面对烛之武的自谦式(实则有怨言的意味)的推辞时,郑文公使用了“吾不能早用子”“寡人之过也”这样的表述,其实,按照《左传》一向语言简洁的特点,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2期2019-12-17

  • 文言文教学增效门径探析 ——以《烛之武退秦师》教学为例
    文拟以《烛之武退秦师》教学为例探讨文言文教学的增效门径。一、从研讨课题入手,把握文章内容要点与行文思路虽然不是每一篇文言文的标题都拟制得非常精当,富有深意、新意,但需要尽力从寻常中见出不寻常,研读出另一番意味来。我们可以利用课文标题来引导学生研讨文章内容的确定、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立意的深化、情感的表达,求得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教学《烛之武退秦师》,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研讨课文标题:“烛之武退秦师”是一个主谓式短

    中学语文 2019年32期2019-12-03

  •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T烛之武( )退秦师,在( )加上一个词或短语。】勇退、智退、巧退……(板书)2.自由赏析清代散文家魏禧少好《左传》,他赞叹“如此辞令,真无一字不妙,无一着不老靠圆密(稳妥可靠,完备周密)”。请你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印证,体会烛之武高超的辞令艺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预设:(1)站在秦的立场上,替秦的利害着想,自然会引起秦伯的好感,“既”点出郑国自知会灭亡,显现弱势,使之解除戒意,从而为进一步打动秦伯提供了可能。(2)前面的叙

    速读·上旬 2019年2期2019-10-21

  •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方法探析
    摘要:《烛之武退秦师》是古代文言文中记言散文的代表之作,也是古人论辩艺术的高度体现。学习《烛之武退秦师》,学生能够了解春秋时期列国纷争的紧张局势和国家危亡之时烛之武从容不迫、化解国难的勇敢机智。可以说《烛之武退秦师》不仅仅是一篇历史散文,还是一篇包含了爱国主义、论辩技巧、人生哲理的综合性的有深度的散文作品。在实际的学习中,由于认知能力的限制,学生对本文的许多方面不能够有深入的认识。因此,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全面讲解课文,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烛之武退秦师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0期2019-09-10

  • 从《烛之武退秦师》谈论辩型作文的写作技巧
    。一、《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辩证思维分析1.联系观通过对《烛之武退秦师》的通读,可以发现本文主要记述了郑国受秦晋两国围攻的一场外交战役,在国家面临危急存亡之际烛之武临危受命,凭借自身的缜密逻辑与强大说理能力最终说服秦国撤兵,化解了郑国的燃眉之急。从这一层面来看,本文的创作意图便是塑造烛之武的光辉人物形象,昭示出其能言善辩的才能与维护国家利益的品质。但与此同时从当时的整体宏观环境角度来看,我们却可以发现烛之武的辩论并非是秦军撤退的充分必要条件,文章从一开始便交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9年6期2019-08-27

  • 试析《烛之武退秦师》的“文”与“史”
    文”。《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以史为背景的文学类散文,其文学性大于记史性。晋是东方之国中的强国,至晋文公时已近三十位侯与君的统治,晋武公时晋国列为诸侯国,地位举足轻重。早期的秦国地域处偏僻之雍州,历时四百六十余年,历经三十一君统治,至秦穆公(秦十五代国君)时,已经成为实力较强的诸侯国。郑国历时四百三十余年,是西周末至战国初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在春秋初年,郑国非常活跃,强大的齐国也曾对郑国礼让三分,庄公时郑国是最强盛的国家,史称“郑庄公小霸”。后来郑受晋楚两国外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9年7期2019-08-27

  • 战与不战,在乎一心 ——《烛之武退秦师》的另一解读视角
    芳在教《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的时候,在笔者按照以往的方式完成了教学之后,不少同学提出一个观点:为什么秦晋联盟,在烛之武的几句话之后,就宣告瓦解呢?难道两国之间交战与否,还能如此儿戏?“一言可退百万兵”难道在生活中真有可能成为现实?学生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传统的文本解读还存在一些盲区,而基于学生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寻找到本文解读的另一个视角,亦即战争的发起与消弥及其背后的逻辑。一、开战有开战的理由烛之武退秦师故事发生的背景:据 《左传》记载,在僖公三十年的时候,

    中学语文 2019年7期2019-01-31

  • 试析《烛之武退秦师》的“文”与“史”
    文”。《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以史为背景的文学类散文,其文学性大于记史性。晋是东方之国中的强国,至晋文公时已近三十位侯与君的统治,晋武公时晋国列为诸侯国,地位举足轻重。早期的秦国地域处偏僻之雍州,历时四百六十余年,历经三十一君统治,至秦穆公(秦十五代国君)时,已经成为实力较强的诸侯国。郑国历时四百三十余年,是西周末至战国初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在春秋初年,郑国非常活跃,强大的齐国也曾对郑国礼让三分,庄公时郑国是最强盛的国家,史称“郑庄公小霸”。后来郑受晋楚两国外

    中学语文 2019年21期2019-01-30

  •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劝说艺术浅探
    方 健《烛之武退秦师》是高中生进入高中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也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记录了在国家生死存亡关头,烛之武只身赶赴敌营,通过过人的外交魅力,瓦解秦晋两国的联盟,把一场灭国危机消弭于无形。从中我们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些基本方法,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烛之武不仅是一位志士、勇士,更是一位辩士。那么烛之武到底是怎样轻启三寸不烂之舌,使得虎狼之师不击自退,铁桶之围不攻自破的呢?首先得益于烛之武极具说服力的说辞。我们来看看烛之武说辞,他是由“亡

    中学语文 2019年6期2019-01-30

  • 《烛之武退秦师》的烛之武的形象
    解析了《烛之武退秦师》作者从夫时、地利和人和三方面阐述了烛之式的成功,从而说明经典的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的深层次的原因。【关键词】烛之武 《烛之武退秦师》评价《烛之武退秦师》的人物形象,论者多从语言描写的角度加以分析,这自然是重要的一方面,其实也不妨另辟蹊径,换个角度,也是柳暗花明别具洞天的。古人云:”三寸不烂之舌,胜过百万雄师”。烛之武退秦师可以说是经典的范例。那么烛之武退秦师难道仅仅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么?也就是仅凭借那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针见血,纵横捭阖的

    商情 2018年49期2018-11-30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言文误释研究 ——以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为例
    。二、《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是课本(必修五本)中必修一的第一篇文言文。主要讲述公元前630年,秦晋两国以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且与楚国交好为借口,合攻郑国,郑国大夫烛之武用秦晋围郑对秦国并无好处的逻辑有力的言辞使秦主动退兵,晋国也相继退兵,最终郑国安全脱险。文章短小精湛、结构严密,是刚步入高中的学生了解文言知识、领略古文魅力的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三、误释高中文言文注释在文字方面居多,主要有通假字(“某,通某”)、古今字(“某,后来写作某”)、异体字(“

    长江丛刊 2018年23期2018-11-14

  • “共智课堂”教学模式解析 ——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
    课题】《烛之武退秦师》【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自主解决字词句的翻译问题。2.体会烛之武的劝说之词的魅力,并分析烛之武的形象。【学习重点】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学习难点】体会烛之武的劝说之词的魅力,并分析烛之武形象。【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协作法、课堂探究法、归纳整理法。【学习课时】2课时【实施过程】一、先学后教,自主学习第一课时我就安排了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定的学习目标是: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自主解决字词句的翻译问题。这样做的

    学语文 2018年4期2018-02-24

  • 细读教学 有“眼”则明 ——以《烛之武退秦师》细读教学为例
    师在《〈烛之武退秦师〉研究现状与教学建议》一文中说过,对于《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许多教者分别以“武”“退”“利”等字作为“课眼”进行教学设计,但是只能讲清楚基本情节却无法深入分析文章内涵,有以偏概全流于浅显之嫌。“课眼”完全可以来自文本以外,因为智慧的作者已经留下了空白等待读者去填补。正是因为读者积极有效的参与,许多经典作品的潜在价值才能完全展现出来,甚至常读常新。笔者在执教《烛之武退秦师》的时候,也在思考教学设计的“课眼”问题。那么,如何提炼“课眼”

    中学语文 2018年36期2018-02-09

  • 以高中教材篇目为例谈说服的艺术
    《烛之武退秦师》是高中语文课本当中要求学生必学的一篇文言文,它是出自左丘明《左传》的节选,主体上概述了郑国大臣烛之武,在面对秦晋两国的威逼利诱之下坦然应对,以三寸不烂之舌硬是说服秦伯退兵,从而避免国破家亡的史实。本文将《烛之武退秦师》为例对说服艺术展开分析,让学生充分掌握说服艺术中文字层次分明、环环相扣、逻辑撼人的文学魅力。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中華文化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常常被人们奉为劝告他人的典例,但苦口婆心,却又不为所动者,特别在弱者面前更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11期2017-12-12

  • 言简约,意深长
    黄莉《烛之武退秦师》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精品,也是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多个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中都选用了此文。《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是《左传》中的叙事典型,文章用字简练,如其开头,寥寥几笔就将读者带入那个历史现场,“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全文不到30字,却把整个事件阐述得一清二楚,还兼顾了历史的背景和原因:战争一触即发,大军压境,人心恐慌的压抑从字里行间弥漫而出。作为《左传》中的名篇,本文不仅以简洁的叙

    新高考·语文学习(高一高二) 2017年5期2017-10-25

  • 记叙文写作小窍门
    前言】《烛之武退秦师》是先秦叙事散文的典范,以极简短的篇幅,为我们呈现了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谋篇布局、叙事技巧等方面有很高的借鉴价值。一般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文言字词句的疏通讲解,人物形象的分析,乃至对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而较少涉及甚至忽视本文在记叙文写作技巧方面的借鉴意义。笔者以本文为例,谈谈记叙文写作的几个小窍门,具体如下:窍门一:结构完整又详略得当很多同学写作文想起什么就写什么。有的学生甚至将一篇文章写成了“三大段”: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7年25期2017-09-04

  •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实践例谈
    ,并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进行例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模式。一、设疑自探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设疑自探”环节,是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其中,“设疑”是为了解疑,先让学生生成疑问。教师结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或者学生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大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语文学习参与性,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彻底打开学生语文学习的求知欲,达到语文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效果;“自探”是自主探究,即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学习语文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8期2017-08-24

  • 因声求气 以“义”贯之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张向群【内容解析】这篇文章篇幅短小,情节相对简单,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郑国被晋、秦两个大国的军队所包围,烛之武奉命前去说退秦军。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最后使秦军晋军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但以下几个方面是理解这篇文章的重点与难点:1.本文言简义丰,意旨深远,对文中重要字词如“许”“缒”,需仔细体会,方可体会其语言之精,进而体会“春秋笔法”的妙处。2.了解秦晋郑历史上的恩怨与利益,理清烛

    中学语文 2016年30期2016-11-08

  • 百字显风流
    要】《烛之武退秦师》以先秦“说谏”类散文名篇的身份,成为了中学语文文言文阅读范本中的“常客”。从审议《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也”字入手,为我们审视烛之武的形象提供另一个解读的可能。【关键词】《烛之武退秦师》 “也” “说谏”【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1-0049-01《烛之武退秦师》以先秦“说谏”类散文名篇的身份,成为了中学语文文言文阅读范本中的“常客”。烛之武那番善于审时度势、通达情理而又重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6年1期2016-09-23

  • 因生求气,以“义”惯之
    考:烛之武为何退秦师?如何退秦师?是否退秦师?为何退秦师?(分析第一段)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链接:公元前637年,重耳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詹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予礼遇接待。乡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为楚师既败而惧,使子人九行成于晋。晋栾枝人盟郑伯。五月丙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结论:秦出兵,师出无名1.如何退秦师?(分析第三段)秦为何出兵?无非是想“获利”,故烛之武巧析利害,以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10期2016-05-30

  • 言为心声 因声求气 ——《烛之武退秦师》课堂实录
    ——《烛之武退秦师》课堂实录吴湘君(无锡市立人高级中学 江苏无锡 214000)课前预热:将导入的内容投影展示,激发兴趣。内容为——“小之明:‘又吃饱没事干了’。小之华:‘看上去很小’。小之红:‘你逆生长啦!’”导入:同学们,大家肯定很疑惑这投影仪上是什么呀!这是一个假设。假设你那爱臭美的老妈,自拍了一张自认为很美的照片传到了网上,然后有了这样三条留言。如果你是你妈妈,你不太喜欢谁的评论呢?为什么呢?后面两条评论的内容看似是一样的,但是你的妈妈应该比较喜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23期2016-03-01

  • 咬文嚼字品情思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漫谈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漫谈徐昌才教学传统篇目《烛之武退秦师》时,除了引导学生体会古代叙事散文的结构布局、表达方式、艺术剪裁、人物形象与思想价值之外,狠抓语言的品味与咀嚼,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揣摩语言,让学生感觉学习文言文,就是学文学言,就是文言并重,言以载文,文以言传,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之无言,一切皆空。一、品实词,知言会意,把握纲目题解《烛之武退秦师》,笔者抓住三个词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一个是“退”字,该字有何意思?有何作用?“退”本义是退却、

    中学语文 2016年28期2016-02-15

  • 基于逻辑谈语言的力量
    之举。《烛之武退秦师》(以下简称《烛》)一文作为文言文名篇,可作为基于逻辑获取语言力量的较好载体。一、语言的力量来自于逻辑《烛》文需要感受的语言特点,其实不在文言文本身,而在于基于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感受一种说服力量。说白了,为什么烛之武能够退秦师,是本文需要理解的一个重点。退秦师的背景是“晋候、秦伯围郑”,而围郑的背景又是“(郑)无礼于晋,且贰于楚”。在当说客的过程中,烛之武给出的前提是“若,敢以烦执事”。言下之意,“亡郑无益于君”。那么,理由又是什么呢?“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5年5期2015-05-30

  • 一波四悬,扣人心弦 ——论《烛之武退秦师》的悬念美
    ——论《烛之武退秦师》的悬念美☉重庆市忠县忠州中学卢翀《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它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同时,《左传》也是一部先秦著名的散文著作,它善于描写战争和记叙人物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得当,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选入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著名篇目《烛之武退秦师》就很好地体现了《左传》在文学上的这些特点。然而,人们

    语文知识 2015年10期2015-02-13

  • 成功属于会说话的人
    典名篇《烛之武退秦师》,我觉得正是烛之武的能说会道成就了他厚积薄发的美名。晋、秦两个大国围郑,郑国无力抵抗,存亡系于一线之间。烛之武最终答应举身赴国难去劝说秦国退兵时是“夜缒而出”,即不敢白天去,也不敢开城门走,可见当时情况有多么危急。烛之武此行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退秦师,存郑国。如何使秦师退却?最佳切入点:利益。孟子感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邱吉尔直白地表白“我们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吕祖谦在《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4年15期2014-11-14

  • 烛之武以何退秦师
    涂的。《烛之武退秦师》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中的内容,列于“因声求气”,要的是让学生在感受诗文语言节奏的过程把握作品的精神。这一学习要求给出了学生学习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但从出发点到落脚点之间的路径到底是怎样的,却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笔者以为对这一问题的化解,首先取决于学生读完此文之后,能否把握烛之武退秦师所用的语言的力量,尤其是语言背后对利害关系的判断,那样才能真正理解烛之武以何退秦师。一、探究退秦师背景从表面的逻辑关系来看,烛之武退秦师的背景自然是“晋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4年11期2014-11-12

  • 布局独特 谋篇巧妙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不仅语言精练简洁,生动传神,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内容丰富复杂,包罗万象,而且情节结构、布局谋篇也是匠心独运,堪称典范。一、叙事一波三折,张弛有度开篇点明“晋侯、秦伯围郑”,让我们深深地为郑国的命悬一线而担忧。在此危急时刻,佚之狐曰:“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颇有伯乐之才的佚之狐的这番言谈,让郑伯似乎看见了一丝光明,也使读者紧绷的神经略有放松。烛之武真的行吗?“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的这番饱含壮士暮年、英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4年27期2014-09-02

  • “武”与“不武” ——《烛之武退秦师》中“武”字新解
    》中的《烛之武退秦师》一篇被选入现行新课标人教必修一,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由于郑国大夫烛之武的劝说,与晋文公共同围攻郑国的秦穆公毅然单方面与郑国私下讲和,撤兵回国。晋文公舅父子犯要求攻击秦军。此时,晋文公明智地分析:“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意思是:如果没有秦公的力量我不会有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却损害他,不仁:失掉自己的同盟者,不智;用混乱相攻代替整齐联合,不武。晋文公所说的“以乱易整,不武”。较早的晋杜预注

    中学语文 2012年1期2012-01-29

  • 《烛之武退秦师》新编
    烂之舌,定能劝退秦师。他一直怀才不遇,且年过花甲,不如把这天赐良机让给他,以免他无出头之日。对,就这么办!郑君寡人该怎么办?唉,凶多吉少!当初这个该死的重耳流落到我国,我以为他离开了祖国,如浮萍般漂泊那么长时间也没见起色,一定是个无用的人,就闭门不见,怎想他……今天佚之狐偏偏举荐那个烛之武,看佚之狐胸有成竹的样子,劝退秦师应该没有问题。可那怪脾气老头儿更会指桑骂槐地说我的不是,这出了名的牢骚鬼。我还不被他烦死?唉,别想了,小不忍则乱大谋。如今是无可奈何,只

    文学与人生 2006年21期2006-04-13

  • “滑”不在“滑县”
    “秦晋之战”;对秦师准备偷袭郑国,到了“滑”这个地方,都注释说:“滑”“在今河南滑县”。但是,秦(在今陕西)的军队由西向东,经过洛阳(周的都城),向郑(在今河南中部新郑)进发;弦高从郑国由东向西,打算到洛阳去做买卖,怎么会在位于洛阳东北、新郑北东、距洛阳竟比从洛阳到新郑还远的滑县相遇呢?原来,作为国名的滑,才是秦师与弦高相遇的地方。这个小国,最初建都于滑,在今河南东部睢县;后来迁都于费,也叫费滑,在今河南中部偃师县缑氏地方,正位于洛阳与新郑之间的直线上。而

    读书 1984年6期1984-07-15